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當世最偉大的女建築家,卻在巔峰時期猝然離世,如今遺作獲2016最佳公共空間大獎
完美主義者,
必將創造完美。
···
「建築女魔頭」
2016年最佳公共空間大獎,
前幾日已經揭曉,
獲獎的一座博物館,
它建在義大利的滑雪勝地,
南蒂羅爾。
博物館以梅斯納爾命名,
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
攀登過14座超過,
8000米高山的登山者。
設計這座博物館的人,
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屆時她剛剛得知,
自己設計的2020年,
東京奧林匹克體育場項目被取消。
她沒有在這場失敗里停留,
因為取消這個項目的,
是日本首相,
藝術經常為政治妥協,
她盡人事,然後聽天命。
扎哈轉身便設計了這座博物館,
她把它建在山洞裡,
以彎曲的線條,
和象徵未來的設計感,
讓人重新體會探索的樂趣。
進入這個「小土堆」,
空氣中瀰漫的童趣,
讓人內心稍安。
摸索到土堆的另一邊,
巨大的懸空看台,
將萬年千山的縮影,
送到你的面前。
常常等遊客下了山,
還在仔細打磨著,
自然精心挑選後,
所賜予的饋贈。
今天這座博物館,
得到了它應有的殊榮,
而扎哈卻再也無從得知,
今年3月30號,
她在邁阿密與世訣別。
扎哈走的沒有預兆,
她因為支氣管炎入院,
最終卻因心臟病發去世。
合伙人帕特里克說:
「她之前一切正常,
她去世的時候,
我就在醫院,
『震驚』是唯一的形容詞。「
這個堅強大膽,
有些健碩的中東女人,
死於心臟衰竭。
她曾說過,
「兩百人的工作量,
我們二十個人完成。」
1950年,
扎哈出生在伊拉克,
父親是一位開明的,
政治經濟學家。
母親性格極強,
並醉心於傢具收藏,
以至於小扎哈家的物件,
常常「乾坤大挪移」。
母親超凡的品味,
對扎哈影響極大,
母親極愛收藏波斯地毯。
在扎哈的記憶里,
波斯地毯中紛繁的圖案,
與直線條的幾何圖形組合,
「於重複中誕生、變化與富饒」。
父親朋友的兒子,
是一位建築師,
他的出色讓年幼的扎哈,
產生了一個建築夢。
兩河流域的古老文明,
彷彿鐫刻在藝術家的靈魂里,
扎哈帶著這樣的靈魂,
向著自己的夢想邁進。
她獨立又清醒,
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
並沒有就讀心儀的建築學,
而是在黎巴嫩的一所大學裡,
學習數學專業。
她從未為她的選擇解釋,
但是我們何嘗不能在她的作品裡,
看到數學的天然之美呢?
畢業之後,
她立即移居倫敦,
在倫敦建築聯盟學院,
攻讀建築學。
陌生的環境,
之所以陌生,
是因為自己的格格不入,
扎哈初到倫敦,
便有了這樣的感悟。
她甚至猜測是否因為自己穿的衣服和做事的方式與別人不同,以至於大家完全忘記她到底是做什麼的。
她以優異的成績,
從學院畢業,
並進入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那段時期,
她並不得志,
她超前的審美,
誇張的線條無人識得。
人們藐視她所畫的圖紙,
和設計的方式,
他們認為,
那是不可能建成的。
她向香港頂峰俱樂部,
提交設計圖紙的時候,
建築界一片嘩然,
無數的人批評她的建築,
「彷彿就是一個麵糰被隨便捏了幾下,
然後放在烤爐里烤一下。」
但她說:「那些觀點相當無知和天真。如果按他們說的那樣,就失去了信仰和夢想。他們也不相信我可以建成這種神奇的建築。當時商業味太濃了,他們已經忘記,世界的確是建立在這些偉大項目之上的。」
事實上,扎哈的設計圖紙,
得過許多國際大獎,
但41歲之前,
扎哈的作品沒有一個建成。
她被人戲稱為,
紙上談兵的建築師。
證明扎哈的,
是維特拉消防站,
那是她第一個建成的作品,
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她回憶說:「二三十年前,這真的很難。你是一個女人,一個外國人,一個做非傳統建築的建築師。那時我覺得,就到此為止吧,可是幾天之後就決定還是要繼續,我清醒地意識到,我就要這麼做下去。」
維特拉消防站一役,
拉開了扎哈角逐建築界的號角,
她用她天才般的靈感,
以及「流線女王」美譽,
征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德國萊比錫BMW中央大樓,
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
亞塞拜然巴庫Heydar Aliyev文化中心。
倫敦奧運會水上中心,
羅馬MAXXI博物館,
沃爾夫斯堡Phaeno科技中心。
北京銀河Soho,
廣州大劇院,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
她已建成的項目,
遍布全球,
她未建成的項目,
也還遺留許多。
她2004年得到普利茲克獎,
在哈佛、耶魯等大學執過教,
她最著名的學生,
是丹下健三。
讓這個比她自己還早地,
獲得普利茲克獎的建築師,
甘心在她手下就讀,
是件不容易的事,
然而扎哈做到了。
她一生未婚,
自己戲言嫁給了建築,
她對待下屬十分嚴苛,
辦公室里最常聽見的一句話是,
「我不滿意。」
她不僅設計建築,
也熱心設計傢具,
以及時尚用品。
職員們害怕她穿自己設計的鞋子,
因為當扎哈覺得不滿意你,
或者對自己不滿意時,
她就會換一雙鞋來舒緩心情,
每當這時她就變得脾氣火爆。
她離開的日子巧合,
第二天是愚人節,
很多人都以為是玩笑。
當消息確認無誤之後,
痛哭的人似乎不多,
大家都莫名的覺得寂寞。
再也看不到扎哈的新鞋,
再也聽不到她辦公室的怒吼,
再也無法期待在世界上與她相見,
光是想想,
就足夠讓建築師悲慟了。
她的作品打上歷史的烙印,
揉進了自然和天地里,
顯得每一處剪影,
都盛滿了生命的呼吸。
對她來說,
這些經久傳世的作品,
是兒時的夢想,
也是親手創造的傳奇。
她的作品遍布全球,
她的粉絲在這片,
灑滿扎哈營養的土地里,
向著她一步一步靠近。
她不經意間將夢想,
植入年輕的建築師心裡,
彷彿只要她還在那裡,
便是心火不熄,苦行永繼。
如今她走了,
於身謂之幸,
於世謂之悲。
- END -
本文由藝術商業評論原創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任何建議、想法、供稿
請加主編微信:851321060
推薦閱讀:
※電視背景牆裝修效果圖2016, 熱門風格齊聚
※2016部編版:七上第三單元練習題
※2016-1 《丙申年》系列郵品(2)
※2016「大選」3組搭檔就位 各有訴求硝煙漸濃
※丙申年(2016)祭孔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