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密蘇里」號受降儀式講究知多少?

「密蘇里」號受降儀式講究知多少?

1945年9月2日,盟軍在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這已是普通歷史常識。

但投降儀式的地點為什麼要選在一艘軍艦上,而不是在陸地上,比如盟軍臨時總部所在地橫濱新大光明飯店進行?歷史上各種投降儀式無不是在陸地建築物中舉行(一戰德國投降和二戰法國投降是在同一節火車廂里簽署投降書,那是特例,涉及某種戰爭心理學)。

別出心裁選擇軍艦,與美軍內部軍種之間計較尊嚴感有關。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由陸軍上將麥克阿瑟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安排和主持投降儀式,並代表盟軍受降簽字。這引起在太平洋戰爭中立下赫赫大功的美國海軍強烈不滿,說這給人以日本主要是被美國陸軍打敗的印象,一時間美國海軍憤憤不平。

發牢騷是徒勞的,最後海軍部長建議,如果受降是陸軍將領,儀式就一定要在軍艦上舉行。麥帥代表盟軍簽字,那就由海軍上將尼米茲代表美軍簽字,以示軍種平等。為保證總統批准此建議,特選了美國海軍第3艦隊旗艦「密蘇里」號戰列艦。密蘇里州是杜魯門的家鄉,當初該艦下水也是杜魯門的女兒主持的典禮。這海軍部長頗有心機哈!擺平衝突還拍了馬屁,後來官至國防部長,世界第一艘超級航母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叫「福萊斯特」。

平衡尊嚴的事還有。儀式地點選定軍艦後,躊躇滿志的麥克阿瑟就希望能在「密蘇里」號上升起他的將星旗,滿足他還從來沒有在軍艦上升起過自己的五星上將將星旗的榮耀,這讓負責布置儀式場地的尼米茲的副官為難了,因為根據海軍條令,軍艦桅杆上只能升起軍艦上最高軍銜將領的將星旗,尼米茲也是五星上將,如何是好呢?

結果解決辦法是在主桅杆上並排升起麥克阿瑟的紅底白星陸軍上將五星旗和尼米茲的藍底白星海軍上將五星旗。這是史無前例的。當然這解決辦法很威風,也很恰切,極具象徵地表達了在太平洋戰爭中美國兩大軍種的歷史功勲和高度合作的精神。爭榮譽是爭榮譽,很少見美國陸海軍在作戰中互不配合的報道。

另一個講究是派代表了。投降儀式派出代表參加的國家總共10個,日本之外,同盟國有美國、中國、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一共9個。

這裡羅列的順序,正是規定的各國簽字的順序。有何講究?中國排第二,顯然是因為中國在對日戰爭中所付出的代價特別慘重,對戰勝日本所作貢獻特別巨大。日本是接受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布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而投降,蘇聯於當年8月8日對日宣戰後才補簽加入該公告,所以四大國的排名蘇聯最後。澳大利亞之所以排第五,是美中英蘇四大國之後,按國名字母順序排列,澳大利亞在前,而澳新聯軍的紐西蘭只好排在最後。此外,按盟軍統帥部《第1號命令》,規定各地日本陸海軍部隊向美中英蘇澳五國統帥繳械投降,澳大利亞也應排在第五。

日本簽署投降書的代表有2人。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簽字,日本帝國大本營陸軍部長兼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代表日軍大本營簽字。日本為什麼不能派一個人全部代表?一則盟軍統帥部同意不強令天皇或皇室首相出席簽字,日方沒有合適的一個人(國恥事誰願出頭?);二則日本整個戰爭期間軍部常常不受政府制約,當時各地戰場還有不少日軍沒有完全停止軍事行動,軍方簽字意義重大;三則美國事先提供有三份文件草案供日本降簽,一份是必須現場簽字的《投降書》,另為天皇代擬的《投降詔書》和為日本軍部代擬的《投降總命令第1號》則需要日方確認後向盟軍遞交公布。此《投降詔書》不同於8月15號「玉音放送」的彼《終戰詔書》,雖然均鈐天皇玉璽,那草擬者和對內對外之不同的措辭是迥然有別的。《投降總命令第1號》則與盟軍統帥部的《第1號命令》相對應。

美國簽署投降書的代表也有2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上將代表盟軍簽字,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代表美軍簽字。原因前面已經交代了。

