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間濰縣狀元曹鴻勛所書重修玉清 宮《四面碑》拓片
07-19
清光緒間濰縣狀元曹鴻勛所書重修玉清宮《四面碑》拓片
玉清宮俗稱北宮,位於古濰縣的城北門偏東,由道教宗師丘處機的弟子尹志平1161―1190年所建,初為道觀,元武宗三年擴為宮,名為"祝延聖壽宮"。主建築為三座大殿分別是:玉清殿、玉皇殿、三清殿。元代山東首位科考狀元張起岩觀玉清宮,寫下了名詩《玉清煙曉》, 玉清宮也就愈加聞名遐邇。歷代有識之士更是不斷對玉清宮進行修葺與擴建,使其勝佳一方。 濰縣玉清宮還與嶗山的太清宮、上清宮組合為山東道教的"三清"。道教大師丘處機在玉清宮講道期間,還譜寫了著名的琴曲《馬丹陽琴曲》而留傳後世。 玉清宮內有譚處端的兩塊真跡"龜蛇"碑。可惜大龜蛇碑毀於"文革"。小龜蛇碑現存於濰坊市博物館。玉清宮是全真七子中的長真子譚處端、長春子丘處機和徒弟尹志平籌資建造的, 作為他們修道的地方。那麼他們為什麼選擇這裡作為修行的地方呢?據說,譚處端見老濰縣城有龜蛇之像, 具有天地之靈氣,是出帝王的地方, 於是便選擇此處修建道觀。 元代,玉清宮更為興旺,宮內立成吉思汗聖旨碑,上為巴思八蒙文,下為漢文,內容特旨賜尹志平為"清河演道玄德真人"和改"玉清觀"為"玉清宮",並且受到地方執政者的崇拜。此時的玉清宮中, 尹志平的弟子中有5人晉為大師,道徒多達200多人, 並在望留驪台,坊子小趙都建有分觀。並且據青州駝山《重修昊天宮碑》記載:全真道士李守正在駝山辟觀修真養性12年,徒孫孟道和、馬道寬、宋志道等翻新昊天宮,使其成為獨具特色的純石砌宮觀。至此濰縣域內東有玉清宮, 南有東鎮廟 ,西有昊天宮, 三座宮觀屹立。 歷代以來,玉清宮的繁榮與聲名吸引著諸多名人的駐足留連。道教宗師丘處機常於寒暑之季在此寓居;真人馬丹陽、大師李真常等到此論道;知縣鄭板橋最看好玉皇殿內匾額"大通明殿"四字的絕妙書法;江南名士胡征君所撰《重修玉清宮碑銘》文采飛揚,語驚羽林......歷經千百年的風風雨雨, 濰縣玉清宮積澱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以致民間傳有"先有玉清宮,後有濰縣城"的說法。 到了清代玉清宮內更是碑碣林立,其字常有拓者,其文常有人傳抄。就影響而論,玉清宮的碑碣應首推《四面碑》。主要原因是《四面碑》為清光緒間濰縣科考狀元曹鴻勛所書。人們便選石、摹勒、刻字,立在玉清宮玉皇殿側。四面碑的外形呈正方體立柱, 四角鑲有石邊, 上頂蓋有檐頭, 碑下有石座。銘文與曹記鐫刻於碑的四面,正文為歐體, 共2500餘字。曹鴻勛在書寫上是很下了一番功夫,其字蒼勁俊秀, 為濰縣書法一絕,一時間濰人爭相摹寫。 千百年來,玉清宮幾經興衰, 到解放前已是末世光景。濰縣戰役前,國民黨軍佔領玉清宮,大興土木, 宮內古松被肆意砍伐, 用於防禦工事。待到軍隊逃離時,玉清宮內一片頹然, 往景不復。1959年, 玉清宮原址建為濰坊市聾啞學校。現在,在玉清宮原址還可看到, 部分殿宇的主建築仍存, 似乎是獨自在風中訴說著曾經的滄桑歲月。
推薦閱讀:
※光緒帝「妃少子絕」,是自己身體不行,還是另有他因?-今日頭條
※1908:光緒、慈禧相隔一天死亡之謎
※清史專家戴逸:慈禧為什麼一定要殺光緒
※【老地圖中的帝都(31)】光緒皇帝有話要說
※慈禧擬廢光緒立端王次子為皇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