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56歲老壽星的養生經驗

256歲老壽星的養生經驗


核心提示

李慶遠,生於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卒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享年256歲。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幾乎與整個清王朝相始終。當他250歲生日的時候,有人專門拜訪他,求教養生長壽的訣竅。李慶遠毫無保留地公開了自己的體會,其談話內容被後人整理成《二百五十歲壽星談養生經驗》一文。

李慶遠認為:「夫人壽之短長,元氣之所稟也。元氣有厚薄,不善養生者,雖稟氣厚,濫用而戕賊之,亦足以促壽。」這就是說,人的元氣好比燈燭,耗用過度則早滅;反之,時時處處節約愛惜,則能綿延長久。 李慶遠感嘆:「上古之人,百歲不為奇,壽長而動作不曾稍衰。今人則不然,未及半百,而龍鍾衰老矣。」究其原因,正是養生之道不同,而非時世不同。「古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歲以上。今人則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識御神,耽於生樂,務快於心。」兩相對照,壽夭根由自然一目了然。 李慶遠還注意到:「山野之人,恆較城市之人為長壽。山野之人,作息有時,起居有常,無名利系其心,無機械之亂其神,渾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清初學者陸隴其的一段話,被李慶遠視為「養生之妙訣,益壽之良箴」:「足柴足米,無憂無慮,早完官糧,不驚不辱,不欠人債而起利,不入典當之門庭,只消清茶淡飯,便可益壽延年。」具體做法是:寡嗜欲以養精,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 李慶遠還十分注重借鑒別人的養生經驗,如:蘇老泉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右而目不瞬」;《道德經》所謂「慈、儉、和、靜」四字根本要訣,等等。由此可見,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就養生延壽而言,根本理論應該是相通的,至於具體技術則自然有所差別。 李慶遠無限感慨地告訴後學:「饑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兒不能代也。」說明養生延壽之重要,確實無與倫比。 養生延壽是一項異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所以,每一個小問題處理不當,都可能影響大局。在李慶遠的眼裡,一些細小之聲也至關重要:「喜怒哀樂,過度則傷。談笑食息,失時則傷。寒暖不慎,步行過疾,酒色淫樂,皆傷也。」他的對策是:「行不過疾,目不極視,耳不極聽,坐不過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及飢極而食,不及渴極而飲。無喜怒哀樂之系其心,無富貴榮華之動其辱。」 由上可知,李慶遠的養生延壽經驗實際上並不特殊,可說是平易之至、簡單可行。只可惜世人迷真順境,愛河流浪,反而折損了自己的夭壽,豈不令人嘆息! 有些讀者朋友也許很想知道李慶遠「真正」的養生延壽訣竅究竟是什麼。那好辦,李慶遠自己僅用了三句話就進行了高度的概括:「眠食之事,於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過飽,過飽則腸胃必傷;眠不得過久,過久則精氣耗散。餘生二百餘年,從未食過量之食,從未作長久之酣眠,蓋以此也。

推薦閱讀:

 【養生】
養生手法八式 a
中醫養生:十二時辰經絡養生之道
節氣養生白露:重在斂肺氣、防肺燥
蔡灸哥的文件夾【養生功法】

TAG:經驗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