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入門者挑選自行車的基礎概念

春天到了,許多人會趁假期時嘗試進行一趟單車之旅;或者因為現在物價上漲,很多民眾就選擇以自行車當作通勤工具,除了方便省錢之外,還可以增進健康,達到雙贏的效果。但事實上我們在選購自行車前,也應該要先確立一些基礎觀念,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騎乘感受。

  確定自己的騎乘需求

  自行車並不像是汽車或機車,只要一種車型就可以克服旅行、爬山或通勤的種種需求。相反的,自行車的構造雖然簡單,但它卻是一種與騎乘者關係頗為密切的交通工具。市面上有很多因應不同需求??而設計的自行車,所以在選購前,要先確立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是想要用在短程通勤、或者從事長途旅行,常騎乘在蜿蜒的山路或平地等等。

需求確定後再考量選擇合適的車架尺寸是入門的基本觀念

  確立好自己的騎乘需求之後,我們首要注意的就是車架與人之間的關係。車架是單車最重要的架構,也是影響騎乘感受最大的因素。好的車架必須符合質輕,車架強度高的條件。以公路車來說,為了競速目的自然是以輕量設計為目標,強度高是避免在騎乘時產生斷裂變形的顧慮。一般市面上來說,車架的材質有:鋁合金、鈦合金、碳纖維與傳統的合成鋼材為主。

  簡易的測量與車架選擇

  鋁合金:剛性高,但也容易感受到震動,舒適性表現較差。

  碳纖維:彈性好,質地輕,強度高,但成本昂貴。

  鈦合金:結合彈性和鋼性的表現,但成本昂貴也是其缺點。

  合成鋼材:有多種合成材質可選擇,但其重量較為笨重。

  但由於車廠處理車架材質的加工方法不一,如熱處理或鍛造、焊接的品質也有優劣之分。不見得以高級的材質製成的車架就一定有優越的騎乘感受,建議入門者選購時可參考知名廠商生產的產品,除了售後服務外也較有品質上的保障。

  而一般大眾在選擇入門的第一台車時,安全與舒適應該是最優先的考量。一開始在選擇車架時,要注意車架的大小是否適合騎乘者的身材比例。我們通常會以測量騎乘者的跨高,透過測量其腳掌到胯下的高度,選擇適當的車架立管尺寸。

選擇合適自己跨高的車架(左) 車架過高(右)

  公路車的車架尺寸種類較多,品牌成車多為每二公分一個尺寸,也有每一公分一個尺寸的分類。普遍的尺寸區隔為車架的五通至立管上緣,長度從47公分至62公分,分為8或16個尺寸。騎乘者要避免選擇立管過高的車輛。這樣是為了避免意外發生時容易撞擊車架上管造成受傷,以及停車時腳踩不到地的狀況。

  再來測試騎乘者的身體柔軟度。以站立向前彎腰的動作測試腰、背的伸展度。決定了車架的尺寸之後,車店會再調整龍頭和坐管的高低。若騎乘者身體柔軟度不佳,或者是年邁的長者,通常會使龍頭和坐墊之間的高度落差不至於太大,如此一來騎乘者就能以比較輕鬆的姿勢騎乘。人體核心肌群(如:腰、腹部和上半身)的肌耐力程度也影響了騎乘時的穩定度和舒適感,初學者在騎車之餘也可以多加鍛煉自己的核心肌群,會讓自己騎得更輕鬆省力。

合適車架提供騎乘者更舒適的騎乘感

  坐墊的調整

  事實上,公路車的坐墊是不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原本公路車的設計考量上,為了減少車身重量,故犧牲了坐墊的尺寸及材質,以輕薄短小為設計概念,試乘時就應注意是否舒適。女性的骨盆較男性寬,故女性使用的坐墊會比較大一些;男性因生理構造的關係,避免長途騎乘時壓迫到生殖器,應當考量選購合適的車褲。 車褲內有縫製護襠的軟墊,可以有效舒緩騎乘時的不適感。若預算不足,也可挑選較經濟實惠的坐墊套來使用。

  公路車的坐墊為追求輕量化而捨棄舒適感(上)與登山車坐墊相比可看出明顯差異(下)

也可以考量使用坐墊套的方式但外觀喜好因人而異

  在調整坐墊高度時,騎乘者的腳應該在自然伸直的狀況下剛好能夠踩住踏板。在踩踏前進的時候,踏板到最低點時會讓膝蓋有些微的彎曲,這樣也能保持騎乘者的坐姿穩定,不會因為踩踏時造成身體搖晃。

