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度何以自信之三

  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激發了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創造潛能。隨著這一制度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必將在更大程度上釋放社會活力和創造力。本版約請相關專家就「中國制度具有巨大活力」這一主題進行探討。

  ——編者

  

  高效 穩定 和諧 和平

  中國制度為活力釋放提供廣闊空間

  楊金海

  習近平同志多次講到,要從世界潮流的高度看待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以及有關發展問題;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把當今世界的風雲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這一思想有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我們看待中國現行制度的特點與走向,也應當從此高度著眼。

  就整個當今世界來說,兩種社會制度的轉換正在悄然而卻深度地進行著。可以說,儘管從形式上看,資本主義今天還在發展,但從實質上看,社會主義正日益強盛。因此,我們既要站得高、看得遠,把握世界大勢,堅定製度自信;又要腳踏實地,主動適應世界潮流,推進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极參与全球治理,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中國的社會制度是否有優勢,事實已經作了很好回答。近30多年來,中國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可以理直氣壯地講,自鴉片戰爭以來的170多年,中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在世人面前揚眉吐氣,受人尊重。只要不帶偏見,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同意這一點。這也是世界各國的普遍共識。但我們不能因此就盲目樂觀,而應當積極認真地總結我國這些年治理中的優勢和經驗,並上升到理論高度。

  我國今天的制度優勢是相當明顯的,在很多方面既超越了資本主義,又揚棄了傳統社會主義。

  制度運行高效有目共睹。由於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實行集體領導和最廣泛的民主集中制,所以我們黨和政府具有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組織與動員能力,可以組織和調動千百萬黨員與人民群眾為共同的事業奮鬥。與此相應,我們的政治體制保證了能夠為國家發展作出長遠規劃,並儘快落實重大計劃、完成重大任務。中國這些年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與此直接相關。

  制度運行穩定也很明顯。在政黨政治上,實行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這樣既能保持共產黨執政的連續性、穩定性,又能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在經濟上,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既克服了資本主義的經濟自由主義弊病,也克服了傳統社會主義中計劃經濟過於僵化的缺陷。在思想文化上,實行「一元指導、多樣並存」的方針,既保證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方向正確,又使得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制度運行和諧十分突出。我國內部的民族關係、幹群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體來講是和諧的,儘管有一些矛盾。就社會秩序來說,今天世界上,中國可以說是最穩定的、安全係數最高的國家之一。

  制度運行和平最令人讚歎。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真正走了一條並且還會長期堅持的和平發展道路。西方一些大國在現代化過程中都曾開闢殖民地、侵略他國,甚至發動世界大戰。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文化價值,決定了中國沒有也決不會走弱肉強食的資本主義老路。中國在現代化過程中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以及跟世界各國和平相處發展起來,這是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蹟。

  總結我們的制度創新可以發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具有上述優勢,是因為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理論先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一刻也沒有停止,一直引領著中國社會制度的創新發展。二是上下聯動。中國制度體系的形成是黨和人民相互促動的結果。30多年來,黨和政府順應民心,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人民群眾在改革中也發揮了極大的主動性。這種上下聯動的改革,保證了制度改進的有序、穩定和高效。三是剛柔相濟。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社會結構等不斷規範化即剛性化,但又不斷增強其韌性;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有發展空間和靈活性,具有彈性和包容性。四是保證人民主體地位。我們黨作為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代表,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點西方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做到,因為西方國家的政黨都是一定社會利益集團的代表,很難為全社會民眾的共同福祉考慮。

  (作者為中共中央編譯局秘書長、研究員)

  

  生命力 創造力 凝聚力

  制度活力的深厚來源

  楊河

  社會制度是否具有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活力,是衡量社會制度是否優越的根本標準。中國制度在實踐中顯示了自己強勁的活力,這種活力來源於社會主義的生命力、改革開放的創造力、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能力。

  中國當代社會制度是在根本改造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內在活力首先來源於這個制度的根本屬性——社會主義。第一,堅持公有製為主體,社會基本矛盾的狀況是既相適應又相矛盾,相適應的方面是基本的,相矛盾方面的性質是非對抗性的,可以通過社會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來解決。第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社會生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社會基本矛盾體現在人與人關係上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可以用協商協調、統籌兼顧的方式來解決,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開闢道路。通過這兩個堅持來推進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以社會公正和共同富裕來調動一切社會力量的積極性,使生產力在持續發展中所積累的能量通過制度的不同體制機制傳遞到全社會,激勵全國人民為建設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國家,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釋放生產力推動社會前進的能量,是一個從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的過程,實現這個轉化的條件是改革開放。中國的改革開放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統一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中國制度巨大生機活力的充分體現。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只有通過擴大開放,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大潮,抓住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戰略機遇,進一步激活中國制度的內在潛力,推動中國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30多年來,我們黨靠什麼來振奮民心、統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麼來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靠什麼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與資本主義競爭中贏得比較優勢?靠的就是改革開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鑄就了中國道路,也鑄就了中國制度。中國制度的優越性和韌性不僅在於它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而且也是合時代性和合民族性的統一,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優越性和韌性體現出了制度的生機活力。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念支撐著中華文明的延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百折不撓,無數次在逆境中奮起,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落後走向先進,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民族基因,是當代中國社會正能量的重要動能,也是中國制度保持生機活力的精神動力。大力弘揚這一精神,就能在推動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凝聚民心,構建共識,形成合力。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改革和發展的設計者和領導者。作為一個以先進理論武裝,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這是中國制度活力的政治基礎。在治國理政實踐中,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堅持把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堅持把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統一起來,以解放思想引領改革,以改革解放和增強制度活力,最終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自身的制度建設,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作者單位:教育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更加科學 更加完善 更加規範

  法治為制度注入強大活力

  吳永明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它不僅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注入了強大活力。

  豐富制度的理論內涵。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國家與法的基本原理,在借鑒吸收古今中外人類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礎上,從當代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出發,作出的事關黨執政興國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部署。它鮮明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面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是對社會主義法治性質、功能與實現途徑的系統認識,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內涵。首先,體現在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本質要求上,即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其次,體現在它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要求上,即維護國家法治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再次,體現在它形成社會共識的重要功能上,即能更好發揮法治在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中的建設性作用,凝聚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完善制度的體系建設。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這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相互聯繫、有機統一的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文本表達和規範解讀、載體和根本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就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我國法治建設邁入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目標是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大體系既有理論層面,也有實踐層面;既有制度層面,也有運行層面;既有國家層面,也有黨的層面,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既能實現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也能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建設來說,法治體系建設既是其基本任務,也是其得以確立併產生效能的關鍵,全面依法治國全方位地完善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體系建設,並孕育出一套與之配套、保障其運行的體制機制。

  促進位度的深化發展。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要不斷完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總體上講,當前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好的,具有獨特優勢,適合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但是,也必須清醒認識到,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與當今世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相比,與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歷史任務相比,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都還有許多不足。因此,必須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持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全面依法治國是規則之治、制度之治,它可以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同時,也可以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提高國家機構履職能力,提高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經濟社會文化事務和自身事務的能力,把各方面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的實際效能。

  (作者單位: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推薦閱讀:

男生一米六二有女生喜歡嗎?
張宏傑:魏忠賢的忠誠、自信與昏憒
如何正確認識或看待自己的容貌?
打造自信雙眸 9大T台眼妝畫法示範
什麼事情讓你有了突然發奮努力的信心?

TAG:中國 | 制度 | 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