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北京保利宮廷藝術與重要瓷器、玉器、工藝品
拍品總數:93 件
拍賣時間:2018年06月20日時間順延
拍賣地點:北京四季酒店B廳
5921 清乾隆 郎窯紅小直頸瓶
尺寸:高8.7cm
估價:RMB 100,000-150,000
說明:本品直頸,扁腹,圈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釉質潤澤,釉色艷麗。流暢的造型與濃艷的釉色,盡顯出此瓶的小巧精緻。
郎窯是指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由當時的江西巡撫郎廷極管轄下的御窯廠。郎窯的最大成就是恢復燒成了從明代嘉靖三年起就已失傳的高溫紅釉工藝。這就是著名的「郎窯紅」 瓷器。乾隆帝對「郎窯紅」十分鐘愛,曾賦詩一首讚美「郎窯紅」的高貴:「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
由於郎窯紅器物以大器居多,故與本品近似者傳世鮮見,可參考香港佳士得及倫敦蘇富比售出的兩例。本品造型挺拔俊秀釉色鮮紅明亮,為郎窯紅經典之作。
參閱:
1.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lot1176。
2.倫敦蘇富比,2011年11月9日,lot87。
備註:上海藏家舊藏
5922 清康熙 天藍釉蘋果尊
尺寸:寬10.4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大清康熙年制」款
說明:本品器口內凹,通體施天藍釉,淡雅勻凈猶如碧空之色,胎體厚度適中,曲線優美簡潔,顯示了康熙官窯設計理念。圈足修削利落,胎質硬朗且細膩潔白,器底書「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書款,筆道遒勁,青花發色沉靜。
蘋果尊系尊式之一,因其外形似蘋果而得名,實際是一種蘋果形水盂,為康熙年間典型器之一。此類蘋果尊應是宮廷書齋文房用具,燒造量極少。康熙以後鮮有製作。
天藍釉這個品種在景德鎮御窯廠的發掘中曾出土有明代宣德款的殘器,但可以看出,釉色還不夠純正,尚屬初創,而康熙時期則成功地燒造了這一新的顏色釉品種。天藍釉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高溫中燒成的藍釉,與普通霽藍釉不同的是其氧化鈷的含量較低,不足百分之一,因而燒成後釉色淺淡勻凈,似蔚藍的天空,呈色穩定。天藍釉的燒造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盛,所見大多為官窯器,工藝技術好,質量水平高,之後幾朝雖也有燒造,但大不如前了,民國時期曾大量仿燒康、雍、乾時期的天藍釉器物。
天藍釉蘋果尊傳世稀少,同類器可參考上海博物館、瑞士鮑爾基金會及瑞士玫茵堂收藏的三例。
參閱:
1.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第330頁,圖版216。
2. 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volumn three,A319.
3. REGINA KRAHL,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tion Volume FOUR(II),p.330,NO.1786.
備註:紐約佳士得,2008.03.19,lot656
5923 清雍正 白釉模印蓮型水丞
尺寸:寬8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本品斂口,鼓腹,圈足,通體施白釉並模印蓮瓣紋,器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本品器形以金元時期之鈞窯雞心罐為原型,再對其略加以改造,內外壁均以模印表現花瓣輪廓,其間陰刻脈紋,玲瓏秀美,嬌滴可人,胎體輕薄,白釉瑩潤。檢索國內外公私收藏,與本品各方面均一致者暫未見到,而風格相近作白釉模印蓮瓣紋者則可見香港藝術館收藏的一例雍正白釉花卉形小杯。此外,香港蘇富比亦曾出售一套雍正白釉葵口暗刻蓮瓣紋盞杯,器形與前者近似。
雍乾之際,伴隨國力日隆,宮廷藝術繼承晚明復古精神,摹古之風興盛,清宮內外皆崇仰三代古物,好之而後摹,手段各異,其中御窯摹造歷代名窯佳作迭出,本品即為其中佳例。相較清宮摹仿宋代其它名窯之作品,仿定器皿數量較少,況本品之器形又參考鈞窯,故更顯珍貴。
參閱:
1. 香港藝術館:《清瓷薈錦 香港藝術館藏清代陶瓷》,第100-101頁,圖版58。
2. 香港蘇富比,2005年10月23日,lot515。
備註:美國加州私人收藏
5924 清雍正 粉青印菊花紋弦紋笠式碗
尺寸:直徑21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本品作廣口高圈足狀,通體施粉青釉,器腹中部作弦紋三道,其上模印纏枝菊花紋,其下則飾菊瓣紋一圈,器底以青花料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雍正時期御窯廠燒造單色釉的技術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無論仿古還是創新釉色,均取得卓越成就,為後世所不能及。唐英於雍正十三年所撰的《陶成紀事碑》中列有「仿龍泉釉」一項,並稱此品種有深淺兩種,本品或即屬釉色較淡者。此外,本品不僅在釉色上模仿宋代龍泉窯,器形上亦有所借鑒。傳世多見有一類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斗笠碗,如四川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例,器形上即與本品極為近似。而本品足部的菊瓣紋亦可見於同時期龍泉窯瓷器之上。
菊花系古代文人雅士的一個精神象徵,寄寓隱逸高潔之義,廣為世人所慕。雍正帝自幼喜愛菊花,登基以後,雖置身繁重的國事政務之中,卻不時寄情於物外以自娛,難掩文人之本性。北京故宮藏《雍正行樂圖》冊頁中便有一幅胤禛著漢服扮作陶淵明形象在東籬賞菊的圖畫,抒發了胤禛對陶公無限仰慕之情。
雍正朝笠式碗傳世極為罕見,與本品近似者僅見瑞士鮑爾基金會收藏的一例。本品模印精湛細緻,富具立體感,所施粉青一色,溫潤厚腴,秀美天成,淡淡的嫩翠色,予人無限嬌美之感。
參閱:
1. 朱伯謙:《龍泉窯青瓷》,第166頁,圖版137。
2. JOHN AYERS,THE BAUR COLLECTION GENNEVA CHINESE CERAMICS VOLUMN THREE,A372.
備註:上海藏家舊藏
5925 清雍正 霽紅釉梅瓶
尺寸:高25.5cm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瓶小口圓唇,頸短細,豐肩,弧腹修長漸收,近底微撇,器形挺拔俊秀,線條柔美起伏,盡見迤邐之姿,底部青花雙圈款內有楷書「大清雍正年制」款識,筆道精練有神,青花明快妍麗,實屬雍正官窯極品。造型俊秀,胎質細膩,口內施凝潤之白釉,瓶身施濃艷之祭紅釉,釉質光亮,釉色均勻,釉色鮮美有如宣德之牛血紅,當為御賞珍玩,殊為難得。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一例,形制及款識與此梅瓶別無二致,可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第27頁,圖24。另一例與北京首都博物館藏品相似(《官窯名瓷》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年,頁140,圖137),另見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拍lot3637清雍正祭紅釉梅瓶,成交價452萬港幣,可資比較。
備註:上海藏家舊藏,文革後期退還
5926 清康熙 青花人物紋大碗
尺寸:直徑26cm
估價:RMB 100,000-150,000
出版:《形神兼備——山水堂藏玉Ⅱ 》,圖132;
「玉堂珍玩」款
說明:本品敞口,弧腹,圈足,碗內四個錦地開光繪折枝花卉紋,內心書「玉堂珍玩」四字楷書款。器外壁四組開光分別繪西廂記人物故事圖,開光之間以雙線間隔,胎體厚重,青花發色濃艷,釉色潔白,極具裝飾效果。
康熙早期的青花瓷色料多採用浙江的青料,因而出現青花發色青中泛灰的現象。康熙中期開始,屏棄了浙料而選用雲南的珠明料,在經過精心的提煉後用於陶瓷的瓷畫上,產生出青中泛藍或青中微泛紅紫的色澤。康熙青花料共分為五個層次的色價,運用濃淡分明的渲染技巧,在完成作品時達到了「墨分五色」的奇妙裝飾效果。這種特殊的裝飾技法,對花鳥、人物及山水的紋飾起到了類似於國畫的渲染效果,尤其是運用于山水畫時則更為突出。康熙青花除在渲染上有墨分五色之特殊效果外,鮮藍青翠,無漂浮感。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是它最主要的特徵,它與其後各朝青花有著較大的區別,時代特徵尤為鮮明。
考本品外壁所繪人物故事紋,應為《西廂記》中故事。與本品紋飾相近者可參考景德鎮陶瓷館收藏的一例康熙青花西廂記人物圖碗,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仕女紋折沿碗,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圖花觚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花西廂人物故事圖蓋盒。本品製作精細,為康熙民窯上乘之作,頗為難得。
參閱:
1. 鐵源:《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上)》,第77頁。
2. 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瓷器類選 清順治康熙朝青花瓷》,第222頁,圖版138。
3. 天津博物館:《青藍雅靜 館藏明清青花瓷器陳列》,第56頁。
4.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與英國巴特勒家族所藏17世紀景德鎮瓷器》,第246-248頁,圖版86。
備註:山水堂舊藏
Lot5926-Lot5931為山水堂舊藏
5927 清乾隆 青花海濤紅龍紋盤
尺寸:直徑17.5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出版:《形神兼備——山水堂藏玉Ⅱ 》,圖137;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敞口,淺弧腹,圈足,以青花紅彩裝飾。其形輕盈雋美,胎質細密,瑩潔如玉,盤心繪海水側面立龍圖,外壁飾三組海水騰龍紋。以青花線描繪畫海水紋,一絲不苟,雖繁密而清晰。以礬紅裝飾龍紋,色澤鮮妍厚潤,色階過渡自然,騰龍矯健有神,氣勢非凡。青花與紅彩相互輝映,對比鮮明,以表現紋飾的立體效果,盤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
參閱:
1.耿寶昌:《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青花釉里紅(上)》,第252頁,圖版228。
2.故宮博物院、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明代成化御窯瓷器(上)》,第280-281頁,圖版117。
3.故宮博物院:《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第108-109頁,圖版54。
4.周麗麗:《清雍正-宣統官窯瓷器》,第379頁,圖版5-118。
5.鐵源:《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上)》,第223頁。
備註:
1.北京翰海,1996.06.30,lot843;
2.山水堂舊藏
5928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尺寸:高37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形神兼備——山水堂藏玉Ⅱ 》,圖135;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清代宮廷御瓷中的一些品種與器形始終前後相襲,每朝必備,每歲必制,舊檔稱「歲例供瓷」,青花賞瓶是為一例。賞瓶因多用於皇帝賞賜下臣而得名,品種以青花為主,後期亦多見粉彩與單色釉地描金。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檔》載,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三十日,海望奉旨將賞用瓷瓶亦畫樣呈覽,交年希堯燒造些來」,檔案中之「賞用瓷瓶」即應指賞瓶。賞瓶自雍正朝創燒伊始,即成為清代御窯瓷器之經典品種,一直延續,燒造至宣統朝,其間從未間斷。
本瓶撇口長頸,鼓腹渾圓,圈足外撇,整器造型挺拔俊美。瓶胎釉白皙潤澤,通體紋飾以青花繪,就其中口沿及頸部分飾海水波濤、如意雲頭、蕉葉、纏枝蓮花及回紋共六條紋飾帶,脛部及足際,則點綴仰蓮及卷草紋,腹部主體滿繪雙層纏枝蓮花,其花朵鮮活飽滿,姿態各異,枝葉恣情生長,茂盛繁密。整器青花發色鮮艷明快,濃淡相宜,紋飾繁縟細密,層次分明,畫工點染細膩,筆力高超。瓶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北京及台北兩岸故宮、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文博機構均藏有同類藏品,參見《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33。《清代瓷器賞鑒》,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第134頁。《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37頁,圖146。 《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第203頁,圖179。 《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窯瓷器》,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28頁。 《中國陶瓷全集15清(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第34頁。
「山水堂」是台灣實業家、玉器收藏家黃明輝先生的堂號,黃先生的收藏以唐遼金元明清的玉器為主,為海峽兩岸的玉器收藏家中之翹楚,其出版的《山水堂藏玉》展示了數百件唐代至清代的玉器,滿目琳琅,件件精品。2005年其藏品曾在天津博物館展出。
備註:
1.北京翰海,1997.06.01,lot908;
2.山水堂舊藏
5929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蓮花纏枝紋盉壺
尺寸:高21.5cm;寬22.7cm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出版:《形神兼備——山水堂藏玉Ⅱ 》,圖134;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為乾隆御窯仿明宣德官窯之作。取商周青銅酒水器「盉」之造型,敞口,闊頸,深腹,有長流、曲柄和環紐蓋,下承以鼎式四足,造型別緻。通體飾青花紋樣,蓋面和外壁頸部飾纏枝靈芝紋,肩及蓋面邊緣有連續回紋,腹部主題圖案為蓮花托佛教吉祥八寶,輪、傘蓋、花、香爐、魚等主題紋樣,等距離排列,與微豐的鼓腹相得益彰。八寶紋下以串枝靈芝為陪襯,分別飾於蓋面、頸、流、曲柄和四足上。此器造型古樸典雅,構圖繁密,繪畫流暢。構圖繁密有致,繪畫流暢豪放,花紋當中之「點塗法」酣暢淋漓、自然奔放而不失矩度,青花蒼雅明快、嬌妍欲滴,與瑩潤似玉的釉質相互映襯,皆見佳瓷麗質。
據《清檔》記載,乾隆三年四月十八日,「司庫劉山久、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宣窯青花八吉祥高足壺一件。傳旨:著交唐英照此壺款式花樣,多做幾件,得幾件並原樣先送來,欽此。」故可知此類盉壺為乾隆命唐英仿宣德器物而制。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宮謹遵道光皇帝節儉的治國思想,官窯奉旨停止燒造「不急之務」的16種圓琢瓷器,此器亦在其中,故如本品者,僅製作於乾嘉道三朝,更顯珍貴。
