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神壇上下的馬雲(長文)

明星企業家馬雲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6月5日,宣布12億入股恆大足球的新聞發布會現場。考慮到球隊多半是不賺錢的生意,所以有人將馬雲此舉解讀為是向政府高層示好。

但僅僅在3個月前,馬雲還曾大膽向監管者開炮。2014年3月23日,針對國有四大行分別下調儲戶轉向支付寶的資金額度事件,馬雲給出回應。他在一篇文章中言辭激烈的指責,四大行使用「壟斷和權利」來封殺支付寶,並質疑此舉不公平、不合法,「舉世未聞,匪夷所思」。

這篇文章在幾小時後就被馬雲下令刪除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對四大行的諷刺和調侃,一系列印著「大銀行有病,支付寶有葯」的海報在互聯網上被傳播。

馬雲此舉頗為令人意外。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小微金融集團的締造者,馬雲多年來一直謹慎對待與政府的關係,他很懂得迎合政府,這從阿里一直以來「解決1億人就業」、「幫助中國經濟轉型」的口號中可以看出。馬雲甚至曾表態「如果國家需要,我會在1秒內把這個公司全部送給國家」以此在「支付寶事件」中博取政府和公眾的支持。

今年49歲的馬雲,應當是此刻中國最耀眼的商業人物之一。與馬雲在商業和戰略上過人的天分相比,他在面對資本運作和政府關係時,往往體現出了複雜難懂和言行不一的一面。

相比於其他互聯網企業家,馬雲起點最低,而聲名最勝,沒有人比馬雲更能代表當代中國的成功學。其在戰略上從不諱言,而事實證明他的商業決策往往都是正確的。如今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向SEC提交了招股說明書,預計這將是一家市值在1300億美元以上的全球最大的電商綜合體。

但馬雲的故事遠不止於此,正如他所代表的中國經濟奇蹟也有另一面。三年前的支付寶事件爆發之後,他背負著道德爭議和誠信問題,其在《南華早報》上發表的政治言論,在合伙人制度上和港交所的博弈,在金融問題上與政府之間的微妙關係,都讓公眾慢慢看到了另一個馬雲,一個更善於追求個人與權力之間的特殊關係,而不是普適的商業遊戲規則的商人,一個在政商夾縫中長袖善舞的企業家。

昔日處於商業神壇之上的馬雲,今日越來越陷入到了夾縫之中。

走下神壇

2011年6月,支付寶事件爆發。

支付寶事件源起馬雲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而阿里巴巴集團的大股東雅虎表示馬雲並沒有事先徵得股東同意。

主流媒體在這次事件中評論馬雲是一個不守誠信,缺乏契約精神的人。而此舉也讓本就風雨飄搖的中國概念股在國際資本市場受到牽連,至今仍未完全復甦。

在公眾面前,那時的馬雲扮演了一個夾在政府管制和外資欺凌中的無奈角色。馬雲一直強調說,支付寶股權轉讓是因為「央行明確規定,外資不能協議控制,必須上報。如果還堅持協議控制,就是知法犯法。」所以,基於對形式的判斷,他決定終止協議控制,停止合併報表。而該事件最終的結果是,馬雲不僅以此拿到了政府頒布的第一塊支付牌照,同時,開始構建阿里小微金融集團之路。

有人評論說,支付寶事件中的政府同樣扮演了一個沉默的配角,政府成為了馬雲用來平衡利益和獲得公眾同情的一個工具。

馬雲曾說,阿里堅持的信念是只和政府談戀愛,但不結婚。不管阿里巴巴發展多快,也絕不與政府做生意。

而支付寶事件之後,馬雲和政府的關係日益微妙。一方面,他與國有資本越走越近,並在2012年接受了中投公司、博裕資本及國家開發銀行的入股;馬雲還多次向政府示好,曾堅持按月將支付寶資金狀況報告上交給中行浙江分行。他甚至保證說,為了國家未來,阿里堅決不做遊戲業務。在2013年,馬雲接連被三任總理接見。

另一方面,馬雲在金融中不斷試探政府底線,並多次試圖通過輿論向政府表態。其在餘額寶推出之後接受了《人民日報》的採訪,並在採訪中毫不客氣的批評說:「靠今天這樣的機制,我不相信能夠支撐30年後中國所需要的金融體系。」

這種反覆和兩面性同樣體現在他面對股東時,以及上市時與港交所的博弈中。

馬雲對待投資者始終是將其看作「錢」的化身,他不斷強調「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暗示「來了又跑」的股東註定無法給公司創造價值。在謀求上市之際,他對一家內地媒體表示,「這世界上的錢有的是,我不相信找不到相信我們想法的錢。」

