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讀詩者留下再創作的空間
07-19
昨天上中國詩歌論壇,看見詩友李子在我的《七月七日憶蘆溝橋事變》詩貼下流言:「山山一聯未看懂。」我回復道:「用京劇智取威虎山裡面李勇奇的一句唱來解釋就好了『鄉親們切齒怒向威虎山』」。 今天再上論壇,看見前日評點說「山山皆左向,雁雁欲東投。好句!」的殊同兄鬱郁然道:「暈,居然和我的理解不同。」我隨即回復:「所謂詩無達詁,也許詩家只寫了三分,讀家卻會意七分,在讀家自然是好詩(江南雨殊持此論)。讀詩是一種再創作。」 確實,通常講:寫詩要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讀者想像的空間是什麼呢?讀者與作者無論在身份、閱歷、情感趣向、哲學觀念及文學取向皆有不同,他對意象的解讀也就不同,他的聯想也就不同。詩人不要把自己賦予意象的涵義說白說徹底,而留有餘地,讓讀詩者可以在他的情境中賦予詩中意象以不同的涵義,這就是讀者的想像空間了。 江南雨兄素有高論:詩的好壞不在詩作者,而在讀者。作者有三分才,而讀者能解七分,讀者把詩讀「好」了;相反,作者有七分才,讀者僅可解二分,讀者就把詩讀「壞」了。 此一論可以聊備於此。 不過江南雨之論有個前提,就是前面說的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讀者的想像是再創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九言詩及其創作初探/郭進艮
※胡立民楷書創作三篇《小窗幽記》欣賞
※永謀」交響 『』永謀『』音樂 「永謀」創作
※CASH音樂大使張國榮詞曲創作淺析
※淺談詩歌創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