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感應 | 王祥的孝親與報國

「今現在說法」關注我們

聆聽淨空老法師最新開示

王祥的孝親與報國 來自今現在說法 15:53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孝親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常在民間訪求孝子,推薦給國家。國家也會在聽聞孝子的事跡之後,準備好特別的車子和禮物,去他家裡請他乘車去京城或者府城做官。這個制度,讓今天的人不禁產生懷疑,尋找孝子就能解決社會管理的問題嗎?要是孝子能力不夠怎麼辦?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魏晉時期的名臣王祥的故事吧。

王祥的孝親與報國

王祥是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他是魏晉時期的瑯琊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王氏家族世代學習經學,恪守儒家孝悌忠信的教誨,漢宣帝時的諫議大夫王吉,就是王祥的六世祖。

王吉祖孫三代都是名臣,為人非常清廉,雖然是國家重臣,回到家中,穿的依舊是粗布衣服,家裡也沒有什麼積蓄。王吉勸漢宣帝,治國理政,不能僅僅滿足於解決好民事爭端,求得暫時的平靜發展,而要用能夠帶來長治久安的大政方針來治國。他引用孔子的話說:『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希望能夠完善漢家禮制。當時,撰寫漢書的劉向,也有這個志向。不過,遺憾的是,宣帝沒能採納。

所謂漢家禮制,簡單說來,就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管理以及全民教育的體系。能夠管理好社會,人民可以安居樂業;能夠教育好國民,則國家長治久安。這個理想,是兩漢讀書人的共同目標。後來,著名的科學家張衡,在晚年也放棄了所有科研,轉而專門研究漢家禮制,用意也在於此。

俗話說,人有善願天必從之。王吉的理想雖然沒能實現,但是他們家的教育卻得以代代相承。到了第六代,王祥、王覽兄弟可以說是做出了孝悌禮讓的好榜樣,千百年來,人們都學習和效法王家兄弟的賢德。

王祥小的時候,母親薛氏就去世了,父親娶了後母朱氏,可是後母不喜歡王祥,總是說他不好,所以,連父親也不太喜歡他了,讓他做掃除牛糞的雜事。可是,王祥心中對此不但完全沒有怨氣,反而更加孝順侍奉父母。史書上說他遇到父母生病,就一定會守在父母床前侍奉,父母吃的湯藥,也都先看看溫度是否合適,做到了「親有疾,藥先嘗」。

可是,父母對王祥的態度還是很差。母親在冬天的時候,想吃魚,王祥就到河邊[i],剖開冰面找魚。正在此時,只見魚自己跳出來,鄉民們覺得很是神奇。母親病了,想吃烤黃雀,王祥就張網捕雀,正琢磨著黃雀似乎不好捉,就看到許多的黃雀飛到他羅網中了[ii]。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孝子的心誠,能夠至誠感通吧。

雖然如此,後母並沒有感動,她對王祥說:「庭前的李子樹正在結果實,你給我守著,不許李子掉下來!」王祥於是白天在樹下驅除鳥雀,晚上防備蟲子、老鼠來吃果子。那一年多雨,後母見到王祥為了不讓雨水把未成熟的果子打下來,就整晚抱著樹,直到天明,也覺得有些不忍心。

可是,瞬間的感動很快就過去了。後來,王祥結婚娶妻,後母還是不放過他,連同媳婦一起責罵,總是想至他於死地。有一天晚上,朱氏實在覺得太憤恨了,就拿起斧頭,向王祥的床上砍去。剛好這個時候,王祥起夜去上廁所,才躲過了一劫。回來之後,就立即跪在母親面前請死,他不但沒有怨恨,還希望以死來讓後母安心。朱氏頓時感悟,所有的怨恨當即煙消雲散!從此以後,她對王祥如同親生兒子一樣地愛護。後來,朱氏去世之後,王祥為她守孝,親愛精誠,鄉人們看到都感動流淚。

當時正值朝代更迭,社會很亂,徐州刺史聽說王祥的事跡,幾次禮請王祥出來做官,但是都被拒絕了。後來,王祥在弟弟王覽的勸說下,終於答應幫助徐州解決盜賊困擾鄉民的問題。

王祥率領兵士,維護治安,很快盜賊就不再出現了,徐州一下子安定了。大家唱歌來歌頌王祥:「海沂之康,實賴王祥。邦國不空,別駕之功。」意思是說,徐州這塊地方,是依賴王祥才有了社會康寧;我們這個地方能富裕起來,也是依賴王祥啊!

