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部分寺院簡介
汕頭市潮陽棉城鎮棉北菩提禪寺,以石泉岩為鄰,於1993年起由邑人李桂波居士捐資所建,2001年8月1日獲臨時批准登記證,以建築宏偉、裝飾高檔而吸引遊人。 邑人李桂波居士,崇尚釋教,自1993年起已捐資100多萬元,在這裡劈山鏟坡,築建梵宇。寺坐北向南,屹立於山腳,西側與石泉岩毗鄰,山青水秀。總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分為山門、大雄寶殿、兩廂(客堂、僧舍)。「菩提禪寺」大匾,刻于山門,非常顯眼悅目。山門十分高大,上蓋兩層澄色琉璃瓦,分三門口。山門前,築有數十級石階的路徑,環境壯闊。 進山門後,又有一個非常開闊的大埕,然後才進大殿。大雄寶殿內,主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右附地藏王菩薩,左附目犍連菩薩。殿門口前東側,建「三清寶殿」,是「丁丑年(1997)葭月」落成;西側建一座「五觀堂」。
白牛庵 白牛庵,座落於潮陽文光街道平東居委,即東山大道平東段東側。創建年代失考。但從庵中一根石柱上刻的「乾隆十七年(1752)住持比丘僧霜月募化重建」的記載應可斷定,遠在公元1752年前便有白牛庵存在了。 道光七年(1827)由僧一者重建,1958年被毀,1947年和1988年由鄭覺珠女居士兩度主持修葺與重建。1988年五月十七日由鄭覺珠主持重建落成開光。 1968年,破壞封建迷信期間,佛像被毀,房作他用。「文革」結束,宗教信仰恢復自由,幾費周折,磨破嘴皮,要回產權,但見屋之將傾,雜草過膝,然卻悲喜交集。未幾,藏於破寮多年的觀世音菩薩突現身於庵內,善信歡呼雀躍。觀世音菩薩雕像,是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像。此後得多方樂捐贊助,終於在1988年5月17日,在原址重建落成開光。 重建一新的白牛庵,坐東向西,建築面積600平方米,佔地400平方米(由於讓部分地於辟東山大道,故比原面積小了些)。是中軸格式,磚木結構,正座加兩厝包。正座由前後二座組成,前座建築順序為前廳(正門閣)、拜亭(兩側有龍虎井)、後廳(圓通寶殿);后座建築順序為埕,拜亭(兩側有龍虎井),廳(大雄寶殿),埕和龍虎井兩側有廓。前座在龍虎井處,后座在兩廓處都開有側門通厝包,從而使前后座通過厝包聯通起來。在大雄寶殿後面另建飯堂和廚房及花園,使整個白牛庵佔地面積達到近750平方米。 圓通寶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像(即上面提到的原雕像),左右兩邊分別供奉註生娘娘像和宋大峰祖師像。 大雄寶殿內主奉三尊如來佛泥塑像,各高約二米。兩側供奉伽藍菩薩和達摩祖師,還有十八羅漢。殿前拜亭供奉彌勒像。殿內留存有兩根古老鼓形石柱,左柱刻「國子監監生林詔英喜舍佛殿石柱一條」;右柱刻「乾隆十七年(1752)住持比丘僧霜月募化重修」。 後花園翠竹成林,枝葉婆娑,倍感清幽。 桐蔭古寺 潮陽市棉城東山的桐蔭寺,創於北宋(960-1127),寺位於東山風景區,與光明精舍、超真觀、城隍廟、雙忠祠、東嶽廟、靈濟宮、棉安善堂平列而皆重建。古名桐蔭古寺。後因時代變遷而荒廢。由邑人釋弘修募資於1997年冬重建告竣,越春1月18日開光,為東山添秀。 重建一新的古寺,大門匾額「桐蔭古寺」系天津市佛協會長龔望居士所題。門聯「桐絲奏禪凈雙修東山再起,蔭庇求人天福古寺重新」是詩僧定持法師撰並書。以「桐蔭」為冠首,上聯中又以寺所在地東山而巧用成語「東山再起」,再在下聯以「古寺重新」對之,十分高妙。兩面大門牆各嵌羅漢石刻畫,別具禪韻。寺坐北向南,東鄰棉安善堂,總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寺前築一涼亭,寺分三進。一進是天王殿,有四大王和彌勒佛。