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最酷的奧運數字報道:論創意,我只服這些媒體 | 獨家編譯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體育盛會之一,奧運會在各大媒體享有的「報道待遇」堪稱是最高級別。全媒派(qq_qmp)曾於里約奧運開幕第4日奉上精彩盤點(《媒體們的奧運創新報道有多拼?》),如今賽程幾近收尾,各大媒體又使出了哪些大招?
本篇盤點從可視化敘事作品和創意互動兩大維度出發,呈現6篇踏實「講好奧運故事」的媒體報道案例,深度與廣度兼具的內容、形式匹配得當,別出心裁,值得細讀。
可視化敘事多角度「解構」奧運
《紐約時報》:誰主宰了夏季奧運?
1896年,首屆夏季奧運會舉行,只有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8個歐洲國家獲得獎牌。100多年後,倫敦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國家超過了85個,其中包括阿富汗和委內瑞拉。
獎牌史的變遷,就是一部流動的奧運史,《紐約時報》用「流線圖」(Streamgraph)最大程度「保真」記錄了歷屆奧運各參賽國的獎牌變化情況。
作品以優美的「流線圖」(Streamgraph)的形式展現了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至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各國奧運獎牌變遷,涵蓋了游泳、跳水、體操、射擊、田徑等大項。
上圖展示了1896年首屆夏季奧運會以來,各參賽國獲得的獎牌數量變化,其中:
橫軸:奧運會舉辦時間(自1896年至2012年)
縱軸:以「水流」高度表示獎牌數量(金牌計3、銀牌計2、銅牌計1),「水流」越高代表該國獲得的獎牌越多;「水流」顏色表示不同國家。
圖中的兩塊「斷層」指: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三屆奧運會因兩次世界大戰而中斷。
從上圖可以看出,直到1984年奧運會許海峰奪得奧運首金,屬於中國的「黃色流域」才開始出現。從此,中國奧運獎牌的「流域」面積不斷擴大。在跳水、舉重、乒乓球等項目上更是牢牢佔據統治地位:
主宰項目之跳水:
歷史上,美國曾統治跳水項目多年。不過,在近代中國重返奧運大家庭後,美國在跳水領域的統治地位易主。特別是2000年悉尼奧運會增加了雙人跳水項目後,中國在這一項目的獎牌優勢更是讓各國難以望其項背。
主宰項目之羽毛球、乒乓球:
夏季奧運會乎舉辦了將近百年後,羽毛球和乒乓球才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但自成為奧運項目起,這兩項就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優勢項目。
《衛報》:交互產品講述孫楊奪冠歷程
在本屆的里約奧運報道中,《衛報》用來「對抗」廣播、電視等媒體競爭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數據可視化。《衛報》的可視化團隊根據每日賽事的重要程度,製作可視化新聞產品,內容包括技術、運動員表現以及與往屆奧運會選手的對比等數據。
為了此次奧運可視化報道項目,《衛報》籌備了整整三個月:從45人的可視化團隊中抽調出十幾名員工參與此次奧運會報道,確保報道涵蓋不同的國家、性別及賽事。
8月9日,孫楊在200米自由泳中的最後25米翻盤,打敗南非選手查德·勒·克羅斯奪得冠軍。《衛報》團隊通過可視化動圖精確還原了孫楊在比賽中每一段泳程的表現。
包括每名運動員出發的反應時間在內,《衛報》的可視化團隊將運動員在游進過程中的50米、100米、150米和200米所用的時間和名次都呈現在圖中。數據顯示,南非選手Chad le Clos在前150米都是領先的。
與靜態圖表不同,強調交互性的新聞產品改變了傳統信息圖的線性瀏覽方式,給用戶以最大程度的自主權。點擊左上方的藍色按鈕,用戶就可以切換界面,看到動態條狀圖模擬運動員的行進過程。
此外,《衛報》還將歷屆奧運會該項目的前三名成績與世界紀錄做對比。這裡的每一個小圓都代表著一位運動員的比賽數據,當滑鼠觸及小圓,可以直觀地看到該運動員的成績和奧運會紀錄、世界紀錄的差距。
最後,《衛報》通過水下攝像機拍攝的高清大圖,試圖分析南非選手Chad Le Clos在最後50米優勢殆盡的原因。雖然Chad Le Clos在遊程的前段領先其他選手一個身位,但在最後50米,Chad Le Clos利用自己海豚式打腿優勢,在水下潛了12米,以緩解疲憊。相比之下,孫楊的極佳耐力幫助他贏得了金牌。
《衛報》通過水下拍攝圖片發現南非選手Chad le Clos曾沉入水下休息
目前,《衛報》的可視化團隊已經完成了6個可視化數據新聞的製作:男子自行車團體追逐賽、男子七人制橄欖球、體操女子團體賽、200米男子自由泳、400米女子自由泳和女子自由泳接力。
《衛報》可視化團隊負責人Aron Pilhofer稱,可視化報道的核心就是增強新聞產品開發者、設計者和記者之間的合作,並通過合作深度整合可以運用的素材。隨著新聞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新聞機構在同題報道競爭中藉助數據可視化和視覺敘事成功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
《金融時報》:信息圖透露誰是真正的奧運「王者」
在本屆奧運會上,菲爾普斯斬獲5金1銀,以史無前例的23枚奧運金牌結束職業生涯。那麼,菲爾普斯算奧運史上最成功的運動員嗎?
