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家族千年史略
秦少游家族千年史略(下)
秦保余
1.武進洛陽秦氏家族。該支立族於南宋,始遷祖為宗賢公。宗賢公為師孔公次子,字思齊,生二歲而孤,謹承母訓,游邑庠,兩舉而不第,歸築別業,卜居安尚鄉永安里橋濱而居,杜門不出,宋光宗(1190-1194)召授光亮大夫,寧宗奉敕同知常州機務事,子禹夫,字子謨號古橋,以明經登貢元,擢河南洛陽縣尉,卒於任。禹夫子春,字侍陽,性純,寶慶初(1225),父卒於任,千里扶柩歸葬,廬墓三年,因父亡洛陽,易永安橋為洛陽橋,以志不忘。即為今武進洛陽鎮的由來。洛陽族人本承家風,儒農耕讀,有功名出仕者70多人。但官職均不高,最高為五品同知銜。洛陽支為常州大族,現存在世人數有4000人,具有大專學歷以上者350多人具有高級職稱者55人。江蘇省委原宣傳部副部長秦志法,全國勞動模範秦志尚為著名企業家。該支族人中有不少人是書畫家、詩人,或媒體要人,自宋至今,常盛不衰。(詳見筆者所撰《毗陵洛陽秦氏家族》,原載《祠堂博覽2008年春之卷》(總15期),本刊2009年8月15日總第6期轉載及《毗陵洛陽秦氏宗譜》2002年版) 2.洞庭秦氏家族,該支為宗邁公後裔,宗邁更名進,字益之,師古公次子,世家武進新塘鄉秦村,宋紹興時徙居吳興之臨平,營別業於義皋,嘗游洞庭,愛山水之勝,遂築別墅於消夏灣之安仁鄉,以孫儀貴,誥贈金紫光祿大夫,卒葬安仁鄉飛仙山之陽。有子三人,遜、道、通。長子遜,一名錫,以子儀貴,誥封金紫光祿大夫,因父墓在安仁鄉,遂家焉,更鄉名為秦家堡。子四,儀、僖、仁、傑。次子道,一名南,字子由,子一俊,俊生孝詔,仍居義皋。三子通,字子明,登紹定己丑(1229)武進士,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授御前侍衛兼治正命都督襄陽等處軍事,因卜居湖廣黃安縣,是為黃安始遷祖,另輯有宗譜,2010年4月,該支宗親由秦勇率隊到無錫祭掃少游公墓。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秦基偉為該支族人。遜長子儀,行理一,字元德,年十九,登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張淵徵榜進士,除翰林編修,尚娥明郡主,晉封公主。歷授金紫光祿大夫、寶文閣直學士,贈附馬都尉,生理宗紹定三年己丑(1230)三月十一,卒度宗咸淳九年癸酉(1273)二月初三,年四十五,賜祭賜隧,與公主合葬縹緲峰之陽,今墓為縣級文保單位。子三,孝懋、孝光、孝義。遜次子傅,行理四,字元功,生卒配缺,子二俱無考。遜三子仁,字配生卒俱缺,無嗣。遜四子傑,行理七,字元美,配陸氏,徙居浙江嚴州府,後未詳。儀長子孝懋,行紀一,字文郁,號雙林,以父蔭授秘書省正字,簽書,改授比部員外郎。儀次子孝光,行紀二,字文通,號雲峰,從蔭補將仕郎,度宗咸淳六年(1270)二月轉宣義郎,四月丁內艱後未仕。儀三子孝義行紀三,字文仲,號閬仙,從蔭未授,隱居,宋亡,殉難。趙孟頫所作《秦廷彩先生傳》中載「叔父孝義,倜儻有大節,初隨諸王所及,宋亡,同溺於海」。故今孝義公墓內似為衣冠墓。從這一段歷史,南宋末,洞庭支有武狀元秦通,文進士、駙馬都尉秦儀,顯貴盛及一時。是時居京師61人,9人出仕。秦義卒時,知宋將亡,告知子孫只許讀書,不許求仕,待閬仙公殉難,後世子孫不再仕元,明初洪武趕散,洞庭支人員大部遷往蘇北,故今蘇北秦氏大都系出該支。又宋亡時,該支在京人士大都下落不明,或隨宋室南逃,在福建、湖廣等地留有後裔,今有不少到無錫尋根者,代表族群人數在10萬以上,恐大多為該支之裔。後又有部分在清康熙湖廣填四川時入蜀,由於幾經轉遷,要弄清世系源流比較困難。目前洞庭消夏灣秦氏居民人數不多,僅存同治間修輯的宗譜。