甲減藥物治療的四大疑問解答
1、甲減患者需要補碘還是忌碘? 關於補碘還是忌碘,臨床醫生給患者的建議並不統一,常令患者摸不著頭腦。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碘攝入量增加與甲減的發生髮展顯著相關。碘超足量(MUI 201~300μg/L)及碘過量(MUI >300μg/L)時,可導致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及甲減患病率和發病率的顯著升高,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人群發生甲減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另外,碘缺乏地區補碘至碘超足量可促進亞臨床甲減發展為臨床甲減。因此,防治甲減的基礎措施就是維持碘攝入量在尿碘100~200μg/L這一安全範圍,對於具有遺傳背景、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和亞臨床甲減的易感人群更加重要。但這不代表所有甲減患者都需控制碘的攝入。相反,妊娠期和哺乳期甲減患者一定要補充適當的碘以供胎兒和小兒甲狀腺所需,碘補充量一般為250ug/天,但不超過500ug/天,尿碘理想範圍是150~250ug/L。
2、亞臨床甲減何時需要治療?亞臨床甲減的治療取決於血清TSH水平。以TSH水平為參考,治療措施也有不同。TSH>10 mIU/L的患者,其心臟病、骨質疏鬆風險增加,各類臨床指南和共識也一致主張進行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TSH在5.0~10 mIU/L之間的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尚存爭議,但是需定期檢測其TSH水平。當患者存在下列情況時,可考慮甲狀腺激素治療: 1)懷孕或打算懷孕的女性; 2)TSH呈進行性增高; 3)患者有治療意願; 4)根據患者年齡,年輕者主張治療; 5)兒童及青少年; 6)伴甲狀腺腫大; 7)出現情感障礙、抑鬱; 8)伴甲減癥狀; 9)不育、排卵機能障礙; 10)血脂紊亂; 11)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TSH在3.0~5.0 mIU/L之間的患者不推薦治療,但是要進行密切的觀察,尤其是甲狀腺抗體陽性的患者。
3、甲減患者用左旋-T4(L-T4)進行替代治療時,TSH的控制目標值是多少?原發性甲減的L-T4替代治療中,一般患者的TSH目標值為0.2~2.0 mlU/L,老年患者可適當放寬為0.5~3.0 mIU/L。妊娠期甲減的孕婦,目標值相對嚴格,應控制在2.5 mIU/L以下。為了避免增加骨質疏鬆以及房顫和心臟病等風險,應避免將TSH水平控制在0.1mIU/L以下。分化型甲狀腺癌需要進行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甲狀腺激素的補充劑量要在分級和複發危險度分層的前提下,同時考慮到腫瘤抑制的要求和藥物性甲亢對患者的心臟負荷和骨鈣代謝的影響等方面,採取合適的個體化替代抑制量。
4、哪些藥物會影響血清TSH水平? 一些臨床常用藥都會影響機體TSH水平,因此在診斷甲亢或甲減時,要排除患者用藥對血清TSH水平的影響。在甲減臨床治療時,也要注意這些藥物的影響。 臨床常用的抗腫瘤藥物貝沙羅汀、內分泌科常用的藥物二甲雙胍、糖皮質激素、溴隱亭以及生長抑素如奧曲肽等,還有維甲酸等藥物,都會抑制TSH分泌,導致血清TSH水平減低,其中維甲酸還會引起具有臨床意義的中樞性甲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