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OTC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 2012-11-29
- 來源:米內網
- 在線投稿
- 字體:大|中|小
核心提示:根據標點信息公司研究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藥品市場總體規模為9078億元,同比增長20.1%,OTC市場規模為1617.9億元,同比增長15.4%。增幅低於藥品市場總規模的增長速度。
米內網專稿(張諫開) 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從70年代開始實施藥品分類管理制度,我國於1996年才正式提出這樣的管理思路,1999年7月22日,我國正式出台《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處方葯目錄(西藥部分和中成藥部分),該《管理辦法》於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從2001年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藥品進行遴選,並分期分批批准和公布OTC產品目錄。自從2004年起非處方葯的品種數增速放緩,OTC化學葯和中成藥品種增長趨於穩定水平,截止2011年12月31日,與2008年同期相比,新增非處方藥品種101個,其中化學葯其中化學葯新增17個,中成藥新增84個;甲類OTC品種新增87個,乙類OTC新增14個。
我國OTC市場現狀
我國OTC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同一通用名的OTC產品競爭激烈,內耗較重,儘管市場發展已經相對成熟,但是品牌產品試圖提高銷售規模仍然不易,銷售難度越來越大。品牌產品的企業在市場投入的費用越來越高,但在終端攔截等非品牌企業的終端消耗中,產出效果大受影響。
雖然我國實行了藥品分類管理制度,但OTC註冊、轉換、標籤和說明書及價格等管理辦法沒有完全體現OTC特點;同時,隨著基層醫療市場的推進,藥品降價、限購等政策的出台也是導致OTC市場規模增速下降的原因。
2011年中國藥品市場總體規模為9078億元,同比增長20.1%,OTC市場規模為1617.9億元,同比增長15.4%。增幅低於藥品市場總規模的增長速度。
藥品零售終端佔主導
2009年衛生部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其中約有三分之一是OTC品種,隨著新版基葯目錄的擴容及全民醫保政策的深化,OTC銷售規模也將在一定水平上保持增長。
2011年我國OTC市場中醫療市場終端為658億元,藥品零售市場終端為959.9億元,零售終端仍是OTC的主要銷售陣地。雖然OTC的主要銷售渠道是零售終端,但競爭不斷加劇,主要品牌OTC銷售不斷地從大中城市向小城市甚至縣鄉滲透。另外,很多OTC作為基葯在基層醫療市場得到較好的應用,這些因素使得OTC在醫療市場終端的銷售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2011年OTC市場中醫療市場終端的銷售額占同比上升了0.4%。
主要品類市場分析
2011年前四品類(感冒咳嗽及過敏葯、生活方式調理葯、維生素礦物質及滋補劑、解熱鎮痛葯)合計的市場份額比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已連續三年上升,表明市場的優勢資源更多的集中在這些大品類上。
其中,感冒咳嗽及過敏葯是規模最大的品類,銷售額佔比一直穩定在29%以上,屬於最普遍且廣泛的自我葯療的品類。其中2011年化學類感冒藥前十品牌份額約佔38.6%,較2010年增加5.3%,市場集中度上升。其中外資合資企業品種4個,約佔15.7%。2012年9月,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關於加強含麻黃鹼類復方製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進一步嚴格控制麻黃鹼藥物的銷售,進入前十排名的外資合資企業品種均含有該成分,預計這些產品的市場份額會有所下滑。而同期中藥類感冒藥前十市場份額約佔32.6%,較2010年增加4%,但市場集中度不高。其中華潤三九的感冒靈系列佔了8.6%,繼續領跑中藥感冒藥市場。
排在第二位的生活方式調理葯則由於其子類減肥藥退市及批文批准問題而導致銷售有所下降,2011年的銷售額佔比比同期下跌0.3%。
第三位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滋補劑的銷售額佔比從2008年以來,持續回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識的進一步提高,該類別產品的銷售繼續向好。
2011年維生素前十品牌份額約佔52%。較2010年增加0.9%,其中外資品牌佔八席,合計佔43.6%,國產品牌市場影響力較薄弱。
最近「OTC廣告擬禁」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面對政策的不穩定性因素,企業除了要考慮如何「推陳出新」尋找新的營銷策略來維護自身品牌原有的消費群、擴大吸引面外,還要在政策逆境中開闢新市場,新受眾才是繼續發展的王道,期待非處方葯市場更好的發展態勢。
推薦閱讀:
※自媒體2017年10大發展趨勢
※2012年社會化媒體的8個發展趨勢
※變局已來,如何搶佔減糖趨勢下的行業先機?全球20+成功案例解析!
※了解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把握互聯網時代的商機
※2016年中國綜藝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