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修行?再論修行(下)

如何知道生命的真相?大體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人的修行更多開始於內心的直覺,最初是擺脫了物質的糾葛,喚起內在的能量。一個人真正的靈性是來自於生命意識的覺醒,開始思考自我的生死問題,並在世俗所謂成功的追求中獲得成就感。修行第二個階段,由於每個人選擇的道路都是不同的,但對他來說都是一條神聖的、不甘墮落,並真正能夠覺察內心的一條求得真我的道路,靈性的最高處就是一種真我的狀態,這時候我們會充滿自信,並能下定決心迎接所有的挑戰,最終做到了知行合一。

第三個階段,我們會等待真正的覺悟的來臨,這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內心的交流,就是我與我在一起的狀態,人的喜悅、快樂、幸福、智慧會達至極高的狀態。我們開始能夠真正放下、放開、放飛我們的思想,獲得更高層次的體驗,思想到達通達無礙的境界,我們開始無限地接近真相。在靈性的最高處,我們做到了思行合一、心神合一、人神合一、天人合一,我們個體的幸福,超越了所有曾經的體驗。

修行之路必須堅持學習,但學習要精而不在於多。中國人的修行需要讀經典,因為我們讀經典就是在與古聖先賢對話,比如道教的修行,就讀一本《道德經》即可,反覆參悟,反覆閱讀,直到獲得精髓。求道之門少則得,多則惑。佛教的修行,讀一本《金剛經》即可,當年六祖慧能聽到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能瞬間頓悟,就是因為六祖沒有「知」的障礙。在修行路上我們往往以為自己知道了,就被「知道」所阻礙。讀得太多,我們就以為自己「知道」了,知道越多你真正能悟的就會越少,心門反而封閉了。人生的智慧是來自於開放的心靈,當我們敞開自己的心扉的時候,就是獲得智慧最多的時候。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在修行之路上,心的開放程度,決定了你頓悟的快慢。

六祖慧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已經在山中砍柴八年,從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從風雨雷電、大自然的萬象中早已發現了「心」、「念」和「覺」,並悟到三者之間的關係:「覺是心性,念是心用;心是覺體,念使覺明;無心無念,覺亦長生。」這更說明了人的修行在於體察身邊的萬事萬物,人生所有的經過,都是修行必經之路。

所以修行就是在動靜之中,古人講修行入定入靜,但靜是相對而言,所以人的修行是在實踐中,最終是在動中完成。內化於心的靜,核心還在於一個「化」字,「化」仍然是動。所以知行合一才是修行之道。

人生的修行,從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開始,再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然後進入知道自己知「道」的境界,最後達至人生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知道自己知「道」。當你的心一直認為自己一無所知,就保持了一個開放的心態,越以為自己一無所知越能得到神的指引,你就會越有智慧,則近道矣!


搜公眾服務號「智知集」講會一門課加智鵬微信 250432327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第九十五集)
《西遊記》菩提祖師、鎮元子為何都在西牛賀洲如來地盤上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二
何為苦集滅道?何為聞思修?何為戒定慧?
修行,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精品美文3篇】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