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弘揚中華孝道 構建和諧社會」
www.chelder.com.cn 作者:孫墨然來源:中國老年網
更新時間:2006-11-3016:18:02
中國老年網訊2006年11月29日應「外交學院論壇」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老齡協會會長、民政部副部長李寶庫發表題為「弘揚中華孝道構建和諧社會」的演講。中國老年網作為網路媒體做獨家報道。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否則我們比究其責任!
尊敬的專家學者們,同志們朋友們: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孝道,構建和諧社會」,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戰略任務,這一舉措深得民心。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就是代際和諧和家庭和諧,也就是如何對待老年人的問題。這一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就會影響構建和諧社會任務完成。現在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全國人口的11%,而在上海已經接近20%,那麼在單位里老年人和在職人員的比例將近1:1,而在家庭中老年人占多數,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老年人佔大頭。而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離不開一個「孝」字。我認為孝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倫道德的基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它始終閃爍著不滅的光芒。
圍繞「孝」,我主要講四個問題。第一,孝是人與生俱來的美好情感。普天之下,古往今來,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父母對於兒女出於本能,有一種無與倫比的慈愛,為了兒女他們甘受千辛萬苦,乃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山東曲阜孔廟有一篇勸孝良言,把父母對兒女的愛描寫得十分生動感人,摘錄如下「十月懷胎娘遭難,坐不穩來睡不安,兒在娘腹未分娩,肚內疼痛實可憐,一時臨盆將兒產,娘命如到鬼門關,兒落地時娘落膽,好似鋼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換,腳不停來手不閑,每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濕處兒睡干,倘若疾病請醫看,情願替兒把病擔,三年哺乳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關,七歲八歲送學館,教兒發憤讀聖賢,衣帽鞋襪父母辦,冬穿棉衣夏穿單,倘若逃學不發奮,先生打兒娘心酸,十七八歲訂親眷,四處挑選結姻緣,養兒養女一樣看,女兒出嫁要妝奩,為了兒女把帳欠,力出盡來汗流干,倘若出門娘挂念,夢魂都在兒身邊,千心萬苦都受遍,你看養兒難不難」所以我覺得山東曲阜這篇勸孝良言把母親對兒女的愛描寫到了極致,非常符合實際,同志們,這就是母愛,這就是母親。母親的偉大在於母愛,母愛的偉大在於無私,在於對兒女的無私奉獻,正因為父母對兒女牽腸掛肚的愛,兒女從小對父母有一種依戀的情感,長大懂事後就想著要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這種知恩,感恩,報恩的情感就是「孝」。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美好情感,「孝」字最早見於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面老字,下面子字組成,後來寫時把老字的下半部取消了,就是現在的孝字,先有「老」字在上,再有「兒」字在下,先有老子再有兒子這就是孝。我對「孝」字有自己的理解,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上面為孩子遮擋風雨,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孩子在下面背著父母,這就是孝。有一首詩這樣描寫,「我小的時候媽媽背我越背越重,我長大了我背媽媽越背越輕」,這是對孝字的構成一個很好的詮釋,總之孝字的構成體現了父慈子孝,十分和諧,把人們這種親情提升到理論的高度,也就是孝道的高度,是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哲孔子孟子的功勞,孔子論孝一是講孝的意義「孝為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就是說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第二是講孝的內容,重點三條「養,敬,諫諍」,「養」就是讓父母吃飽穿,「敬」就是要尊敬父母,「諫諍」如果只養不敬,那麼和「飼養犬馬有何別乎」?最重要是諫諍,就是對父母的不義行為提出批評意見,在孝經第15章記載,有一次曾子問孔子,為父之命侍從就是孝嗎?孔子說「從前天子有諫諍之臣七人,雖然無道,卻沒有失天下,父親有了諫諍之子,就不會陷自身於不義,所以只要有不義之事,就應該諫諍,唯父之命是從,有怎麼能說是孝呢?」,可見孔子並不贊成愚忠愚孝。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人們對父母的愛延伸到其他老年人,我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發展,孔孟這些關於孝的精闢論述,成為高懸古今,照耀世界的真理,他們發覺和總結人性的真善美,並以之教化民眾的偉大功勛,使他們成為人間聖賢。綜上所述,孝是人世間一種高尚美好的情感,它的本質是親情回報,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會中追求人際關係的和諧,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孝是一顆永遠閃耀人文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珍寶。