針對這一選題,《金融時報》的數據新聞記者John Burn-Murdoch製作了一個樣本容量和呈現方式都極為豐富的新聞產品:三張解釋性的靜態信息圖表。
不過,在《金融時報》操作這個新聞產品時,菲爾普斯才剛剛結束男子4X100自由泳決賽,金牌數停留在19枚。
橫軸:表示奧運選手的得金牌率(金牌數/進入決賽的次數)
縱軸:表示金牌數量(包括團體賽)
從表中呈現的數據看,就單純金牌數量而言,菲爾普斯已經突破了天際。不過,從得金牌率看,菲爾普斯76%的金牌率就遠遠不如活躍在1900-1908奧運周期里的Ray Ewry,後者作為跳高選手,曾四次參加奧運會比賽,共獲得10枚金牌,金牌率100%。
儘管無法將所有的變數考慮進去,《金融時報》還是分了6個衡量指標,將菲爾普斯和不同時代最優秀的奧運選手進行對比。這六個衡量指標分別是:金牌數、得金牌率、平均每屆奧運會金牌數、參加奧運會次數、同一賽事的蟬聯金牌數和所獲金牌的項目總數。這些指標看起來專業、複雜並且繁多,但是都被《金融時報》的數據編輯融合在了一起,毫無雜亂之感。
《金融時報》這份拆解「飛魚」金牌密碼的靜態信息圖表的特點在於準確、深度,通過新舊數據的疊加展現出頂級運動員的「金牌成色」,提供了一種新的解讀和探索視角。但遺憾的是,靜態信息圖表無法在時間維度上對數據進行更新和維護,只能提供「一次性」展示。
《紐約時報》:讓歷屆奧運百米飛人同場競技
這是《紐約時報》的另一則「入圍」作品。
8月14日,博爾特在里約奧運會男子100米短跑決賽中以9秒81的成績再次力壓美國選手賈斯汀·加特林(Justin Gatlin)奪冠,實現了這個項目史無前例的奧運三連冠。
不過,如果將博爾特和奧運史上的百米飛人們對比,他的水平如何呢?為了得到答案,《紐約時報》圖形設計部門的重量級編輯Kevin Quealy和同事Evan Grothjan、Graham Roberts製作了一份具有88條賽道的大型百米跑道圖。
橫軸顯示歷屆奧運年份
縱軸上為歷屆奧運百米飛人
《紐約時報》編輯以每位選手的百米平均速度為標準,讓1896年首屆奧運會以來的百米飛人同場競技,最終2012年的奧運冠軍博爾特率先抵達終點。
通過上圖也可以看出,就三屆「博爾特」而言,「倫敦博爾特」是最快的,「里約博爾特」跑得最慢,卻依舊獲得了本屆奧運會的冠軍。
不僅如此,他們還將博爾特的成績與歷屆奧運會男子百米獎牌得主做對比。這份比賽數據可視化作品較好地運用了圖表、色塊、顏色深淺對比等可視化工具的基本元素,一切都為了更好地比較運動員比賽數據而服務,讓讀者更直接了解歷屆奧運選手的水平。
用解釋性視覺呈現進行新聞生產已經成為了一種創新模式。在《紐約時報》的產品中,可視化呈現與文字報道之間是互補的,但又不會與新聞內容相重疊,因為這些可視化產品的設計本身是獨立的。
互動推送「番外」新篇
全媒派(qq_qmp)上期曾盤點過騰訊新聞和《紐約時報》關於報道奧運的互動玩法,賽程過半,又有哪些媒體「解鎖」了新玩法?
