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店推銷無孔不入
走進藥店想買一盒退燒藥,卻在不明不白中被店員推銷了上百元的感冒藥;拿著藥品名單按需購買,還是被巧舌如簧的店員忽悠著買了許多附加的營養品……這些在藥店買葯的場景,是否似曾相識?2009年,《生命時報》曾做過一項「藥店推銷」的調查,有九成人表示遭到過銷售人員的強行推銷。時隔三年後,藥店推銷依然存在?為此,《生命時報》記者暗訪北京市內十餘家藥店,親自跟藥店店員過過招。
「咳嗽?感冒、止咳、消炎的葯一起吃!」
3月28日上午,位於朝陽區大屯路的某藥店剛剛開門,幾位年輕店員邊整理著衣服邊聊著天。「我想買點治咳嗽的葯。」記者表明意圖後,一名扎馬尾的女孩熱情招呼記者來到非處方葯的櫃檯,非常熟練地從貨架顯眼位置拿出幾盒葯扔到櫃檯上。「你這種情況要拿點感冒藥,拿點治咳嗽的,再配點消炎的一起吃。」記者問:「要吃這麼多種?沒有一種吃了馬上好的嗎?」店員輕車熟路地回答:「沒有,這幾種一起吃才能治得快,這個『百合固金片』不錯,是老葯,止咳挺好的;消炎用『蒲地藍片』,消炎的必須得吃,不吃炎症下不去,感冒藥就吃『感冒四季膠囊』吧。」
記者看了看這幾盒葯的藥名及廠家,幾乎都沒有聽說過。店員好像看出了記者的疑慮,趕忙接話:「我給你推薦的這幾個,口碑特別好。」記者繼續問:「有沒有西藥?」「現在都講究吃中藥,沒有副作用,一些西藥吃多了對腦子不好。」店員這樣解釋道。
記者聽完後決定直接說出想購買的藥品。「有同仁堂的感冒沖劑嗎?」聽到詢問,店員的臉色突然沉了下來,聲音也變小了:「有,但關鍵你現在不是感冒,是內熱,得清熱……」最後,記者在店員「極不情願」的眼神和「這個效果肯定不如我推薦的那幾種好」的嘮叨中,買到了一盒十多元的同仁堂感冒沖劑,而那幾盒售價都在30元以上被店員推薦的「非著名」葯,又被擺回了最顯眼、順手就能拿到的位置。
隨後,記者以感冒、咳嗽想買同仁堂感冒沖劑為名,走訪了近十家藥店,每家藥店都無一例外地在記者提出明確購買需求後,向記者推薦五花八門的藥物,且基本都為中成藥。
「嗓子難受吃中藥,『炎熱清顆粒』不錯!再給你開個感冒藥,『羚羊感冒軟膠囊』,都是老葯,回頭客不少。」「中藥一點都不慢,對症後效果很好,而且對肝腎沒有損傷,西藥是治標,中藥才是治本,你是風寒引起的感冒,吃我說的這些葯沒錯。」在店員如同背台詞的推銷中,記者仔細看了看這些很少聽說的被推薦的藥物名稱:千珍清炎片、蒲地藍口服液、銀翹氨敏膠囊、復方蒲靈膠囊……
「不用處方,我們就是處方」
28日晚,西城區椿樹館街某藥店夜間賣葯的小窗口半開著,裡面的燈光有些昏暗。大約晚上9點左右,夜間賣葯窗口前並不是那麼冷清,依然會有三三兩兩的人上前按著窗口鈴。
「有羅紅霉素嗎?」「沒有。」「那頭孢拉定呢?」店員稍有些遲疑,「這是處方葯,你以前吃過嗎?」記者表示以前吃過,店員便遞過來一盒。短短几分鐘時間,記者就輕鬆買到了處方葯。
29日上午,記者又來到紅廟附近老小區聚集地,這裡住的多為老年人,四五家藥店零散地分布著。「我想給家裡老人買點處方葯,你們這裡賣嗎?」記者小心翼翼地詢問某藥店店員,店員非常肯定地回答:「可以啊,你要哪種?」店員將記者領到處方葯櫃檯,讓記者自己挑。「不是處方葯都要處方才能買嗎?」記者的詢問讓店員笑了。「用啥處方,我們就是處方,可以馬上給你開。」隨後,在沒經過任何詢問的情況下,記者以近百元的價格買到了兩盒頭孢類藥物。