至於漢代以後把孝捧到天上,甚至荒謬的提出愚忠愚孝的所謂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還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在文革時又把「孝」踩入地下,大批「孔孟之道,孝子閑孫」,這些都是對「孝」的本義的歪曲,都不過是強加在純真的孝之上的歷史塵埃,絲毫不能掩蓋這顆明珠的光芒。因此我認為「孝」的本義是好的,純凈的,是人與生俱來,萬古長存的美德,我們應當正本清源,還「孝」以本來面目,理直氣壯的加以提倡。有人認為::孝是農業社會的產物,隨著社會的變遷孝應該日漸削弱,甚至說孝的淡化是社會進步的標誌。我不太贊成這種觀點,我認為孝在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農業社會的確起到協調家庭關係組織農業生產的作用,但是到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生產方式改變了,不需要老人來組織領導生產了,難道就不需要孝了嗎?唯物史觀認為,存在決定意識,孝這種子女對父母以及長者的愛是由父母愛子天性和養育之恩決定的而不是其他。所以只要地球存在人類,只要人類還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孝就不會消亡。今後隨著物質的不斷豐富和人的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們只能是更有條件把孝做的好上加好,而沒有任何理由來削弱它。誠然隨著社會的進步,盡孝的形式也要與時俱進,過去是「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是「好兒女志在四方」,在老年人基本生活未得保障時養是重點,而溫飽問題解決後精神慰籍就成了重點。在將來老年保障更加完善了,老年人不再需要兒女直接供養,但老年人對親情慰籍和天倫之樂的需求是其他任何東西不能替代的,北大老年學研究所的穆光宗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老人有「期待,自尊,親情,」的要求,我認為講得非常對,就是老年人要求自尊在人格上尊重他,期待就是兒女有所成就,親情就是精神慰籍,所以孝的形式可以改變孝的本質不可能也不應該改變。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時,對世界各國的文明優秀文化都要拿來為我所用,對中國古人所創造的孝敬的美德更要倍加珍惜發揚光大。
二,當今時代需要「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過程中,人們驚奇的發現對孝的需求是如此的迫切。我們的老年人需要孝,我國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老年人為國家社會家庭做出貢獻,他們是社會的寶貴財富,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西方人說一個閱歷豐富的老年人就是一座人生的博物館,東方人說年青人對鏡子才能看清楚的事老年人對著磚頭就能看清楚,但是由於自然規律,他們很多方面不能跟中青年相比,他們從總體上來講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按照國際上,60歲以上人佔10%,或65歲以上人口達到7%達到老齡社會,我國在1999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目前我國的老年達到一億四千五百萬,超過了總人口11%,而且每年以3.3%增長,預測2020年兩億四千三百萬,佔17%,2050年達到4億,佔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老齡化造成的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中,對老年人的年齡歧視已經成為影響代際關係的世界性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些人認為人老了不中用了是包袱是累贅,因而對老年人採取了冷漠歧視的態度,為此在聯合國召開的世界老齡大會發出了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社會」的呼籲,要求人們公平友善的對待老年人,和老年人共享社會進步的成果。在家庭關係由於一些人的價值觀道德觀的滑坡和法制觀的淡薄等原因,一些不肖子孫不但不盡贍養義務,反而虐待打罵老人,搶奪老人財物,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權益。從全國來看,老年人由於孤獨,饑寒,疾病,受虐導致的自殺現象時有發生。2004年3月「預防長者自殺」亞太地區會議在香港召開,會議資料顯示,根據保守估計,我國每年有25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其中55歲以上的人佔了20%,特別是農村老年人自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在我國老年人自殺原因中,家庭矛盾引起的急性人際衝突是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農村老年人很多人不懂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有些人不願意或者無力與自己的子女打官司,自殺成為他們無奈和也是最後的抗爭,這些情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將這些違法的不肖子女繩之以法自然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在家庭矛盾中更多的情況是屬於道德範疇,只有大力弘揚孝道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兒女自覺盡到子女的責任才是更為積極有效的辦法。我們的兒童需要孝,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應當精心培養。