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尤德才:「韜光養晦」不能改變也不能動搖

尤德才:「韜光養晦」不能改變也不能動搖發布時間:2013-01-02 08:46 作者:尤德才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473次

  回復共識網九月二十日七登載的屈常先生文章《讀尤德才先生「釣魚島問題上要達到什麼目的?」有感》一文。

  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的僥倖心理和戰略短視行為,遭到中國強硬的「組合拳」反制,反而動搖日本四十多年的侵佔釣魚島實際控制能力。同時,在經濟等方面遭到很大損失,中日之間的政治、文化交流已經相繼中斷。

  目前,中國在釣魚島危機的目標並非搶回島嶼,即不可能也不現實。而是打破日本實際侵佔控制釣魚島的現狀,從而維持有主權爭議的事實,才是符合中國的最大利益。面對釣魚島危機,我們要「以戰逼和」(包括政治、經濟、外交、民間、軍事等)。才有可能讓日本政府重回談判桌上,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原則下,在理性基礎上互相妥協,是解決釣魚島危機的最佳途徑,實現雙贏。

  今後,中國仍需「韜光養晦」之道。沒有「韜光養晦」策略,難有和平穩定崛起的機遇和強大。理由以下:

  第一、「韜光養晦」絕非是無能怯懦。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韜光養晦就是在伐謀伐交。

  韜光養晦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外大張旗鼓的宣傳,本身就違背了「韜光養晦」的本意。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這就是說,道,可以用言辭表述的,就不是恆道。為而不爭。夫天下莫與能爭!善爭者不談爭。不爭者乃大爭。中國今天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如此輝煌的成就,是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結果,也是三十年韜光養晦的結果。韜光養晦不是「出世」「避世」,它是一種遠見、一種韜略、一種智慧!

  今後的中國發展和仍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時間越長越有利於中國的崛起。懂得中國的近、現代史就應該理解韜光養晦是對的。韜光養晦是一種策略,更是護身避災的法寶。韜光養晦也只有中國人懂得其真諦,玩得起。

  否則,必引起各種反華勢力阻礙中國崛起、掀起了各式各樣的「中國威脅論」,「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經濟威脅論」、「中國政治不確定論」等等,跟隨各式各樣威脅論的對策也隨之而來,「接觸」、「平衡」、「圍堵」、「遏制」等等。不利於中國崛起和強大。

  中國政府近年來反覆強調的國家核心利益中就包括了南海和釣魚島的領土利益,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承認了爭議就很難永遠擱置;共同開發就有據為己有的可能,等待的只是時機。中國戰略遏制日本最佳的武器並不是軍事,而是時間、讓軟硬體實力的逐漸增強,最終達到不戰而勝。當年西漢忍了80年才積蓄足夠強大的國家實力反擊匈奴,漢武帝討伐匈奴,也是前幾代皇帝韜光養晦的政策才打下了基礎。

  特別是中國的經濟、軍事、科技力量還遠遠不能與美國相提並論,不足於與美國抗衡。中日在釣魚島的衝突已不僅是領土問題的爭執,釣魚島危機及近期南海危機,也可以說是兩個大國之間的意志較量。涉及美國、南海周邊的一些國家的利益。關係到亞洲和平穩定,發展經濟。同時,中國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理應對亞洲和平和經濟發展負起責任。

  第二、大凡領土主權糾紛,不可能短時間解決的。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的爭端,儘管兩國發生三次大規模的戰爭,迄今未解決。領土問題的存在往往有複雜的歷史因素,牽涉複雜聯動的國際關係,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日本「購島」鬧劇,反而使日本更阻止不了中國海監船、漁政船時斷時續地去釣魚島領海執法。更喪失侵佔控制釣魚島的能力。「好戰必亡」是人類顛撲不破的真理!玩火者必自焚。

  號稱山中之王的虎獅豹幾乎絕跡。二次大戰的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軍閥勢力最大,幾乎稱雄世界,何以反遭夫敗;被稱中東強人的伊拉克薩達姆,因迷信達爾文叢林法則而侵佔科威特,結果又如何;如果利比亞卡扎菲不是獨裁狂人,令利比亞人民憤怒已久,「外部勢力」能聯合利比亞反對派擊垮他嗎?如果以強權為公理,就會防害他人他國,種下戰爭、混亂和內耗之禍根。

  面對釣魚島危機,我們要「以戰逼和」(包括政治、經濟、外交、民間、軍事等)。目的讓人們看到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是一把「雙刃劍」,極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表面愛國實則害國,往往是踐踏普世的基本價值,違抗現代政治文明的原則。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應遵循孔子認為事物和諧發展應是「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和,是適時、適度、適宜的方式做事方能長久,發揮其凝聚力的作用。冤家宜解不宜結。中國人的智慧就體現在「仇必和而解」中。即最後解決的結果一定要和,不能讓矛盾衝突擴大到大家滅亡。

