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波老師解讀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今天來講一首與之相似的作品,沉鬱頓挫的杜甫杜子美的《江畔獨步尋花》其六。這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啊。詩云:「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這首詩是首七言絕句,當然了要讀懂這首詩,其實不能只讀它,是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也就是由七首絕句組成的一組組詩。當然最有名是第六首,也就是「黃四娘家花滿蹊」,但是要讀懂這最有名的第六首,其實還要從第一首看起。學者考證,杜甫的這一組詩應該作於他定居於成都的草堂之後,也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或者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或者作於唐代宗寶應元年,也就是要麼是761年要麼是762年春天。因為在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60年的時候,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來到四川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建成了杜甫草堂,第二年也有一說是第三年,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其實這一組詩在排列上還是非常有講究的,第一首說「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床」。第一首竟然是惱花,說的是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啊,無處講述這種心情只好到處亂走啊。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喝酒的夥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去了。「經旬出飲獨空床」,這個愛喝酒的酒伴早已經離家出遊去飲酒了。這也其實暗點出來江畔獨步尋花的原因所在。當然最獨特的、最出人意料的是尋花,尋花的原因竟因為是惱花。「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這樣的句子、這樣的情趣,實難想像是老杜所作,明人李沂評論說,「漫興尋花,顛狂潦倒,大有別緻奇趣,想見此老胸中天地。」,所以即使杜甫並不是我們一貫想像的,只是那種悲切窮愁的面孔,但凡可與歲月不朽者,其實他們的人生往往一定是別有生趣、別有情趣的。
一般人在春天賞花一定是惜花、愛花,惜春、愛春,可杜甫開篇卻寫「惱花」,接下來第二首就說「怕春」了,詩云:「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這是說你看那繁花亂蕊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而我腳步歪斜地走入其間心裡其實是怕春天的。不過眼下的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為我這白頭人有什麼心理負擔。第一首說「江上被花惱不徹」,第二首立刻說「行步欹危實怕春」,然後就說我有詩與酒自可趁年華。交代繁花未需料理白頭人,這已是對花作語,更見癲狂之態。明代鍾惺、譚元春的《唐詩歸》就說,「「惱不徹」,莫作「惱」字看;「實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極無奈何之辭,各下二句,正是消遣發付此兩字妙處。」意思是說杜甫對花作語、癲狂之態,其實是凸顯了「惱不徹」的惱和「實怕春」的怕,但惱和怕,其實又是喜極無奈何的反語,一惱一怕倒見出老杜的小兒女的情趣來。
第三首說「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這是說「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漿可以送走我的年華。」哎呀,老杜哪是獨步尋花,明明是醉步尋花,手手不離酒啊,而紅花映白花本來出於習俗但加兩字「多事」,「多事紅花映白花」立刻平添無限生趣,所以後人又評說「紅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真的是夠奇特,「多事紅花映白花」,讀來頓覺熱鬧非常、情趣非常。
第四首說,「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綉筵。」這裡的少城指的是成都的小城,成都原來就有大城和小城之分,小城就在大城的西面。所以「東望少城花滿煙」則是從近處的花開始寫向遠處的花了。詩人從眼前花寫到成都少城之花。說「百花高樓更可憐」這一句實在容易讓人想起他的名句「花近高樓傷客心」 呀(出自杜甫《登樓》)。當然可憐是可愛之意,所以百花高樓里更多的是生機和生趣。「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綉筵。」這說的是想喝酒卻沒有人,徒留想像,餘韻無窮。東望少城那裡鮮花如煙啊,高高的百花酒樓更是讓人眼饞,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啊,喚來美人歡歌笑語於盛席華筵?