湖南長沙、資陽、永州等地留有分支所修支譜,聯合各地資料,也有可能找到總根。 3.發祥於元末明初的上海秦氏家族。據上海陳行秦氏支譜:遷上海始遷祖為秦少游六世孫知柔。知柔,遷長子,字以和;號節齋,避宋末兵亂,奉先世圖象譜牒誥命由邗溝渡江,居松江之滬瀆,元授浙江中書省儤使兼廉訪使。而同屬一支的《泗涇秦氏宗譜》:知柔為宗蘧公長子,字元吉,行一,原名達,後改知柔。這裡出現了明顯不同,其原因是泗涇秦氏發現其原譜世系與大統宗譜不同而進行了修改,接到了大統世繫上,而陳行與之各自為譜仍按舊譜,至於其差異似應由其族人考證進行修正。知柔有二子,良顯,良顥。長子良顯字微甫,號懿齋,元泰定間以萬石舉上海長人鄉里正,至順初調微鶴沙鹽稅,因家,子良佐。良顥,字述齋,元浙西鹺使子二:裕伯、享伯。良佐,字俊卿,號純齋,以子貴贈武平縣知縣封文林郎,子世傑。裕伯;字容卿,號景容,元至正二年(1342)進士,官福建行省郎中,明太祖登極手詔三聘,授翰林院待制,以母制辭,歸歿後,封為上海城隍,誥封顯佑伯,晉封滬海公子世隆早卒。世傑,字伯英,洪武乙卯(1375)舉賢良,授迪功郎,調尚書職方郎試兵部主事,轉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知縣,贈文林郎。子四:允恭、允中、允昇、允蓋。允恭,字敬伯,洪武庚午(1390)用材能由賢良授迪功郎,除浙江麗水縣知縣,贈文林郎。十四世鋮贅婿陳行,是為陳行始遷祖。陳行秦氏從秦夢鶴起,讀書成風,世代相傳,以後三世出了個秀才。到光緒九十年(1893)秦錫田、秦錫圭兄弟同榜中舉,二年後秦錫圭中進士。達到高峰,以後又出現了秦榮光,秦乃歌、秦伯未等一批名人。明代,秦少游十七世孫秦逢堯從閘港遷華亭縣泗涇鎮,泗涇秦淵(1745—1836)字躍時,號季雲,改號珠厓,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舉人,嘉慶元年(1796)登進士第,二甲第十名,入翰林院庶吉士,專學滿文,三年後授湖廣清吏司主事。不久改任刑部司行走,奉派監視行刑。見有冤獄,他必力爭平反。張乃清先生從事對上海秦氏研究,著有《秦裕伯研究》可資參考。 4.宋末至明初遷入無錫的秦氏家族,至南宋末期,在秦村的秦氏人口日漸增多,日漸貧困,於是不得不外遷謀生。遷入無錫的有大宗照公支宗仁後裔十二世正黻公遷無錫徐橋頭三巷上;正袞公遷無錫洛社,十三世福山公最遷無錫胡埭西溪,十四世秀二公集遷無錫石塘灣陡門。小宗煦公支宗雅公後裔十二世孫轂公遷百丈橋,長子盛五公紹威遷無錫蓉湖(今玉祁蓉西秦家村)。宗舉公後裔,十一世瑞五公惟禎遷無錫胡埭,瑞八公惟福遷馬跡山,共7個支系。其中以瑞五公為始遷祖的「錫山秦氏」與以秀二公集為始遷祖的「陡門秦氏」較繁盛,人口最多,人才輩出。錫山秦氏發祥於明天順間,錫山六世孫秦夔、秦孚同中舉,後秦夔又登進士,走上仕途,以後科舉聯翩,簪纓不絕,成為無錫著名望族。歷史上著名的有明朝兩京五部尚書秦金、清朝著《五禮通考》的禮部尚書秦蕙田、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秘書,錫金軍政分府總理秦毓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中央負責人秦邦憲、無錫工人運動領袖秦起、建國後,又有經濟學家秦柳方、酒業泰斗秦含章、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等一大批科技人員。錫山秦氏留下的遺迹及著作很多,主要的有秦氏寄暢園,清名橋,秦淮海祠,秦邦憲故居,秦起烈士銅像等。