後來曹魏的高貴鄉公執政,禮請王祥到中央做官。天子視察太學的時候,還特別禮請王祥上座,在太學陞座,講授孝悌忠信的道理,而天子則如同學生一樣,坐在下面聽講。王祥的講學,讓在座的人都感到振奮。

高貴鄉公遇害後,司馬炎開始做了晉王,大家都向他行跪拜禮,只有王祥長揖不拜,說:「我們都是曹魏的臣子,我是三公之一,您是晉王,照禮而言,可以作揖,不可跪拜。」晉王說:「我到今天才知道為什麼您那麼受到重視了!」

西晉成立之後,晉武帝執意讓王祥保留太保的官銜,但是王祥則稱自己又老又病,守在家裡不上朝。西晉成立的第四年,八十五歲高齡的王祥去世了。臨終之前,告誡自己的子孫說:「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意思是說,言必信,行必果,這是誠信;功勞歸他人,過錯歸自己,這是有德;能夠立身揚名,光宗耀祖,這是孝道;兄弟相親相愛,宗族之間和樂融融,這是悌道;遇到有利益的時候,能夠做到禮讓——這五個方面,是立身處世的根本。王祥一生的行持,以及他對子孫的遺教,可以說是將祖宗的期待,真正在生活中做出來了。

善繼人之事,善述人之志,這是孝道。能夠真正有愛心、有恭敬心的人,為國家做事,往往能有所貢獻、有所成就。在王祥做官的曹魏時代,社會崇尚清談,風俗習慣越來越浮華,但是,王祥卻堅守孝悌勤儉的家風、家道,不僅為社會做出貢獻,更為保存文化傳承,做出了的貢獻。瑯琊王氏因為家教嚴謹,培養出一代代的人才,成為中古時期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王祥臨終時,將弟弟王覽叫到床前,親手將一把寶刀送給他,說:「你的後代子孫必然發達,配得上擁有這把寶刀。」原來,王祥在徐州的時候,這把刀在徐州刺史手上,有相術的人看到,說只有能做三公的政治家才有資格擁有這把刀。刺史就鄭重將寶刀送給了王祥,對他說:「您有大才,將來能位列三公,所以,特別將這把寶刀送給您。」

王覽得到寶刀之後,果然子孫代代出人頭地,孫子王導,更為東晉立下了汗馬功勞,王家也成為南北朝最重要的家族之一。當時,人們都說:王與馬,共天下。意思就是說瑯琊王氏家族是和司馬家族共同統治天下的。可見王家社會影響力之大。

所謂寶刀,多有象徵的意味,真正的用意還是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來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服務社會。王家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古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家族,歸根結底還是忠孝傳家的家風、家教、家道能夠代代相承。據二十四史中不完全的統記:從東漢至明清1700多年間,瑯琊王氏共培養出35位宰相,36位皇后和186位名臣。

事實上,像瑯琊王氏這樣的家族,中國還有許多,例如蘭陵蕭氏、蘇州范氏、江西歐陽氏等等。即便現在,在歐陽修當年生活過的地方,依然保留古風。在江西吉安的古橋村,小孩子上學第一天,都要在祠堂舉行啟蒙禮,由長輩將千年的家規家訓講述給孩子們聽:「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 、以學立身。」啟發孩子們真正求學以立德、立身、揚名後世,光耀門楣。[iii]

學歷史 說感應 知善惡 明因果

親愛的聽眾朋友,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裡,感謝您的聆聽!下次再見!


[i]《太平廣記》引【晉】孫盛撰,《異同雜語》曰:王祥字休徵,性至孝,後母苛虐,欲危害祥,祥色養無怠,盛寒之月。後母曰:吾思生魚,祥脫衣,將剖冰求之,有少處冰解,下有魚出,因以奉養。

[ii]《太平廣記》卷九十二《鳥部下》「雀」第二十二。

[iii]資料來源:網際網路新聞,鏈接:http://new.qq.com/omn/20171227/20171227B0Q567.html,瀏覽時間:2018年1月12日。


推薦閱讀:

周密細緻的情報保障—55軍1979年對越作戰取得首功的關鍵
陳丹青:大人物,通常被歷史簡化
余華是什麼意識?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歷史沿革
匪夷所思的歷史另一面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