在與股東雅虎長達9年控制權之爭上,馬雲更多體現出了他作為一名公司CEO,關心個人控制力要勝於為股東創造財富。其對控制權的追求直接造成了阿里一度面臨何處上市的困局。

馬雲充分明白香港證券市場對其的渴望,他一方面利用媒體向港交所施壓,另一方面創造了一套合伙人制度希望讓港交所接受。「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比制度(程序)還要重要,但馬雲希望兩全其美。」一位投資人說。

自始至終,這名商業領袖都有著一套「馬雲式」的解決方法:對待契約,他始終願意享受權利,而不承擔或少承擔義務;對待規則,他希望讓個人或者公司得到特殊對待,而不願受到普遍規則的約束,VIE如此,上市亦是如此。

風波之下,2013年5月10日,馬雲選擇了退休。雖然這是一個令人意外但仍不失節奏的戰略部署,但退休令公眾接觸到了另一個馬雲。

7月13日,香港《南華早報》發布了一篇對馬雲的專訪文章,馬雲因專訪中一段涉及政治風波的言論而捲入一場「非商業風波」,受到多方攻訐。阿里巴巴公關的聲明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對某些話題無意觸及亦無應對經驗,阿里巴巴深感無力」。

學者許知遠對此發表評論稱,馬雲的認知表明他和普通人一樣,同樣是公共價值上的矮人。「不管他們曾代表了多少榮耀,如今這榮耀都倍顯可疑。」

幾天後,馬雲又被曝光與一名娛樂女星一起去拜訪氣功大師王林。公眾將王林認定為一個江湖騙子,並對馬雲此舉表示很失望。但馬雲並不以為然,其在微博上回應說:「誰都有好奇心。」一名網友在下面評論說,信不信王林都不該受到指責,馬雲只是凡人,馬雲累了。

一位接近馬雲的人士透露,因為話說太多,馬雲會每年去四川道觀「閉口禪」一個月左右,不說話。

在過去的14年中,馬雲呈現給公眾的是一個「神人」的形象。和馬化騰、李彥宏這類矽谷創業型企業家的形象不同,馬雲起點低、好鬥、頑強、高調,他是一個天生的生意人,浸淫在底層的商業環境中,眼光敏銳,對大勢把握能力強。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善於利用經濟和政治形式來塑造自己和公司的形象,從這點來說,他又像是一名傳統的資本家。

一位阿里巴巴離職高管告訴《財經》,馬雲常年經受市場和政策環境的多變和不確定性,從這樣的環境里塑造出來的人往往愛搏愛賭,有一種藐視風險的豪氣。馬雲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聲稱自己在1995年作為一個項目翻譯赴美談判。因談判過程中發生爭執,馬雲遭到對方持槍綁架。逃脫後,他去賭城贏了600美金,回到國內。

在過去,談及馬雲的好鬥時人們會舉出阿里對戰Ebay的經典案例。馬雲顛覆了西方電商以交易、付費為核心的準則,在中國市場實行對商戶免費,並鼓勵商戶與消費者之間的私人交流,通過價格戰一舉將Ebay趕出中國,此舉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對陣西方的第一個勝利。

而現在,公眾所看到的馬雲是一個為了推廣社交軟體,號召阿里員工去「火燒南極」來追趕微信的囂張形象。雖然馬雲最終藉助來往帶動了整個阿里內部的創業氣氛和團隊進攻的士氣,但是多數人並不理解——《華爾街日報》登出讀者評論《馬雲你放棄思考了嗎》,稱馬雲通過綁架員工獎金強制推廣業務的做法簡直是蠢極了。

2013年10年,馬雲甚至公開和一位前員工「約架」,他在阿里內網中一篇《內網信息泄露》的帖子下留言說,「見了那混蛋我一定揍他,他讓阿里人的信任蒙上恥辱。」

馬雲還是馬雲,只是走到神壇之下,讓公眾更多看到他作為普通人的另一面。

一位浙江商人向記者描述說,在他的圈子裡商人們過去很熱衷於來杭州「朝聖」,他們最大的心愿就是可以在飯局中見到馬雲。而現在大多浙商都陷入了經濟衰退之中,自顧不暇。

建立帝國

3年前,馬雲只擁有一家市值2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阿里B2B。而如今,在馬雲的商業版圖中,涵蓋了阿里集團,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及菜鳥物流、文化中國等。

馬雲建立了迄今為止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商業生態,其通過線上收購,涵蓋了互聯網上所有主流的商業模式,包括電商、遊戲、搜索、社交,其通過今年對線下商業如銀泰商業、文化中國、華數傳媒、21世紀(醫藥)等公司的入股和收購,進入娛樂、傳媒、體育、醫療等領域。