現在的問題是由於我國不得不長期實行計劃生育國策,在家庭往往是「4-2-1」結構,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人們由於愛幼的本能,特別是隔代更甚的規律,我們的兒童容易被嬌慣溺愛,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成為以自我為中心,淡化親情回報,缺少社會責任感的人,這對孩子健全的性格形成很不利。2005年6月2號,北京娛樂信報登了一則消息「一場令人心酸的親子教育試驗」,試驗開始時,主持人讓孩子和母親都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孩子通過觸摸媽媽的手找出自己的母親,結果一群孩子中只有5個孩子摸出自己的母親,然後又讓孩子和母親都戴上眼罩讓媽媽摸出自己的孩子,結果所有的母親通過摸手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實際上那些摸出媽媽的手的孩子幾乎是媽媽認出自己的孩子給出的暗示才找到的,所以說所有孩子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所有的媽媽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有關專家指出這暴露出家庭教育愛的失衡,孩子只知道接受愛,不知道感覺愛,更不知道付出愛,從而患上了無法感受愛的精神殘疾,這樣的家庭教育是病態的。2006年1月3號參考消息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獨生子女討厭父母情緒嚴重」文章說北京做了一項調查,70%的孩子由於父母施加的壓力而討厭甚至痛恨自己的父母,我看了這篇文章後列了一個公式:溺愛+望子成龍=討厭(仇恨),完全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我們應當以孝道為切入點,加強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讓他們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的道理,做一個有道德良心的人。對孩子進行孝道的教育不必講什麼大道理,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就是好教材,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教」字的構成,左邊是個孝字,右邊是個反文旁,先學孝道後學文化,德才兼備者才稱為教育。從古自今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孔夫子早就在孝經里說過「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們的教育就是從「孝」中產生出來的,沒有孝談不到教育,孝是一切倫理道德的根本,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沒有孝怎麼能有教育呢?所以這個字的構成是非常科學的,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孔老夫子就講得很明白了,所以我現在經常跟年輕大學生講,希望年輕人應該有三心,「感恩之心,畏懼之心,進取之心」,有感恩之心才能有道德良心,有畏懼之心才不會胡作非為,有進取之心才能發奮圖強有所作為,年輕人如果有了這三心一定會成功,這三心之中,感恩之心非常重要。我買了一本書叫《學會感恩》,裡邊有幾句話很好「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報恩德;這些中華民族的古訓,都是感恩的美德,世界給與我們太多,我們回報的卻微乎其微。感恩是一種生活的必需,感恩是對是一種對生活的領悟,感恩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感恩是一種生存訓誡,感恩是對現在擁有的在意,感恩是對有限生命的珍惜,」如果一個人對我們的國家,社會,父母,大自然沒有感恩之心,那麼道德良心從何談起?我國正在實行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法則需要澄清,目前是市場上假冒偽劣的東西仍然很猖獗,誠信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一方面要依法懲治。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國民的誠信教育。誠信和孝道我認為是相通的,誠信要求在市場交換中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而孝道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真誠回報,一個真正孝敬的人在市場經濟中一般不會作假,因而在國民中進行孝道的教育,對於形成誠信的社會氛圍,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作用很大。我們的國家需要孝,要把國家治理好,不僅需要以法治國,還需要以德治國,德治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在家庭美德中頭一條就是孝敬老人。我們有三億七千多萬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也就是社會穩定,而孝就是調劑家庭關係的一劑良藥。在目前的家庭關係中,總的來說,關心下一代有過之而不及,而關心上一代卻有些蒼白無力,因此我認為,以德治國,應該從孝道入手,而後延伸到社會國家,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古往今來,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國之棟樑都是孝子,許多為國家建功立業之人都是大孝。