二進是大雄寶殿,東置大鐘,西安法鼓,正中底面供三尊如來佛:釋迦如來、藥師如來、阿彌陀如來。兩側共奉十八羅漢,形態各異。石刻柱聯也是定持法師於1994年撰書。三進是藏經樓,樓頂設齊天閣、佛堂。 大雄寶殿兩側,東是祖堂樓,樓頂供一尊卧佛;西是客廳樓,樓頂設達摩祖師殿。寺前大埕非常寬闊。總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 於2001年2月起,重建后座藏經樓。先把狹小舊樓拆掉,再在其後鏟山,深10米,寬約20米,1年後完畢,接著,重建三層大樓,每層200平方米,投資約100萬元,約於2002年十月竣工。一樓為祖堂,二樓為藏經,三樓為卧佛。 全寺金碧輝煌,法器頗全,經聲陣陣,法播東山。它不僅是恢復潮陽一座禮佛宋寺,而且為風景區增添一處旅遊勝景。 慈恩寺 位於潮陽市棉城東山曲水流出口,桐蔭寺的下院慈恩寺,是2001年十一月初五落成開光,由住持釋宗隆創建,以其瑰麗雄偉,金碧輝煌,聳立山腰而分外奪目。 慈恩寺在桐蔭寺東側數百米遠,劈山而建。1997年至2001年,歷經五載,由釋宗隆來此,在師父釋心印法師支持下,募資共500萬元之巨,歷盡艱辛,削嶺鑿石,鏟土填凹,逐步建成。 寺坐東北向西南,總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分為二進:大雄寶殿、藏經樓。登上往曲水流山路左旁,高大壯麗的寺門,十分引人。前一對石鼓,使大門更顯莊嚴。入門,一個闊埕,走到盡頭,置一門,上書「齋堂」,從這進去,竟是下樓之梯,可達地下室,面積近百平方米。這是設計師高妙之處,巧妙利用山地低處之佳作。若不是住持引領,我們還不知埕下有堂。全座寺院裝飾很美,除精工雕琢的石刻、木刻,各色閃光的油漆之外,連外牆上也嵌著彩瓷;山壁也皆嵌彩瓷,既安全防崩又美麗悅目,令參觀者讚不絕口。后座藏經樓,二層。下層為六祖惠能祖師堂,上層為藏經、客堂、僧舍,設備高雅。 法華庵 汕頭市潮陽區文光街道文光居委四方地法華庵,創於民國十七年(1928),1986年至越載疊建,由釋妙進(1899-1958)參予開創,1999年移址南畔約10米處重建為三層樓。 庵於1984年至1986年修建,工竣13年後的1999年,因城區建設需要,由文光居委會出資移址於毗鄰重建為三層樓,每層建築180平方米,裝修由庵負責約數十萬元。 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540平方米。第一樓為彌勒殿、會客廳、齋堂,二樓為西方三聖殿,三樓為大雄寶殿。 金徑古寺 潮陽市棉城鎮鳳崗鄉兩山狹縫徑門的金徑古寺,位於棉城至海門半途新華大道之東2.5公里山間,原稱「白雲岩」,因觀音娘娘「顯靈」而俗稱「徑門娘」,相傳創自宋或元朝,明初虱母仙重修,「文革」後由曾光心女居士為首歷經20年重修擴建,於2002年12月20日開光,倚山臨徑,古榕參天。 據鄉老相傳,明朝剛立的洪武十三年(1380),著名地理師虱母仙何野雲來此,重修歷代祖師廟、南天門伯公廟和全寺。兩廟各10餘平方米,今仍存石樑、石角的獨特屋頂位於寺中。清康熙八年(1669)、宣統二年(1910)再修。「文革」中遭廢。鳳崗鄉人曾光心女居士動員遠近善信,捐資數十萬元,共經廿載,全面修寺擴建告竣,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棉城朱光玟居士,於2002年夏首倡偕親友捐造大殿諸佛、菩薩、十八羅漢聖像,併購鐘鼓法器。登石階而上,可見一小型古石門,背北向南,石刻匾、聯楷書美麗,系「宣統二年」重修時留下。再登數米,又有一門,匾嵌彩瓷「白雲岩」三字。進之,正對面是「南天門伯公廟」,右側是寺后座大悲寶殿。該寺主體建築,是背東向西,分二進。首座是大雄寶殿,主龕卻坐北向南。殿前有座也是向南的歷代祖師廟,內有古碑刻諸擅越祿位和樂捐芳名。后座是大悲寶殿,奉敬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在其後築長貴樓,頂為住宿。 