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講課:「班本化」教學的典範

 作文課主要有兩個表現形式,一為「指導」,二為「講評」。我崇尚講評,「講評」重於「指導」。

我常講,學生作文並不像你說的,兩點一線,生活枯燥,沒東西寫。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有生活;只要有生活,就有寫作素材。監獄的生活枯燥吧,一個作家到監獄去體驗半年,回來能寫一本書,書名叫《監獄揭秘》。限制人的身體的生活,並不能限制人的寫作;只有限制人的心靈的生活,寫作才會死亡。這就是為什麼「文革」時,那麼多作家「死」了。學生有寫作材料。優等生學有餘力,不消說。中等生輔差輪不上,培優挨不上,他們有大把的光陰過自己的童年,有生活。後進學生,該做作業的時候,不做,玩;該聽課的時候,不聽,想心事。後進學生,學習後進,不是腦子少根筋,而是心思在「歪」點子上;他們的故事多著呢。

問題在於,學生不知道這些可以寫成作文,老師也從來沒有告訴學生,這就是作文材料。只要讓學生明白,寫作就是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心」,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事,用不著「活動」,用不著「生成」,用不著「指導」。讓學生用筆寫自己的事,作文才會、就會五彩紛呈,五彩繽紛。

有這樣一個比喻,教學應該是學生在前面小跑,教師在後面跟著,當學生遇到坑坑窪窪的時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時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訴他應該注意什麼。而不是,教師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讓學生在後面跟啊跟。以「指導」為中心的作文教學,就是教師跑在前頭,跑啊跑,學生脫鞋帶帽地在後面跟啊跟。以「講評」為中心的作文教學,就是學生在前面一路歡快地小跑,教師在後面跟著,看著,看到美好的表達方式,告訴學生,寫得真好,大家一起來分享;看到學生的表達出了點問題,或沒把握好火候,過了頭,摔了跟頭,教師見了,喊停,包紮一下,調整一下。

上講評課,你要研究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是講評課的最為有力的起點。講評課,是研究學生作文後的一個表現形式,一個最好的表現形式。然而,有多少語文老師把批改學生的作文當回事?十多年前,我去學校見習,輔導老師交給我一項光榮的任務,批改學生的作文。十多年後,有見習生、實習生來,語文老師高興,終於有人來幫咱批作文了。語文教師連批學生作文都怕,怎麼談得上研究學生的作文?研讀學生的作文,就是號脈,就是診斷。不號脈、不診斷而開處方,這種醫生是要害死人的;這種作文教學,是要害死學生的。

「講評」,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將作文讀一讀,教師講一講,評一評。「號」過「脈」,得出診斷結果,再開處方,這葯就能下得准,就能藥到病除。講評課,還要「練一練」。教師批改時,要善於發現學生作文表達上的精彩點,由此引出一個訓練點,或發現學生作文表達上普遍存在的一個缺陷,由此引出一個訓練點。這樣的訓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切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學生也有心理認同感。這樣的訓練就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先寫後教」,「以寫定教」。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導主任、校長不要去聽老師的「作文指導」課,你要去聽老師的「作文講評」課。你一聽老師的講評課,就知道這位老師是否認真批閱了學生的作文,是否真切了解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否把握住了學生作文的最近發展區域:只有認真批閱,邊批閱邊研究學生的作文狀況,你才能真切把握住學生作文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切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的作文訓練。你一聽老師的講評課,就知道,這位老師是否具有系統的作文知識,一個不具備系統的作文知識的人,「講評」課,講不到位,評不到位,只能不痛不癢地說些「不錯」、「很好」、「很有創意」;一個不具備系統的作文知識的人,「講評」課找不著訓練點,肚子里沒貨,到哪裡去找啊?

語文教師為什麼不重視「講評課」?一是怕累,你得很認真地研讀學生的作文,學生的作文是講評課的文本基礎。二是從來沒有比賽課是「講評課」,也從來沒有公開課是真正的「講評課」——不能不說,當前流行的,上了指導課後,還沒通讀學生作文就進行的「講評課」,不是真正的講評課,這是「公開課」的特殊表現形式。它使得無數語文老師,誤讀、誤解「講評課」,以為講評課,就是學生讀一讀,老師評一評。

真正的「評講課」,是一次性的,是「班本化」的。你研讀這個班的這次作文,只能在「這個班」上「這次課」。這節課只能在這個「班」上,絕不能搬到第二個「班」,上第二次。講評課,是典型的「班本化」教學。有人說,校本培訓最能發展教師;我說,「班本化教學」最能發展學生。

遺憾的是,這麼好的一種教學方式,不被重視,視作可有可無。這個教學日益功利化的時代,沒有行政推動,沒有利益驅動,那些扎紮實實埋在底層的基礎性工作,註定被日漸淹沒。這不是講評課的悲哀。那是誰的悲哀?