坐墊角度盡量保持水平坐墊位置對騎乘者姿勢影響相當大

  車褲可以有效遏止胯下摩擦的痛苦是騎車必備法寶之一(左) 內有軟墊可以舒緩久坐的不適(右)

  坐墊角度也十分重要,基本上都會將坐墊調至水平的角度。初學者在首次接觸公路車時,通常因為還不熟悉車輛,容易會產生姿勢不良的問題。建議初學者在上路前可以先請教店家或車友,調整自己的姿勢。 首次騎乘約兩百公里之後,再去車店請專業的技師做動態fitting的測量。如此一來,更確立姿勢的正確與車輛調整,訓練的成果會是事半功倍的。

  把手

  一般來說,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公路車把手時,將把手頂住肩膀,把手的兩端應位於上臂與肩膀連接處的手臂中央。一般男性多使用把手外緣42至45公分。為競速比賽做選擇時也可以稍微再增加一些寬度,如此可以增加衝刺或上坡時的力量,但一般大眾建議選擇以肩同寬的尺寸為主。

  角度不當容易造成手腕傷害(左)把手角度調整時以手腕感覺最舒適的角度為主(右)

  變速與齒比

  在選擇公路車時,入門者可能會陷入變速的迷思。其實在傳動方面,需要注意的不應該是擁有多少段的變速功能,而是齒比。

  一般來說,初學者在大齒盤會建議使用52/39的齒比,後齒輪使用11/28。這除了是普遍使用的齒比外,也適合運用在競速上。齒比的選擇取決於個人在騎乘時的需求而設置,不同廠商生產的標準齒比也不同如Shimano在後齒輪為12/30、SRAM為11/32等等。在騎乘時可與店家討論騎乘的習慣,如喜歡攻佔爬坡或者平路衝刺,依騎乘習慣來調整齒比才是最省力的方式。

  煞車

  目前大部分公路車在制動零件選擇上以雙軸夾器為主。雙軸夾器的左右煞車行程和力道會較單軸來的平均且有力。初學者在上路前,必須詳加檢查前後煞車塊磨耗的程度。尤其注意在旅程中經過長下坡路段或者濕滑的地面,避免不良的煞車力道造成失速等危險。

雙軸夾器較單軸穩定不易偏移

上路前務必要檢查煞車塊的磨損程度

  輪組與輪胎

  輪組的挑選要注意其偏擺與跳動程度。當輪框在轉動時,並不會呈現一個正圓形的狀況。我們可以觀察輪組轉動時,其擺動和跳動的差距是否會過大。輪組的擺動與跳動程度越小,騎乘時就會越穩定;我們也可以依騎乘習慣來選擇輪框的高低。若是喜歡攻略山頭的玩家可以選用較輕的低框,喜歡騎乘平路就可以選擇穩定度較高的高框,甚至比賽選手會使用板輪以求達到更快的速度。材質方面,鋁合金材質的輪組有一定的耐用度之外,也較經濟實惠。

公路車以競速為主故輪組製成才會又輕又細

良好的外胎其外觀不能有龜裂磨損異常突起結塊等情況

  初學者在上路前除了觀察煞車塊的磨耗程度外,也必須注意輪胎的耗損情況。在專業的比賽中,選手會依不同的路況和天候來選擇輪胎。但要具有好的抓地力,輪胎的胎紋就必須紋理分明,沒有裂痕和異常的突起。

  安全考量

  台灣的交通法規有規定,自行車必須前後都裝上反光配件。很多車友會選擇裝置車燈,車燈除了夜間照明的功能之外,也可以提醒往來的車輛,是極其重要的配件。 對騎乘者來說,身體與車輛接觸的地方都應該要有衣物的保護,避免在騎乘時受到傷害。除了車褲外,也建議初學者可以在騎乘時佩戴手套。避免長時間騎乘造成手掌摩擦外,手套內也有縫製軟墊,可以舒緩握持把手的不適。

  建議初學者使用內藏軟墊的手套(左)進階選手使用的手套較講求舒適性但缺乏保護(右)

  卡鞋與卡踏可以穩定腳掌位置,給予腳踝與腳掌支撐性,矯正不良的騎乘姿勢與產生更有效率的踩踏功率。但較不建議初學者在尚未熟悉車輛以前就使用卡鞋與卡踏,除了可能在騎乘時產生心理恐懼之外,初學者在突髮狀況時無法及時反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畢竟,安全才是回家唯一的路。

推薦閱讀:

易學入門
罕見《楷書入門》(上)
視頻 圍棋入門教程4部
新手入門學喝工夫茶的必備用具
八字入門基礎知識

TAG:騎行 | 自行車 | 概念 | 行車 | 基礎 | 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