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s】醫患矛盾源於信任缺失
不久前,衛生部部長陳竺在《人民日報》撰文,稱醫患關係的實質是「利益共同體」。體制機制的不合理,造成了醫療機構公益性淡化和醫患雙方在經濟利益上的對立,成為影響醫患關係的根本原因,亟待解決。
其實,醫患雙方的矛盾由來已久,一直在繼續,繼續到這麼多年一直沒法很好的體制機制方法來解決,現在變得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厲害了,包括病人受到醫院不合理的對待,造成不應該的死亡,像徐寶寶事件;還有包括醫生也經常受到病人及其家屬的打、罵,也影響了醫生和醫院正常的活動。
醫患雙方本應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病人去醫院找醫生,當然是為了看好病,醫生的主要任務也是為了給病人看好病。當病人來的時候,醫生是病人的全權代表,應該一切從病人的角度來看我應該怎麼治療,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當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可能不是從病人的利益出發,還有其他的利益導向來給病人治病,病患實際利益不一致長期積累就造成了雙方信任缺失,這就是造成問題的根源。而病患利益的差異有和轉型期存在的一系列矛盾相關。
首先,存在醫學技術發展的有限性與患者期望值的無限性之間存在矛盾。患者對生命的追求,病人到了醫院肯定會有很高的期望,這是任何時候都存在的,為何到了現在這個問題會這麼嚴重呢?根本的原因在於病人對醫院、醫生再也不信賴了。病人花錢是在醫生的誘導之下,雖然醫生許諾會竭盡全力救治,但是所有的治療都要病人家屬簽承諾書,萬一發生了情況全部由病人家屬來承擔,醫院是沒有責任的。一旦到最後還是治不好,病人心理肯定會難過。病人及其家屬花了大量的金錢,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到最後還是治不好。這裡的機制還是需要妥善地處理,否則醫患矛盾在關鍵時候很難得到有效的解決。
其次,存在醫療機構的公益性要求與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之間存在矛盾,雖說現代醫學是集科學、工程技術、人文關懷於一體的複合學科,但在現有體制下普遍是重物輕人,重金錢輕仁術。在醫患關係中病患永遠是弱者,很容易被矇騙,當受騙上當多了,人們又沒有很好的投訴機制,現實又沒有任何改變的跡象,作為弱者的病患只能以極端方式對待,脾氣差的病患或是家屬就當場打人,更多的只能受悶氣,然後耿耿於懷,積蓄到一定程度,對醫生和醫院的不信任就成為社會共鳴,並在以後再遭遇欺騙或疑似欺騙後就總爆發。
再者,醫療行業被認為是高風險性行業,這種高風險與目前缺乏有效的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之間存在矛盾。但目前的高風險一方面是由醫患之間不信任造成的,一有不信任這裡的風險是非常大的。同時醫療糾紛處理機制的不完善與人民群眾的訴求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因為現在的醫院全是公立醫院,政府認為他已經投入了,公立醫院應該為政府著想,為公民健康著想,但實際上的運行結果卻不是這樣。一有糾紛發生,病人無處訴求。若到醫院投訴,院長辦公室肯定胳臂肘往裡拐。到衛生系統、衛生局去投訴,因為同在一個系統,肯定也是偏向醫院的。如果去消費者協會,病人不是消費者,消費者協會不予受理。患者是特殊的消費者,應該有更高的待遇,但現在卻是連一般消費者的待遇都沒有,這就是根本的問題。一直無處訴求,一直沒有合理的解決渠道,這樣的矛盾在現有的體制下面就積累的越來越大。很多人就靠「醫鬧」來解決。甚至靠暴力解決醫療糾紛,陷入「不鬧不賠、越鬧越賠、越賠越鬧」的怪圈。
因此,造成醫患關係緊張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前缺乏醫生讓病人信任的保障機制。而這種保障機制的建立就需要改變目前醫療衛生模式,不論是政府直接投入還是醫保資金投入使用,都要從以重大疾病為中心、大醫院為中心改變為以全體人群健康為中心,以健康提供、服務機構設立、服務項目確定、健康服務效果和健康結果考核為中心。只有通過圍繞健康、重構病患信任關係基礎上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深化改革,建構有效的醫療體系,方能使現有的醫療衛生制度從下醫治病邁向中醫治人,並有希望和上醫治國目標相一致。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名校生喜歡黑自己母校?
※汪小菲亮相一提大S就翻臉 被曝夫妻性格各異存矛盾(圖)
※對上師和道友有矛盾的,絕對不能聽密法!
※婆媳矛盾的根源
※幹得漂亮與嫁得漂亮,從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