台北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館、西藏博物館及香港天民樓均藏有同類瓷器品種,可與文獻及本品相證。可參考《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296頁,台北故宮館藏一列可參考《清康雍乾名瓷》第101頁,圖71,香港天民樓收藏一例並曾在1992年展覽於台灣鴻禧美術館,可參閱《天民樓青花瓷特展》第212頁。
備註:
1.香港蘇富比,1996年秋拍,lot806;
2.山水堂舊藏
5930 清咸豐 青花芭竹石紋玉壺春
尺寸:高29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出版:《形神兼備——山水堂藏玉Ⅱ 》,圖139;
「大清咸豐年制」款
說明:本品撇口,細頸,碩腹,圈足。白釉為底,青花作飾,通體釉色潤澤,閃青白釉上展現出色澤濃艷的青花紋飾。瓶頸部繪三層紋飾,依次為蕉葉紋、纏枝花紋、下垂雲頭紋,近底處繪變形蓮瓣,足外牆繪朵花紋。器底書青花「大清咸豐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腹部主題紋飾運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南國的庭院景緻,圖中兩塊玲瓏的湖石挺拔俊秀,依石而立的翠竹枝頭微低,似在隨風搖曳,圍欄內外一片鬱鬱蔥蔥的萱草、蘭花競相開放,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四季常青的芭蕉葉又為畫面平添了幾分南國色彩。山石、翠竹、蕉葉、萱草、蘭花構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圖」。
參閱:
1. 松岡美術館:《松岡美術館收藏中國陶瓷名品展》,圖版45。
2. 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第44-45頁,圖版18。
3. 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 卷二》,第205頁,圖版181。
4.周麗麗:《清雍正-宣統官窯瓷器》,第147頁,圖版3-107。
備註:
1.北京翰海,1996.06.30,lot978;
2.山水堂舊藏
5931 清道光 鬥彩團菊紋罐
尺寸:高12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出版:《形神兼備——山水堂藏玉Ⅱ 》,圖138;
「大清道光年制」款
說明:本品直口,豐肩,收腹,器形端正,通體以青花繪紋飾線條,復填綠彩,自上而下依次繪有卷草紋、八吉祥紋、雲龍紋及仰蓮瓣紋,器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白地綠彩這一品種屬於雜釉彩,指以高溫白釉地襯托低溫綠彩紋飾的一類瓷器,其綠彩系以銅為著色元素。這一品種創燒於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後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亦有燒造,入清以後歷代亦均有延續。我國傳統釉上綠彩是從銅綠鉛釉發展而來,是在氧化氣氛中燒成的一種陶瓷裝飾彩。早在漢代先人即已發明銅綠鉛釉。綠彩品種極其豐富,色調不一,這是由於彩料中除含有不同量的銅外,有時還添加少量其他著色元素如鐵、鉻、鈷、砷、錫等之故。
參閱:
1. 耿寶昌、呂成龍:《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雜釉彩·素三彩》,第92頁,圖版73。
2.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藏瓷 清彩瓷 二》,第68-70頁,圖版13。
3. 南京博物院:《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271頁。
4. 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藏珍·瓷器卷》,第55頁,圖版55。
備註:
1.中國嘉德,1995.10.09,lot694;
2.山水堂舊藏
5932 清乾隆 鬥彩綠龍罐
尺寸:高20cm
估價:RMB 500,000-8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罐瓶直口矮頸,直領平頂,圓唇直口,豐肩鼓腹,小底內挖式圈足。此瓶造型雍容典雅,全器通體施白釉清透肥潤,繪綠彩紋飾,口沿底部繪兩道青花弦紋,肩部為佛教八寶紋,下垂雲頭紋,腹部綠釉繪趕珠游龍,四周圍繞「山」字火紋。下以蓮瓣紋為底。蓋上亦繪雲龍紋。紋飾內填綠彩,青翠雅緻。底足書「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方款。
在青花勾線內以一色綠彩填繪的工藝是鬥彩的一種裝飾,始見於明成化朝,傳世有成化卷枝紋瓶和雲龍紋盤。清代燒制的綠彩鬥彩器以雲龍紋蓋罐最為典型,並以此為固定模式從清康熙至以後各朝歷代相傳,僅形制略有變化。南京博物院收藏有此紋飾同類器。天民樓藏同款罐有一例,見1987年香港出版《天民樓藏瓷》第二冊,圖版114號;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一件,載1986年台北出版故宮藏瓷《清彩瓷二》圖版13號。瀋陽故宮博物院曾見一例,出版於《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篇(上)》萬卷出版公司2008年1月 P281
備註:日本關西藏家舊藏
5933 清乾隆 鱔魚黃釉如意綬帶耳漢壺尊
尺寸:高26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形直口鼓腹,頸部貼塑雙如意綬帶耳,通體施鱔魚黃釉,器身光素不事雕飾,色澤蒼雅靜穆,光澤厚潤柔和,富有天然韻致,尤顯溫婉爾雅、風韻雋永。底足圓潤而飾黑褐之色,以摹鐵足效果,觀之古意盎然,猶可辨趙宋遺韻。底款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法精妙,筆力遒勁,為典型乾隆早期風格,正是此時典型之作。
鱔魚黃釉為茶葉末釉之一種,茶葉末釉原名為廠官釉,系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鑒古代北方窯場產品燒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因其「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於花,美如玉,范為瓶,最養目」,而受到乾隆皇帝喜愛和重視,唐英於《陶成紀事碑》中記載「一仿廠官釉,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三種」。乾隆早期御窯廠對其燒造甚盛,最早記載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燒造「廠官釉收小雙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檔案記載規模最大的一次燒造,器形多達八種,可見乾隆對茶葉末釉色之鐘愛。本品應自雍正朝綬帶耳尊化裁而來,雍正時期作品腹部更為敦厚,可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雍正窯變釉尊,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顏色釉》,1999年,頁201,圖181。乾隆時期綬帶耳尊存世更為罕有,僅見類似作品屬瑞士鮑爾爵士收藏之乾隆御窯茶葉末釉作品,錄於《The Baur Collection Vol.2》,John Ayers,1999,頁196,圖版296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34 清乾隆 蟹甲青釉如意綬帶耳葫蘆瓶
尺寸:高25cm
估價:RMB 1,400,000-1,8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直口,束腰,鼓腹,圈足,頸、肩及腰部由對稱彎曲的如意頭綬帶相連,對稱的綬帶線條優美飄逸。通體施蟹甲青釉,口、腰部及綬帶處露古銅色胎,腰部兩周寬條帶裝飾,足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
參閱:
1. 南京博物院:《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349頁。
2. 湖北省博物館:《古代瓷器 湖北省博物館藏瓷器選》,第85頁。
3. 濟南市博物館:《濟南市博物館館藏精品 陶瓷卷》,第104頁。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35 清乾隆 仿古銅釉灑金竹節三足爐
尺寸:直徑10cm
估價:RMB 800,000-1,0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此件竹節瓷爐仿戰國兩漢時期流行的青銅奩造型,筒狀身,上粗下細,平底,敦實厚重。爐身仿竹節造型,古代文人常以竹自比,用竹之精神自勉,此類爐型正是為此寫照。其爐身自上而下均勻飾四條弦紋,簡潔樸素。底足仿竹根造型,彎曲呈三角形。底款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橫款,字體工整嚴謹。通體暗紅色,寶光內蘊;紅色中布滿大大小小金片,飄然如雪,光彩絢麗。宛如棗紅皮灑金銅製香爐一般,模仿的惟妙惟肖,極為逼真。為乾隆朝仿銅釉瓷之精品。 清代乾隆瓷器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工藝,進一步發展本朝瓷器,創造出許多新穎的品種。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乾隆時記事文件中記載了許多當時景德鎮御窯廠為宮廷燒瓷的史實,反映出皇帝直接關注制瓷的情況。宮廷對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製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後才能正式入窯燒制。器物的款識或有或無,所書款識以及配合紋飾的詩句等都須經過皇帝的批准。正是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瓷器的用色和施彩的工藝有了極大的提高。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製作,並充分利用多種釉色仿製各種工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琅、大理石,還仿製動物、植物、瓜果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這其中仿古代銅器,不僅模仿造型到位,釉彩亦很逼真。此件竹節爐正是各種工藝集一身的代表。 整器燒造工藝複雜,用料考究,使用上等天然呈色劑,經高溫燒制,形成了釉層凝厚,色彩分明,絢麗斑斕的特殊效果。瓷器表面寶光溫潤自然,給人以細膩柔嫩之感,紅金搭配,更覺華麗富貴,形色皆為上乘,屬難得佳品。
倫敦蘇富比1992年6月9日曾拍賣一件與本器基本相同的爐,拍品268號。亦可參考一件仿灑金銅釉碗,藏瑞士鮑氏基金會,見J.Ayers著《Chinese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第二冊,日內瓦,1999年,圖版254號[A655]。另一例為香港佳士得2003年4月28日,圖錄編號第529號。
備註:香港佳士得,2003.04.28,lot529
5936 清雍正 湖水綠釉小杯
尺寸:直徑7.4cm
估價:RMB 250,000-3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本品直口,弧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顯曲線流動之趣。內壁施白釉,外壁湖水綠釉,純凈嬌嫩,與整器的輕盈靈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並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行雙圈楷書款。是為傳世所見雍正朝湖水綠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品精小可愛,可謂掌中之物,甚適於心,極為罕得。
湖水綠釉為康熙時期創燒的低溫綠釉品種,又稱「淺綠釉」,因其呈色似平靜湖水之淺青綠色而得名,常見為製作工細的碗、盤、杯、碟等小件器物。傳世所見施湖水綠釉的器物極為罕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套湖水綠花杯及盞托,造型精巧別緻,應是御窯廠專為康熙皇帝所制的訂燒瓷器,檔次極高。而本品之同類器則可見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香港竹月堂及瑞士玫茵堂等公私收藏。
參閱:
1. 楊靜榮:《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顏色釉》,第170-171頁,圖版154。
2. 國立故宮博物院:《清代單色釉瓷特展目錄》,第99頁,圖版44。
3.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87頁,圖版113。
4. REGINA KRAHL,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tion Volume Two,p.238,NO.906.
備註:
1.北京重要私人家族舊藏;
2.文物公司退還
5937 清雍正 仿汝六棱形穿帶瓶
尺寸:高28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本品直口,溜肩,腹下漸收,圈足,頸部飾二耳,器身作六棱形,通體施仿汝釉。
本品之器形或是以晚唐越窯秘色瓷八棱凈瓶為原型加飾雙耳得來。此類秘色瓷八棱凈瓶以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的一例最為著名。此外,與本品器形近似,唯不飾雙耳者尚見有一類雍正仿汝釉六方大瓶,可見一例北京保利售出山中商會舊藏者。檢索國內外公私收藏,清代御窯瓷器中亦作六棱雙耳穿帶瓶這一器形的僅見一例乾隆粉青釉錐拱雲蝠紋者,但器形較之本品略顯笨拙。
參閱:
1. 劉雲輝、周魁英:《中國出土瓷器全集 15 陝西》,第35頁,圖版35。
2. 北京保利,2014年6月4日,lot6256。
3. 北京翰海,2001年7月2日,lot1583。
5938 清乾隆 仿官釉八方貫耳小瓶
尺寸:高14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整體呈八方形,兩側各飾一貫耳,腹部微鼓,下承圈足。瓶內外壁通施仿汝釉,其色青中微泛粉白,如雨過之後晴朗的碧空,釉色空靈,質地腴潤,凝澤失透。器物足端平切,塗褐色護胎釉,以仿宋器「鐵足」之意,底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青花發色純正,款識具有乾隆官窯早期款識的特徵。 宋汝窯器的釉色,天青色為主,釉面勻凈滋潤,開細小紋片,以之清淡含蓄為後世推崇,有「汝窯為魁」之說。乾隆慕古,尤喜宋汝釉。高宗皇帝曾賦詩讚當時仿汝器物:「趙宋青窯建汝州,傳聞瑪瑙末為油。而今景德無斯法,亦自出藍寶色浮」。從《清文件》的記載分析,乾隆一朝燒制仿汝釉瓷器主要集中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其時常將內府舊藏汝窯實物或制樣發至珠山御窯廠讓唐英臨摹,本器即是當時作品的典型代表。 除本品外,常見還有仿官、天藍釉等品種。八方貫耳瓶,一般常見有兩種,一類高度為十四公分的小尺寸貫耳瓶,一類高度為三十至四十公分的杏圓貫耳方瓶。本品則為小尺寸者,相比大尺寸者流傳數量較少,突顯珍貴,渾厚古樸之中見雅雋,小巧靈動之處現俊秀。台北故宮、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香港暫得樓均藏有此類器物,參見《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頁98-99,圖32,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 《清代單色釉瓷特展目錄》頁149,圖89,台北故宮博物院,1981年;《清瓷萃珍》圖63,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
備註:中國嘉德,2002.09.15,Lot1457
5939 清乾隆 仿官釉貫耳瓶