第三,弘揚孝道要多做實事。孝既然是人生俱來萬古長青的美德,既然當今時代需要孝,那我們就有責任弘揚孝道,把歷史傳統和時代特點結合起來,使之發揚光大。黨和政府一貫重視老齡工作,頒布了老年權利保障法,制定了「黨政指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年工作指導方針,確定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齡工作目標,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為老年人辦了很多實事,受到廣大老年人的歡迎。前不久全國老齡辦牽頭,和21個部委出台了老年人的優惠政策,體現了國家對老年人的關愛。我現在從民政部副部長和中國老齡學會的會長崗位退下來,現在在政協,同時我作兩項社會工作:一是以老齡辦,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五個部門合辦,有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組織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體活動。我是活動組委會主任,同時我作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會長,佩雲大姐是我們的名譽會長,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這兩個組織本著弘揚孝道多做實事。我簡單彙報一下這兩年的工作,第一弘揚孝道,評選敬老模範,2004年評出了十大中華孝星敬老楷模,每個縣評選一個孝星,評了2302個;第二組織中國老年紅葉風采藝術團,每年的重陽節向全國的老年人奉獻一台節目,到全國巡演和國外演出,它的作用向全國和世界展示當代中國老人的風采,同時促進基層老年文化活動的開展;第三評選老年的形象大使,魅力老人,漂亮有本事有善心有特長的老人很多,他們在電視上回答問題其實是人生的教材;第四推動景山老年人的歌詠活動,現在每個禮拜天九點半到十一點半,景山幾千老年人一起大唱革命歌曲,從「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直到「走進新時代」,唱歌到最後大家一起喊口號,「今日聯歡在景山,嘹亮歌聲衝破天,要是覺得不過癮,再等下個禮拜天」,後來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景山唱歌,召開了景山現象研討會,然後我們做了光碟,回良玉和遲浩田同志都作了指示和題詞,這個活動在全國也在逐步推開;第五,組織全國老人書畫大賽,一共6000多位老人參加,收到2萬多件作品,第六建立中國國際老人休閑養生服務網路,有四十多個單位參加;第七在廣東開展了老年產品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老年產業高層論壇;第八和某某集團,中華慈善總會搞了孝心進社區,給社區中心送康復醫療器材,敬老書籍;第九積極支持和建立,為老年科技工作者老有所為,幫助他們申請科技基金;第十,「愛心護理工程」,這個工程是我去年在政協會議上和四十多位政協委員一起提供的提案,為城市的高齡老人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因為現在空巢家庭在北京上海廣州達到3%-50%,宗旨「幫天下兒女盡孝,給世上父母解難,為黨和政府分憂」,做法「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理念,統一功能設置,統一服務規範」它的運行機制「政府支持,社會參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並且一手抓試點一手抓基金,去年的試點有了60多個地方,最大的試點是和美國華盛頓醫學院簽訂的初步協議,要投資20個億,在中國建立愛心護理醫院,同時我們的基金在短短几個月已經籌集了愛心護理基金二千多萬。
第四,弘揚孝道,要廣做宣傳。元代的郭居敬編錄了《二十四孝》,雖然有些不太健康的內容,有些愚孝,但六百多年來,在弘揚孝道上,家喻戶曉,功不可沒。所以我們為了宣傳孝道,出版了中國敬老故事精華,製作了電視藝術片,改編了反映母愛的舞台劇《瘋娘》,已經在全國巡演了16個省,100多場,觀眾10多萬人,謳歌母愛,弘揚孝道,在觀眾中引起強烈的共勉,觀眾淚如雨下。同時我們還編了「中國敬老心語十條」;[1]孝親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鏡子;[2]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3]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4]怎樣關愛自己的子女,就怎樣關愛自己的父母;[5]只有象關愛自己的父母一樣關愛公婆,才可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樣的關愛;[6]父母的大愛常在不言之中,做兒女的要細心體會才是;[7]中華傳統尊師如父,成功者永遠不要忘記傳道授業解惑之人;[8]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我老誰敬我?[9]當官不敬老,不是好領導;當官又敬老,人人都說好;[10忠和孝都是人愛心的表現,孝是忠的基礎忠是孝的升華,當忠孝不能兩全時,為國盡忠,也就內含了為父母盡孝之德。
同志們,朋友們,人在大千世界歷史長河中一生是很短暫的,要獲得有價值有意義,關鍵是擺正公與私的態度,公與私的位置不同可以把人群分為六類人:大公無私是聖人,公而忘私是賢人,先公後私是善人,公私兼顧是常人,私自當頭是小人,徇私枉法是罪人,我想我們的態度就是遠離罪人,不當小人,超越常人,當好善人,爭做賢人,遵從聖人,所以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一定要為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行善事,我想做一個善人,應該不是太困難,只要把公字放在前面私字放在後面就是個善,倒過來就是小人,所以為了勉勵自己,我寫了一首《為善樂》,現在與大家共勉:「萬善責為本,百行孝當先,古今多少事,教人結善緣,善者有善報,惡者有惡還,人善惡隔千里,差在一念間,日日都行善,快樂每一天」。快樂就能健康,健康就能長壽,這是孔夫子所說的「仁者壽」。同志們,我今天所講的只是一家之言,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讓大家從自身做起,從娃娃抓起,從點點滴滴小事做起,為老年人多做實事,做好事,行善事,日日都行善,快樂每一天,謝謝大家!
本站記者 孫墨然
(來源:中國老年網)
推薦閱讀:
※「中華神探」狄仁傑,差點死於冤獄
※中華德育故事第一部01-04集
※密宗秘法《明燈集》 >> 中華氣功網
※中華林氏 - 魏晉名臣
※『太極示範』永年太極丨傅清泉導師太極拳:2015年中華傳統武術高端論壇暨展演大會【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