CNN:提升社交媒體互動
本屆里約奧運會期間,CNN記者就在Kik和Facebook Messenger等多個社交平台和用戶互動。CNN的社交媒體總監Samantha Barry說,「我們的記者遍布全球,如今越來越有必要通過社交平台將用戶帶到事件現場了。」
考慮到各個社交媒體不同的用戶屬性,CNN的互動內容因平台而異。比如Kik的用戶群主要是13——17歲的青少年,在Kik上用輕鬆的解釋性新聞可以更好地傳播奧運信息。
而Facebook Messenger擁有更成熟、興趣更廣泛的用戶,所以CNN每天在Facebook Messenger的推送頻率要更高些。儘管二者策略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增強與用戶的互動,將用戶帶進現場。
本屆奧運會,CNN並不是唯一一家嘗試這種報道方式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也採用了「簡訊新聞」的方式,每日定時向用戶發簡訊更新賽事看點。
事實上,自2014年索契冬奧會以來,移動社交網路在大型賽事報道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新聞機構始終在探索社交媒體使用的不同角度:比如最初的聊天機器人——根據用戶提問的關鍵詞自動推送內容。而現在,更多的新聞機構將社交媒體的內容生產權交到了記者手中。
《衛報》創新實驗室:推送玩得666
《衛報》移動創新實驗室團隊已經就新聞推送系統進行了三次系統實驗:美國四月就業報告、6月7日的美國總統大選初選情況、以及6月23日、24日關於歐盟問題的現場投票數據與結果。
里約奧運會期間,《衛報》創新實驗室繼續在谷歌瀏覽器Chrome和安卓系統擴展新聞推送的實驗。
新聞推送的時間和頻率視前方的賽況而定。推送內容主要分為「每日獎牌榜」、「實時獎牌更新」和「士氣測量表」三類。
每天的賽事結束後,《衛報》會推送當日獎牌榜的前三位排名。用戶還可以自主選擇關注的國家,當所關注的國家有獎牌入賬,《衛報》將第一時間推送新聞提醒。
所有的推送都是為了激發用戶點擊、閱讀內容,因此推送的首要目標就是以一種創新的、互動的方式把內容做好,以此來滿足用戶需求。基於此,《衛報》團隊還設計了「士氣測量表」,在賽前或賽中推送通知,就運動員的支持率進行投票。
作為一種基礎的新聞通知形式,新聞推送被各類新聞App廣泛應用。《衛報》移動創新實驗室創新推送理念,甚至利用Chrome平台將推送搬到了瀏覽器上。用戶可以在各端接收訂閱消息的推送,進而提升用戶體驗。
里約奧運會不僅是頂級體育競技的比拼,也是各家媒體在報道創意和技術實力上的拼殺之役。全媒派(qq_qmp)呈上了酷酷的可視化及互動報道盤點,並將持續關注中。哪一則作品最打動你?歡迎在下方留下你的點評。
參考文章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6/08/08/sports/olympics/history-olympic-dominance-charts.html
http://www.theguardian.com/sport/ng-interactive/2016/aug/09/how-sun-yang-caught-up-with-chad-le-clos-to-claim-gold-in-the-200m-freestyle
https://www.ft.com/content/8ac4e7c2-5d7f-11e6-bb77-a121aa8abd95
http://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16/08/15/sports/olympics/usain-bolt-and-120-years-of-sprinting-history.html
推薦閱讀:
※全民自媒體時代,誰又是下一個羅爾&Emily
※徐志強:美國媒體在本屆總統大選報道中三大特徵分析
※韓媒體稱彭麗媛今日中午將單獨宴請朴槿惠
※2018年戶外廣告公司的管理變革
※等政府「包養」的電視媒體進入排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