尺寸:高30.5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說明:本品通體施仿官釉,口呈四方倭角形,垂腹,兩側有長方形貫耳,腹兩面各有一凸起杏形紋飾。長方形圈足,足脊露胎。此種貫耳瓶系清代常見器形。因其腹部凸起如杏核,又如鸚心,故又稱「杏園扁瓶」、「雞心扁瓶」。
參閱:
1.錢振宗:《清代瓷器鑒賞》,第146頁,圖版183。
2.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文物精粹 瓷器》,第159頁,圖版136。
備註:日本關東重要財閥家族舊藏
5940 清乾隆 豆青釉纏枝牡丹紋大碗
尺寸:直徑26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深弧壁,撇口,圈足。器內無紋,碗外雕飾纏枝牡丹紋。其雕工流暢利落,細緻入微。通體及足內滿施粉青釉,色澤均凈瑩潤。底署「大清乾隆年制」青花六字篆款。
清末人陳瀏作《陶雅》中有:「內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碗,雍乾皆有之,式樣絕巨,而甚為精緻,價亦甚廉。」本品應即屬引文所謂的「雕花豆青海碗」。此類豆青釉大碗之原型或是明代龍泉官窯青瓷,如一例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龍泉窯劃花四季花卉碗。而後,由於清代雍乾二帝嗜古成性,喜以當代御窯瓷器模仿前代名窯製品,故此時期極為流行此類青釉碗。與本品相近者則可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雍正例及瑞士玫茵堂收藏的一乾隆例。
參閱:
1.蔡玫芬:《碧綠:明代龍泉窯青瓷》,第42-43頁,圖版12。
2.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 卷一 下冊》,第240-241頁,圖版106。
3.周麗麗:《清雍正-宣統官窯瓷器》,第179頁,圖版3-38。
4.REGINA KRAHL,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tion Volume FOUR(II),p.353,NO.1804.
5941 清嘉慶 白釉仿定印花卉石榴尊
尺寸:高22.5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大清嘉慶年制」款
說明:本品器形端莊,優雅大方,通體施白釉以仿宋代定窯瓷器。口沿外翻作捲雲狀,頸部細長,鼓腹,腹下漸收,近足部外撇,圈足內刻「大清嘉慶年制」篆書款。器身作六瓣瓜棱形,每瓣均以印花手法飾纏枝花卉紋,紋飾流暢清晰,做工精緻。
定窯是我國古代五大名窯之一,創燒於晚唐,極盛於北宋及金,元代以後衰落。該窯以燒制白瓷聞名,裝飾手法有刻花、劃花及印花等。明清以來,隨著文人士大夫階層復古情懷的興起,景德鎮等窯開始生產仿定瓷器,而清代御窯中又以雍、乾、嘉三朝製品質量最高。
參閱:
1.《清代單色釉瓷器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編,第119頁,圖版64。
2.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第128-129頁,圖版47。
5942 清 壽山石玉璇制古獸鈕沈樹鏞自用印
尺寸:4.5×1.8×1.5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玉璇」款
印文:「松江沈樹鏞審定金石文字之記」
說明:此印通體以上好壽山石雕制,鈕工傳神,所刻獸鈕生動傳神,氣魄十足,顧盼之間極具威儀,肌肉感十足,當是出於清初著名雕石大師楊玉璇之手。印文內容為「松江沈樹鏞審定金石文字之記」。這方印其一側有著名金石篆刻家方去疾(1922-2001)先生邊款:「均初先生收藏碑本甚富,用印多當時著名刻家手跡,細審此印章法刀法當為撝叔所作,惜未署款。壬戌三月去疾審定並記。」方去疾先生認為此方印章應為沈氏之好友,清代著名篆刻家趙之謙所刻,惜無趙氏邊款予以佐證。
沈樹鏞(1832-1873),清藏書家、金石學家。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川沙城廂(今浦東新區川沙鎮)人。咸豐九年(1859年)中舉,官至內閣中書。生平收藏書畫、秘籍、金石甚豐。尤對碑帖,考訂精闢。同治二年(1863年)獲得宋拓《熹平石經》,有尚書盤庚篇五行,論語為政篇八行,堯曰篇四行共127字。名流翁方綱、畢秋帆、王念孫等均有跋語。沈樹鏞得後不久,又獲孫承澤研山齋藏《熹平石刻》殘字。遂將其書齋命名曰「漢石經室」(即今黃炎培故居)。沈樹鏞於同治十二年病逝,身前所藏文物,陸續散失。《熹平石經》殘字,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為漢陽萬氏購得。三十一年3箱碑版又為《老殘遊記》作者、甲骨文專家劉鶚所得。在劉氏日記中,記述沈樹鏞所藏碑刻拓本,有漢碑50餘種,六朝造紙70餘種,唐碑100餘種,宋碑300餘種,是東南著名的碑本收藏家。其人博學多才,長於考訂碑版文字,嗜金石書畫,精鑒別,收藏甚富,所藏秘籍珍本極豐,尤富於書畫金石碑帖,建造有「內史第」別墅,中曾經藏有計漢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眾多文物精品。學者俞樾曾稱:「沈家收藏金石之富,甲於江南」。同治二年(1863),他獲得宋拓本西漢《熹平石經》,曾被「西泠八家」之一的黃易收藏過,上有翁方綱、畢沅、武億、孫星衍、王念孫等名家題跋。又因收藏到孫承澤「研山齋」藏本《熹平石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他欣喜之極,故將其寓所命名為「漢石經室」,另有「寶董室」、「靈壽華館」、「鄭齋」等。藏書印「松江沈樹鏞考藏印記」、「鄭齋金石」、「沈均初藏書印」、「韻初審定」等十數枚。藏書散出後,多為吳大澂所得。與吳大澂、俞樾等過從甚密。藏碑刻拓本,有漢碑50餘種、唐碑100餘種、宋碑300餘種,是東南著名的碑本收藏家,甲骨文學家劉鶚收有其3箱碑版。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43 清 田黃朱雀鈕橢圓章
尺寸:1.9×1.4×3cm;重16g
估價:RMB 300,000-400,000
印文:「同樂園」
說明:本印以上等田黃為料,深沉細膩,溫潤可人, 色澤濃艷。頂為朱雀鈕,為清代宮廷典型雕工,工藝精妙絕倫。底部刻陽文「同樂園」三字。此印文中之「同樂園」應為圓明園同樂園。同樂園位於圓明園坐石臨流景區,在圓明園的東南部,抱朴草堂的東面。
同樂園中有圓明三園內最大的戲台——清音閣。清音閣大戲台坐南朝北,分上、中、下三層,戲台一層底下設有地井,二層、三層有隔板相連,如劇目需要地井可噴水,二層和三層可相通上下自如。清朝皇帝很喜歡聽戲,每逢皇太后、後帝生辰時,這裡都要唱九九大慶之戲,像后妃生辰、上元節、端午節也要唱上幾天的戲。直到圓明園被毀前的幾個月里,這裡仍然在唱戲。
在乾隆的寶藪中,載有兩方「同樂園」內容的璽印,其結字方式,篆刻方法等皆可與此印對照,加以印證。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44 清 田黃尚均雕胡人進寶鈕陸增祥自用印
尺寸:2.5×1.4×4cm;重23g
估價:RMB 600,000-800,000
「尚均」款
印文:「八瓊室」
說明:尚均是有清一代公認第一制印鈕名手,此方印章之鈕極佳,應出自尚均親手所為,田黃選料上乘,質地極佳,細膩溫潤,凝結如玉。印頂端雕有胡人進寶之鈕,胡人憨態可掬,腳踩布袋,雙手持鏈,似欲將邊上鳳鳥獻與帝王。鳳鳥側身昂首,神情桀驁,顧盼之間頗具威儀,盡顯皇家氣派。印章底部以陽文刻「八瓊室」印文。
「八瓊室」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陸增祥所用。陸增祥(1816-1882),江蘇太倉人。字魁仲,號星農、莘農。道光三十年(1850)一甲一名進士,官翰林院修撰,歷官湖南辰永沅靖道,有政聲,以疾告歸。少通六書,好學博覽,精金石學。著有《篆墨述詰》、《吳氏筠清館金石記目》、《金石偶存》、《三百磚硯錄》、《八瓊室待訪金石錄》等。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45 民國 林清卿刻黃壽山石薄意鈕溥侗用印
尺寸:3.6×1.6×4.1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印文:「紅豆館主」
說明:愛新覺羅·溥侗(1877--1952),字後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末代皇帝溥儀族兄,其父載治是乾隆帝第十一子成親王永瑆之曾孫,過繼給道光帝長子隱志郡王奕緯為子嗣。光緒七年,載治卒,溥侗襲爵,後被封為一等鎮國將軍、正白旗漢軍副都統等職。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賞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作為皇室的末代公子,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受到了極好的教育,經史子集,詩文歌賦,琴棋書畫,金石碑帖,治印刻章,樣樣全行。尤其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生、旦、凈、末、丑兼工,並對戲劇音樂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無所不通,音樂天分極高。但作為舊王孫溥侗也有放蕩不羈的一面。他一生沒有正式結過婚,有過不少情人小妾,有錢時狂買古玩字畫,汽車宅院;沒錢時就靠當、賣度日,生活過得率性瀟洒,又因他行五,世人尊稱為「侗五爺」。與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張鎮芳之子張伯駒、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並稱民國四公子。這四位「公子」,或風流倜儻,或叱吒風雲,絕非一無所長、遊手好閒的「公子哥」所能比,而隨心所欲、信手揮霍又是「四大公子」的共性。而這四人中,溥侗是名副其實的皇家後裔,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當然溥侗的藝術造詣主要還是花在了京劇上,是梨園名票,「紅豆館主」就是溥侗在表演京劇時大部分時間的署名。自20歲始,潛心研究、學演京、昆文武諸劇。雖出身皇室,但學藝極為刻苦,為練功、拍曲,不管嚴寒與酷暑,堅持苦練從不間斷,不學精誓不罷休。加之天賦聰慧,使其多才多藝。他是「譚派」唱腔,即伶界大王譚鑫培那一派的代表人物,最拿手的是《群英會》這齣戲,能演周瑜、魯肅、蔣干、曹操、黃蓋五個角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民國京劇界的大人物——梅蘭芳、徐凌雲、吳梅、王季烈、韓世昌、袁寒雲(袁克文)、劉夢起、言菊朋等都常與之交往。此方「紅豆館主」印就是侗五爺所遺故物,從其材質來看,視乎可斷定為壽山所產金銀田石,具有明顯的田黃紋理、橘囊紋清晰可辨,天然白色石璞躍然石上。石色略帶熟栗黃,質感油凝、皮殼亮麗,所具包漿非歷百年而不可為之。印章裁切規範,頂部保留石材的自然原型,印材施藝,充分利用原生白色石璞,薄意雕琢百合花為鈕,輔以山石萱草相得益彰,富有畫理。刻琢手法精鍊純熟,刀過之處神情畢肖,韻味無窮。
5946 清光緒 芙蓉石佛手鈕溥侗用印
尺寸:3.5×3.5×6.8cm
估價:RMB 100,000-150,000
印文:「不入八分輔國公溥侗印」
說明:印為芙蓉石,形制方正、鈕飾拙古,鏤空雕技法刻佛手鈕,與嘉慶帝之「福緒祥源」寶璽的鈕飾如出一轍,參閱故宮博物院編《明清帝後寶璽》P246。有印文「不入八分輔國公溥侗印」,所謂不入八分輔國公其實是清朝爵位,與入八分輔國公(或者稱為奉恩輔國公,簡稱輔國公)不同,在不入八分鎮國公以下,鎮國將軍以上,為第十等爵。八分是愛新覺羅家庭內對分配與待遇的規定。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終清之世,宗室之待遇,有所謂「八分」。恩禮所被,以八分為最優。據宗人府事例封爵載:天命年間,立八和碩貝勒,共事議政,各置官屬。凡朝會、燕饗,皆異其禮,賜賚必均及,是為八分。天聰以後,宗室內有特恩封公及親王餘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貝子,准入八分。如有過降至公,仍不入八分。查閱溥侗年譜可知,他是貝勒爺載治第三子。生於光緒二年八月十六日,母蘇完瓜爾佳氏,知府征霖之女。光緒七年封二等鎮國將軍。十年著在上書房讀書。十九年正月挑在乾清門行走。二十年正月晉封一等鎮國將軍。二十八年四月授正白旗漢軍副都統。三十二年正月開去副都統之職。三十四年十一月賞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故此印當為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被賞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後,由宮廷頒賜之物,此類宮制璽印當不在少數,但傳世之物卻十分稀少。
愛新覺羅·溥侗(1877--1952),字後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票友),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溥侗自幼在上書房按部就班地讀經史,學作詩文,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生、旦、凈、末、丑兼工,並對戲劇音樂如笛,二胡、弦子、琵琶等無所不通。世人尊稱為「侗五爺」,溥侗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鑒賞,並通曉詞章音律。
5947 清乾隆 歙石仿漢「海天初月」硯
尺寸:長14.3cm
估價:RMB 100,000-150,000
「仿漢未央磚海天初月硯」款
說明:乾隆皇帝雅好文藝,內廷造辦處曾大批製作仿古硯,材質涵蓋端、歙、澄泥、紫砂等,製作精良。此硯為歙石,橢圓形,形制端莊,開淌池,留窄邊,線條流暢而圓潤。歙石石質結構堅密,紋理縝密、石膚滋潤,故有「堅潤」之說,對此宋代蘇軾曾有「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彀理,玉德金聲」之美譽。硯側刻「仿漢未央磚海天初月硯」。硯背刻:「未央之磚,胡為署建安年。或三台之所遺,墜清漳而濯淵,似孫不察,謬為題箋,形則長以橢,聲乃清而堅,嘉素質之渾淪,浴初月于海天,師其跡而不承其訛,是亦稽古之一助焉。乾隆御銘。並鈐刻『乾』『 隆』二印。」配錫盒。
備註:北京藏家舊藏
5948 清乾隆 御銘螭龍紋松花石硯
尺寸:硯6×6 cm;硯盒6.6×6.6×2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乾隆年制」款
說明:嵌螺鈿回紋石盒、日本錦袋及桐木箱
松花江石又稱松花玉,因產自東北松花江流域而得名。松花江流域乃清王朝發祥地,因而松花石制硯備受清帝推崇,並被康熙帝封為「御硯」,在一段時期內僅為皇宮專用,極少賞賜於王公大臣,民間流傳甚少。此硯松花石質,色呈青碧,有細橫刷絲紋,間有淡綠色條紋。硯面平坦,墨池如玉玦般嵌於硯的上端。硯周緣起棱,淺浮雕仿古的螭龍紋飾,雕琢精細,紋飾滿密。硯背刻覆手,中央有篆書銘文:「乾隆年制」。石硯盒嵌螺鈿裝飾,蓋口周雕有一周雲雷紋。此硯,石質溫潤細潔,紋理自然清晰,石色青綠淡雅,形制規整嚴謹,紋樣簡潔流暢,落款工整大方,線條自然挺拔,打磨一絲不苟,應為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的御硯。
備註:日本奈良制墨世家舊藏
5949 清康熙 周彬(尚均)制壽山雕錦地喜上眉梢筆筒
尺寸:高13.2cm
估價:RMB 350,000-550,000
「周彬」、「尚均」款
說明:此件筆筒採用壽山石中紅花芙蓉石雕成,整器溫潤細膩,色澤紅白相間。筆筒外壁以流水錦紋作地浮雕喜上眉梢圖。筒身隨勢雕出梅樹一枝,嶙峋清瘦,卻又遒勁有力,枝上初綻新紅。又高浮雕二隻喜鵲立於梅梢,寓有「喜上眉梢」之意。喜鵲體型較為肥碩,其中一隻作俯身回首狀,這種回頭的造型在康熙時期的瓷器上常有出現,可茲對比。另外流水紋與梅花的搭配,在清初也十分流行。筆筒底描金流水錦地之上又線刻一條螭龍,翱翔於雲氣之中。刀法極為細膩,運握輕重,深淺自如,卻毫無繁贅之嫌。筆筒近足部錦地上刻有「周彬」、「尚均」款。
周彬,字尚均,福建漳浦人。善以壽山石作刻,所刻人物、器皿、古獸、錦地等皆為清初之冠,與楊玉旋齊名。其時應朝廷徵召,為皇家御用工匠。在作品錦紋處藏款也是他的特點之一。
5950 清中期 白玉山水詩文小方爐
