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造幣廠沿革
二是鑄造了無「A、S、T、C」英文字母的二十四年安徽光緒銀幣(種類同上)。 三是鑄造有戊戌安徽省造光緒銀幣,面值分別為七錢二分,徑39毫米,重 26.85克、成色89%;七分二厘,徑18.5毫米,重 2.6克,成色70%。
四是鑄造安徽省造(無紀年)光緒銀幣,面值分別有七錢二分,徑39.5毫米,重 26.9克,成色88%;一錢四分四厘,徑23毫米,重 5.3克,成色80%;七分二厘,徑18毫米,重 2.6克,成色75%;三分六厘,重 1.3克,成色70% 。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鑄造二十五年安徽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三分六厘。 六月,安徽省銀元局奉旨停鑄銀元。 安徽省銀元局鑄造銀元時間近一年,但是品種多,共有六套(二十四年5套,二十五年一套)。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為安徽銅元局。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易名度支部安慶造幣分廠。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為安徽製造局(下設兵工廠、電燈廠)。 第二階段:民初的袁頭 民國三年(1914年)皖督孫毓筠利用原「度支部安慶造幣分廠」舊址和機器設備籌建「安慶造幣廠」。 民國八年(1919年)經財政部批准,設財政部安慶造幣分廠,恢復銅元鑄造(十二月開工鑄銅元,造幣廠開工前應利用舊址的機器設備私鑄過袁大頭銀元)。 當時國幣價格上昂,造幣有利,安徽呈請頒發祖模,鑄造國幣。有人提出異議,認為「限制濫鑄,應慎發新幣祖模」,但因皖系軍閥在京執政,並未阻止。 民國九年(1920年),幣制局批准在安慶設造幣分廠開鑄銀元,並頒發祖模。當時,奉系、直系控制北京政府,安徽不再向財政部報告國幣鑄數。據1930年《財政部錢幣司章制彙編(附統計報告)》載:民國八年(1919年)12月至民國九年(1920年)7月,安慶造幣分廠共鑄1217068枚。民國十年(1921年)以後鑄數未報(《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126頁)。安慶所鑄民國八年壹圓成色嚴重不足,影響幣信,遭其他各省抵制,並聯名上書反對,因而停鑄。 民國九年上半年,安慶造幣廠開鑄紀念幣,共有兩種: 一是「安武軍」紀念幣,正面為倪戎裝半身像,背面鑄「安武軍紀念」和嘉禾圖案,有金、銀兩種,存世極稀。
二是銀質倪嗣沖像紀念幣。正面為倪戴帽戎裝像,上有「中華民國九年」紀年;背面為「安慶造幣廠造」,中央為「紀念」二字,下為花草及三星,成色為80%。銀幣有一元、半元、二角、一角4種,圖案相同,成色均為80%。據2002年第4期《安徽錢幣》沈沅春撰寫《幾枚幣章一段歷史(記軍閥倪嗣沖與安慶造幣廠)》一文敘述:「民國九年五月十三日是倪正室寧氏五十大壽,倪趁此機會為擴大影響,收斂財物,下令造幣廠鼓鑄自己戎裝頭像紀念幣…倪則拿自己戎裝的紀念幣、銀章饋贈賀客。此時的倪嗣沖不會忘記自己的起家之本是安武軍將士,於是安武軍紀念銀章應運產生…據當時的雕模師舒溥炎先生(1898~1986年)生前回憶,安武軍和中圓型紀念銀章各造5萬枚。」
民國十一年(1922年),安慶造幣廠私仿製低銀的「廣東二毫」銀角,被上海報紙舉發。 民國十三年(1924年),安徽督軍兼省長馬卿甲委任芩德本為安慶造幣廠廠長。芩為增加造幣餘利,又開鑄民國八年壹圓劣幣,引起全國強烈反對。4月,全國銀行公會聯合會第五屆會議通過抵制劣幣的決議(《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719頁)。年底,各界強烈要求財政部派員赴安慶造幣廠調查劣幣內幕。安徽省城各界則呈請吊銷安慶造幣廠祖模、飭令停辦等。 民國十四年(1925年)2月,祖模繳回財政部,安慶造幣廠結束鑄幣。 小結:安慶造幣廠有著光輝的歷史,但是沒有完美的結局,其表像是銀幣的私鑄、濫鑄、偷工減料,本質卻是軍閥時代社會動蕩的一種體現。其從建廠至關閉,歷時近30年,共鑄造紀念幣兩種,八年大頭一種,有的學者認為安慶造幣廠還鑄造過3年、9 年、10年的袁像壹圓和中圓、1角、2角,但是個人認為有資料可考的是財政部只頒發其八年祖模,其他年份並未頒發,因此,即使有其他年份的袁像幣,也屬於私鑄,證據還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推薦閱讀:
※安慶仁:弗州衝突昭示著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空前危機
※真正意義上的徽州女人 氣質碾壓楊冪熱巴 不靠顏值靠拼搏吃飯
※鄧安慶|康德倫理學體系的構成
※教出語文的春天氣象(汲安慶)
※安慶銅礦的櫻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