前些日子,朋友拿來她女兒的作文。我看了一篇,說:你女兒太會寫作文了。我把「作文」兩個字咬得很重。朋友聽出味道來了,說,就是呀,她寫的文章都是口號開頭,口號結尾,老師就這麼指導的。老師的指導,大都處於這種狀態。很多時候,學生作文根本不是想著怎樣寫出自己的情感、看法,不是想著怎樣將自己的故事講好,而是想著怎樣按老師的提綱來完成作業,這種「指導」直接導致了活生生的、個性迥異的學生,寫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不指導,「學生不知道怎麼寫」的情形會出現嗎?答:會在部分學生身上出現。

怎麼辦?

答:重視講評。

作文教學必須重視「作後講評」。「講評」,不只是將學生的作文講一講,評一評;更在於,批改時,發現學生作文表達的精彩之處,由此引出一個訓練點,由個別至全體;或發現學生表達上存在的一個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個訓練點,由缺點而練成優點。這種訓練,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學生有心理認同感,歡迎。這種訓練,即「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要上好講評課,就得好好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批改」。批改是第一步,批改後,得「琢磨」學生的作文,這就是研究。在我看來,研究學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學的一個最為有力的基點。離開了對學生作文的研究,你就不知道學生現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你就不知道學生作文的最近發展區域在哪裡,你能往哪裡教,又能教到哪裡去。一個老師重視講評課了,上好講評課了,對學生的作文狀態了如指掌了,班上學生的作文絕不會差!

問題的嚴重性恰恰在於,很多老師對批改學生作文的冷漠態度。一些老師,網上拉來「批語,』,往學生作文上套,反正,批了也白批,學生看了分數,懶得看批語。

在這裡,我要大聲地聲明,語文教師一定要具備系統的寫作知識。課標說,不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作文知識的教授。這話的背後是什麼?是把每一個語文教師,都看作具備了「系統的作文知識」的人,課標是怕具備了「系統作文知識」的人,去犯一個錯誤,對學生進行「系統作文知識』的教授,於是做了這樣一個善意的提醒。要是語文教師本來就沒有「系統的作文知識」,課標寫這句話,不多此一舉嗎?有一回,一老師壯著膽子問,管老師,那你說,系統的寫作知識有哪些呀?這印證了我的擔憂。

語文教師不重視「講評課」,另一大成因,從來沒有公開課是「講評課」,也從來沒有比賽課是「講評課」。在這個教學日益功利化的社會,沒有行政推動,沒有利益驅動,那些扎紮實實埋在底層的基礎性工作,日漸淹沒。

一些地方,知道有個管建剛,研究作文教學的,據說還研究出了點東西。打電話來說:「管老師,我們想邀請您來上課。」我的回答總令他們很失望:「我不會上課。」有一位,很不客氣,語氣也很不友善,說:『稱不會上課,那你研究什麼呀。」彷彿我是個大騙子,他上了一回不大不小的當。

大概是我的表述有問題。我是說,我不會上那種天南地北都能上的作文課。我研究的是「講評」課。

那麼,怎樣上講評課?

第一步,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讀學生的作文,邊讀邊摘錄學生作文中優秀的句子;

第二步,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讀學生的作文,邊讀邊琢磨、摘錄學生作文中有突出語病的句子;

第三步,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讀學生的作文,邊讀邊看學生作文中有沒有普遍的問題,或者有沒有創意的表達,值得大家學習,找到了這一個點,課上進行訓練。

我的講評課很簡單:

一、大家一起欣賞同學的佳句,佳句要讀,要讚美,讓學生感受到寫出一句美好的句子,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二、一起來看看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句子,找出一堆來,但一堂課,解決一兩個,留下深刻印象。

三、從學生作文中引出一個訓練點。如,學生作文中,普遍地不會場面描寫,課上創設一個場面,寫;如,學生作文中,有同學的心理描寫特別好,欣賞後,馬上創設一個情景,寫。

人家說,好的課,簡約而不簡單。我不知道自己上的課,是簡單,還是簡約。但我要告訴你,我的學生,很喜歡這樣的作文課;我的學生,每星期都會在全國各地的學生報刊發表文章;大家說,管老師帶的班,是作文班。


推薦閱讀:

英語作文高分「必殺技」 75個萬能句型
為什麼孩子讀了那麼多書,依然寫不好作文?
不朽的詞帝 (作文網)
父母的愛作文300字
怎樣讓作文妙筆生花文采飛揚

TAG:教學 | 作文 | 講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