尺寸:寬6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說明:本品主體以白玉雕刻而成,玉質細膩清潤、色澤柔和,寶光瑩瑩。體呈弧邊方型,器蓋為梯形,頂上飾南紅瑪瑙隨形鈕。器身口部陰刻雷紋一周。四面以淺浮雕裝飾,線條舒朗利落,刻劃傳神,山水樹石人物,皆各得其韻。圖案首尾相連形成一幅完整畫面:奇松怪石佇立江邊,一尾小船順流而行,雨後遙山遮黛、雲氣蒸騰,船上岸邊各有一人,身著長袍、頭戴綸巾,各自悠然閑坐。其上又有詩云:「十里松陰聯碧流,千重山色雨初收」,「樹沐三秋色,雲開九疊峰」。爐有四足,下承木座,樸素大方。
5951 清乾隆 白玉灑金皮雕雙駿鎮紙
尺寸:長9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說明:此器以和闐籽料雕刻而成,色澤瑩潤,玉質細膩,體呈靜卧的雙駿之形,其中一隻靜視前方,不動巋然;一隻則引頸回首,拂尾相倚。雙駿造型豐滿,體態悠然。灑金皮宛如星辰般點點散布,艷麗明亮,配上和闐籽料的潔白,說不出的高貴而清雅。滿清先祖以馬上得天下,因此頗多以馬為題材的藝術作品產生。
皮色是和闐籽料錦上添花的美,和田籽料的皮色有很多種,對皮色的稱呼也各不相同,黑皮、白皮、棗紅皮、秋梨皮等都很常見,而灑金皮則是其中十分受人喜歡的皮色之一。
備註:英國倫敦私人藏家舊藏
5952 清乾隆 碧玉填金第一尊者像玉冊小硯屏
尺寸:長20.3cm;寬11.4cm
估價:RMB 700,000-900,000
說明:本品為碧玉填金第一尊者像玉冊小硯屏,冊分兩面,一面以金線作框,精雕雙龍對峙如意雲紋,中部雙金線格內雕刻隸書「御題十六應真羅漢像贊」字樣。另一面則精工雕刻第一阿迎阿機達尊者圖像。畫面紋飾清晰,刻劃傳神,羅漢面貌奇異高行,皓首跣足,顰眉閉口,坐於石上。身披百衲衣,扶杖一節,左手持梵書貝幟橫於胸前,注目其上,右手持念珠。左上方為乾隆題「第一位阿迎阿機達尊者」,並配有贊文,其文曰:「衣披百納,杖扶一節。梵書貝幟,注目橫胸。阿唎吒迦,若有所記。記則不無,而非文字。」下配木座,上鏤雕雲紋,主體為一蝙蝠形紋飾,寓意吉祥。
與以往市場上拍過的「御制青玉填金應真玉冊」不同,本品為碧玉雕刻填金,相比青玉,色澤更為深邃沉鬱。陰刻線條,並填以金粉,使線條更加清晰明亮,雍雅之中透出一派佛家的祥光瑞氣,脫略凡格。本品長為20.3cm,而以往所見多為長15cm左右,本件尺寸更大,成像和景物也大,線條與造型更為細膩精緻,精細琢刻也就更為耗工耗時。
十六羅漢應為西藏佛教系統的羅漢,羅漢信仰傳入西藏受中原佛教的影響很深,關係也密切,但與中土的系統不盡相同。其中,阿迎阿幾達尊者位列第一。清帝乾隆篤信佛教,在紫禁城內開展了大量佛事活動,製造、繪製了大量佛像,法物及佛事圖畫,且誦經祀典、著文寫詩,其文其詩,是清代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載這些詩文的物品,多為清代宮廷遺物珍品。
此外,玉冊這種形制本身就具有極高的品級,把重要的文獻寫於玉上,是表示所寫內容的重要,也是為了能使其永遠地流傳,故玉冊往往和帝王有關,歷代皇帝封禪時,常埋玉冊,目前所見最早的玉冊為山西地區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玉簡策《侯馬盟書》。清代宮廷尤重玉冊,使用的玉冊主要有幾類,一為政務類,如謚冊;一類為文冊,刻記皇帝的重要文章;一類為書畫冊,刻錄皇帝喜愛的書畫作品,玉冊上的文字,書畫,有直接書寫的字用泥金,也有刻字填色的或陽刻描金的,陰刻描金應是質量較好的,不僅有金玉的輝煌,還能長久保存。本品即為珍貴的陰刻描金作品。
備註:上海藏家舊藏
5953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刻填金十六應真圖硯屏(一至八)
尺寸:長26.5×18.7cm
估價:RMB 1,500,000-2,000,000
說明:玉屏青白玉質,一面陰刻填金裝飾雲龍紋飾,龍紋氣勢磅礴,一面刻十六應真圖,並刻十六應真圖詩,並落乾隆御印。圖案所述十六羅漢應為西藏佛教系統的羅漢,羅漢信仰傳入西藏受中原佛教的影響很深,關係也密切,但與中土的系統不盡相同。其排列順序為第一阿迎阿幾達尊者,第二阿資達尊者,第三拔納拔西尊者,第四嘎禮嘎尊者,第五抜雜哩逋答喇尊者,第六哈抜達喇尊者,第七嘎納嘎巴薩尊者,第八嘎納嘎喇錣雜尊者,第九抜嘎沽拉尊者,第十喇乎拉尊者,第十一租查巴納塔嘎尊者,第十二畢那楂拉哈抜喇錣雜尊者,第十三巴納塔嘎尊者,第十四納阿嘎塞納-馬恩省-馬恩省尊者,第十五鍋巴嘎尊者,第十六阿必達尊者。此屏所繪乃第一至第八位羅漢,羅漢面貌奇異高行,行走坐立於蒼松修竹之中,刻劃傳神,工匠以刀代筆,令玉面上的雕刻彷彿一幅高超的繪畫作品。玉屏右上角紋飾空白處刻八位羅漢贊文,並刻有乾隆「齊物」、「涵虛朗鑒」、「如是觀」、「寫心」等十六方印章。字口填金富麗堂皇,顯示出清代乾隆宮廷玉器的最高水平。
清帝乾隆,篤信佛教,在紫禁城內開展了大量佛事活動,製造、繪製了大量佛像,法物及佛事圖畫,且誦經祀典、著文寫詩,其文其詩,是清代宮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載這些詩文的物品,多為清代宮廷遺物珍品,此件玉屏便是清宮重要的佛教文物。
備註:
1.法國私人藏家舊藏;
2.巴黎蘇富比,2014.12.11,lot164
5954 清乾隆 青白玉淺碗
尺寸:直徑13.5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乾隆年制」款
說明:玉材潤澤,如膏如脂。琢素麵素心碗,不予人工雕琢,方彰完美玉質。碗淺口,碗壁琢磨規矩平整,敞口斜壁,圈足微外撇。遠視之寶光盈盈,無缺無憾。底設:「乾隆年制」款,果非御用不能得此良材,用此良工。此碗保存完好,料工相宜,堪稱神品。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55 清乾隆 青白玉團花如意蓋奩
尺寸:寬15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說明:此器以青白玉為料,色澤柔和,玉質清潤,寶光瑩瑩,立體圓雕而成,體呈渾圓的石榴造型,子母口,由器和蓋兩部分組成,深膛,蓋鈕似石榴開口,飾四如意紋團團相對,如意中心各有一「壽」字。每一如意頭下有一小耳,耳上套圓環;器身亦出雙耳,耳上套環,狀與器蓋相若而作蝙蝠捧壽如意形,寓吉祥意。奩表隱起淺浮雕皮球花紋,布滿整器,此紋亦稱小團花,在清代雍正年間因雍正皇帝的喜愛,一時甚為流行,大量被應用在宮廷瓷器,琺琅器,漆器及傢具之上,在玉器中則較為少見。器身與蓋咬合處亦飾「壽」字紋,上下相合成一完整「壽」字。整器紋飾排列規整,對接嚴絲合縫。整器素雅,花紋對稱布局,打磨精細,間距勻稱,具韻律美,頗富裝飾意味。
奩為古代婦女盛香物或梳妝用品之器,其中小型奩往往作盛脂粉之用,鑲嵌珠貝玉石的奩盒稱寶奩,後人頗愛這種器形,如宋代的汝瓷中就有此樣造型器品。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就有「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之句。
5956 清乾隆 白玉年年有餘如意紋蓋奩
尺寸:寬12.2cm
估價:RMB 650,000-850,000
說明:此奩取上等和田白玉大料掏挖而成,玉色微黃勻純,質地上乘,柔潤細膩,渾無綹裂雜質。器體呈圓形,分蓋身二部。蓋為覆碗式,上設六瓣花型抓鈕,壁浮雕四組如意雲團。蓋口較碗口略收,器身外壁琢四對鯰魚,魚回首,體呈S形,體態相反,連為吉磬,兩魚首中飾如意頭,尾間雕雲雷紋。魚首略高出器口,成為精緻的裝飾同時,也牢牢卡住了器蓋,下承四如意矮足。奩為古代婦女盛香物或梳妝用品之器,此件集多種吉祥紋飾為一身,寓意「吉慶有餘」、「連年如意」,表達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儘管乾隆年間玉制業達到了空前的鼎盛時期,但玉製品的使用在清宮中依然被嚴加控制,如乾隆年間所定「鋪宮」中規定的日常用品,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盞金台」一副,其它等級的人皆不配用玉器,顯示出玉質用器的尊貴地位。此奩玉色純美,造型精巧凝練,工匠運刀嫻熟,打磨圓潤,不露稜角,為標準乾隆玉作風格,工、料俱精,當是宮廷陳設之物。
5957 清中期 白玉圓插屏 (一對)
尺寸:直徑17.2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說明:此對插屏以整塊白玉雕琢而成。圓形,扁體,雙面以淺浮雕手法雕刻庭院嬰戲圖。依山水畫之理,刻畫山巒雲環霧繞,溪水潺潺,蒼松立於岸邊。遠處亭台仙閣巍峨高聳,隱隱現於雲山之間。畫面遠近高低,疏密有致,層次分明,甚有章法。其間三五小童,或放大魚風箏,寓意「連年有餘」,或抱雞,寓意吉祥如意,或端吉磬寶瓶,寓意「平安吉祥」,或手持萬字法器,寓意「萬代如意」,或持蝴蝶,寓意「長壽耄耋」,十分吉祥。童子間又有犬兒歡喜奔跑,取興旺之意,十分吉祥,所雕畫面既有雲山寒林之高遠畫意,又有嬰戲歡騰之盛景,再加之以浮雕手法表現,凹凸有致,立體似實景再現。
此種富含吉祥寓意的嬰戲紋飾,於當時社會可謂「時樣」,頗受到推崇與喜愛,尤其是清宮皇族渴望子孫昌盛,於是此種嬰戲圖在宮廷畫中也較為多見。此對插屏體量厚重,用料奢侈,玉質溫厚柔潤,寶光內藴,包漿潤澤,色純而質雅,無雜質綹裂,十分難得。雕工精細,線條流暢,細勁遒蜿。尺幅之地運籌帷幄,清雅間不失長壽多福之吉祥寓意。玉制插屏下配紫檀圓底座,通體鏤雕紋飾,紋飾繁縟,細節打磨光潤。放置於案,清雅而不失高潔,實為清代宮廷陳設不可多得之佳作,清宮亦藏有類似插屏陳列,可以參照。
5958 清乾隆 白玉獸面紋童子方尊
尺寸:長10.4cm
估價:RMB 1,000,000-1,600,000
說明:清代是中國玉器製作的鼎盛時期,繼承發揚了千百年來的傳統技術風尚,集歷代之大成,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設計之妙,造型之奇,用途之廣,均前所未有。乾隆帝嗜玉成癖,他在位期間,各式古玩玉器充斥宮廷,無論從玉料還是做工上均十分講究,他又頗好古風,仿古玉器多仿自古代青銅器形制,且依據玉石材料和玉器工藝的技術特點,選擇適宜的造型紋樣而作,在繼承古代器皿器形基礎上,運用琢玉工藝技術,變化出新的藝術品來。
此拍品選用上好和田玉精製而成,玉質甜凈,雕工細膩。器呈方尊造型,方口向外撇出,短頸下折肩,尊腹斜面朝下方內斂,腹底再次折進連足。腹體四面均有通過犀利的運刀鐫刻出饕餮獸面紋樣,線條流暢,形貌誇張,目光勇猛兇悍,結合白玉清澈鐫麗的質感,充滿神秘威嚴、不可侵犯的氣勢。
尊腹周圍又有圍繞五名童子,皆為圓雕技法製成,或高舉雙手抬起尊腹,或蜷身下蹲藏於腹底,姿態神情各不相同、變化多端,表現出嬉戲中的生動活潑和稚拙可愛,表現出節慶歡樂的氣氛,與獸面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同樣具有祈福求安的美好意願。
尊底配紫檀木座,為清宮造辦處的經典樣式:鏤雕出頑強生長於山岩奇石上的勁松,虯勁有力的松枝上綻開一處處茂密的松針,展露出無盡的生命活力。松為百木之長,長青不朽,因其樹齡長久,經冬不凋,被用來祝壽考、喻長生,成為神話中不死的象徵,從而也有了高潔不群的形象。
這件清乾隆時期的白玉尊,既在仿古風潮的影響下秉承了商周青銅器的形制和紋樣,充滿古韻,又體現出在清代達到鼎盛期的嬰戲圖的那種喜慶吉祥,可謂乾隆仿古玉器的集大成者。而在機緣巧合之下,該器成為日本政商兩界要人浮田桂造的珍藏,並遇上明治天皇行幸關西,成為天皇御覽之寶,在歷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的痕迹,頗具把玩收藏價值。
備註:
1.日本藏家舊藏;
2.明治時期實業家浮田桂造(1846-1927)舊藏,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奉供天覽」
「奉供天覽」的寓意
一件器物的價值高低除了要看其本身的工藝水平和保存狀況外,經過了怎樣的傳承也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個重中之重,此拍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此器盒中帶有一紙鈐印,曰「奉供天覽」,下書「明治三十一年奉供天覽」、「浮田桂造敬獻」之留款。
5959 清乾隆 火燒玉雕獸面紋扁瓶
尺寸:高18.5cm
估價:RMB 120,000-150,000
說明:瓶以火燒玉而制,呈扁形,分器、蓋兩個部分,子母口緊密相合;梯形蓋,橢圓形蓋鈕,平口,束頸,折肩,腹部漸收,底承高足。蓋面部分減地浮雕仿青銅器的交龍紋,口沿處裝飾一周雲雷文。瓶口亦雕一周雲雷紋,下接三角形的蟬紋,頸部雙面浮雕獸面,兩側對稱飾鏤空夔龍耳,線條婉轉流暢,靈活自然,肩下裝飾一周交龍紋帶,其下為三角蟬紋。整器用料考究,敦厚莊重,所雕紋飾仿青銅器,古樸大方。火燒玉是非常古老的仿古工藝,也是染色玉的一種方法,即用火燒烤玉器,使玉器受熱而變色,所謂「雞骨白」或「象牙白」等均用此法,是清代宮廷玉作仿古的常用做法。乾隆皇帝喜好玉器,更為好古,常另造辦處製作仿古的器型,尤以玉器仿古最多,用以宮廷陳設把玩,譬如此件,做工謹慎精細,穩重大方,復古與創新相結合,是典型乾隆宮廷造辦出品。
5960 清中期 白玉鶴鹿同春山水人物雙飛龍耳蓋瓶
尺寸:高28cm
估價:RMB 1,100,000-1,800,000
說明:此瓶形制端莊,扁器身,橢圓口,直頸漸擴,溜肩圓腹,下承圈足。蓋上浮雕獸鈕為飾。口沿及蓋口均陰刻一周雲雷紋,器身中心圓形開光內淺浮雕山水人物,蒼松挺拔直上雲霄,樓閣高聳,溪水潺潺,高士或立或坐,一派悠然景象。開光外兩側浮雕蒼松,祥雲卷卷,仙鶴落于山石,瑞鹿奔走,水波擊石,泛起浪濤陣陣寓意福壽吉慶,色彩艷麗多姿,刻畫精細傳神。瓶頸部浮雕裝飾雙飛龍耳,下設活環,為仿銅風格。整器細膩精巧,深具清中期玉作富麗、精緻的特徵。
「鶴鹿同春」為清代瓷器常見的祝壽類吉祥紋樣,紋樣組合為松樹、仙鶴和梅花鹿。古謂東西南北四方與天地共六合,「鶴鹿同春」也稱「六合同春」,「鹿」與「六」諧音,「鶴」與「合」諧音而構成「六合同春」,《淮南子·說林》云:「鶴壽千年,以極其游。」唐代詩人王建在《閑說》中也有「桃花百葉不成春,鶴壽千年也未神」的詩句。因此,人們常把鶴與龜一同視為長壽之王,鶴齡、鶴壽、龜鶴延年都是民間祝壽時常用的吉祥賀詞。鹿作為長壽仙獸,在古籍中也多有記載,《抱朴子》云:「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故鶴鹿同春也是傳統的祝壽圖案。配紫檀嵌金銀絲座。
5961 清中期 白玉鹿鶴同春大蓋瓶
尺寸:高30cm
估價:RMB 550,000-850,000
說明:清乾隆時期,舉國上下文物昌隆,玉雕製作欣欣向榮,自皇室貴胄以至庶人,莫不以佩玉賞玉為風尚。清宮遺存的數萬件玉器,大多是在乾隆時期製作的。這時的玉器雕刻技術已達到歷史巔峰,主題多採用仿古式樣,配以文人花鳥畫面,古今結合,新意頻出。
此器瓶體呈扁圓形,唇口束頸,頸飾對稱銜環翼龍耳,扁圓腹,單層台式圈足。蓋頂隨形橢圓,蓋頂圓雕壇鈕。鈕下裝飾一周蓮瓣紋,上下口沿各裝飾一周回紋。瓶壁主體兩面圓形開光內雕刻鶴鹿同春紋飾。畫面構圖別緻,布局巧妙細緻,氣象清勁可愛。樹榦虯曲綿長,部分出廓,更具新意。白鶴、瑞鹿徜徉于于花木之間。此瓶玉質純凈,形制規整,素雅秀美,充分顯示出玉石的「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堅密」的特點。形制巨大,為典型宮殿陳設用器,優雅端莊,皇家氣韻十足。名工運刀遒勁而老辣,古拙而生動,為清中期玉器的精絕之作。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5962 清18世紀 白玉九老圖題詩小山子
尺寸:高55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說明:玉色潔白,選料上乘。通景圓雕為九老山間聚會圖:山石兀立,蒼松婆娑,溪水潺潺,秀逸入骨,山林亭泉之間,九老相聚,或松下對弈,或岸邊對坐,鶴髮雲衣,且談且笑。整體畫面極具層次感,施以鏤雕、圓雕、浮雕等多種雕琢技巧,以文人水墨畫的方式展開細節,以寫實的手法體現人物的姿態神情和山水樹木的氣勢神韻,構圖生動考究,渾然一體。背面上方空白處刻乾隆皇帝《御題會昌九老圖》詩節選:「九老八百十六歲,夜筵翰墨衣冠香。披冊猶憶東都路,惜未曾逢履道坊。」表現的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與高年者八人會昌五年(845)於洛陽香山宴遊的故事:白居易曾在故居香山與胡杲、吉旼、劉貞、鄭據、盧貞、張渾及李元爽、禪僧如滿八位耆老集結「九老會」,終日吟詠於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寫下了許多歌詠龍門山水及香山寺的詩篇。代表了一種悠閑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隱逸思想的深刻體現。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5963 清中期 白玉赤壁夜遊圖山子