2002年12月20日(農曆11月17日)上午9時許,禮請潮陽市靈山寺監院釋新琳主法,舉行諸佛菩薩開光儀式,數百人蔘慶。從汕頭市區專程至寺慶賀的李文雄先生及其子李智永等,攜帶從自家菩提老樹上鋸下的18枝為苗贈寺栽種,並捐款,功德無量。 華嚴寺(原光明精舍) 華嚴寺,原名「光明精舍」,於2003年8月30日由區民族宗教局批准易名,坐落於汕頭市潮陽區文光街道東山風景區。東鄰天地壇(三清殿),與城隍廟、雙忠廟、東嶽廟、靈濟宮、桐蔭古寺,棉安善堂等釋、儒、道諸宇並列。 主體為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座雙層,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輔以木結構蓋琉璃瓦而糅合中西建築風格的樓閣,總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閣前庭院寬敞,廣種花木。四周圍以圍牆並另建山門而成一整體。遠觀則重檐疊脊,琉璃映輝,處近則花香綠蔭,環境清幽;登樓則見寬敞明亮,當然也不乏雕樑畫棟;而遠眺則視野開闊。善信遊客、膜拜參觀,必心暢神朗,光明之意隅一於此,是東山風景區內一「佛光普照」之明凈地。 東樓建成於1993年,建築面積約230平方米。首層設祖師功德堂。二層為佛殿,供阿彌陀佛及觀音、大勢至、文殊、伽藍、達摩、韋馱、堅牢諸菩薩。 西樓建成於1994年建築面積約270平方米。首層為客堂及僧舍。二層為大雄寶殿,供奉三尊如來及觀音、地藏菩薩。 紫竹林(庵) 潮陽棉北街道北關茶亭路紫竹林(庵),創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至今215年。1980年至越載移址重建約400平方米,2000年初至2002年底在其旁再建為正座大樓(二層)、兩廂樓(各二層)、後院樓(三層),2003年8月建成大山門。 庵原址在南面數十米遠今財政局之處。民國時,潮陽棉城人釋怡滿和尚(1874-1930)來庵駐錫約兩年,為釋純德(即敏仁,後任汕頭市佛協副會長)先收作皈依弟子,後應求領到上海削髮為尼。怡滿師是苦行僧,四年燃四指,故俗稱「六指師」。 1980年,因政府建設需要,移至現址由住持釋定勤籌資重建,越載告成。2000年初起歷經3年,再由繼任住持釋弘音(即自欽)及徒達儀等,籌集海內外凈資,在其旁購地又建成正座樓、廂樓、後院樓、庭院(500平方米)並配諸佛菩薩塑像等,2003年8月還建成大山門。 庵坐西北向東南,總建築面積逾2千平方米。 正座樓。一樓彌勒殿,二樓圓通寶殿,皆開闊高大。圓通寶殿內,布置分外莊嚴。主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雕藝高超,形象美妙,高達6.6米,十分壯觀,為潮汕寺庵中所罕見。觀音菩薩的化身八十四相,也以浮雕出現在兩牆上,各高0.6米,寬0.38米,惟妙惟肖。 後院樓。樓下為齋堂,二樓為大雄寶殿,三樓為藏經樓。藏經樓內,有一木雕卧佛,長3.8米,儀態端莊。 左廂包樓。一、二樓為尼舍,三樓為地藏閣、客廳。 右廂包樓。一、二樓為尼舍,三樓為祖堂、宿舍。 全壽庵 潮陽區棉北街道北關外茶亭路全壽庵,俗稱「高地庵」,創於110年前的清光緒十九年癸巳(1893),1985年移址重建,丙子1996年擴建為樓,現毗鄰於紫竹林(庵)。 原址在棉城平東今東門市場後,離現址東南約2公里遠。首次重建,是1985年,第2次疊樓是1996年。 庵坐西向東,是一座二層大樓,共350平方米。樓下為彌勒殿、宿舍、齋堂,樓頂為大雄寶殿、尼舍、客廳。大殿主奉三如來,兩側供觀音、地藏塑像,及十八羅漢像,皆脫沙。 法容庵 潮陽區文光街道平東居委東山曲水流的法容庵,位於莊嚴寺(原光明精舍)之西側,創於清代,至今100多年,約1930年大部分房屋被改作平東小學,1997年移今址重建,至戊寅十二月十七日(1999年1月)落成開光。 原庵址是在平東馬厝池東角。