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終於有一檔不抄襲,99%的人都看哭了的綜藝節目!
這是司馬推送的第513個與眾不同的人
你們,有沒有算過自己離家的距離?司馬算了,329.6公里。
你們,有沒有算過自己離家的時間?也許沒有,但,父母肯定算了。
總說中國人與家人之間的愛,是含蓄的,不過,即便兒行千里,愛,要大聲地說出來。
司馬第一次見到何炅這麼緊張。
他開了一檔新節目,
以他的主持功底,應該沒有他hold不住的類型,
他卻在節目播出前說:
不過節目一播出,
所有人都說這會是今年最佳綜藝,
它是名字實在,甚至有點土氣的
——《兒行千里》。
它講訴了普通人生活中和父母離別的酸苦、
一家人對詩和遠方的期盼和樂觀,
更重要的是,
它用一個又一個溫暖的故事,
教會了你——懂得。
第一個出場的主人公,叫何江,
2016年,他作為優秀畢業生登台演講,
這是哈佛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他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學生。
但台下所有的師生都不知道,
這個發著光的男孩,來自12145公里外,
湖南寧鄉的一個小鄉村。
他的父母都是農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樣,堅信「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於是他們從不出門打工,寧願在家辛苦一點,多干點農活,也要陪著孩子上學。
父親說:「我們從不打牌」,沒有任何娛樂的他們,每天坐在家裡的四方桌子上,每人拿一本書,看誰坐得最久。
有時候,怕孩子壓根沒看進去,
父親會抽出一本書:
「第幾頁第幾張,說出中心思想。」
何江說,其實那時候他真的蠻想出去玩的,
但是扭頭看到爸媽都坐在自己身旁看書,
他不敢。
何江還有一個弟弟,
他在哈佛念書時,弟弟也考上了研究生,
家裡的情況不是很好,
為了給孩子交學費,
年邁的父親決定出門打工,江西、武漢、銀川......
只要哪裡工資高,他就去那裡。
他的工作是豎電線杆,
一根電線杆有一千多斤
但豎一根的工資只有20元。
回想起那段經歷,
父親對著鏡頭說:真的非常累。
但他從沒在兩個兒子面前說過。
2016年,他被查出了尿毒症,
110多斤的體重,浮腫到160斤。
醫生說你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他卻不願意,讓老伴告訴兒子自己的病情:
「一點點小病,千山路遠,免得他們挂念。」
怕孩子擔心,明明很不舒服,他還是說:「我很好,身體堅持得住。」
十二小時的時差,何江堅持每天和家人視頻聊天,有時候父親的狀態不好,就會讓母親接,自己躲在屏幕後面去。
或者故意掛掉,再發語音過去,生怕兒子知道了,為自己擔心。
其實何江都知道。
所以當他成為中國第一位,站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優秀畢業生時,他講到了科學、改變世界,也大聲說出自己來自農村和有兩位當農民的父母。
因為比起後來的掌聲和成就,他始終念念不忘,八年前,他剛從農村跨出國門的那個清晨。
那天,天剛蒙蒙亮,何家就起了個大早,送他去村子裡的車站。就在快要上汽車的時候,開心但又有點傷感的母親突然問他:「你要不要吃菱角?」
何江特別驚訝,母親怎麼在這個時候還問這個。也沒等他回答,就看她徑直朝車站旁邊的水渠走去。水渠很深,年邁的母親彎著腰,伸直了手,怎麼也夠不到。
她索性脫掉鞋子,捲起褲腿,一腳踩進泥里,艱難地趟著水走向不遠處的菱角......
這個場景,讓司馬想到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背影》。書里要求背誦的第六自然段,當時13、4歲的我們,根本讀不懂,只是當做一個艱難的任務。
直到後來我們長大了,第一次離家,看著父母往自己的行李箱里拚命塞東西,堅持坐火車、擠公交陪著去學校報道,一路還要被迫聽他們啰嗦的叮囑......