尺寸:高18.5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說明:山子取青白玉雕成,玉質均勻純凈,整體圓雕為崇山怪崖,蒼松挺立,正面雕刻扁舟一葉,徜徉山水之間,可見山高月小斷岸千尺的雄渾之勢,刻畫細膩,栩栩如生。其背面所雕蒼松倒生於山崖,殊為生動。此山子構圖疏密有致,極富層次,下刀雄健幹練,剛柔並濟,以小見大,方寸之間盡顯山水人物之風流。山崖上方有大塊的留白,應是留待題詩刻字之用。此種現象在清代玉山子中常見,乾隆朝玉料豐富,兼之皇帝喜愛玉器,經常製作玉山。當時做玉雕山子最好的地方是揚州,所以就從運河運到了揚州去做,但設計稿在宮裡完成,設計稿做完以後做蠟樣、木樣運到揚州,做完以後運回了京城造辦處再刻字,譬如故宮著名的大禹治水山子便是這樣。此件玉山下承鏤雕海水紋器座,製作講究,當為宮廷發造之物。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5964 清18世紀 白玉留皮辟邪
尺寸:長15cm
估價:RMB 350,000-550,000
說明:這件白玉留皮辟邪,以灑金留皮的白玉為材,玉色瑩白、質地溫潤,顯為玉中上品。採用圓雕技法琢一辟邪,作蹲伏狀,弓背卷尾,身形豐腴,肌肉強健,脊骨外凸。其形態似獅,頭生獨角,剔地陽起長濃眉及雙圓目,以彰獸之威猛,寬如意鼻,長尾伏身。線條簡練有力,瑞獸勇猛之氣勢噴薄而出,絲毫畢現,足見匠人技藝已近爐火純青,登峰造極之境。辟邪為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急就篇》云:「辟邪除群凶」。君王神殿前,常用辟邪為像,有趨吉避凶之意,漢代就有以此為題材的玉雕作品。清宮仿古玉器向來有「造化鍾神秀」之譽,其中又以乾隆一朝為代表。本品以漢代玉雕為藍本,在力求神形相似之餘,又融入本朝玉作的風格,整器線條更為流暢圓滑,打磨拋光亦是精細,此為清代玉雕的典型特色。
5965 清乾隆 白玉留皮螭龍洗
尺寸:長10.5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說明:洗白玉質,整塊籽料留皮雕成,金黃皮色映襯出瑩潤的玉色。整器外形雕作靈芝形,靈芝自古以來就是長壽的象徵,以此為題材吉祥有加。掏膛做如意靈芝形洗,口沿內高浮雕一螭龍,口銜靈芝,似乎要攀出器外,外壁高浮雕枝條,彎曲攀延,雕工精彩,古風悠然,具典型清代風格。整器造型飽滿,以瑞祥之物架構表現平台,舉凡螭龍、靈芝、花卉,鮮活靈動,穿插巧妙,整體有張揚的藝術表現力和優美的視覺效果。細節處理以寫實為主,工匠大膽留白,使靈芝的矯健壯碩更加鮮明。同時突出強調了作品古雅飄逸的審美韻味。洗為文房用具,是為文人書案陳列之物,而此品雖為水盂之制,但早已不具實用價值,反而成為文房陳設雅賞之器,給人一種沉穩大氣又不失華麗精美的視覺感受,頗具匠心。整器掏膛規整勻凈,琢磨技巧精湛,筋骨分明,以玉為之平添雅趣。
5966 清早期 罩金漆青白玉觀音立像
尺寸:高22.5cm
估價:RMB 300,000-400,000
說明:觀音玉質漆金。其色觀之如木如銅,唯底部露出青白玉材,外罩金漆,十分特別。觀音為立姿,頭微左轉,面若滿月,發如細絲。髪鬢高束,正中插如意形頭飾,頭戴風帽,身批長巾,胸前佩荷花形纓絡佩,雙手交叉,造型優美,刀法深刻銳利,衣紋流轉自然好似臨風飄拂,且所塑顏容端麗,神韻洒脫,富有強烈的藝術魅力。觀音彎月型眼睛帶清早期造型特徵。憨山大師《水月觀音贊》云:「我觀大士,如水中月。楊柳一枝,稱甘露滅。十方世界普沾濡,能解眾生三毒熱。」整尊造型端莊優美,紋飾繁複華麗,取玉材碩大,漆金厚重,是漢傳佛教中典型的觀音形態,十分難得。其所塑造的體態為木器則過腴,為銅器則過柔,待知其為玉,則必嘆當如是也。
5967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托八寶杵大碗 (一對)
尺寸:直徑25.8cm
估價:RMB 700,000-9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侈口,弧腹,圈足,胎質細白,釉色瑩潤,器型規整,外壁以青花繪纏枝蓮托寶紋,碗心繪十字寶杵,皆為佛教裝飾題材,寓意吉祥。
八寶是藏傳佛教中象徽吉祥的器物,又稱為「八吉祥」。瓷器裝飾始於元代,流行於明清兩代,元代時其排列尚無固定順序,至明代早期,其排列已有一定規律,通常以輪、螺、傘、蓋、花、罐(瓶)、魚、腸(結)為序排列。八寶即法輪表示佛法圓轉萬劫不息之意,法螺表示菩薩果妙音吉祥之意,寶傘表示張馳自如曲覆眾生之意,白蓋表示偏覆三千凈一切葯之意,蓮花表示出五濁世無所染著之意,寶瓶表示福智圓滿具完無漏之意,金魚表示堅固活潑解脫壞劫之意,盤腸表示迴環貫徹一切通明之意。八寶紋多與蓮花紋組合,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寶杵紋,又稱十字交杵紋、金剛杵紋。金剛杵是梵文伐折羅的音譯,原為古印度兵器之一,後被密宗收為法器。金剛杵在佛教密宗中代表堅固、鋒利之智,可斷煩惱、除惡魔,代表佛智,有不性、空性、真如、智慧等含義。
清代御窯瓷器中飾蓮托八寶紋者並不鮮見,然與本品近似者卻寥寥無幾,紐約蘇富比及倫敦佳士得均售出過類似器物。本品畫工精細流暢,紋飾布局疏密有致,誠屬乾隆御窯瓷器佳品,傳世不為多見,成對保存更加珍貴。
參閱:
1. 紐約蘇富比,2011年9月14日,lot332。
2. 倫敦佳士得,2008年5月13日,lot199。
5968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鹿頭尊
尺寸:高44.5cm
估價:RMB 1,500,000-2,0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器直口微敞,短頸,上飾雙變體螭龍形耳,圓鼓腹下垂,圈足,胎體厚重,線條飽滿,器形大氣威嚴。尊通體以青花描繪,發色鮮艷淋漓,口沿及頸部分飾回紋、團壽字及嵌套如意雲,足脛部則裝飾蓮瓣紋、卷草紋,紋飾繪製精細,布局緊湊,腹部主體通繪三重纏枝蓮,花朵碩大飽滿,枝葉翻轉婀娜,圖案繁而不亂,極富層次感。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纏枝蓮紋為清代最為常見的紋飾題材,有盤、碗、賞瓶等多種器形,以青花繪製蓮花,取其諧音「清廉」,意在警示當朝大臣為官應如清蓮,同時以此為題材的器物也經常被皇帝用於賞賜有功之臣。鹿頭尊器形首創於康熙朝,雍正時期亦有燒制,因造型似鹿頭或牛首而得名,故又名「牛頭尊」。乾隆皇帝對大件器物青睞有加,因此鹿頭尊在乾隆時期頗為流行,有青花、粉彩及單色釉等多個品種,其青花器多繪纏枝蓮紋,故又名「清廉尊」,後代多有仿製,但胎釉及畫工質量較比乾隆器相差甚遠。清乾隆時代,是清代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古銅器考》一書稱讚當時的制瓷業是「有陶以來,未有今日之美備」。制瓷業集我國曆朝名窯之大成,製做了許多精巧無比的瓷器,不僅官窯成就顯著,民營窯場也興旺發達。此時,景德鎮御窯廠規模龐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燒造各種瓷器都在數十萬以上,送入宮中,燒出的瓷器無論是工藝技巧還是裝飾藝術都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形容當時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乾隆官窯青花裝飾風格細膩,具宮廷畫的格式、文人畫的趣味。紋飾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是以植物花卉為主,富麗繁密,細緻精巧。每件器物都有多層圖案裝飾,有的多達數十層。無論是寫意還是變形,都畫工嚴整細膩,紋飾清晰,排列整齊,具有圖案畫的效果。本器造型端莊,青花色澤濃艷,畫工精細,是乾隆時期官窯大器的標準之作。
同類型器僅見於上海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及上海龍美術館等公私機構。耿寶昌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鑒定》中亦對此器形做過重點介紹,足顯名貴。
參閱:
1. 周麗麗:《清雍正-宣統官窯瓷器》,第262頁,圖版4-19。
2. 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 瓷器篇(上)》,第7頁,圖版3。
3. 龍美術館:《盛清的世界》,第265頁,圖版III-3-10。
4. 《胡惠春先生、王華雲女士捐贈瓷器精品選》,上海博物館,1989年,頁97,圖62
備註: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5969 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壺
尺寸:高27.5cm
估價:RMB 3,200,000-4,200,000
說明:底有墨書
本品直口,細頸,扁圓腹,橢圓形圈足,頸肩處飾如意形雙耳。通體青花為飾,口沿外飾雙弦紋,頸繪竹葉紋,腹部繪喜上眉梢圖為主題紋飾,繁花山石之間,兩隻喜鵲正回首凝望,一翎一羽,神態畢現。梅花競相綻放,花瓣輕透、嬌嫩欲滴,繁盛中更顯雅緻,呈現一派春光明媚景象。腹上下以纏枝花一周做邊飾。
雍正皇帝好古成癖,摹古是十八世紀清宮工藝製作追求的主要精神,因此景德鎮御窯廠在雍正一朝燒制了大量仿製明代永宣御窯瓷器的器物,本品即屬其中佳例。考本品紋飾及器形之源頭應為一類永樂青花喜上眉梢抱月壺,可見於英國大威德基金會。而與永樂原型相較,本品的紋飾格局更為複雜,但畫工仍無比嚴謹細膩。如本品一般之雍正仿品傳世稀少,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宗憲先生雲海閣及瑞士玫茵堂等公私機構。本品筆法流暢,線條有力,青花所繪紋飾已有光影效果,陰陽相分,明暗有致,層次分明,青花點染之法系模仿永樂蘇麻離青料之鐵鏽斑效果,施釉肥厚,白中泛青,為雍正官窯仿永樂青花之佳作。
參閱:
1. Regina Krahl,Chinese Ceramics Highlights of the Sir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p.61,No.28.
2. 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 卷一 下冊》,第106-107頁,圖版42。
3. Christie`s,An Exhibition of Important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Robert Chang Collection,pp.166-167,No.78.
4. REGINA KRAHL,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tion Volume FOUR(II),pp.233-234,NO.1712.
5970 清乾隆 礬紅龍紋杯 (一對)
尺寸:直徑6.3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撇口,深腹,圈足。白釉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器內施白釉,外壁口沿和足部分別飾青花雙圈。器身以礬紅彩繪雲龍及江崖紋。繪工精細,器型小巧,胎體輕薄。
據《清檔》記載:「雍正七年四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成窯寶燒紅龍白碗一件、酒圓一件。奉旨將此二件交年希堯照樣燒造。」成窯寶燒紅龍酒圓於今日可見傳世品及考古出土品中暫未見到,然景德鎮御窯廠曾出土一例明成化白釉綠彩雲龍紋杯與本品在紋飾及器形上極為相近,可視作本品之粉本。
此類礬紅龍文杯自清雍正朝起歷代均有仿製,傳世品中以乾隆器質量最佳,南京博物院及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博物館均有收藏。本品釉色純美,外壁紅白二色對比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繪工、刻工均無可挑剔,其華貴的宮廷氣息撲面而來。如此色彩艷麗、紋樣繁複的精細之作,當甚為乾隆帝所喜。
參閱:
1. 故宮博物院、景德鎮市考古研究所:《明代成化御窯瓷器 下》,第456-457頁,圖版196。
2. 南京博物院:《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269頁。
3. 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 卷二》,第255頁,圖版225。
5971 清雍正 礬紅「雲龍趕珠」紋盤
尺寸:直徑17cm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本品胎體堅緻,釉質瑩潤。內外施白釉,盤內以礬紅彩繪龍紋圖案,龍姿威猛,體態矯健,具有典型的清代御窯瓷器風格,器底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本品仔細觀之,可見其構圖飽滿,密而不繁,深沉妍麗的礬紅與細白溫潤的釉面,相得益彰,故而顯得莊重富貴。底款青花淡雅明快,筆道工整有力,圈足碹修工緻入微,獨見雍正御瓷處處務求完美的風尚。檢索國內外公私收藏,與本品相似者屈指可數,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例清宮舊藏者,足顯罕見,彌足珍貴.
參閱:耿寶昌、呂成龍:《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雜釉彩·素三彩》,第28頁,圖版25。
備註: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5972 清雍正 粉彩菊瓣形梔子花卉花盆配盆托 (一套)
尺寸:寬33cm
估價:RMB 700,000-9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本品折沿作花瓣口,束頸,腹下漸收,圈足,下承花托亦作折沿花瓣口,圈足。花盆口沿下模印菊瓣形裝飾一周,內填折枝菊紋,主體紋飾系以粉彩繪纏枝梔子花紋,圈足裝飾同口沿,器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雍正皇帝嚮往宋人高雅的生活品位,萬機之暇留心花藝,既好瓶花,又好盆花,在《雍親王親題幽堂深居圖》十二屏之「倚門」屏和《雍正十二月行樂圖》之「九月」屏當中均繪有各式養植在戶外的花卉,下承各類色釉的瓷質花盆,形制豐富別緻,由此可知雍正皇帝對花器頗為講究,宮中一器一物皆是精心設置。《清宮檔案》中亦見有雍正帝降旨要求燒造瓷質花盆的記錄:「(雍正十年九月十三日)司庫常保、首領薩木哈奉上諭:寄信與年希堯將霽紅、霽青、鈞窯、汝窯小花盆水奩燒造些來。先做木樣呈覽,看準時再發去燒造。」
觀本品風格,與一類現一般認作是康熙六十大壽用的大型花盆相近,可參考一例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五彩八騎敬寶紋花盆。此外,本品器底所落之雍正年款字體瘦長,亦與一類康熙晚期款識相近,故可推測本品或系雍正早期製品。雍正瓷質花盆以施顏色釉者居多,繪彩者鮮見,可參考一例中國嘉德售出的雍正粉彩農家樂大花盆。本品釉色純正,紋飾繪製精細,尤顯大氣雅緻、風韻雋永,堪為陳設佳器。且本品盆奩成套保存,甚為難得。
參閱:
1. 南京博物院:《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99頁。
2. 中國嘉德,2004年11月6日,lot246。
備註:香港私人藏家舊藏
5973 清乾隆 粉彩折枝花蝶倭角方洗
尺寸:長21.5cm
估價:RMB 300,000-4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造型周正規矩,秀美典雅。口沿呈倭角形,直腹漸底微收,底承四足,整器線條直朗。底部落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雙方框篆書款,款識規矩。花盆通體以粉彩裝飾,外壁滿繪折枝花蝶紋,紋飾遍布周身,線條流暢,繁而不亂,構圖緊湊,工筆細雅,給人以清新典雅之感,是為乾隆時期陳設器之翹楚,令人嘆為觀止。
清宮花盆式樣豐富,材質多樣,尤以康雍乾三朝製作為盛,參考清宮陳設檔和宮廷繪畫作品可知,不同材質的花盆使用功能不一,存在明確的分工。其中瓷質花盆多是實用器皿,一類主要供後寢生活區與京郊各處皇家園林使用,尤其戶外養植需用甚多。一類為室內瓷質花盆主要流行於雍正乾隆二朝,雍正一朝花盆多以顏色釉為主,乾隆時期則品類豐富,鬥彩、粉彩、顏色釉、青花均有,但製作數量較少。與本品相近之器傳世鮮見,可參考香港佳士得售出的一對清乾隆松石綠地粉彩螭龍番蓮紋長方花盆及北京匡時售出的一例清乾隆黃地青花纏枝福壽紋水仙盆。
參閱:
1. 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lot1150。
2. 北京匡時,2015年12月5日,lot3940。