你看,前四首句句不離花,也句句不離酒。詩人更用惱花怕春之名、癲狂欲訴之態,說明眼中、心裡還是有著幾分醉意的。春光固然醉人,但老杜心中的醉意卻不是眼前的春光能夠比擬的。聯繫到他此前離亂漂流的生活,大志難伸,又被政事牽連、沉於下僚的人生,況且國破山河、城春草深,他又時時心憂黎庶,胸懷天下,所以長於詩酒堪驅使,竟是如此白頭人啊。
.前四首句句不離花、不離酒,到了第五首開始了轉變,第五首說「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黃師塔是和尚所葬之塔,陸遊的《老學庵筆記》記載說,「予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過松林甚茂,問馭卒:「此何處?」答曰:「師塔也。」蓋謂僧所葬之塔。於是乃悟杜詩「黃師塔前江水東」之句。」這是陸遊記載說,後來經過這個地方的時候,問駕車的人,而當地人回答說,這是師塔,陸遊聞之才恍然大悟。因為四川人叫和尚稱之為師,所以和尚死後所葬之塔就叫師塔,因此陸遊才明白杜甫所說「黃師塔前江水東」。這一首是說,來到黃師塔前江水的東岸,又困又懶沐浴著和煦春風。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我該愛那深紅還是愛淺紅?從「稠花亂蕊」到「花滿煙」,前四首極寫了花之繁盛,第五首卻突然筆鋒一轉,只寫「桃花一處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陸放翁曾說,「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原來除了「寂寞開無主」,也可以「歡喜開無主」 啊。「可愛深紅愛淺紅」,愛深紅、愛淺紅,愛的應接不暇,但又緊接著「開無主」而來啊,真是自由自在、絢爛綺麗,詩句也因之如錦似綉。
終於,接下來到了第六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對於最有名的這一首,歷來其實在聲律上還是有爭議的,因為對於律詩的用律而言杜詩簡直就是千古的法則,所謂杜詩「晚節漸於詩律細」,在詩律技巧上所公認千古而佳,唯杜詩可為最高範文,可是「晚節漸於詩律細」的老杜,竟然在最有名《江畔獨步尋花》其六中寫出「千朵萬朵壓枝低」,這其實是一個拗句啊,「千朵萬朵」兩個仄聲韻,千朵這個地方應該用平聲,但是老杜說「千朵萬朵」,就必須連用兩個仄聲,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拗句,所以連向來仰慕老杜的東坡居士都說,「此詩雖不甚佳,可以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故仆喜書之。」,這樣可以說,自己非常喜歡這首詩,而且經常書寫這首詩,但他開始也說「此詩雖不甚佳」,也就是認為在詩律上未至老杜完美之態,所以為之感覺遺憾,這就讓人為之感慨了。連素來曠達包容的東坡居士,有時也也特別拘泥於所謂技巧上完美的追求,更何況詩人等而下之之輩了。
這首詩寫杜甫尋花尋到黃四娘家,黃四娘其實就是杜甫的一個鄰居。而千朵萬朵,就是黃四娘家的花花滿溪的真實狀態。你看,「黃四娘家花兒茂盛的把小路遮蔽了,萬千的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花枝上彩蝶翩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正是一幅唯美的蝶戀花。而樹叢中,嬌鶯自在因忘情而恰恰啼。這兩句里,除了「時時舞」的「舞」和「嬌鶯」的「鶯」兩個字,其他的字都是舌齒音。你看「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一連串的舌齒音,一來就像一個人在默默自語,所以只從聲韻上就可以感覺到最陶醉的其實不是彩蝶,不是蝶戀花,不是嬌鶯恰恰啼,而是那個沉醉花叢中,鬱郁私語、鬱郁獨語的那個忘情的詩人啊。你看他有多麼忘情啊,他連酒都忘了,連心中的醉意全然忘卻,他已融入花叢融入黃四娘家花滿溪的這條小徑,融入蝶戀花的舞姿,融入嬌鶯恰恰啼的鶯歌之中,所以到此哪還有那個「艱難苦恨繁霜鬢」、那個「百年多病獨登台」,那個沉鬱頓挫的老杜呢,所以這正是這首詩最吸引人之處,雖然詩律上、技巧上不是那樣的精細,但杜甫寫來,他寫「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那就是好,而別人寫來那就是不好。因為因為別人家隔壁沒有黃四娘,也沒有千朵萬朵的花,你再模仿、你再推敲、你再各種技巧也不過徒然東施效顰。杜甫之後,再無杜甫,因為舊體詩的世界裡世上本沒有路,而杜甫走到哪,哪就有路。詩律再細的老杜,也不如一個既能憂國憂民又能心中有無限生機與生趣的杜甫、既能心憂黎庶令人悲又能江畔獨步尋花的杜甫、既能寫下三吏三別貼近人的心靈之情懷,被稱為「詩聖」的杜甫,所以杜子美在他的詩酒世界裡,「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在詩的王國里,他擁有著無限的時空與自由自在,所以第五、第六首其實是這組詩的高潮,當然,要使之完整還有第七首。
第七首云:「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老杜以此坦露心跡說,「並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到此終於明了開篇的「惱花」、「怕春」其實是無限地愛花、惜春啊。這樣從「惱花」、「怕春」到愛花、惜春,這樣從醉酒癲狂到獨步追尋、到無限沉醉。甚至將自我與春天融二為一的杜甫,才是走向教科書的杜甫,才是脫去了政治符號意義的杜甫,才是真實的、充滿了人性,即使在艱難困苦中也充滿了對生命無限真愛的、鮮活的杜甫啊。
推薦閱讀:
※說真的,老師真不喜歡這樣的家長!和老師交流的忌諱原來這麼多!
※南懷瑾老師:病由業生,業由心造
※家長應機智應對老師的批評
※二月十八日聽南懷瑾老師講座感懷
※王府完小秦慧合老師的微博日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