從中國起,每個國家派一個代表簽字。中國是軍令部長徐永昌上將,英國是弗雷澤海軍上將,蘇聯是傑列維揚科中將、澳大利亞是布萊梅陸軍上將,加拿大是科斯格羅夫陸軍上校,法國是勒克萊爾陸軍上將,荷蘭是赫爾弗里奇海軍上將,紐西蘭是伊西特空軍少將。據在現場的中國《大公報》記者朱啟平說,各國代表簽字時的情態,美國最安閑,中國最嚴肅,英國最歡愉,蘇聯最威武。

參加簽字儀式的中國代表團一共有7人,徐永昌上將領隊,其餘是海軍中將楊宣誠、陸軍中將朱世明、陸軍少將王之、李樹正上校、王丕承上校和代表團秘書陳延暉。(關於中國代表團的詳細圖文介紹,推薦原創「為之60的博客」《密蘇里號戰列艦上的中國將軍們——修訂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1344f00102vum4.html)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加拿大科斯格羅夫陸軍上校軍銜最低,但因他是外交官,責任大,地位高,尚無不可,但他卻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最後來說)。而蘇聯的傑烈維揚科中將,只是一個寂寂無聞的集團軍參謀長,職務最低,很不相稱。顯然斯大林不願意派出高級別的統帥來為美國人大出風頭的場合捧場。傑烈維揚科在日本期間的另一特殊使命是考察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情況供蘇聯研究原子彈參考,他疑似因此遭核輻射而染疾,1954年即去世,才活50歲。

微妙有趣的是各代表團的服裝。中國代表是深灰黃嗶嘰軍服,英國代表是純白色短袖短褲制服和長襪,蘇聯代表是淡綠棕色制服、褲管鑲紅條,法國代表是淡黃色咔嘰軍服,加上各自的勳章綬帶,總之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唯獨美國和日本這兩個主角的服裝顯得異常。

「密蘇里號」上的所有美軍官兵,上至五星上將,下至普通水兵,雖然軍裝簇新,卻統一都是制式襯衫的軍便裝,不系領帶不佩勳章,全然不是出席正式場合的常規軍禮服。原來美軍決定,以此形式來表達對日軍的輕蔑。這美軍大哥強勢就可以任性哈,是不是好歹也該給其他各國小弟打個招呼,免得讓他們衣冠楚楚地表示對日本的尊重?

日本代表團一行共有11人,除重光葵和梅津美治郎兩代表,其他9人中,外務省代表3人,陸軍和海軍代表各3人。外務省代表都穿著正式的黑色燕尾服,條紋褲,大禮帽,重光葵因瘸腿還執一根手杖,以紳士裝扮顯得十分恭敬。只有一人不知何故極不協調地穿了一套皺巴巴的白色亞麻布西服。而包括梅津在內的7名軍官卻穿著沒有熨燙的皺軍裝和臟軍靴,故意用邋遢的服裝來表達對被迫出席這恥辱儀式的不滿情緒。

美軍對日本的輕蔑還表現在「一律無禮」。由於正式簽署降書之前,日本還是敵國,因此日本代表團在登艦的過程中見到美軍高級軍官和盟軍代表時的行禮(軍官敬禮,文官脫帽鞠躬),受禮方一律不予還禮。一個例外動作是:日本代表團領頭的是外相重光葵,由於他的右腿13年前在上海被朝鮮義士炸斷,他依靠木質假腿攀登軍艦的舷梯十分困難,每走一步都要呻吟一聲,十分痛苦。緊挨他後面的是面色沉鬱的梅津上將,對重光葵這個主降派的頭子十分痛恨,一直不予攙扶協助,任其在全世界的鏡頭面前狼狽出醜。「密蘇里號」上的全體主客人員也都以「一種殘酷的滿足感」注視著他的艱難步履。最後是艦上的炮長伯德上校實在看不下去,從上面走下去拉了他一把。

不過投降簽字儀式結束後,日本不再是交戰的敵國,日本代表團離開軍艦時,美軍禮儀哨兵給予了他們例行的敬禮,尼米茲也下令撤銷了專運船艦上不向日本人提供咖啡和香煙的命令。

還有一個事先安排好的細節來噁心日本。簽字桌上準備了兩份投降書文本,一份是同盟國保存的文本,墨綠色真皮封面,雍容華貴;另一份交給日本的文本封面則是廉價的黑色帆布,這也表示對日本的藐視和輕蔑。據說還想當然認為日本不會將這種恥辱文書好好珍藏,免得裝幀好了被扔在犄角旮旯造成浪費。你看等會小日本會怎樣刁難你。