5974 清乾隆 粉彩過枝梅花碗
尺寸:直徑14.5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作敞口、弧腹、圈足狀,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器內外壁均以粉彩裝飾,繪兩支梅花嬌艷怒放。其中紅梅枝幹以淺灰色彩料繪製,粗壯遒勁,枝下牡丹怒放,粉紅色的花朵妖艷嫵媚,而白梅枝幹以淺棕色彩料描繪,其白色的花朵似與粉紅色者爭奇鬥豔。
參閱: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 卷一(下冊)》,第188-189頁,圖版81。
備註:北京翰海,1997.12.20,Lot1093
5975 清乾隆 珊瑚紅蓮托八寶紋花觚
尺寸:高27.5cm
估價:RMB 650,000-85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撇口,長頸,鼓腹,足脛外撇。器內與底部均施松石綠釉,外壁則施珊瑚紅釉,上繪蓮托八寶、蕉葉與回紋等,頸部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紅彩篆書款。
珊瑚紅釉系清初新製得的一種低溫鐵紅釉,呈色紅中閃黃,因與珊瑚顏色相似,故名。八寶是藏傳佛教中象徽吉祥的器物,又稱為「八吉祥」。而此紋飾又多與蓮花紋組合,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參閱:
1. 南京博物院:《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374頁。
2. 周麗麗:《清雍正-宣統官窯瓷器》,第205頁,圖版3-153。
備註:北京翰海,2003.09.01,lot1594
5976 清乾隆 粉地粉彩八吉祥賁巴瓶
尺寸:高25cm
估價:RMB 2,600,000-3,6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盤口,細頸,圓鼓腹,曲形流,腹下承喇叭形足。口部繪粉彩纏枝花卉紋,頸部以粉、黃、橙、藍四種色彩交錯裝飾,腹部繪纏枝蓮托八吉祥紋,器里及器底均施松石綠釉,繪工細緻,彩釉厚潤華美,製作異常考究。色澤雖華麗而不俗艷,器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翻閱資料,與本品相近者可參考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一黃地例及景德鎮陶瓷館收藏的一綠地例。
參閱:
1.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 瓷器卷 清代》,第140-141頁,圖版94。
2. 鐵源:《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上》,第190頁。
備註:香港佳士得,2006.05.30,lot1297
5977 清道光 黃地洋彩開光「佛日常明」碗
尺寸:直徑11.8cm
估價:RMB 350,000-450,000
「大清道光年制」款
說明:本品撇口,深弧腹,圈足。器內施白釉。外壁黃釉地上四面圓形開光,開光內錦地上「佛」、「日」、「常」、「明」四字,一朵蓮相間。圈足內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朝皇帝尊崇、優待達賴喇嘛,主要是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清帝不僅憑藉國力不惜巨資, 在全國修建了眾多喇嘛寺廟供大活佛居住,以此表示朝廷對藏傳佛教的崇奉,提高清帝在藏傳佛教領袖中的威望,以使他們竭誠擁戴清朝政府。清宮佛堂內收藏了大量藏傳佛教藝術品, 都是藏傳佛教供奉的聖物。清帝對藏傳佛教也有濃厚興趣,所以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命宮廷造辦處製造佛教物品。不僅如此,清帝還命景德鎮御窯廠,以瓷器製作了大量佛前供器。《清檔》記載,乾隆元年十二月「本月二十二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將碹得畫各樣花卉木樣四件並原樣盤二件持進交太監毛團呈覽。奉旨:准造畫佛日長明字黃地青番花盤樣式做七寸盤, 五寸盤, 大碗, 小碗俱照此花卉樣做。欽此。」由此可推斷,本品應是道光帝下令景德鎮御窯廠模仿前述乾隆琺琅彩黃地佛日常明碗的結果。此類黃地洋彩開光「佛日常明」碗傳世以乾隆、嘉慶及道光三朝製品居多,乾隆者可參考上海文物商店收藏者,嘉慶者可參考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例,道光者則可參考景德鎮陶瓷館、西藏博物館收藏的兩例。本品造型優美,粉彩花卉細膩流暢,為道光御用瓷器的經典之作。
參閱:
1. 錢振宗:《清代瓷器鑒賞》,第163頁,圖版210。
2. 南京博物院:《中國清代官窯瓷器》,第378頁。
3. 鐵源:《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下》,第64頁。
4. 西藏博物館:《西藏博物館藏明清瓷器精品》第162頁。
備註:
1.於1985年代購自香港;
2.石門堂舊藏;
3.埃斯肯納齊(Eskenazi co. Ltd,)舊藏,倫敦
5978 清乾隆 粉彩御題詩雞缸杯
尺寸:直徑8cm
估價:RMB 500,000-700,000
「大清乾隆仿古」款
說明:本品直口,矮圈足,外壁繪童子、洞石、花卉和子母雞,圖案一側書乾隆御題詩文。本品雖亦名雞缸杯,然與著名的成化本朝雞缸杯則有所不同。本品系以粉彩繪公雞、母雞和一群小雞,背景配以太湖石、牡丹花,而在器形上則保持了卧足杯的形態,但杯腹加深;畫面雖保持了公雞、母雞、小雞、太湖石和牡丹花的組合,但增加了一個「金雞獨立」的童子;背面寫有乾隆皇帝1776年所作的一百二十六字的御題詩。
清末人陳瀏作《陶雅》中有乾隆粉彩雞缸杯之描述:「雞缸小兒,淡紅衣,黃褲,左腳揚起,右腳亦然,而手藏袖內,其袖覆右手而下垂,乾隆仿製者,已稱為奇貨,成化故物,渺不可以一見,見而何萬曆五彩之觸眼紛擎也耶。」書中字裡行間表達了作者對乾隆粉彩雞缸杯的讚譽之詞。此類乾隆朝粉彩雞缸杯傳世並不鮮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武漢博物館、上海文物商店等均有收藏。
參閱:
1.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藏御制詩陶瓷器》,第252-253頁,圖版82。
2.武漢博物館:《武漢館藏文物精粹》,第68-69頁。
3.錢振宗:《清代瓷器賞鑒》,第169頁,圖版220。
備註:北京翰海,2002.12.09,Lot1628
5979 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
尺寸:高52.3cm
估價:RMB 3,500,000-5,5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此件乾隆窯粉彩天球瓶,繪桃樹一株,軀幹茁壯有擎天之姿,丫杈伸展虯勁有力。綠葉濃淡深淺,相背陰陽,完全來自畫師寫生得來,無一荒疏草率之筆。桃實的布局更體現傳統繪畫「攢三聚五」的法則,每隻壽桃也角度各異,立體感十足,印證了「清水之色便於堆填」的工藝特徵。桃花含苞欲放或全然盛開,皆具冰清玉潤之質,迴風舞雪之姿。桃樹之旁依偎月季一株,更顯謙遜不爭之德。在雍正瓷胎畫琺琅器物中,「月季」也是出現頻率較高的花卉。此瓶之上雖屬配角,但姿態鮮活且設色艷麗,依舊有」朝朝籠麗月,歲歲占長春「之韻致。瓶體胎質堅實,白釉如脂,底部施白釉,正中落「大清乾隆年制」款,款識書寫勁道;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清乾隆 粉彩九桃天球瓶」完全一致,且與1996年香港蘇富比所售」清雍正 粉彩九桃天球瓶「比較,二者畫面布局、彩料質感與繪畫技法極為相似。
雍正官窯曾燒制粉彩繪桃實、月季紋樣的瓷器,常見大盤及天球瓶兩種器形。後乾隆也寶愛此類器物,亦承襲燒造,唯在壽桃數量上與前朝有別,乾隆時多畫「九桃」,雍正時常畫「八桃」,固有「雍八乾九」之俗說。《楚辭·九辨》:「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周易》中「以陽爻為九」。把「九」作為一個概數,泛指陽數之極。「九」又與「久」諧音,九桃也含有「長壽」、」久安」之寓意,「九五之尊」當喜聞樂見。」天球瓶「始作於明初永樂、宣德時期,受外域器物影響深刻。以「蘇麻泥青」渲染,或畫纏枝,或繪雲龍,色調幽艷,氣勢奪人。曇花一現後,有明一代再不見此類器物,直至康熙晚期才恢復燒造。雍乾時期「天球瓶」比例勻稱得當,在陳設瓶、尊類的器物中脫穎而出,頗得帝王歡心,加之文化繁盛,工藝超凡,造就了或氣勢磅礴,或嬌羞婉約的官窯佳品,粉彩九桃天球瓶無疑屬於後者,如靨笑春桃的傾城佳麗一般,帶來了數百年前的一縷春風。
這隻官窯粉彩九桃天球瓶,是乾隆初年西洋技術與傳統瓷藝的完美結合,也是宮廷是時審美的典範之作。晚清民國也大量仿製此品,也足見其格調高蹈。今本尊臨世,足令今人一飽眼福,且應有終身不忘之念。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乾隆延續先帝雍正對桃紋之喜愛,此件九桃天球瓶所飾桃紋蜿蜒交鎖,為乾隆時期經典繪瓷紋樣之一,桃枝成雙,花別樹異,瑞果碩結,共生九桃,用意雋永,寄寓豐實長壽。
「天球瓶」首見於明初,是時正逢穆斯林太監鄭和帶領浩大船隊下西洋之航海時代,天球器形可能取自中東回教銅器或料器造形。天球瓶器形盛行於乾隆一朝,可見各式釉彩、紋飾作例,然而類同此件拍品之粉彩桃紋天球瓶,鳳毛麟角,現知僅有寥寥幾例。試比較其他相類天球瓶,本品之桃實紋色澤粉柔,嫩黃漸變嬌紅,間綴巧致紅斑,桃葉扶疏,露桃枝曼妙之姿,尤其珍罕。
北京故宮藏紋飾相若之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琺琅彩.粉彩》, 1999年,圖版86,後者或亦載於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1993年,圖443。避暑山莊亦見一例,刊於《瀋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瀋陽,2008年,頁177,圖版11;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例,見《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上海,2007年,圖版88;還有一瓶現存倫敦大英博物館 ,載於 Jessica Rawson 編,《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倫敦,1992年,圖版187。另有瑞士玫茵堂舊藏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售於香港蘇富比2011年10月5日,編號15。另見趙從衍珍藏一件乾隆天球瓶,1986年11月1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134,刊於《蘇富比香港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圖版277。
5980 清乾隆 仿木紋釉內松綠海棠式小花盆
尺寸:寬15.2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乾隆年制」款
說明:花盆呈海棠式,敞口折沿,造型典雅秀巧,雋美大方,線條流暢柔和,制器嚴謹考究,口沿宛若盛開的海棠花,花瓣波浪起伏,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皇室用器雍容富麗、繁複華貴的風範。胎壁勻稱,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施仿木紋釉,紋理逼真,色彩斑斕,行雲流水,瓷木莫辨。器底以金彩寫款「乾隆年制」。 整器釉面肥糯溫潤,口沿及下足最為特殊,皆施一道醬釉再以描金繪纏枝不斷蓮紋,雋巧別緻,線條豐富多變,摹仿佳木之紋理,質感逼真,變化無窮,效果奇譎,雖曰人工,宛若天成。摹仿佳木、美石紋理的顏色釉為唐英之首創,深受其鍾愛,成為唐窯私物的最重要風格之一。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5981 清乾隆 礬紅團壽葫蘆煙壺、藍釉描金煙壺
尺寸:高6.4cm;高7.2cm
估價:RMB 120,000-150,000
「乾隆年制」款
說明:鼻煙壺是清代皇家與民間的各行匠師們共同創造的,是我國工藝美術園地里的一朵奇葩。他是工藝美術園地的一朵奇葩。隨著鼻煙的傳入、煙草種植的擴展及社會物質生活需要的增長,由無到有、由少到多,曾經達到過空前的繁榮。到了二十世紀,儘管鼻煙逐漸被捲煙所取代,鼻煙壺也大多進入博物館或收藏家的藏櫃,然而它卻未曾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並且不斷地開闢著新的生存空間。最早的鼻煙壺可能是仿製古藥瓶式,稱作鼻煙瓶,還可能用特製各色玻璃小瓶貯鼻煙。
兩例鼻煙壺分別作葫蘆瓶狀,其一以礬紅繪纏枝蓮紋,其間填以描金團壽字,另一例則描繪相同紋飾,不過系以藍地描金手法為飾。與此二例鼻煙壺相類者可見香港蘇富比售出的一例清嘉慶珊瑚紅地描金折枝蓮紋「福壽」圖葫蘆瓶及香港佳士得售出的一例清嘉慶霽藍釉描金「福壽雙全」葫蘆瓶。兩例鼻煙壺色彩亮麗,畫面布局疏密有致,寓意美滿,堪稱罕有之時代傑作。
參閱:
1. 香港蘇富比,2007年4月8日,lot509。
2. 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lot633。
5982 清中期 金胎畫琺琅西洋人物煙壺配雕彩漆荔枝蓋盒
尺寸:高6cm?長11.7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乾隆年制」款
說明:參閱:
1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畫琺琅西洋人物鼻煙壺」,《故宮鼻煙壺》P84,No.14。
2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瓶式鼻煙壺」,《故宮鼻煙壺》P254,No.378。
備註:三洋證券創始人土屋陽三郎舊藏
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時期,鼻煙從西方傳入中國,在各階層間蔚然成風,而鼻煙盒也逐漸東方化,迅速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產生了鼻煙壺。現如今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此拍品採用金胎所製成形,小口口沿外侈,上配金蓋,精雕卷草紋樣,短頸內束,腹體扁圓,足部再次略微外撇,形體曲線優美自如,小巧玲瓏。器表面遍施畫琺琅,這種工藝亦是傳自西方,並於清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鼎盛。只見頸部與近足處勾勒出傳統的回紋、蓮紋和仰蓮紋等式樣,充滿中式風情,中心部兩面繪製花園中嬉戲的西洋人物,一面為少女手持花束,充滿青春活力,一面為母親懷抱嬰兒,神態慈愛祥和,人物線條勾勒清晰細緻,構圖層次分明場景寫實,呈現出非常經典的西方油畫韻味。壺底置象牙座,鏤雕如意花草,又配有雕彩漆荔枝蓋盒。在布滿回紋錦地的蓋面之上,紅花綻放,綠葉襯托,七枚黃色的荔枝用金錢紋作果殼紋路,形象生動充滿活力,意喻富貴長福,五彩斑斕、絢艷悅目,用來搭配色彩繽紛的鼻煙壺堪稱天作之合。
這件鼻煙壺原為三洋證券創始人土屋陽三郎所藏,其人一手構築起了龐大的金融帝國,是日本商界的重要人物之一,而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收集各類煙具則成為他最大的樂趣,曾耗費四十年收集起了約11000件煙具,開設了世界煙草工藝館,在這其中,來自中國的精品鼻煙壺佔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此拍品做工精巧細緻,畫琺琅技術被運用得出神入化,繪製的西洋畫筆觸順暢,畫中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將東西方的工藝技巧和表現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可謂東西方文化碰撞下所產生的結晶,無疑是一件集藝術性、把玩性和收藏性於一身的精品。現在台北故宮中亦藏有類似作品,可供參考。
5983 清乾隆 銅胎畫琺琅西洋人物盤
