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死亡」的話題好難開口,父母們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親子溝通如何說專家微評】

「金錢、性和死亡」是號稱最難回答孩子的三類問題,當孩子問起死亡的話題時,你是迴避、糊弄,還是正面回應呢?一起來學習這位媽媽的做法吧,父母對死亡問題的解答,正是孩子珍愛生命,思考有意義人生的開始。

作者:Karen

5月9日中午,我在朋友圈緊急發布了一條求助信息:「怎麼辦,小朋友的倉鼠走了一隻,不明原因。孩子馬上回家,我該說什麼?」

那個時刻,大腦一片空白,在兩個孩子的生命中,第一次出現如此真實的死亡場景,雖然我們之前談過幾次這個話題,可我不知道真的出現在生活中他們會作何反應。得到許多好友回應的同時,我慢慢冷靜下來,整理思路後,我決定讓孩子看到倉鼠的屍體,順便給他們上一堂「死亡」課。

孩子到家,我面帶嚴肅地說:「我要告訴你們一件事,小倉鼠走了一隻。」

「它逃跑了嗎?」弟弟問。

「不是,它不知道為什麼,死了。」我說。

然後我帶他們到一個小盒子前,倉鼠靜靜地躺在裡面。

兩個孩子沉默了一會兒,然後用腳輕輕踢盒子。

「它還會起來嗎?它一動不動了。」弟弟說。

「是的,當它死了,它就再也不起來了,但它會到天堂去,和爸爸的外公在一起,搞不好還會咬他一下。」哥哥回答。

孩子們想用手去摸,但由於不知死因,我有些擔心:「孩子們,我不知道它為什麼死了,所以不能讓你們摸它,不過我們可以一起把倉鼠埋起來。」

到此,孩子們似乎失去了興趣,開始玩起遊戲來。

晚上,我特意找出了繪本《獾的禮物》,一起認真地讀起來。

「媽媽,獾為什麼到長長的隧道里去了,它是不是也去了天堂?」

「媽媽,獾是不是老死的?」

「小倉鼠要是被埋到土裡,會不會又活過來跑掉呢?」

圍繞著繪本,還有今天的倉鼠事件,我們開始認真討論每個問題。整個過程里,我看到孩子們很平靜,有好奇,卻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和害怕。

第二天上學前,我們一起在家門口的一棵樹旁給倉鼠挖了坑,爸爸把倉鼠埋了起來。

「媽媽,倉鼠會到哪裡去,它還會活過來嗎?」弟弟問。

「它會去天堂啊,不會活過來了。」哥哥回答。

「我相信,倉鼠的身體會慢慢化成土壤的一部分,最後長成樹的一部分。它的靈魂會到天堂吧,就像獾越跑越快,最後就飛起來到天堂了(繪本內容)。」我也跟著回答。

埋好倉鼠,孩子們在四周找了幾塊石頭,像模像樣地立了碑,還隨手拔了很多草蓋上(我當時不理解,後來路過時突然意識到,孩子或許在模仿之前我們在農村看到長滿青草的墓)。

至此,倉鼠事件告一段落。

發生在我家的故事,似乎很平和,除了最初因不確定孩子反應,害怕他們哭鬧或我自己情緒波動,有點小焦慮外,其他過程非常溫暖又不太傷感,細想起來這正是我想讓他們體會的死亡的意義。

在孩子逐漸長大時,家長們常常覺得難以應付他們的一些問題,這其中,「金錢、性和死亡」更是號稱最難回答的三類問題。思考了幾年來我關於死亡這個話題給孩子們做的功課,在此整理分享給更多的父母們,希望你們也能幫孩子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對死亡的理解。

首先,孩子第一次提出關於死亡的問題前,父母要有所準備,這是傳遞價值觀的好機會。如果我們自己完全沒有思考甚至迴避這些問題,當孩子問起時就會覺得茫然慌張。似乎中國人的傳統對死亡話題是非常忌諱也不能公開討論的,但這樣的迴避帶有我們自以為是的保護和局限性,因為這是每一個人或早或遲一定會面對的問題,在我看來也是核心價值觀之一:想明白了死亡的意義,才能對生命充滿敬重與感恩,不僅珍惜自己的,也會珍惜萬物的生命,同時也會啟發孩子思考要怎樣度過一生。如果我們有對孩子們進行過這些教育,社會新聞里的許多悲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孩子們關於死亡的最初問題可能有以下幾個:

1.死亡是什麼意思?

