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為鄉下茶館題字
1937年8月,陳獨秀從國民黨南京監獄中釋放出來。次年,因日本佔領了上海、南京等地,他與夫人潘蘭珍避難來到重慶近郊江津縣。在江津縣內幾經輾轉,於1939年5月27日,遷居該縣麻柳鄉大戶楊家石牆院,房主楊魯丞祖上系清末拔貢。陳獨秀遷居該處的原因據說是受楊氏遺族之請,幫助楊氏整理遺著。 陳獨秀夫婦有了一個安身之處,但這裡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好在石牆院不遠處有個雙石場。雖叫場,實是一個只有兩家草房店面的「幺店子」,只賣煤油、火柴等小宗商品。這地方又叫雙石橋,是上去麻柳、龍門二鄉,下去五舉、琅山二鄉及到江津縣城的必經之地。陳獨秀在石牆院居住,一邊幫楊家整理遺著,一邊用較多的精力和時間編纂文字音韻學著作《小學識字教本》。一有閑暇,他就散步到雙石場,因為這裡可以聽到往返江津縣城的轎夫走卒講外面發生的故事。 毗鄰這裡的龍門鄉螺絲橋有個非常精明的農民叫陳相國,當時有40多歲,他由縣城回龍門鄉時,在雙石場歇腳,正碰上散步的陳獨秀,便向他討教,打算在此開家茶館。這一想法得到陳獨秀的贊同。陳獨秀鼓勵他說:「到時我也來你處喝茶。」陳相國說干就干。經過3個月的籌備,就在雙石場西橋頭修建起了兩間草房,開起了賣「老蔭茶」的行當。這隻算是小本生意,只向過往行人賣杯熱茶淡水什麼的,開業一周,生意很清冷,陳相國後悔不該做這一行當。這時,他又碰到了來此散步的陳獨秀,他要陳獨秀給他再出個主意。 陳獨秀建議他搞一個開業小典禮。於是,陳相國選了一個吉日,放了火炮,舉行了簡單的開館儀式,邀請場上的人到茶館免費喝茶一天。陳獨秀專門為茶館寫了一幅書法作品,形式為條幅。陳相國是讀過幾天私塾的人,將條幅掛在茶館正堂上。陳獨秀書寫的是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一段: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這條幅筆畫圓轉流暢,凝練有力。陳相國掛上後,不幾天就引來不少山鄉老學究前來觀看,小茶館熱鬧了一番。 由他地寄給陳獨秀的信件書報,多投轉到雙石場陳相國茶館,陳獨秀隔三差五來茶館,一是喝茶採擷鄉風民俗,二是取回信件書報。小茶館的生意漸漸興隆起來。
推薦閱讀:
※【DDU茶館】《杜甫與手機》
※「溫情」,或成茶館業內風向標
※管子茶館80:《管子》的猜測
※【小茶館】 揚州最好吃的鍋貼全在這啦!轉瘋了!
※茶莊茶館競崢嶸--張雙林
TAG: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