尺寸:直徑20.8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本品形製為侈口弧腹,下承圈足。盤心主體以書卷形式開光於內,由白色琺琅釉作為底色,內繪西洋人物故事畫,中央由兩個金髮洋人組成,一位著西服的西洋人,另一為著中國式衣服的女性,西洋人正舉杯飲之並對話著,展現氣韻嫻雅,安逸舒坦之坐姿,他右側擺放果盤,而著中國式衣服女性則是邊逗貓邊對話著,姿態瀟洒,景深向後延伸,從人物再往深處觀看,裝飾著桌子、壁面裝飾、以及三耳菱形紋罐型器等,皆屬於中國式建築與器物。書卷開光外繪有纏枝花卉紋,通體以黃色琺琅釉作為底色,捲軸邊上繪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圈足底部則繪有動物風景畫,繪製了一隻洋紅色狗兒,正搖擺著尾巴,眺望遠處山脈,外弧腹也填滿了洋紅色琺琅彩。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5984 清乾隆 銅胎鎏金填琺琅大長方盆
尺寸:長65.3cm
估價:RMB 300,000-400,000
說明:此件銅鎏金填琺琅纏枝花卉紋大長方盆,敞口,方唇,寬口沿,腹部自上而下收斂,四角承鏤雕如意雲蝠足。整器為銅胎,光亮厚重,外壁通體施以金彩,又在金彩之上,以琺琅彩填繪纏枝蓮紋,唇面淺浮雕單線回紋,釉色光鮮明潤。紋樣中填深藍、天藍二色琺琅釉,藍色為冷色,與暖色的地色搭配,十分雅緻,且布局具有較好的整體感和層次感,賞心悅目,盡顯高超的製作工藝,表現出清中期藝術品製作嚴謹、執著和藝術修為。乾隆朝掐絲琺琅工藝登峰造極,形成「金光燦爛、厚重堅實」的特點,彰顯了清代雄渾恢弘的盛世氣象,宮廷用器多以之為用。本器尺寸碩大,應為清代宮廷內做大型盆景陳設之用,在故宮藏品中常可見到在此種琺琅花盆內裝飾各色寶石雕刻而成的花卉盆景作為陳設,製作華美,極盡奢華,奪人耳目。
5985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琅小尊 (一對)
尺寸:高13.5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乾隆年制」、「仁」款
說明:此對尊為喇叭口、寬肩、鼓腹、矮圈足,整體鎏金。通體以銅胎燒鑄而成,以淺藍琺琅釉為底色,主體紋飾為兩種類型的饕餮紋,分別位於口沿下與腹部,表現著莊嚴寧靜之風,而期間的地紋採用黃、綠、紅、白、藍色琺琅料繪成雲雷紋,體現五彩斑斕之樣,頸部飾蕉葉紋,葉中莖脈掐絲勾描,填以彩釉,腹部上下有如意紋一周,內填深藍色料,而足部則是有藍彩如意紋一周,內填綠色料。器底均刻「乾隆年制」楷書款,附「仁」字千字文款,此種千字文落款在乾隆七年八月的《造辦處各作成活計清檔》記載到,乾隆皇帝命令「照建福宮掐絲琺琅三件一分爐瓶三式多做些,其款用千字文號數落」,說明了此種千字文落款是典型乾隆造辦處所製造。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5986 清18世紀 銅胎掐絲琺琅螭龍團壽象足大熏爐
尺寸:高55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說明:清乾隆時期,掐絲琺琅工藝全面興盛,達到頂峰,形成了內府造辦處、廣州、揚州、蘇州等幾個工藝中心。此時的琺琅器種類豐富,製作精巧,變化多端而實用性強,紋飾的運用也愈發靈活,展示出了當時琺琅燒造的最高水平。
此品為出自英國著名藏家Christopher Bruckner的舊藏品,其人熱衷於收藏各類中國古美術品,並曾出版過名為《御制古玩 皇宮寺廟寶藏》的圖錄,藏有眾多出自清宮深廷的御用佳器。這件象足熏爐器形別緻,施釉亮麗,將中華傳統與西域紋飾融為一體,可謂典型的清宮舊藏器之一,目前在故宮中仍藏有數種不同形態但製作方法一脈相傳的精品。
備註:英國Christopher Bruckner舊藏
5987 清乾隆 御制十相自在唐卡
尺寸:135.5×44.5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5988 清乾隆 摩利支天唐卡
尺寸:110.5×66.5cm
估價:RMB 700,000-900,000
5989 清康熙 木漆金釋迦坐像
尺寸:高22.5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說明:此尊木胎釋迦牟尼佛造像,表面瀝粉漆金,頭飾螺發,肉髻高聳,面相方圓端正,五官明顯帶有漢式造像大氣沉穩之感。雙目俯視,鼻樑高挺,表情沉靜,軀體飽滿,體態均稱,造型優美。內著僧裙,外披袈裟,坦胸,袈裟搭於右肩膀上。袈裟材質厚重寫實,以瀝粉漆金工藝於袈裟上滿飾卷草紋,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左手於臍前結禪定印,右手於身前施觸地印,象徵著「覺者」釋迎牟尼在菩提樹下戰勝惡魔,成正果。佛祖呈全跏趺坐於雙層仰覆蓮台之上,蓮座寬大,使造像呈現出雍容大方之感。蓮瓣層次分明,底層輪廓勾畫的寬大,而上次瓣身又飽滿而立體,瓣尖飾火焰型捲雲紋,異常精緻,為康熙時期宮廷木雕造像中難得一見的精品。其風格與康熙時期的漢藏風格銅造佛像十分相似,然此尊做工精細,工藝龐雜,裝飾華麗,且蓮座與主尊的比例極為協調,在寬大穩重的蓮座的襯托下,更顯得造像主體莊嚴而大氣。整體造像尺寸雖小,但屬於這一時期品相保存極佳的典範,無論手腳、袈裟及蓮台背部等細節處均工藝精良,毫無倉促之感,精雕細琢,康熙宮廷氣韻十足。同類風格造像可參考2012年6月12日巴黎佳士得一件時期相類似、工藝相同的尺寸較大的綠度母造像。(參考圖)二者在服飾的工藝及紋飾方面極為相似,且都屬於受明代漢藏風格影響的清代初期造像作品,可以在面容及身材比例上看到較明顯的明代的遺風,且都屬於漢藏相融合的風格代表,尤其此件以瀝粉漆金的工藝表現了樊式的華麗與精細、用端正的姿態與飽滿的容貌氣息傳達了漢式的莊嚴於內斂,屬於二者相結合的佳作。且此件體量雖然,然品相極佳。
5990 清中期 銅胎嵌金星玻璃冰綻紋貫耳方壺
尺寸:高34.5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說明:瓶身八方形,唇口,長頸,頸側飾一對貫耳,圓腹,脛足內收,高圈足。瓶身銅胎,瓶口、頸、足部鍍金,內壁及底部施松石藍釉,外壁鏨刻不規則的冰裂紋,再嵌入金星玻璃片裝飾,彷彿哥窯瓷器之「金絲鐵線」。
金星玻璃的燒造技術源於歐洲,乾隆六年(1741年),清宮玻璃廠在西方傳教士的指導下燒製成功了金星玻璃,並製作了許多賞玩和實用之器,其藝術特點是金光閃閃,富麗堂皇,具有濃重的宮廷色彩和皇家氣息。此件器物的製作涉及鏨銅、鎏金、玻璃、琺琅四種工藝,形制規整,雍容華貴,應是由清宮造辦處的銅作、琺琅作、玻璃廠合作完成的。又金星玻璃只在乾隆一朝製作過,以後則無,雖無刻款,仍可定為乾隆朝製品,收藏價值較高。故宮藏有一件「清乾隆 金星玻璃冰裂紋筆筒」,裝飾風格與此件一致,可以參照。
5991 清早期 銅雙龍耳六方尊
尺寸:高35.5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宣德年制」款
說明: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此件銅雙龍耳六方尊,以精銅鑄造,六方造型,銅質精鍊,色呈栗紅,包漿老到。器型為六方,侈口束頸,鼓腹,外撇高圈足,下承同樣材質的六方原配器座。頸部設一對龍耳,造型輕盈簡約,而其古樸的造型,與敦厚器身正是相得益彰,顯得端莊大氣。這種規格和造型的器物在同時期官窯瓷器、琺琅器中也有傳世,均是規格較高的陳設器。此器頸部所裝飾的雙龍耳,龍身回首外顧,十分生動。器物底部鑄有陽文「宣德年制」篆書銘。該器線條流暢,包漿古雅明亮,在皇家宮廷用器中亦屬精品。
5992 清中期 銀胎鎏金轉心葫蘆瓶
尺寸:高37.5cm
估價:RMB 1,100,000-1,600,000
「乾隆御制」款
說明:「轉心瓶」,因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旋轉的內瓶而得名。「轉心瓶」又稱為「旋轉瓶」、「套環瓶」,流行於清乾隆時期的瓶式之一。「轉心瓶」瓶體由內瓶、外瓶、底座分別製作組成,瓶底有內凹的槽,外瓶形狀似燈籠,內、外瓶套合後放於瓶座上,座上的立軸嵌入凹槽。外瓶通常鏤空,內瓶可隨之旋轉,瓶體上的圖案如走馬燈般可通過外瓶鏤空處看到。由於轉心瓶工藝複雜,製作難度極大,不僅要求內外瓶的設計尺寸要適度,同時瓶體各部分若有毫釐之差就會前功盡棄,「轉心瓶」的製作充分體現出其精湛的工藝水平。
此件轉心瓶為葫蘆形,銀胎,其上鏨刻鎏金裝飾雲龍紋,雲起飛揚,幾條蒼龍姿態各異,盤踞在雲間,追逐火珠。珠以碧璽鑲嵌,顏色鮮艷。頂部設如意形柱鈕,頂部以琺琅填色為如意圖案。葫蘆腹身局部依雲紋鏤空,隱約露出內層的瓶心,其上也浮雕雲龍圖案,龍身若隱若現,彷彿要突破而出奪取寶珠,立體感極強。整器富麗堂皇,極具裝飾效果。此種轉瓶的製作難度很大,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所以往往是「百里挑一」。不過,「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給宮廷的東西,取悅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計成本的。
備註:
1.歐洲藏家舊藏;
2.英國著名收藏家George Eumorfopoulos收藏
5993 清 金胎累絲嵌寶石冠
尺寸:寬23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說明:按照明代典制,從皇后至普通命婦,皆可戴鳳冠。但依等級不同而各有差異,主要反映在各類飾件的多寡與有無上,而以鳳的差異最為突出。因之又有鳳冠、翟冠之別。皇后、太子妃著鳳冠,之外的女性著翟冠。此冠金胎,以鑲嵌、累絲等工藝製成。帽檐紋飾為二龍戲珠。中央寶珠鑲嵌於火焰之上。帽身立體累絲裝飾五隻鳳鳥,每隻鳳鳥頭上均有寶珠裝飾,尾羽點綴華貴的花卉,以寶珠作蕊,最頂部又裝飾雙龍。整體造型精美,工藝規整,規格及高。累絲工藝又稱「細金工藝」、「花絲工藝」,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又名「花作」或「花紋」,為金屬工藝中最精巧者。它是將金銀拉成絲,然後將其編成辮股或各種網狀組織,再焊接於器物之上,謂之累絲。立體的累絲作品製作最難,須事先經「堆灰」的手續。所謂「堆灰」,即把炭研成細末,用白芨草泡製的粘液調和作為塑料,塑成人物或走獸等所要製作的物象,然後再在上面進行累絲,用焊葯焊連,之後置於火中把裡面的炭模燒毀,即成立體中空剔透玲瓏的精美藝術品。其工藝之繁複,做工之精細,非一般製作方法所能比擬。此件鳳冠造型莊重,製作精美,珠光寶氣交相輝映,富麗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達到。
備註:英國Arthur Harris(1892-1984)舊藏
5994 清乾隆 剔紅獸面夔鳳紋朝天耳爐(白玉鴛鴦爐頂)
尺寸:寬18.5cm
估價:RMB 450,000-650,000
說明:此拍品為一件清代剔紅技藝鼎盛時期作品。無論是器物形致,紋飾設計,還是頂部嵌玉,做工雕法均展現出清代剔紅工藝的最高水準,讓人為那奇峭清新、精緻纖密的藝術風格所折服。器形仿自明代盛極一時宣德爐,爐蓋圓頂,向上隆起,頂部嵌入白玉荷塘鴛鴦鈕。爐身圓口,口下置兩個朝冠耳,腹部渾圓,承接三個外拱獸吞蹄足。器形穩重大方,健碩有力,樸拙秀拔,氣勢磅礴,極具古韻。器表堆朱漆,雕琢回紋地,其上雕漆裝飾。蓋面刻畫對鳥紋,卷草紋、如意雲頭紋。爐身裝飾蝠磬及變形獸面,仿古與創新交織。通體紋飾流暢瀟洒,環環相接,互為映襯;構圖疏密有間,在呈現出繽紛繚亂的藝術效果的同時,也做到了局部的疏朗清麗,清新雋秀,是一件極為難得的剔紅佳作。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95 清乾隆 嘉靖剔紅西園雅集加刻乾隆御題詩座屏
尺寸:長56×15.3×37.5cm
估價:RMB 650,000-850,000
「宗華刻」、「臣 曹文埴敬書」款
說明:插屏整體呈長方形,由屏畫與紫檀框成組,屏畫正面以剔紅工藝製作而成《西園雅集圖》,此圖最早由善畫人物的李公麟受駙馬都尉王詵之請而作,用白描、寫實的手法,描繪了當時王詵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晃補之、僧圓通、道士陳碧虛等16位,加上侍姬、書僮等,在王氏府邸做客聚會。此屏所雕飾泉石景物,草木花竹,皆絕妙動人。人物各肖其形,或坐於石盤,或席地而坐,或寫詩、或作畫、或品茶、或看書說經,刻畫精緻,栩栩如生,自有林下風味;獨鹿遊走於樹木之間,樹下有大石案;還刻畫橋樑河道,讓人重新回到當年水石潺湲,風竹相吞,壚煙方裊,草木自馨的人間曠樂雅集之中,甚是閑靜優雅之屏風畫。左下角有「宗華刻」字樣,應為當時工匠名款。背面刻《題丁觀鵬西園雅集圖》的御題詩:諸賢高致遙堪想,二李風流近可尋。一例閑園會賓從,聲華底事到於今。落款為臣曹文埴敬書,下有方形臣埴鈐印。
從剔紅雅集圖的構圖與雕刻技法看,為明代中後期風格。背面加乾隆御題,應為乾隆時期在宮內所藏器物上加制改制而成,這種情況在乾隆朝比較常見,由於乾隆皇帝好古,經常在宮中收藏的歷代藝術品上或加蓋鑒賞印,或題刻御題詩,台北故宮博物院就曾專門推出「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位」特展,以專門展示館藏品中這一特殊的品類。
曹文埴,清(1735年-1798年),字近薇,號竹虛,安徽歙縣人,清朝政治人物。曹文埴父曹景宸,是揚州大鹽商。乾隆帝南巡,多次下訪揚州曹家,深得信任。曹文埴自小聰敏,乾隆二十五年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改庶吉士,授編修,在懋勤殿任事。累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命在南書房行走,再遷詹事府詹事。歷任左副都御史,刑部、兵部、工部、戶部侍郎,兼管順天府尹。任《四庫全書》總裁官。曾奉命查辦濰縣和京城疑案,秉公辦事,因此乾隆獎譽「文埴等不徇隱,公正得大臣體」。官至戶部尚書。
5996 清乾隆 剔紅龍紋大蓋盒
尺寸:直徑29.2cm
估價:RMB 250,000-35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此蓋盒為圓形,子母口,圈足,採用雕漆工藝,於朱紅大漆之上,雕琢出層層圖案,色澤鮮艷明亮。蓋面頂部圓形開光,邊緣一周回紋,開光內剔雕一正面龍,倒髪突目,剔刻深峻繁密,騰動穿行於雲霞之間,仙氣升騰;盒側面為四行龍,寶珠祥雲縈繞其旁。盒內髹黑漆,漆色光亮如鏡,為典型清乾隆時期髹漆風格。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款,字口中填金。明黃成《髹飾錄·坤集·雕鏤第十·剔紅》中寫道:「剔紅,即雕紅漆也……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紅漆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至相當的厚度,待半干時描上畫稿,然後再雕刻花紋。乾隆皇帝酷愛雕漆,專設造辦處承辦皇家漆器製作,此品髹漆厚重,造型雍容,刀法快利,鋒棱顯露,堪為乾隆時期皇室御用雕漆之精品。
5997 清乾隆 沉香嵌金粟團壽十八籽手
尺寸:長16cm
估價:RMB 180,000-250,000
說明:這件清代乾隆時期的沉香嵌金粟十八籽手串系用伽南香木打磨成珠,色褐黃,紋理清晰順美,油脂感強;金粟圓潤光澤,熠熠生輝,細密精巧。伽南是沉香中最上等的品級,早在宋代,就已有「一片萬金」之說。此手串的結珠先雕刻出「壽」字,後鑲以金粟,其工作量比周圍的伽南珠多數倍。迦南香之古樸與金粟之輝煌交相輝映,華美而不失質樸。佛頭、佛頭塔、背雲、墜角亦為沉香嵌金粟壽字紋,背雲和墜角又做雙蝠捧壽紋飾,富有立體感,且寓意吉祥。此手串取材珍貴,造型精美,鑲嵌工藝複雜,以微見宏,材藝雙美,應為皇室成員祝壽時所贈禮物。附原配錫盒。
5998 清乾隆 紫檀嵌玉三多如意
尺寸:長46cm
估價:RMB 300,000-400,000
說明:乾隆帝崇古、尚古、博古,對於古玉尤為珍愛,除本朝琢制外,更善於古為今用。最特別的便是在古玉器中遴選材質精良或紋飾華美的珍品,裝嵌於造辦處受命督造的精緻竹木器物之上,大凡古玉裝嵌的器物,布局考究,結構嚴謹,雕工精緻,概屬皇家御用的範疇;此類作品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朝因尚古而發展出來的獨特工藝設計創舉「三鑲如意」。「三鑲如意」是以竹、木為主體,首、腹、尾三處鑲以玉器為飾,尤以裝鑲古玉為貴。自此成為清代中、後期如意形制的典範。
此件如意柄精選縝密堅實的紫檀料雕刻一鷺連科紋。首、腹、尾均鑲飾帶皮巧雕壽桃、佛手、石榴的三多圖案。邊周葉片、莖蔓翻卷纏繞,琢工寓誇張於寫實之中,姿態生動。此件如意造型簡約而端莊,雕工精湛,寓意美好,是難得之品。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5999 明 濮仲謙竹刻梅花筆筒
尺寸:高10cm
估價:RMB 300,000-400,000
說明:此器竹筒製成,色如秋棗,通體去地浮雕一枝梅花,枝條橫斜。側陰刻「頗可供書案,何妨照酒樽,仲謙」款,字體秀美。整體雕工簡約有力,深淺得當,畫面強烈,是明代竹雕之經典之作,異常難得!