重建之庵,是一座三層樓,坐北向南,總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樓下為祖堂,第二樓為法堂,第三樓為大雄寶殿。門匾「法容庵」是潮陽籍大書畫家陳大羽(1912-2001),於1997年所書。開光時,由心印法師主法,善信數百人參加。 蓮峰古寺 潮陽海門鎮蓮花峰旅遊區內的蓮峰古寺,創自萬曆十七年(1504)之後的明代,己於1995年11月14日舉行重建大殿落成暨諸佛菩薩聖像開光,1997年10月22日四十八臂觀音聖像開光暨念佛堂落成,成為游區中引人注目的風景地、禮佛處。 古寺緊靠蓮峰書院(原稱「忠賢詞」)後面,同樣坐北向南。明萬曆甲子(1504),駐守海門營的金吾將軍江應龍、隱士吳從周倡建了忠賢祠(在清道光四年即1824年擴建為「蓮峰書院」),以紀念為抗元而來過海門的南宋丞相、忠臣文天祥,及不仕元而築室講學於蓮花峰旁高賢魯庵。不久,在該祠院後面,善信創建「鍾南古剎」(「鍾南」是「終南」之諧音,因傳說文天祥來此望帝舟而不見,以劍在石上刻「終南」二字)。清咸豐二年壬子(1852)修建時,因蓮花峰名聲很著,故易名為「蓮峰古寺」。1933年嶺東佛教會會長釋根寬募資修祠、寺。 1939年農曆七月七日,日寇炮轟海門,古寺受破壞,至1950年被廢棄。1991年夏,在潮陽市統戰、宗教部門支持下,籌劃募化重建,歷經3年多時間,終於告竣。 這重建一新古寺,坐北向南,總佔地3600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逾2千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它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大悲閣及兩廂,方丈樓,僧舍樓、鐘鼓樓等。 此外,東側另有建築群,是方丈樓(三層,下設講經堂)、僧舍(二層),各約400、800平方米,尚留一開闊寶地。 海興寺(石佛寺) 潮陽市海門鎮東側北門居委貓石山烏石堀的海興寺,俗稱「石佛寺」,系釋隆道法師自1996年至2000年辟山開創,於2001年8月1日獲宗教部門批准登記,以其山勢嵯峨,精工建築,裝飾莊嚴,配套齊全,特別是有一尊炸石時所發現的石佛及由一塊烏石刻成彌勒佛,而引人入勝。 隆道法師應善信禮請,於1996年早春,來海門鎮弘法,途經烏石堀,見練水來潮,聞潮音充耳,雖亂石滿地,卻是禪林寶地,故萌發在此開山創寺之念。此意傳出,信眾支持,便在三月動工,辟山鑿石。五月初九日,晴空麗陽,正在炸石之際,忽然大雨傾盆,亂石中突現一尊法相庄來的石雕佛像,高30多公分(定每年農曆五月初九為聖誕)。終於在1997年正月初五日,僅歷時七月,重檐四垂、雙包廂的嶄新梵宇落成。開山炸石時,除發現石像外,又獲一塊青黛色奇石,形似彌勒佛,決定依狀刻成烏石佛。今安奉於天王殿內,屬該寺一寶與一奇。 寺坐東北向西南,總投資1千餘萬元,總建築面積2千餘平方米(佔地2千多平方米),石級登寺台階99級,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石佛殿、藏經樓、二層僧舍樓、三層居士大樓、祖堂、消災堂、齋堂等。 石佛殿,位於大雄寶殿與南廂樓之間,專門供奉炸石時幸獲之石佛像,其殿小巧玲瓏,十分精緻,前來朝拜者眾,多有「感應」,是潮汕佛門中之一奇。 揚枝寺 位於潮陽市海門鎮洪洞鄉龍潭的揚枝寺,又稱「小普陀」,創自1996年,2001年正月二十日落成開光,系大檀越姚炳雄居士捐巨資所建,由潮陽市宗教部門於2000年批准開放。以面臨大海,規模宏偉,風景壯麗,又複製重刻普陀大士圖像碑與高大揚枝觀音菩薩露天像,屹立於海角,而分外莊嚴迷人。 寺內雕刻壁畫,均可與北京故宮、頤和園媲美。 該寺由來與取名,十分神奇。潮陽市人姚炳雄居士,約於1988年末,來到洪洞村海濱酷似龍頭的山岩下,被稱為「龍潭」的臨海岩石上,按俗例向海撒下燒銀紙的紙灰時,恍惚間,海空似乎浮現一尊觀世音菩薩聖像,又似對自己說:「不要灰心,要繼續努力……」他精神為之一振,心裡說:「我今後若發財,就在這裡興建一座觀音寺!」