直到他們轉身離開,看著那個還未察覺到,就已經偷偷老去的背影時,你突然就讀懂了。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就跟朱自清怕父親看見,趕緊拭乾了淚一樣,何江接過那一捧菱角時,也不敢抬頭看自己的媽媽。
「男孩子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其實當時我在吃的時候,都不敢直接看我的媽媽。」
原來有些愛,不需要語言,卻依舊沉甸甸。
何炅被感動的眼眶都紅了:這就是中國式父母,表達愛的方式。雖然不善言辭,但是一分一毫,都不曾減少過。
他說,這個故事裡,有兩個天天,讓他印象深刻。一個是小時候父母的「天天陪伴」,另一個就是何江長大後的「天天聯繫」。
他特別自愧不如:我到現在都有個好習慣,就是不管飛到哪裡,落地一定會跟媽媽報平安,我以為我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但是,我做的還不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的愛」、「無私」,會被認為是一件很老土、一點也不酷的事情。
網路熱門的話題都是「逼孩子相親的怪物」、「熊父母」......但他們不全都是洪水猛獸,他們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普通人的普通爸媽。
「所有的選擇,所有的依據,都是為了孩子,這就是我們中國的父母,他們選擇的方式。」
網路上曾經流傳過一個計算公式,假如一年之中,只有過年的六天才和父母見面,一天最多在一起11個小時,
若父母60歲,活到了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320個小時,你以為來日方長,其實只剩下55天。
手機,幾乎成了我們和家唯一的聯繫。
節目里,離家841公里的姑娘說,有一天自己的手機沒電了,等回到寢室後已經非常晚了,打開手機發現有二十多個來電提醒,全都是媽媽打來的。
等她打回去,媽媽在電話那頭著急地說:「你嚇死我了,你微信也不回,手機也關機」。
她無法想像,那幾個小時媽媽是如何在煎熬中度過的,她只知道從那以後,媽媽存了她所有室友的聯繫方式。
「即便下次找不到你,我還可以聯繫室友,確認你是安全的。」
我們一天24小時離不開手機,好像有什麼天大的事情在等著我們,但真正找不到我們會著急的,真的只有父母。
距家944米的男孩,
也分享了一則關於電話的故事,
他說有天接到了父親的電話,
他倆平時很少交流,
但那天父親突然開口:「我想你了」,
讓他驚訝的是下一句:「還希望你知道,我愛你」。
後來他才知道當天父親喝醉了,
平時說不出的話,這才有勇氣說了出來。
在娛樂至死的當下,
你難得發現竟然還有一檔不抄襲、
不說教的節目。
沒有明星的加持,也沒有經典的朗讀片段,
它也從不標榜自己「real」,
只是簡簡單單講完一個普通人
關於家、關於愛的故事,
僅此而已。
影后馬思純,被這個節目感動,手寫的一封家書
它也沒有湖南台一貫老套的環節、
過度的煽情與包裝,
被採訪的素人直言有點緊張,
甚至連被戲稱「何哭哭」的何炅,
在採訪中幾度紅了眼眶,
但也沒有掉下淚來。
或許這個節目會讓你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但別害怕到不敢去面對,
因為它讓我們懂得,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本質。
這檔節目卻像何炅在開播前的擔心一樣,
開播近一個月,
都沒有多少水花。
豆瓣評分甚至因為人數不足,
顯示不出評分。
但幾乎每一個看過的人,都給了它滿分。因為那個打了二十多通電話,那個惦記孩子愛吃菱角的,其實就是你的父母,或者是你自己。
《兒行千里》讓很多人意識到,愛就像柴米油鹽,每天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雖然我們可能不曾察覺,但它其實一直都在。
有網友反饋:看完節目,
現在在反思自己對待母親的態度,
平時和母親說好的嗓門太大,
也好久沒有給母親做飯。
還有人看完節目,
推薦閱讀:
※《開講了》全集列表中俞敏洪演講的內容是什麼?
※2017最新一期《非常完美》有哪些經典的話?
※如何評價《非誠勿擾》最新一期主持人黃菡?
※吳尊離開爸爸去哪兒5的原因是什麼?
※馬博文參加的《中華好詩詞》又是文藝界的一股清流,你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