簽字現場還有一個意味深長的特別布置。見下圖記者雲集的右下角那面星條旗,它被掛在舉行簽字儀式的醒目地方。這面星標僅有31個州的美國舊國旗,是92年前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佩里准將率領黑色鐵甲艦隊初訪日本時船上用過的。那可不是一般的訪問!4艘艦船上有63門大炮,明顯以武力威脅日本幕府通商開國。史稱「黑船事件」,日本人叫「黑船來航」。之前,幾乎默默無聞的日本一直閉關鎖國,比大清國還厲害。眼見鄰近的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艦隊轟開了國門,日本反覆思量,於次年2月與美國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即《神奈川條約》),從此略感屈辱但也心甘情願地打開了國門,隨即英、俄、荷等西方列強如法跟進通商。從此日本認識了西方,幕府垮台,王政復古,明治維新,脫亞入歐,日本學了西方的工商器物,丟了典章制度,雖躋身資本主義列強,卻滑向軍國主義歧途……現在掛這面當初在日本國土上高高飄揚的舊國旗,意味著什麼?成也美國,敗也美國?還是美國海軍開疆拓土、歷史悠久、業績輝煌的豪邁感?

這些用心都是不太打眼的。真正令人心動的講究,是麥帥對曾經投降日軍的同僚的態度。在戰爭初期形勢極端不利,彈盡糧絕,取勝無望時,為挽救將士們的生命,美軍溫賴特中將在菲律賓投降,英軍帕西瓦爾中將在新加坡投降,兩人這時剛從瀋陽戰俘營解救出來,瘦骨嶙峋,形同枯槁,穿上最小號的軍裝也顯得寬鬆。麥帥將他倆專門請至「密蘇里」號上站在他身後陪同受降簽字,位置顯赫地進入全世界的新聞鏡頭,這正是對兩人三年戰俘生涯所經苦難和恥辱的一種莫大的補償!

尼米茲將軍登艦時,擴音器里軍樂奏的是《海軍上將進行曲》。受降儀式開始,尼米茲與麥克阿瑟並排出場時,軍樂奏的是《星條旗永不落》。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在受降書上簽字時,是用了五支還是六支特意準備的派克鋼筆,除了將前兩支當場送給溫賴特和帕西瓦爾外,後面的都分別送給了誰,有沒有一支留在中國了,這些都各說不一。儀式結束時,才華橫溢的麥克阿瑟在麥克風前發表了他那流芳百世的名言:「炮口沉寂,悲劇結束。天空不再降臨死亡,海洋只用來貿易……」這時,一直陰沉的天空突然放晴,富士山頂的積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400架B-29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和1500架F4U海盜式和F6F夜貓式戰鬥機組成的超大型編隊空前絕後地呼嘯著掠過天空……那煌煌場景儼然是上帝導演的完美巨片。

儀式完畢後各國記者爭搶艦上電報室里唯一的電台,擁擠不堪。美軍新聞官被迫「抓鬮」排順序,結果中國中央通訊社的年輕記者曾安波抓到了「1」,幸運地第一個把日本正式投降的新聞發往了重慶。

這時,查驗文件的日本外務省的加瀨俊一突然叫起來,說簽錯字了。原來,加拿大科斯格羅夫上校在簽日本那份投降書時看跳了位置,空了一行,錯簽在法國代表的地方,後面的沒有發現,依次錯簽,最後的紐西蘭只好籤在了頁邊上。麥克阿瑟心想五大國沒錯,你那一份將就對付吧,但連投降書也要認真的日本人堅持不接受,認為有損文件的合法性,無法向天皇和政府交差。無可奈何,麥克阿瑟只好命令一直協助主持儀式的參謀長薩瑟蘭中將把錯誤分別對應劃改正確,並簽上了他那誰也不代表只代表錯誤的多出來的一個名字。

本來風光無限、完美無缺的儀式,最後被這個不應該有的「瑕疵」攪了一下,你看圖中麥帥的臉色,多麼難看!

現在網上看得見的各種投降書影印件,都是盟軍這份「潔本」。日本那份低賤的「臟本」是不是扔在哪個犄角旮旯難見天日呢?

附:密蘇里號日本投降儀式原版英語紀錄片(中文字幕)

http://www.iqiyi.com/w_19rrtc504p.html


推薦閱讀:

抓周儀式
民間開工動土儀式
用周易64卦選車牌——買新車的交接儀式
清代滿洲氏族的嫁娶儀式是怎樣的?
羅李華談民俗喬遷(搬家、入宅、祭灶)儀式

TAG:儀式 | 受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