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曾點燃奧運聖火的李寧,能否再登品牌神壇?

雨潤集團老總為何負債60億? 來自王昊說財富 07:11

《王昊說財富》

國內首創私人財富管理音頻節目上線啦

想收聽更多優質音頻

點擊上方「瑞銀私人財富俱樂部」 關注我們

進入公眾號首頁點擊[聽見王昊]-王昊說財富

邀請朋友一起聽,輕鬆領現金

近日,在香港的品牌業績會上,54歲的李寧宣布:在2017年上半年,李寧公司的營業整體上升,呈現加速復甦的態勢。看來李寧終於度過最艱辛的時期,準備繼續在體育品牌市場大幹一番。可是縱觀這些年體育品牌市場的局勢,李寧還能否再度走向巔峰嗎?當初的他又是如何衰敗的?

1

李寧的輝煌與敗落

說起李寧,想必大家都忘不掉2008年的那場奧運會。45歲的體操王子李寧手持聖火,環繞漫步於鳥巢的空中,點燃了奧運的火炬。

而李寧,也自此成為了國內頂端品牌。在2009年成為了中國內地的營業額超過阿迪達斯,僅次於耐克的排名第二。

但其實早在2004年,隨著體育品牌整體積極的大環境下,李寧就已經成功在香港聯交主板上市。並且銷售額一度創下歷史新高,成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國體育用品企業。

而且那時候的李寧真可謂是四面楚歌,先後被耐克、阿迪、安踏、匹克等同行夾擊。但是李寧仍然保持著每年50%的增長。

甚至到了2010年,李寧幾乎成為了百億公司,卻不料這也成為了永久的定格。李寧在2011年逐漸衰落,到了2012年竟然到了大量裁員關店的地步,隨後的兩年虧損越來越多,累計三年虧損了超31億元。

2

李寧為何會急轉直下?

不得不說李寧的這場衰敗是很多企業的縮影。都是在自身企業發展最巔峰的時刻,過於高估自身的實力,進行瘋狂的擴張導致的結果。而李寧的問題更在於,不僅沒有對未來市場進行正確預估,也不管市場的變化,只顧生產,到最後出現了發展太快可銷售滯後的現象。

而更尷尬的事情是,李寧的野性還不止於此。他為了擺脫「中國耐克」的帽子,和樹立更高的品牌形象。先是不顧60、70、80後對於李寧感情和記憶,將他們拋棄的徹底,直接進軍90後市場,傾力打造「90後李寧」,還換了當初的口號。

但可想而知,60、70、80後被品牌如此拋棄當然不買賬,而90後常年接觸更多潮流品牌和國外品牌,對李寧也是不買賬。

可是李寧卻彷彿沒有過多的察覺,甚至還大幅度提高產品價格,來展現自成為像阿迪、耐克那樣的大牌品牌。

可是對於那個時候的國情來說,國人的消費水平仍舊沒有大幅度提升,而李寧這種高估自又高估消費者能力的行為,不得不促使他的失敗。

3

李寧重生,卻慘遭安踏「碾壓」

雖然李寧遭遇了如此的敗落,但在2015年,李寧卻重新有了起色。而口號也從「讓改變發生」變回了「一切皆有可能」。或許這預示著李寧公司也深刻檢討了之前的錯誤。

而且在市場需求上,李寧的品牌也進行了重新定位,進一步聚焦於專業運動領域,圍繞籃球、跑步、訓練、羽毛球和運動生活五大核心品類。

不僅如此,李寧做了一些新鮮的事情。比如說跟進技術潮流,進軍智能硬體設備。

還開始和大型電商:京東、天貓合作,打開旗艦店。繼續增加零售銷量。

實驗證明,一直到2017年上半年,總收入持續上升,同比增長58%,同店銷售大增60%至70%。

只是,李寧可能正忙著自己的重生,卻忘記了在他們「消失」的這兩年,安踏已經趕超了他們。

就在李寧剛剛恢復起色的2015年,安踏的營收已經率先突破100億元,成為本土體育品牌中首個晉級百億元的企業。

再根據公開的盈利情況,2016財年安踏的凈利潤超過李寧的三倍還多。

看來,李寧如果還想爭回國內體育品牌老大的位置,比以往更加艱難和艱辛了。

王昊律師提醒

李寧的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個創造自己品牌的企業,都會面臨擴張、轉型的問題。但有些企業小心謹慎,他們會一步步的試探,不斷評估市場的走向。但有些企業,就像李寧、雨潤集團一樣,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市場的變動,瘋狂擴張開拓市場。而這樣的後果,也大多都是以悲劇收場。

所以,我們在此要提醒廣大企業,如果希望搏一把,也一定要為自己鑄造一條退路。否則能像李寧這樣復活的企業也很少。像面臨轉型的百麗,或者同樣瘋狂擴張後的雨潤都只能面對夭折的局面。

因此,在你沒有擁有絕對造的錢,或是能夠憑藉本是引來投資,那麼務必要利用家族信託、基金會等財富管理方式,建立規避外來風險的堡壘,將破產、追債都擋在門外,讓你即便面臨困境,也可以拿出資本重新開始。

當然,並不是說這些手段方式,在所有相同情況下都一定能達到完全保全的效果,具體問題還要具體分析。


推薦閱讀:

【第五期《瀟湘詩壇人物:李寧路/露子》詩詞專刊】
看著李寧市值上漲30億,361°也忍不住了
小米將與李寧合作推智能跑鞋?
簡說李寧八字
探究李寧的「殺傷性武器」-搜狐財經

TAG:品牌 | 李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