  「以戰逼和」才能讓日本人民、政府、政客認識到中日友好的重要性,「和則兩利,斗則俱傷」。同時,也讓日本人民看到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的嘴臉及危害性。才能根本遏制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破壞中日友好關係行為。因為,日本是較為民主法治國家,政府是政府、政客是政客、不能把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等同於日本人民。民主法治國家中人民最大,只有日本人民用選票才能根本遏制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破壞中日友好關係行為。

  第三、個人看法,中國要害在內憂,而非外患。改革開放30年多年了,中國不是以前貧窮積弱,任人宰割、欺負的中國。「好戰必亡」不僅不能帶來榮譽,可能帶來新的恥辱。對於平民百姓等弱勢群體,最危險不是來自國外對他們的財產安全、生命形成威脅,而是身邊不受約束的權力卻在時刻威脅他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今天的中國,最有價值意義就是革新內政,奮發圖強,勵精圖治,跟上世界文明發展的步伐。所謂文明,無外乎民主憲政、法治、理性,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互尊重的和諧社會。

  本人認為,中日之爭最終還是取決於軟硬實力。沒有硬實力,會被打敗。沒有軟實力,不打自敗。軟中有硬,硬中有軟,相輔相成。

  中日兩國有兩千年交往史,兩國強弱易勢,始於日本明治維新。日本進行了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已成為和諧富裕的發達國家;中國注重經濟改革,政治改革滯後經濟改革,造成對經濟效率追求壓制社會公平,導致社會不公正,滋生貪官污吏與腐敗無能。各種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形成和阻撓下,改革和政治上的共識越來越少,繼續改革和開放的阻力加大,改革陷入了停滯不前,導致社會矛盾和社會失序日益突出,其嚴重性已超出經濟上意義,中國繼續崛起變得日益困難。中國到了再一次呼喚繼續改革開放的十字路口。

  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再次證明。沒有民主憲政,和諧富裕強國不可能有長久和諧。即使有硬實力、軟實力,也只是短暫的。沒有硬實力,會被打敗,沒有軟實力,不打自敗。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僅要看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發展的硬實力,更需要公民素質、文化、民主、法治發展的軟實力予以支撐。只有不斷強化軟實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強國。日本、德國戰後百業待興,短時間能在世界崛起已證明了這一點。

  「外交就是內政」,中國有句老話「家裡不和外人欺」,只有家和萬事興,列強就不敢欺負你。為什麼中國越來越強大,卻出現從持續人才外流的同時,已經進入財富外流,精英、富人、官員把子女送至國外,將金錢存進國外,在國外購地、置業、安家,出現留學潮和移民潮?為什麼有些鄰國實行民主憲政後,就跟我們貌合神離,好鄰居、朋友越來越少?這些年來,中國給其他國家免掉了多少債務,提供了多少無息貸款,人家照收不誤,卻沒有像美國與歐盟或北約那種基於價值認同而結成的盟友,我們一個也沒有。

  今天,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體,更需要一個與中國國力相稱的大國心理,用成熟公民的心態來理性地看待他國,或他國對中國的看法。我們要展現出大國氣度來,以軟實力來贏得各國的理解與支持,為和平崛起創造外部條件。內斂內強,不稱霸於人於國家的立世之道,恆久遠。否則,即使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體,仍然是發展中的國家。

  其實,韜光養晦不只是一種生存策略,也是一種美德。記住鄧小平:「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謙卑會贏得的尊重和愛戴。驕傲和鋒芒畢露的人,常常無法接納和尊重他人,最終失去他人的支持,陷入孤家寡人的地步。

  最近有些城市在「反日愛國」遊行出現暴力打砸搶燒,教授打人等過激行為。「跪求政府開戰!」「核滅日本野狗剷除民族後患」「寧可華夏遍地墳,也要殺光日本人。「殺光倭寇美國佬!」「環球時報:近代以來日本第一次開始「怕」中國了」的過激言論。不僅容易遭到他國遏制和圍堵,產生「中國威脅論」,不利於國家形象、不利於中國和平崛起。表面愛國實則害國,也是表現不自信、不安全的脆弱的大國心態。有傷五千年文化大國的尊嚴,違背中華文化「和諧」價值核心。凸現中國還是缺乏公民素質、理性、民主、法治、人權國家。

  釣魚島爭端不是軍事手段、或者外交手段等短期可以解決的。只有通過長期、全面博弈,才可能解決。從長遠看,應該是以釣魚島危機為契機,激發起全體國民空前愛國熱情、政治熱情。啟動政治改革,逐漸實行民主憲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內政外交,兩岸關係,中美關係,朋友越來越多,盤局自然而然就盤活了,才能瓦解美國為中國量身定做的C形軍事和外交包圍圈,不戰而勝。

來源: 共識網 | 來源日期:2013-01-02 | 責任編輯:王夢瑤

推薦閱讀:

本季凈利潤是去年同期三倍:豐田做了哪些改變
《七~八年級,改變孩子一生的關鍵》之四
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真正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先鋒文學三十年|吳亮:先鋒文學成主流是時代的自然改變
試駕奧迪新A6L 小改變,卻大有不同

TAG: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