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佳境 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靈泉之致",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四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內內.16,17,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60餘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譽。作為蘇州古典園林典型例證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產生於蘇州私家園林發展的鼎盛時期,以其意境過清、構築精緻、藝術高雅、文化內涵豐富而成為蘇州眾多古典園林的典範和代表。1997年和2001年有九大園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為三,園名各異,或為私園,或為官府,或散為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佔地62畝(另三資料分別為:51950平方米、約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為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滄浪亭滄浪亭,世界文化遺產,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始建於北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稱「滄浪亭」。滄浪亭佔地面積1.08公頃。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踱步滄浪亭,未進園門便見一池綠水繞於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外臨清池,曲欄迴廊,古樹蒼蒼,壘疊湖石。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
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岩,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書畫家倪瓚(號雲林)途經蘇州,曾參與造園,並題詩作畫(繪有《獅子林圖》),使獅子林名聲大振,成為佛家講經說法和文人賦詩作畫之勝地。清乾隆初,寺園變為私產,與寺殿隔絕,名涉園,又稱五松園。1917年為顏料買辦商人貝潤生購得,經9年修建、擴建,仍名獅子林(園東為貝氏家祠、族學和住宅)。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
留園留園佔地30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峰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布也較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留園整體講究亭台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是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佔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範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網師園是蘇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園的代表作品。它位於蘇州葯門附近的帶城橋南闊家頭巷(另一資料:位於蘇州城東南十全街,與蘇州、南州等飯店相距僅幾十米),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於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築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乾隆末年園歸瞿遠村,按原規模修復並增建亭宇,俗稱「瞿園」。今「網師園」規模、景物建築是瞿園遺物,保持著舊時世家一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園。網師園全園佔地約8畝余(另兩資料:約5333平方米、約5400平方米),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網師園布局精巧,結構緊湊,以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園分三部分,境界各異。東部為住宅,中部為主園。網師園按石質分區使用,主園池區用黃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雜。突出以水為中心,環池亭閣也山水錯落映襯,疏朗雅適,廊廡迴環,移步換景,詩意天成。古樹花卉也以古、奇、雅、色、香、姿見著,並與建築、山池相映成趣,構成主園的閉合式水院。池水清澈,東、南、北方向的射鴨廊、濯纓水閣、月到風來亭及看松讀畫軒、竹外一枝軒。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變化。所以遊園時,宜坐、宜留、以靜觀為主。繞池一周,可前細數游魚,可亭中待月迎風。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如天然圖畫,所以並不覺其園小。夜遊網師園除了能品味園林夜景,還能欣賞到評彈、崑曲等節目。
怡園怡園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園西舊為祠堂,園南可通住宅。因建園較晚,吸收了諸園所長,如復廊、鴛鴦廳、假山、石室等。全園面積約 9畝,以復廊劃為東、西兩部。入園即為東部,以庭院、建築為主。循曲廊南行折向西北,至四時瀟洒亭,廊由此分為二路:西行經玉虹亭、石舫、鎖綠軒,出復廊北端小院洞門,達西部北端石山。南下至坡仙琴館、拜石軒。後者為東部主要建築,以北院立有湖石奇峰而命名;又因南院植竹、柏、山茶,嚴冬不凋,故又稱歲寒草廬。再西行由復廊南端可進入西部。怡園建於清代晚期同治、光緒年間。浙江寧紹台道顧文彬在明代尚書吳寬舊宅遺址上營造九年,耗銀20萬 兩建成,取《論語》「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園。該園由顧文彬之子顧承主持營造,畫家任阜長、顧芸、王雲、范印泉、程庭鷺等參與籌劃設計,園中一石 一亭均先擬出稿本,待與顧文彬商榷後方定。園成之後,江南名士多來雅集,名盛一時。光緒二十一年(1895 年)顧承之子顧鶴逸與吳大 、陸廉夫、鄭文焯、吳昌碩等創怡園畫集於園中。顧鶴逸病逝後,園漸衰落 。怡園主要建築景點有玉延亭、四時瀟洒亭、坡仙琴管(石聽琴室)、拜石軒(歲寒草廬)、石舫、鎖綠軒 、金栗亭、南雪亭、藕香榭(鋤月軒)、碧梧棲鳳、面壁亭、畫舫齋、湛露堂、螺髻亭、小滄浪等。
推薦閱讀:
※蘇州園林的建築特色
※帶你暢玩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
※2018中國最美園林百代TOP20|山水之境:居與游的統一
※和三妹、小乖一起遊玩蘇州拙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