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中國人都該讀這七部書
錢 穆
錢穆,男,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歷任燕京、北京、清華、華西、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6年,錢穆移居台灣台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設立「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請錢穆作了系列講座。在講演中錢穆指出有七部書是「中國人所人人必讀的書」。
《論語》《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孟子》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老子》《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或《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三十七章在前,後四十四為《德經》,共分為八十一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莊子》《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架構有別,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蕩,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莊子》又名《南華經》。
《六祖壇經》《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
《近思錄》
《近思錄》是依朱熹、呂祖謙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故此書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
《傳習錄》《傳習錄》,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為明代大儒王守仁的講學語錄,由王守仁的學生徐愛、薛侃和錢德洪等收錄編輯而成。《傳習錄》被認為是王守仁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傳習錄》共有三卷分(上、中、下)。上卷收錄王守仁講學的語錄,中卷收錄王守仁的七封信件,下卷收錄王的部分語錄和《朱子晚年定論》。
(來源:鳳凰網)
推薦閱讀:
※中國人買房的需警惕四大死穴(內含破解辦法)
※中國人壽: 今天的台灣國泰人壽就是明天的中國人壽 —— 搜狗說吧
※他們早加入外國國籍,卻還一直被誤認為是中國人
※中國人是真上帝 倫敦「血拚」奪冠
※港媒:中國人在國際機構比例低 與影響力不匹配|中國員工|國際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