從其目前的商業布局來看,上市之後的阿里巴巴集團,不僅是一家電商集團,未來還是一家娛樂傳媒集團以及一家數據集團。

從創立開始,阿里就是一家戰略驅動型公司。有人調侃說「阿里放的一個屁,都是一個有戰略意義的屁」。從這點來說,馬雲無疑是近十年來中國最出色的商業巨頭之一,他總是會利用今天的優勢,去提前布局明天甚至後天。他的原話是——我們今天判斷任何東西該不該成為戰略,永遠看十年以後中國需要什麼。

蔡崇信描述十幾年前他與馬雲的第一次見面,馬雲隻字不談商業模式和盈利問題,一直在談論他偉大的願景——內地工廠都是看不到光明的,而阿里巴巴可以幫助他們接觸到西方世界。

馬雲眼光毒,格局大,他善於把握政治和經濟風向轉變帶來的紅利,並以此來調整方向。

馬雲很早就和核心層分享過,國家是最好的盈利模式。馬雲說,阿里要想成為偉大的公司,必須抓住3大機會:創造就業、擴大內需、改變中國的環境。當年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阿里的報道,標題就是馬雲的表白——「創造就業是政府的問題,但更是馬雲自己的問題。」

阿里在中國中小企業最需要外貿資源的時候做了B2B,又在中國從外貿轉內貿的經濟轉型中推出了淘寶。而在淘寶地位鞏固之後,馬雲開始倡導「新商業文明」。而同一時期的騰訊和百度,這兩家比阿里規模更大的互聯網公司,前者在慶祝QQ在線用戶突破1億,而後者在忙著推「框計算」。

馬雲是第一個用「生態系統」來詮釋組織架構的人;他還是國內最早嗅到可以用互聯網之力去改造傳統金融的人;同樣,在6年前,阿里就開始布局雲計算。可以說,馬雲在這幾年中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阿里分拆、B2B退市、回購股權、大肆收購都是為其梯次實現平台、金融、數據三大戰略做準備,這也是阿里未來30年的商業進階路線。

很難解釋說一位從小成績不好的英語老師緣何成為互聯網界最懂戰略的人。互聯網公司中,唯有阿里,在董事局中設置一席——首席戰略官,戰略官曾鳴曾經是長江商學院的創辦者之一,其在阿里負責提煉和升華馬雲所提出的想法,繼而成為戰略。而曾鳴的一句口頭禪是:要看到產業終局。

馬雲懂得包裝,避實就虛,這毫無疑問是原因之一。一位在阿里供職7年的老員工告訴《財經》,馬雲在媒體面前提出的戰略,在公眾前誇下的「海口」,其實都是公司內部正在或者已經完成的目標。百度的員工曾發出感慨,「互聯網思維」還是李彥宏最早提出的,卻少有人知道這一點。

馬雲精通公關,他在事件更替中始終遵循著事前保密、保持懸念、控制傳聞的公關藝術,他的「內部郵件曝光」、「員工泄密」等公關手段被整個商界學以致用。

阿里還是國內第一家把公關放在極其重要位置的企業。在2000年公司還很弱小的時候,馬雲就成為了第一個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國企業家。阿里巴巴CMO王帥在一次分享會上談起馬云:「其他業務他不懂所以從來不插手,但他懂公關,也愛管,所以CMO是阿里最難做的一個位子。」

去年阿里「雙十一」節,公關以「賣出200萬條內褲連在一起有3000公里長」來誇大宣傳,遭到網友吐槽說「你們賣的內褲尺寸平均每條都有1.5米長嗎?」公關回應網友,怪都怪馬雲從小數學不好。一句話輕鬆化解戰火。

文化夾縫

馬雲將阿里巴巴總部設在了杭州市餘杭區,而馬雲的辦公室就在進門左手邊的一座6層矮樓中,門口掛牌摩天涯,旁邊緊鄰阿里現任CEO陸兆禧的辦公室,也是整個淘寶城唯一兩間有陽台的辦公室。

陸兆禧是阿里巴巴元老之一,其從一名銷售主管一路上升至CEO,阿里內部評價陸兆禧低調、執行力強。陸上任之後主管阿里無線業務,著力打造「來往」,卻在近期曝出與馬雲因為業務分歧而引發爭吵。

在任何一家公司中,CEO和董事長在公開場合中爭吵都頗為少見。而馬雲擺出了一副開明的態度輕鬆回應公眾說,「要是知道我們天天吵架,(媒體)該咋辦呢」。

一位阿里的高層人士向《財經》記者透露,「來往」背後的主導者之一其實是馬雲的夫人張瑛,阿里巴巴創始人「十八羅漢」之一。內部將「來往」戲稱為M11所主導的項目,M11指的就是張瑛,而馬雲在內部級別不過是M10。退出公司管理許久的張瑛從去年夏天起開始頻繁出現在「來往」的產品例會上,上述人士稱,早期「來往」員工在開會的時候,張瑛會發語音信息過來說Logo要修改成怎樣怎樣。而馬雲對此的態度一直是默許,這才是陸與馬雲產生衝突的原因。