為了發揚秦氏文化,以秦志豪先生為首組織了《秦氏宗譜》第十次續修,並主編出版了《錫山秦氏寄暢園文獻資料長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錫山秦氏人物資料輯要》(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內部印刷了《錫山秦氏藝文志》(秦寶庭、秦志豪等),重新影印了《錫山秦氏獻鈔》,複印了《錫山秦氏詩鈔》、《錫山秦氏文物》等多種資料,供家族閱讀研究。錫山陡門秦氏發祥於明萬曆間,陡門八世秦世英,字秀文,號襟溪,仕至團練使,九世秦化龍,仕龍始入邑庠,以後仕官不斷,譜列世澤功名人員90餘人。列入近代名賢人士近90人(參閱本刊總13及14期《錫山陡門秦氏家族》)。夫椒秦氏居無錫馬山,家族居湖中小島,人數不多,耕讀世家,以孝傳孝,明崇禎壬午(1642)秦之鑒中舉,癸未(1643)登進士,選浙江仁和知縣。之鑒孫宮璧,雍正甲辰舉人,例授文林郎,候選知縣。宮璧三子承烈,乾隆丙辰恩科舉人,內廷教習, 敕授文林郎,陝西同州府朝邑縣知縣,後調廣西梧州府容縣知縣。偏僻小島,一門三人登科,稱望於當地。今因國家建設,馬山夫椒秦氏因拆遷均已移居鎮區。(參見本刊第6期《夫椒秦氏淵源》)西溪秦氏,以文字世其家,自明朝起有11人游庠,然躓於南闈,未大成,設館鄉里,培養了大批人才,文人雅士為之唱吟,其有名者有福三公十五世孫秦儀(1736-1795)字鳳崗,號悟園,其先世五世游庠,秦儀秉資穎異,讀書過目成誦,從師三載,無書不讀,惜以家貧,困於資,遂棄舉子業,工於詩,習丹青,畫宗王翚,以山水檀名,尤長江南山水景色,多作點葉楊柳,籠雨拖煙,別有情趣,人稱「秦楊柳」。邑中名公巨卿慕其才藝,爭相結納,與禮部侍郎鄒一桂善。鄒為其納粟入監,並勸以書畫進呈,可以立致富貴,秦儀辭而不為淡然處之,其所作《芙蓉湖圖》描繪清代乾隆十三年,無錫西門外秀麗的水鄉風貌,既是一幅藝術佳作,又是一卷形象化的地方文獻,今收藏於無錫市博物館。解放前,西溪建立中共地下黨支部,秦氏不少志士在黨的領導下,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詳見本刊第9期《西溪秦氏淵源》)蓉西秦氏家族,主要集中在玉祁街道玉蓉村秦家村自然村,全族130多戶300餘人,有農田160畝,企業7家,2011年5月14日完成新譜續修工作,該支雖無名宦顯爵著名當世者,但耕讀世家,讀書為穡,清白做事,忠厚為人,剛強不阿,和睦鄉里。近世以來,致力勞動,艱苦創業,現在家家有存款,戶戶達小康,全村有中高檔轎車33輛,有27戶在外購買商品房,目前正在修復祖祠。(詳見本刊25期第1版)洛社秦氏家族,洛社秦氏是正袞公的後裔,天崇年間(1622),敬喬公,少喬公再遷到今洛社新開河秦巷村,開荒種田,沿河造房形成族群,始終為農。原來一直與秦村合譜,嘉慶以後開始分修,宣統年間與徐橋頭三巷上正黻公後裔瑞虎公派與西溪秦氏合譜,始自修洛社秦氏本支譜,洛社秦氏人數不多,隨著社會的發展,走上小康,新譜完成,於2012年1月15日進行發譜慶典。剛剛拆遷至新居的族人,聚集在社區老年活動室前廣場,會場鑼鼓喧天,場面熱鬧,族人手捧著新發的家譜喜笑顏開,一個新的家族又將傳承下去。 無錫的七支家族均已續修了家譜。但是也有不少宗譜,因時間久遠,漏失較多,還會有一些宗親知情未歸,因此都成立了宗親聯誼會。並組織了總會即「秦觀宗親聯誼會」。幫助各支尋訪及接待來坊的宗親。
七、結束語 本文系根據本刊登載過的家族資料和信息匯總而成,受資料的限制,並不能全面反映我們家族的情況,尤其是近現代的情況,我衷心希望各地宗親都能把你們掌握的情況,投稿本刊,以便在材料充足的情況下,合力編寫出《秦少游家族千年史》。
推薦閱讀:
※【徵文】魏澗溪:家族沒了,家風散了
※三一梁穩根家族成中國首富 森馬邱光和進前十
※世紀最後一個大情種何鴻燊 帶出了一個「賭王」家族|賭王|黃聖依
※漿果家族的食療檔案
TAG: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