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吸引外國廠商全力支持新能源車發展,美國卻要取消補貼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今年9月,國家出台了「新能源車雙積分政策」,簡單來說,從2019年開始,國家將會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保到2020年累計新能源汽車產銷500萬輛的目標。
消息一出,全世界的汽車廠商都激動了,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在中國分一杯羹,但是同時,據紐約時報11月17日報道,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美國政府的態度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限制傳統汽車牌照,促進電動車銷售(圖:金融時報)
中國全力促進新能源車發展
紐約時報文章稱,本周四,大眾汽車宣布,計劃在2020年至2025年期間向中國市場推出25款電動汽車,這個數字不包括大眾已計劃在2020年前向中國市場推出的15款電動汽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約赫姆·海茲曼(Jochem Heizmann)說,公司及其合資夥伴將為這一努力投入約120億美元的資金。
海茲曼說:「中國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區都快,新能源汽車這塊在中國的發展也會更快。」
其他汽車製造商也在做出類似的宣布。通用、日產、奧迪等公司也紛紛加入中國這個大市場。
對此,美國能源與運輸諮詢公司Rethink X的創始人托尼·塞巴(Tony Seba)認為:「如果你看看20世紀初的底特律,當時那裡有250家汽車製造商,這和中國現在的電動汽車業差不多,他們(中國人)遙遙領先。」
而且,紐約時報還說,中國新出台的積分制度迫使傳統燃油車公司生產更多的新能源車,否則將會導致汽油車被禁止銷售。那之後,中國還計劃在2020年底逐步取消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慷慨補貼,迫使汽車製造商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設法實現盈利。
不過,海茲曼同時表示,即使中國沒有發布新的嚴格規定,汽車製造商也無法滿足中國已經制定的2020年燃油經濟性目標,除非它們銷售大量的電動汽車,並基本上停止銷售除最小型號汽車外的所有汽油動力汽車。中國將在2020年要求所有汽車製造商在國內銷售的汽車達到每5升油100公里的耗油標準。
金融時報認為,中國全力發展新能源車不僅僅可以避開在內燃機技術上不如別人的缺陷,同時中國國家規劃部門認為,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上很有競爭力,甚至可以引領世界。另外在環保問題上,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有利於減少尾氣的排放。
截止到2016年,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和增速都是世界最快(圖:金融時報)
美國成鮮明對比
在中國人全力推動的同時,美國卻在討論取消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紐約時報發現,美國眾議院中的共和黨人正在推出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議案,據國會稅收聯合委員會的計算,這可能在未來幾年裡讓政府得到約2億美元的稅收,或可大約抵消眾議院稅收法案中減稅總值的0.005%。參議院的稅收法案不包含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條款,但該法案面臨著越來越不確定的前景。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已在今年8月開始評估現有的汽車油耗標準,這被廣泛認為是為放鬆奧巴馬政府制定的油耗標準做準備,奧巴馬政府曾要求汽車製造商,到2025年實現汽車平均燃油經濟性翻番,達到每加侖54.5英里(約合百公里4.6升)。
說完優點,外媒又開始「老調重談」,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的缺點了。
缺少補貼很難盈利
金融時報稱,中國政府的大規模補貼導致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頑固地依賴政府補貼以維持競爭力。今年1月,當這些補貼下調了20%後,需求隨即銳減。比亞迪E6是總部位於深圳的比亞迪2016年表現最好的純電動汽車,2017年上半年,比亞迪E6的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2%。總體看來,在補貼下降之後,今年1月至6月,比亞迪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下滑了20%。
金融時報還援引廣汽集團董事馮興亞今年6月在重慶舉辦的一個汽車論壇上表示,如果不考慮優惠政策或補貼,新能源汽車仍然無法與內燃機汽車競爭。
上海諮詢公司汽車市場預測(Automotive Foresight)的張豫則向金融時報表示,「如果沒有技術上的突破,很難看到新能源汽車真正普及。問題是電池不適用於摩爾定律。」
中國雖然電動車的銷量增加很快,但是依然只有汽車總銷量的1.3%(圖:金融時報)
污染問題
另外從環境來看,電動汽車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環保,為電動汽車提供電力的主要是燒煤的發電廠,金融時報認為,五名清華大學科學家5月發表在《應用能源》 (Applied Energy)的一篇文章顯示,由於中國大約75%的電力是由煤炭產生的,而電池生產過程消耗大量能源,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際上比內燃機汽車高出50%。
國際企業為了市場不惜轉讓技術
紐約時報則繼續從知識產權的角度提出憂慮。報道認為,從高鐵到風力渦輪機,中國一直在催促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交出」它們的技術知識,以換取進入這個潛力巨大的新市場的機會。而後中國企業就會利用相關知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外國對手展開競爭。
報道稱,中國也希望大車廠分享電動汽車知識,並迫使大眾、通用等車廠向該國出售新能源車輛,如若不然將被限制出售老式的汽油動力車型。一些商業團體和立法者——以及越來越多的特朗普政府成員——紛紛表示,企業高管在為了短期利益將寶貴的行業機密拱手交出。
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United State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委員邁克爾·R·韋賽爾(Michael R. Wessel)說,「跨國公司已經在向中國的政策低頭,這一領域的未來以及不計其數的工作機會和經濟效益都面臨著危險。」
不過,美國一部分人士的擔憂受到了國家車場的反駁,通用汽車中國總裁錢惠康(Matt Tsien)向紐約時報表示:「我們對需要分享的IP數量並無顧慮。」
同時,戴姆勒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仕凱(Hubertus Troska)則稱:「我們將進一步增加投入——說實話我們不太在意技術轉讓,這是當前世界上最酷、最有吸引力的汽車市場。」
最後,通用汽車公司總裁丹·阿曼說:「至少在中短期內,我們的確看到中國成為世界上遙遙領先的電動汽車市場,但我們相信,全世界最終都將走上這個方向。」
推薦閱讀:
※歐式燈市場不夠興奮 專賣店成廠商痛處
※你用資質控了標,如何防止競爭廠商PS證書來應標?
※台灣塑化劑食品安全事件牽連近200家廠商
※摩根大通智能汽車百億市場深度報告 這23家中國廠商將爆發【附下載】|智東西內參
※千億VR市場 將被國內廠商玩壞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