馬雲是阿里巴巴的精神領袖和戰略制定者,其他人都是執行者。好處是,阿里成為了中國戰略意圖最清晰的公司之一,壞處就是,往往很難找到可以匹配馬雲戰略高度的強勢執行者。

近幾年,除了張勇,阿里的職業經理人高管先後出局。包括阿里原CEO衛哲、COO李旭暉、李琪、CTO吳炯等。與馬化騰在騰訊內部讓五大創始人依次退位,扶持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不同,衛哲事件之後,馬雲對職業經理人的不信任感與日劇增。馬雲近年重新提拔「十八羅漢」,奈何效果不佳。

「阿里現階段缺乏像衛哲一樣在亂世中拚鬥之人,無將才可用,張瑛才會出馬救場。」上述高層人士稱。

馬雲對於阿里的管理一直是:極少插手公司內部業務,刻意和業務一線保持距離。同時,建立權力金字塔一樣的管理組織架構,並通過不斷強化和修正阿里文化、價值觀,以此保持控制力。

員工們愛戴馬雲的原因之一在於,馬雲在對待外部資本時,對股權錙銖必較,但在內部卻給予了員工最大限度的股權分配。在阿里,有三分之一的員工拿到了期權和股票。而在成為阿里小微金融集團時,馬雲又主動將集團40%的股票許諾給了員工。彭蕾告訴《財經》記者,過去馬雲經常為了給員工多爭取股票而與大股東們激烈爭吵。

馬雲對下屬亦是非常寬容。一位員工稱,彭蕾信佛,曾經在阿里很忙的時候去雲遊兩周,馬雲知道只是一笑而過,反贊彭是個「能放得下」的人。雲鋒基金執行董事李娜則稱,馬雲開會時習慣繞著會議室桌子一圈,邊打著太極邊講話,看似閑庭信步,但思維極其清晰。

在企業面臨危機時,馬雲的做法往往是通過思想上的大團結來完成逆轉。所以馬雲才會在內部借「來往」重新凝聚阿里員工,一致對外。

這種做法在過去屢有成效。2001年阿里遭遇寒冬並大舉收縮之時,馬雲的選擇是投資100萬元做員工培訓,並上演了三大運動:延安整風運動、抗日軍政大學、南泥灣大生產。其通過統一思想讓公司凝聚熬過寒冬。在這個階段,馬雲開始提倡阿里的價值觀文化,提出了延續至今的「政委文化」和「價值觀50%的KPI考核制度」。

有員工評論馬雲說:「他設立了一個『企業宗教』,馬雲就是我們的神。」但這種昔日崇拜之情,如今隨著公司內80後、90後越來越多,正在慢慢趨於理性。

多位新加入阿里的員工告訴《財經》,從入職培訓開始,他們就被不斷告知:要相信自己,要保持質疑,要相信你的上司不一定是正確的。

在阿里內部,現在的管理方式也開始遵循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一個員工、一個團隊要獲得成長,必須自己找資源、學會推銷自己,別人願意選擇你,才可以活下去。工作滿一年的員工還可以自主選擇轉崗,不受直接上司控制。

上述員工稱,在「來往」中有一個名叫「草莓」的扎堆群,14000多名阿里員工扎堆在一起公開談論公司的事務和人事,裡面的不少發言都是在評論上級的管理無當和產品的毫無創新。而這在過去是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這才其他互聯網公司中也不可能出現。

2014年3月31日,阿里舉辦Kick Off大會,馬雲做了一次長達40分鐘的發言,他首次提到了與蘋果締造者史帝夫喬布斯的會面,他感慨一個人鬍子怎麼能修的這麼精緻,桌子上放的紙、鉛筆怎麼能這麼整齊乾淨,整個公司是一種從內到外的極簡、品位的文化。

馬雲說,阿里正在經歷一個低潮期,但不是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幸運可以經歷低潮。阿里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不靠安慰,不靠鼓勵,而是靠自己走出低谷。「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認為我們要為未來而戰。」

馬雲眼眶含淚。

推薦閱讀:

馬雲宴請蓋茨,多少深意在局外?
馬雲最該感謝的人
超級經典的20條人生感悟,馬雲都默默點贊自嘆不如...
大兔| 剁手之夜馬雲出道:你我本無緣,只因我有錢
馬化騰有可能打敗馬雲,馬雲卻很難打敗馬化騰,這是為什麼?

TAG:馬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