他兌現許願,自1996年起,在龍頭山附近,築海壩,鏟山坡,興寺宇,塑佛像,附建天后宮(媽廟)。1996年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出家日,他偕夫人到浙江舟山群島南海普陀山揚枝禪林(原名揚枝庵)拜佛,偶見供奉的揚枝觀音菩薩聖像碑,就認出該像是當年在龍潭空中所見聖像,把要謝恩而建的寺取名「揚枝寺」。 一座嶄新宏大、石木結構的揚枝寺及其西鄰的天后宮,聳立於海角,皆坐西北向東南,依山而上,建築面積寺1千多平方米(分三進兩廂),廟500多平方米(分二進兩廂)。同時,築辟約2千平方米的寺前觀音廣場。 首進是天王殿。石刻台階、龍柱、門樓,十分莊嚴。門額「揚枝寺」為省佛協副會長、潮陽市靈山寺方丈釋心印所書正楷。一進門是天王殿。四大金剛高大雄偉,分列兩旁;彌勒佛坐鎮中間。天王殿兩側是僧舍與客廳。走過石板所鋪闊地,就見中進圓通寶殿,飛檐翅角,典雅古樸,內奉觀世音菩薩。後進則是大宏寶殿,恢宏堂皇,雕刻藝高。在圓通寶殿兩側,各建地藏殿、揚枝觀音殿。 揚枝觀音殿,獨具特色,為潮汕佛門中所未有。殿內豎立一座平面石板雕——揚枝觀音聖像碑。它是從浙江南海普陀山揚枝禪林的稀世珍寶,仿製而來。 福田古寺 潮陽市井都鎮平湖管區西村荔頭山西北麓福田古寺,俗稱「荔頭庵」,創於元朝,改革開放以來修葺、擴建,內有古井臨濱海而甘淡,頗有奇趣。 寺依山臨練江。 神話相傳,赤腳大仙運用法力,從外地挑來兩座山,要來填海口港(今海門港),半途聞公雞報曉之啼聲,遂丟山而去,那兩座被丟之山就是井都的神山與荔頭山。荔頭山位於平湖西境內,而福田古寺就在荔山西北麓。由僧曉雲募建,有福田院、福田古剎、練江古庵(清末)諸名。自1982年起重建一新。 今寺坐東向西,建築面積逾600平方米,分為天王殿、拜亭、大雄寶殿及兩廂。寺匾由趙朴初會長所題。 天王殿門前擺兩頭石獅,門牆嵌有4幅西天取經的石刻浮雕畫,上方有2幅精美木刻浮雕畫。其西北側是齋堂,內有一口古井,其牆由一塊大型石頭雕空而成,高0.25米,直徑0.9米,呈六角形,較為罕見。井石牆下砌石塊11層,深約3米。井雖臨近與海水相通之練江,但味道甜淡,十分奇特,是該寺一大引人之處。天王殿大門前闊埕上,圍牆之內,擺有3個「萬年寶鼎」香爐,分別鑄刻「丙子年(1996)吉月,汕頭治子周龍光合家敬」、「鄭偉強……(共12人)敬」、「鍾漢生……(共8人)敬」。 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坐像系銅鑄,高達2.2米,是1991年泰國所贈。又有一尊漢白玉卧佛,長1.65米,高0.5米,同樣是泰國所贈。還供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及十八羅漢像(泥塑)。 南廂是功德堂、精舍,北廂為祖堂、僧房。 寺外築放生池,中間豎一尊1米的漢白玉觀音菩薩站像。池旁有一座福神小廟,內敬三山國王、天門伯公、萬人公媽坐像。 (責任編輯:潮人在線) |
分享到: 複製網址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網易微博 QQ空間 更多 ------分隔線----------------------------
相關新聞
推薦閱讀:
※那些年我們誤解過的寺院規矩 |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越南薄寮一處寺院,竟有三十種觀音造型,看看與中國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買了先人牌位但是進寺廟還要收費?
※漫談 寺院朝暮課誦
※05噶當派的思想特點 及主要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