2.人為什麼會死?石頭會不會死?樹呢?(各種排比列舉,這是我家孩子真實的問題。)

3.死了以後會到哪裡去?

4.人死了以後我們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嗎?

我不在文中給出我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這是基於大家對生命的意義思考的結果,無謂對錯,只是你價值觀的傳遞而已。只有兩個提醒:

第一,要提早思考準備;

第二,不要主動問孩子這些問題,讓孩子自己觀察思考到,因為這也意味著他們準備好和你開啟一場嚴肅的對話了。

其次,死是生的一部分,在生活中處處皆可引導孩子。這個話題在生活中時刻都會出現,留意觀察和思考,就知道關於生死的教育,其實是潛移默化的。

場景一:生態圈的循環就是生死相依的過程。樹木的四季變化是最容易看到的,引導孩子了解葉落歸根、春天又重獲新生的循環,讓他明白枯葉是在用另一種形式重獲生命;同時海洋生態圈如何循環也是特別容易打開的話題;和孩子一起探索一下螞蟻的工作似乎也是不錯的方式。

場景二:生活中常常有可以和孩子談論死亡話題的機會。比如旅行中路過的墓地墳山;農田裡經常出現的墓;清明或者中元節前出現的燒紙行為;舉家一起掃墓的活動。

今年五一回老家,我們特意帶孩子們去看望了老祖的墓地,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沒有讓孩子避諱,而是帶著他們一起,充滿敬重、懷念與輕鬆的心情上山掃墓。孩子們在墓地里,走走看看,不時問問題,學習了與墓地有關的知識。下山時,老大聽到我們幾個大人之間的調侃,居然建議以後把我和爸爸埋在他最喜歡的椰子樹下,同時又擔心摘椰子時會踩到我們,最後自己很快想了辦法,斜搭個梯子上去。好笑的同時,也有些感動:雖然他對於死亡並不是那麼明白,但他把我們和他最喜歡的事物放在了一起,還考慮了不要被踩到,願他長大後還能保有一顆對生死淡然又敬重的心。

最後一條建議,最簡單也最難做,就是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生命的敬重,和對死亡的理解。如果你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的同時,隨處攀枝摘花,踐踏生命;如果你嘴上說不要怕,但心裡早就恐懼不已,那最後教給孩子的還是你最真實的那一面,別忘了,孩子就是你的那面鏡子。

以上就是迄今為止我對於這個話題的探索,倉鼠事件只是一個開始,將來他們還會面對更難的離別,但在那之前我們還可以繼續這個功課。說到底,關於死亡的話題,是我們需要給自己上的一課。

(作者Karen Wang: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美國認證講師,薩提亞模式實踐者,親子溝通如何說頭條號簽約作者。曾經的外企高級經理,現在是兩個男孩的全職媽媽。)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在可以搶救回來的情況下,在最後關頭為外公做了不搶救決定是正確的選擇嗎?
癌症死亡率近20年下降約25%,美國人做了什麼?!
從《尋夢環遊記》談談關於死亡的思考
樹快斷了,樹上有毒蛇 ,水裡有鱷魚 ,岸上有獅子,請問這個人怎樣才能自救呢?
努爾哈赤之死亡之謎:炮彈炸死還是毒蛆之死

TAG:孩子 | 死亡 | 父母 | 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