而在另一家藥店,記者在買處方葯時,經過了店員的層層盤問。什麼癥狀?什麼人吃?對青黴素是否過敏?記者在回答完這些問題並登記後,依然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買到了處方葯。在藥店工作過兩年的王小姐告訴記者,藥店可以偷偷賣給沒有處方的人處方葯,但重要的是要先辨別是否是公檢法的人。王小姐說:「多問幾個問題就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來買葯的了。」
駐店醫是藥廠推銷員,想賣葯先學「五步推銷法」
通過朋友介紹,記者見到了曾是藥店「駐店醫」的李女士,50多歲的她顯得十分精神,說起話來乾脆利索。「您不是醫生,怎麼能當駐店醫呢?」面對記者詢問,李女士決定當場演示一下,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她就從感冒對人體的影響說到如何治標又治本地解決感冒問題,並向記者推薦了一種「見效快、吸收好、劑量大」的藥物,層層遞進非常專業,很容易讓人信服。其實,李女士在藥店工作時的真正身份是某藥廠派到藥店的推銷員。
李女士說,很多藥店的銷售人員是由藥廠或藥品代理商家聘用,然後分派到各個藥店,收益直接和業務量掛鉤。「其實不少店員都做好幾個藥商的代理,拿到的提成更多。」藥店與廠家的關係也沒有那麼簡單,「一般會有促銷協定。比如給藥店獎勵,一年賣出多少葯,會有相應的提成。」還有一些藥廠會進行全方位的廣告投放,比如在廣播里宣傳藥物,然後在藥店里貼出告示,說某著名電台宣傳過此葯,可放心購買之類的。
藥店里越普通的藥物種類越多,同類藥物甚至能找到十幾種不同廠家、規格的商品。除了一兩種知名品牌外,其餘大部分都是很少聽說過的小品牌。但它們的售價卻與大品牌相當,甚至更高,店員更願意推薦此類葯。某著名藥廠的客戶經理張女士解釋說:「一般高價葯比低價葯毛利高,所以藥店會主動向前來買葯的顧客推銷高利潤的藥品。」
王小姐還向記者透露了他們進藥店賣葯時,公司培訓的「五步推銷法」。「其實就是從推關懷、推產品、推價格、推數量、推附加上入手。」王小姐解釋,從顧客走進藥店的第一刻開始,店員就要表現出對其的關心,並運用自己所掌握的一些醫學知識的皮毛進行推薦,然後在顧客有意購買之後,可以進一步提醒他鞏固療程,多買一點。最後,對一些看起來很關注自身健康的顧客,再推銷一些附加利潤高的維生素等保健品。
買葯認準通用名
面對依然存在的藥店推銷亂象,曾任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的朱長浩表示,藥店銷售人員有義務向消費者推薦合適的藥品,這種推薦應該建立在消費者健康至上的基礎上,同時也應考慮他們的經濟能力,力求花最少的錢達到最好的效果。
北京醫院藥學部臨床藥師張亞同則提醒,作為消費者要多學相關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首先應該適當了解藥品知識,銷售人員都是針對消費者的無知下手。如不放心,最好拿著醫生開的處方,說清楚所要購買藥品的通用名、品牌和生產廠家,推銷者再巧言善辯也無處施展,只能按要求取葯。
如果實在不知道所買藥品信息,也可以選擇性聽取店員的建議。但如遇店員過分熱情地推薦藥品,還得多留個心眼兒。同時也要提高警惕,以免一不留神掉進推銷員設置的陷阱。盡量要選擇知名藥廠生產的品牌葯,降壓藥、降糖葯以及抗生素等藥物則不建議在藥店購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