仲謙,姓濮,字仲謙。生於明萬曆十年(1582),清初尚健在。是明清時期的雕刻家。張岱《陶庵夢憶》說:「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苦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盤根錯節,以不事刀斧為奇,則是經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價。」宋荔裳《竹罌草堂歌》中有為仲謙賦:「白門濮生亦其亞,大璞不斫開新硎。」所謂「大璞不斫」,是說能略施刀鑿以見自然之趣。這與一般竹刻不同,須有很高的藝術修養才能為之,故能繼承此法的人不多。
備註:日本藏家舊藏
6000 清嘉慶 王梅鄰竹刻松下仕女撫琴筆筒
尺寸:高19.3 cm;高19.3cm
估價:RMB 850,000-1,000,000
「嘉定筠谷氏記」款
說明:此件松石仕女竹刻筆筒,整體陰刻技法雕琢而成,怪石峻厚,古松雄渾蒼勁,樹旁為一仕女髮髻高束,倒持團扇,倚坐於怪石旁,姿態大方,神情慵懶閑適,十分傳神。器上方刻草書詩句:「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乍疑颯颯涼風動,旋訝蕭蕭暮雨零。近若流泉來碧嶂,遠如元鶴下清冥。夜深彈罷堪惆悵,羅扇何心更撲螢。」落款「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明後三日仿唐子畏筆意於梅月春風得意樓。梅鄰山人王恆並刻」。下刻幾枚大小不一、形制不同的印章,分別為「王恆」、「仲文」、「梅鄰山人學作」、「石瘦松肥」、「月明琴響」、「嘉定筠谷氏記」,均為篆書。器口沿上刻隸書一周:「管城維類聚,比德不言功。質以虛心美,材固直節通。」其畫意呼之欲出,詩畫相和,文氣十足,藝術水平極高。
王梅鄰,名恆,字筠谷、仲文、茂林,號梅鄰山人,嘉定人。為清乾隆年間竹刻家王圮之侄,曾祖王之羽得吳之璠真傳,吳之璠無子嗣,王家承襲吳氏所創刻竹派系,至梅鄰四代世襲家學,刻苦潛研,善竹刻花卉,尤以刻小楷著稱。早期作品承襲吳派薄地陽刻之法,中晚期以陰刻居多,刀法沉凝雄渾,勻凈犀爽。
備註: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6001 清康熙 周乃始竹刻高士題詩筆筒
尺寸:高14.9cm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墨山」款
說明:清康熙雍正年間,嘉定竹刻名家輩出,技法更趨新穎。他們與晚明刻竹名家一樣,大都精於書畫,並遵循應物造型、隨類賦色的藝術法則,大多數作品達到「極物之體,盡物之神,得物之趣」的境地,周乃始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據《周墨山傳》云:「昔有二人焉,曰張觀,曰朱鶴,既鶴之孫稚征。繼之者。唯周君墨山。」可見周乃始之風格師承三朱,為三朱傳人之一。他會唱曲,能說書,精篆學,工繪事,善雕鏤,竹刻以芭蕉叢竹為主。其徒為著名竹雕大師周芷岩。
此件竹雕山水人物筆筒選用一段緻密的竹節雕成,圓筒式,平沿,厚壁,橫膜為底,隱起三足。外壁雕高士圖,見柳枝依依,台榭掩映,高士倚窗而座,童子持帚掃院。筆筒一側陰刻唐代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六·閑居》一闕,與畫面交相輝映,堪稱合璧之作。詩曰:「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落「墨山」印款。康熙竹雕筆筒至今所見甚少,十分珍貴,名家之作就更罕見。該件筆筒採用淺浮雕技法,以刀為筆,運刀技法嫻熟老辣,未受材質所限,遊刃有餘不減刀趣。筒集詩、書、畫、刻四美兼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瑰寶。
備註: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6002 清早期 竹雕「西園雅集」圖筆筒
尺寸:高14.8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說明:筆筒為竹製,直壁圓口,深腹,造型簡潔大氣。通景以西園雅集圖為主題,外壁分為高仕對弈、談論書畫和煎茶三個局部,松石山澗,環境清秀,書童侍女,舉止斯文,落落大方。景象悠遠靜謐,山石嶙峋,高士棲身山林之間,怡然自得,頗為符合文人的心理意趣。 雕法精細,松針根根分明,錯落有致,具明顯的嘉定派透雕、浮雕效果,場景豐富,頗有畫意。
西園雅集是北宋文人雅會之故事,他們風雲際會,揮毫吮墨,吟詩賦詞,一時成為千古佳話。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的宅第花園,宋神宗元豐初,王詵曾邀蘇軾、蘇轍、黃庭堅、米芾、秦觀、李公麟、以及日本圓通大師等當時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遊園聚會。
備註:日本重要藏家舊藏
6003 清早期 竹雕花卉詩文筆筒
尺寸:高15.3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說明:作品竹雕而成,直柱形,形制規整,下有三矮足,光澤內斂,色澤溫潤沉穩。其外壁陰刻梨花圖,花瓣、枝葉刻畫入微。花形古拙圓潤。或綻放,或含苞,不曲不媚,尤為臻美。虯枝雕刻粗壯有力,花枝環繞筆筒,枝條細緻寫實。極富素潔渾樸之姿,毫無流俗塵世之氣,儒雅萬分。枝葉錯落有致,彷彿隨風而動。整幅畫面刻畫瀟洒利落,雕工技法信手拈來,用刀如筆。於素雅之中彰顯文氣。旁刻詩句:「元鳥降祥殷尚白,頡頏毛羽自鮮妍。瑤台剪拂梨花月,一片清幽滿素箋。梨花白燕瓣香周」落款「陳傃」。明清之際,文人崇尚自然,追求樸實,學以致用,切理見稱於世,故而常會以自己的詩詞繪畫等作品在自己的用具中有所體現。將自己的內涵和想表達的東西寄託於器物。
備註:日本關西藏家舊藏
6004 清同治 吳大澂銘樂石刻紫檀金石手杖
尺寸:長94cm
估價:RMB 250,000-300,000
說明:手杖紫檀制,上設雲龍戲珠杖首。杖身開光內刻文字並款「吳縣吳大澂」、「樂石作」。內容乃是李斯「嶧山刻石」碑文。刀法熟練,金石味十足。
吳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恆軒,晚號愙齋,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清代官員、學者、金石學家、書畫家,民族英雄。清同治七年(1868年)進士。善畫山水、花卉,精於篆書。皆得力於金石鑒賞修養。
何昆玉(1828-1896)廣東高要人,字伯瑜。清代篆刻家,篆刻師法秦漢,尤擅模拓彝器,嘗客山東濰縣陳介祺家,得見陳氏所藏古物,賞奇析疑,見聞日廣,鑒別遂精。輯有《吉金齋古銅印譜》六卷。齋堂為百舉齋、吉吉金齋、樂石齋。工刻印,宗法漢人,旁參宋、元朱文,用刀潔凈,得力於漢鑄印,布局莊重嚴實,不作破損之態,有娟秀之韻。
6005 清乾隆 御制紫砂描金山水詩文方壺
尺寸:寬15.5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出版:《紫砂壺圖譜》P182,浙江古籍出版社
「乾隆年制」款
說明: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乾隆絕對算得上對於傳統藝術貢獻最大的帝王之一。自詡為「十全老人」的愛新覺羅·弘曆一生酷愛作詩,保留至今的超過四萬首,比南宋詩人陸遊還多。
乾隆不但愛詩,更是嗜茶如命。他還效法古代文士,把文人茶會搬到了宮廷。據說乾隆在晚年準備隱退時,有大臣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卻笑著說:「君不可一日無茶」。於是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乾隆帝的《御制詩集》中,專門詠茶詩共計四百餘首,這還不包括他涉及「茶」字的詩歌,也不包括《樂善堂集》(乾隆未任皇帝前的詩文集)。乾隆愛茶愛詩的嗜好,這對推動茶與文化藝術的組合,也起到了重大作用。於是大量御制茶詩出現的同時,更是催生了許多御制詩文的茶器,其中御制詩文紫砂器更是引人注目。
乾隆御制詩文紫砂器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乾隆帝的御用茶器,器物底部大多書有「大清乾隆年制」或「乾隆年制」的官窯款識。另一部分為宮中日常所用茶具及文玩用器等等,許多「新奇精巧」的紫砂器大量出現。不僅如此,乾隆承雍正之風,命官窯瓷器工匠仿製紫砂器。於是我們在官窯瓷器中,可以發現大量仿宜興紫砂的壺、碗、盤等,裝飾效果與御用紫砂器一致。而在存世的乾隆御制詩文紫砂壺中,描金和泥繪可以說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裝飾工藝。此作《清乾隆御制描金山水詩文紫砂方壺》便是採用奢靡的描金工藝作為壺體裝飾。
在紫砂壺上以描金作為裝飾,始於清康熙至乾隆年間的宮廷用紫砂壺,當時是為了追求富麗堂皇的效果所致,它又常常與其他裝飾形式結合使用,也有用戳印和貼花的方式生產,形成一種綜合裝飾的形式。清代後期,因為戰亂等因素,類似此種裝飾手法的作品已很少再製作了。
此壺泥色呈深褐色,胎質細膩,包漿溫潤自然。壺體呈觚稜式樣,制技精巧,線面和諧。壺體亦方亦圓,方中寓圓,下大上小,穩重如山,古樸挺括。俯視呈四方形,側視又呈覆斗狀。蓋、頸均成四方形致,上窄下款。上下變化依靠自壺蓋延伸下來的四條弧線的連貫與過渡,極富韻律感和層次感。壺身通體以描金作裝飾,一面繪山野村居圖案,遠景與近景相映成趣,遠處青巒疊嶂延伸至另一面。另三面樹乾隆御題五言詩《雨中留余山居即景雜詠》節選:「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徑穿玲瓏石,檐掛崢嶸泉。小許亦自佳,昨來龍井邊。」壺底內鈐「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印款。 清代乾隆時期描金紫砂壺製作精緻,工藝講究。描金紫砂壺選用器形極為考究,並結合宮廷名家書畫家製作,其壺型與描金題材特別注重「形、工、書、畫」的相互配合。類似此作描金紫砂器,傳世非常稀少,故宮博物館有類似藏品。此壺整器雍容華貴,富麗堂皇,彰顯皇家本色與貴氣。清代描金紫砂壺屬於清朝皇室的御用品,此作御制描金紫砂壺也必然是清代宮廷藝術的精品力作。
6006 明晚期 潞王中和琴
尺寸:琴長121cm;弦長113cm;頭寬16.5cm;肩寬18cm;尾寬13.5cm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說明:此琴規整雅緻,製作精良。表髹黑漆,八寶灰胎,底漆朱紅,微露於表面。蚌徽。琴肩在二、三徽間,呈斜形。腰在八、 十徽間。蛇腹斷帶細密流水斷。額面。長方形龍池鳳沼,龍池上刻隸書「中和」二字,填有金痕。下刻楷書五言絕句:「月印長江水,風微滴露清。會到無聲處,方知太古情。」款刻「敬一主人」。龍池下刻篆書「潞國世傳」方形大印,字內填金。龍池內腹木質古舊,依稀可辨陰刻「大明崇禎乙亥歲(乙亥,1635年)潞國制一百六號」。
朱常淓(1607—1646),字中和,號敬一主人,又號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孫,明朝第二代潞王,為第一代潞王朱翊鏐三子,世稱小潞王。明崇禎帝崩後,朱常淓流落杭州,後被明朝遺老推為監國,清軍至杭州時降清,條件是不可傷害杭州居民,並由此被杭州人稱為「潞佛子」(見張道《臨安旬制紀》卷二)。第二年,在北京遇害。朱常淓工書善畫,尤嗜古琴,編撰有琴譜《古音正宗》和《古今宗藩懿行考》,是流傳至今著名的琴學名作。朱常淓也善於琴曲創作,《中和吟》、《宗雅操》、《養生操》、《悲秋》等作品皆收錄於《古音正宗》之中。朱常淓善制琴,其潞王府所制之琴,稱為「潞王琴」,有統一的形制,金徽、玉軫、八寶灰,非常精美,崇禎帝把潞王琴視作珍品,作為賞賜給諸王的禮物。後來,「潞王式」成為古琴的一種著名形制。潞王制琴始於崇禎癸酉即崇禎六年,此琴雖為其最初期作品,但已經具備崇禎甲戌潞藩刊行之《古音正宗》中對「中和琴」即「皇明潞王敬一道人式」描述的典型要素,如八寶為灰,年份記於腹內,背皆刻「中和」琴名,敬一主人「月印長江水」詩一首和「潞國世傳」大印,音饒金石韻等,似可見其後「中和」定製濫觴於此,專家認定琴界所謂「潞祖」者,可視為同時或稍早物。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6007 清 霜鍾仲尼式古琴
尺寸:琴長118cm;弦長111cm;頭寬16cm;肩寬18.5cm;尾寬14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說明;仲尼式,琴體秀美勻稱,木質黃舊疏鬆,黑褐色底漆,蛇腹斷,間雜多種細紋斷。面弧略扁,長形龍池與鳳沼。琴背項間銘琴名「霜鍾」二字。該琴手感極佳,聲如金石,富於韻味。腹內左右分別墨書:「中元甲午夏仲徐元白重於古杭勾山 」右「書有緝熙殿寶宣和元年修墨跡可?」可知此琴1954由徐元白重修。
徐元白(1893—1957),浙派古琴宗師,著名斫琴師。如所周知,浙派興起於宋,自宋至明曾出現過鼎盛時期,迄於明末,由於當時的代表人物,日益趨向媚俗,偏離了古琴藝術傳統,且又過分強調門派,門閥之見日深,阻礙了古琴藝術的健康發展,導致了浙派的漸趨衰落。到了清代,雖然也曾出現過一些傑出琴家,但也無法挽救浙派的頹勢。清末民初,范季英、釋德輝等琴家重刊《春草堂琴譜》,維繫了浙派遺緒。其時,釋德輝與大休、張味真等琴家過往甚密,而徐元白是大休的高徒,又與張味真時相切磋琴藝,且當時正值盛年,琴藝精進,因此,繼承浙派藝術的重任便歷史地落在了徐元白的身上。他重新豎起了浙派大旗,成了重振浙派古琴第一人。
徐元白普及和推廣古琴藝術、培養琴人的主要途徑,一是組社,二是授徒。1936年,他積極協助查阜西、彭祉卿、張子謙諸琴家,籌組了今虞琴社,同時在南京組成了「清溪琴社」。抗戰時期在重慶成立了「天風琴社」,許多知名琴人參加了活動,還吸收了一批社會上層人士參加聽琴學琴,盛極一時。同時結識了荷蘭、英國的漢學家高羅佩、畢鏗等人,並教他們彈琴,他們回國時,把古琴帶到了國外,擴大了國際影響。徐元白在1930年起便陸續收徒教琴,當時的學生有黃雪輝、張士傑、譚方成、呂佛庭、趙乃文、吳士龍、江樹籙、徐蘊華、林博麗、趙義正等多人。其哲嗣徐匡華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從父學琴。抗戰勝利後,徐元白定居於杭州,重修半形山房,以文會友,以琴結社,成立了西湖月會(西湖琴社的前身),彈琴、賦詩、作畫。同時收受學生習琴,先後投入門下的有姚炳炎、葉名佩、徐曉英、高醒華、張亮、錢軍引、鄭雲飛、章家琪、黃德源等人。在其直接或間接影響下成為古琴愛好者則不計其數。
徐元白對古琴製作有多年的研究和實踐。他一生斵琴五十多床,大都為名家收藏。在造型和體制上有許多改進,所創「徐氏式」琴,為當年琴家所稱道。為了克服一般古琴製作中由於琴面張弦的高度不當而引起的損音礙指之現象,經過不斷探索改進,總結出「左一紙,右一指」的定律,為琴家奉為圭臬。
備註:美國藏家舊藏
6008 清乾隆 紫檀山水「御制三星贊」座屏
尺寸:長45.5×12.5×47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臣 于敏中敬書」款
說明:座屏紫檀質,正面浮雕山水風景圖,或原應嵌有以白玉等質地雕刻的福、祿、壽三星點綴于山水之間,與背面御題詩相呼應。背面書《御制三星贊》御題詩,為:「我受命溥將。降福穰穰。大有元亨。用敷錫厥庶民。豈弟君子。受天之祜。永言保之。俾緝熙於純嘏。右福。俾爾戩穀。受天百祿。惠我無疆。寵綏四方。受小球大球。天其申命用休。綏萬邦屢豐年。萬物皆致養焉。右祿。天保定爾。萬壽無疆。保合太和。身其康強。君子所其無逸。信彼南山。以引以翼。惟曰欲至於萬年。右壽。御制三星贊,臣于敏中敬書」。相似的例子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一件「紫檀木座愛烏罕四駿圖插屏」,兩件作品均為正面雕刻山水人物畫意,背面書御題詩,此為清宮中插屏的常見形制。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11月,頁102,圖94。
6009 清中期 紫檀框銅鎏金掛鉤漆地嵌竹雀掛屏
尺寸:72.4×102.5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說明:此掛屏以紫檀攢框而成,呈長方形,屏心以黃漆作地,以打磨鑲嵌成一幅「竹雀圖」。畫面中,作者以紫檀鑲嵌成竹竿,兩隻雀鳥一隻棲身於竹枝竹葉之間,一隻展翅飛舞,昂首仰望,與上者相呼應。雀鳥造型準確,動態機敏生動而傳神,所嵌百寶顏色搭配儒雅明快,展現了清代中期宮廷造辦處百寶嵌經典工藝。其以清宮御用傢具木材——紫檀整料制框,用料大氣,陽線挺拔剛勁,回紋雕琢工整嚴謹,攢裝結構堅固牢靠,黃漆色彩淡雅,髹飾均勻,畫面布局疏密相宜,竹雀造型清新俊美,百寶鑲嵌平整穩妥。尤其品相完整,包漿密實,極為難得,具有極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同例可參照現存於故宮長春宮內就陳設有紫檀框漆心染牙竹林飛鳥五扇大座屏,另,故宮養心殿後東暖閣也懸掛有類似的紫檀嵌八寶翠竹掛屏。
6010 清 沉香木鹿擺件
尺寸:長68cm
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說明:沉香「集千百年天地靈氣」,自古為世人推重。本品選取沉香木雕成,色淺深褐。此擺件取材沉香木大料整料雕刻而成,依形雕就而成,依型就勢,隨料隨雕,造型保留了原有的原木形狀,十分巧妙。鹿呈站姿,身形壯碩,右前肢蜷曲於身下。木材的起伏表現出卧鹿發達的肌肉與強健壯碩的身軀,其天然的紋理、巧妙的構思與高檔的材質相得益彰。此擺件包漿柔膩蘊潤,光澤瑩亮,其形道法天然,寓意吉祥,更兼用材碩大,十分難得。後配底座上刻有填金「丙」字款,為清宮典型風格。
6011 清乾隆 紫檀纏枝蓮雙面棋桌
尺寸:57.5×57.5×28cm
估價:RMB 450,000-650,000
說明:此類融合中西風格形制之紫檀棋桌並不多見。乾隆帝屬意融合歐式及中式風格之設計,以彰顯其無上君權及威顯。為此,造辦處的中西匠人協手合作,造就獨一無二之御用器物。明代傢具以簡潔素雅著稱,清代傢具則以繁複、華麗,深雕紋飾為其創新,亦反映出乾隆帝對於堂皇富麗之傾愛。模擬凡爾賽宮的特里亞農宮,圓明園北之西洋樓采歐式宮廷建築風格,裝飾上使用大量如卷葉一類西式紋飾。此件拍品上,亦可見到這類優雅捲曲葉紋,環繞中式蓮紋。桌面可取下,正反兩面分別為象棋和圍棋的棋盤,其下中空,儲有象棋一套。這類用作雙骰或是棋戲的桌几,自明代便為盛行,清中期物庶人豐,更為一時之盛。 以珍稀紫檀木打造,更突顯重要性。
備註:亞洲私人收藏
6012 清中期 紫檀木方桌
尺寸:91×91×86cm
估價:RMB 300,000-500,000
說明:此桌為蘇作風格,選料精良,取上等紫檀木料施精工而成。癭木桌面,紋理富自然之趣,四邊攢框,面下束腰,四腿間連羅鍋棖,棖上植四根矮佬,分兩組,中間雕靈芝卡子花,直腿,內翻馬蹄。整體簡練素雅又不失秀美,線條挺而不僵,顯得穩重大方,做工、造型極為考究,韻味十足,原配紫檀框漆面桌罩,可見當年主人愛惜之情。
6013 清早期 黃花梨小平頭案
尺寸:117.5×37×83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說明:這件清代早期黃花梨小平頭案,通身黃花梨木質地,選料上乘。器呈長方形,光素麵,夾頭榫,四邊格角攢框鑲板,案面平整,前後腿間各有二棖。冰盤沿下直牙條,與牙頭一木連做,牙頭呈曲線形。牙板環砸銜接,邊起陽線。牙條與腿夾頭榫。兩側腿間雙橫棖,腿棖邊沿打窪。兩腿外撇,側腳收分。造型簡約挺拔。腿棖皆為圓材,上斂下豐,微微外叉。線條流暢,造型語言,簡明扼要,遍體雖不著一紋,卻琢磨圓順規矩,整個案子即凝重又透出妍秀的一面,可謂大氣簡練,氣派非凡,用料極其講究,保存狀態完好,原始皮殼硬亮,是難得一見的清代傢具收藏品。
推薦閱讀:
※代表明永宣宮廷頂級水平的繪畫是哪七件?
※誰在助推宮廷藝術品(圖)
※2017佳士得春拍中的「中國宮廷御制藝術精品」
※雅子皇妃的宮廷生活好辛苦,天才外交官卻成了生孩子的工具~
※宮廷御用養生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