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骨「松」需耐心,重建平衡最省心

骨質疏鬆預防與治療系列(三)

張大夫,我骨質疏鬆痛的要命,怎麼能讓我疼痛快點緩解?

張大夫,我都吃了一年多鈣片了,為什麼骨密度還在下降?

張大夫,我骨質疏鬆藥物什麼時候可以停呢?

張大夫,我已經在堅持治療骨質疏鬆了,怎麼我還是骨折了?

……

關於骨質疏鬆症,有太多的話題,第一期主要說骨質疏鬆症的危害性,第二期講的骨質疏鬆症治療的誤區,今天張大夫想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骨質疏鬆規範化治療,骨質疏鬆預防與治療系列3:《治療骨「松」需耐心,重建平衡最省心》,因為篇幅限制,無法介紹所有的治療方案,這一期重點介紹骨質疏鬆症治療與預防的最常見方法與藥物,也將門診患者最為關心,最常見的問題做一解答。

骨骼的鈣儲備就好比一個蓄水池

我們的骨骼長期處於一種動態平衡過程中,這個動態平衡包括新骨生成和破骨溶解兩個環節。打一個簡單的比喻,人體骨骼鈣儲備就好比一個裝有「進水閥門」和「出水閥門」的蓄水池:外源性補充鈣及礦物質原料通過「進水閥門」進入,鈣鹽礦化沉積入骨骼蓄水池;以此同時骨骼的破骨細胞不斷將骨骼鈣鹽和礦物質溶解,通過「出水閥門」將鈣質從骨骼蓄水池中逐漸流失。

人的一生中骨總量並不是恆定的,隨著年齡變化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在青少年時期,進水閥門大,出水閥門小,新骨骼生成速度大於骨骼破壞的速度,此時持續有鈣質沉積入骨骼;青壯年時期,進水閥門與出水閥門的流量相當,成骨速度與破骨速度相當,骨骼蓄水池中鈣含量維持動態平衡;一旦進入中老年期(尤其是女性進入絕經期),由於出現內分泌紊亂(女性失去雌激素對骨骼的保護作用),這種動態平衡就被打破,出水閥門流量大於進水閥門流量,骨骼溶解吸收速度大於骨骼新生重建速度,導致蓄水池中的鈣質大量流失,導致蓄水池中的鈣含量不斷下降,最後導致蓄水池乾涸,油盡燈枯。

因此,防治骨質疏鬆的基本策略是「開源節流」原則,重建新的平衡,一方面通過不斷補充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開源),另一方面通過抑制骨骼吸收藥物,甚至促進新骨生成藥物,堵住鈣流失的「漏洞」(節流),使骨骼鈣蓄水池達到一個動態新平衡,此時「補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因此單純的補充鈣劑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的原因,補充適量鈣劑和維生素D同時,還要促進骨生成,同時也要阻止骨的流失,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骨質疏鬆症,同時骨密度的改善需要一個長期治療過程,因此治療過程中需要一定耐心。

骨質疏鬆症防治的措施

(一)調整生活方式

(1)建議攝入富含鈣(蝦皮,芝麻醬,紫菜,海帶等)、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並每天攝入牛奶300 ml 或相當量的奶製品。(2)充足日照:建議上午11: 00到下午3:00間,儘可能多地暴露皮膚於陽光下曬15~30 min,每周兩次,以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盡量不塗抹防晒霜,但需注意避免強烈陽光照射,以防灼傷皮膚。

(3)規律適度的運動:游泳或在水裡走路對骨質疏鬆的人來說最為合適,其他抗阻運動如舉啞鈴及慢走、慢跑、太極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都很適合骨質疏鬆患者,運動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4)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盡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二)充足鈣和維生素D攝入量 前面講到,防治骨質疏鬆的基本策略是「開源節流」,其中「開源」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保證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攝入量。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mg,維生素D為400U/d;50歲及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1200mg,65歲以上老年人推薦維生素D攝入量為600U/d,除去每日通過飲食約攝入元素鈣400 mg,故尚需補充元素鈣500~600mg/d,而用於骨質疏鬆症防治時,維生素D攝入量劑量可為800~1200U/d。補鈣的原則是儘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給予鈣劑補充。補充鈣劑需適量,超大劑量補充鈣劑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鈣血症和高鈣尿症時應避免使用鈣劑。補充維生素D製劑時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濃度。

(三)抗骨質疏鬆藥物

在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中,鈣劑和維生素D只是基礎用藥,它們可以為骨的形成提供原料,但發生骨質疏鬆症後僅僅靠「開源」補鈣和維生素D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節流」堵漏。抗骨質疏鬆症藥物可以通過減少骨骼的吸收,或者促進新骨的生成,或者其他機制實現「節流」堵漏效應,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量,顯著降低骨折的發生風險。對於已經確診的骨質疏鬆症;或已經發生過椎體和髖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或骨量減少但具有高骨折風險的患者除了補充鈣劑,還需要聯合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

如何選擇骨質疏鬆藥物?

骨質疏鬆治療有最新的治療指南,對於廣大醫護人員應該能夠很好理解,但是對於普通大眾,很難讀懂指南,本文主要是個人對於骨質疏鬆指南的解讀,結合平時診療經驗,對於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做一個推薦。事先聲明,不帶有任何傾向性和商業利益,僅僅是個人用藥經驗,很多藥物我沒有提到,並不代表哪些藥物不好,只是我個人知識有限,希望大家理解。有一點需要強調,骨質疏鬆症需要到醫院接受規範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其重中之重在於預防!

(1)鈣劑的選擇 目前市面上鈣劑種類繁雜,魚目混珠,更有甚者打著補鈣吆喝賺老人的錢。鈣劑的選擇應該遵循鈣含量高,溶解度高,吸收率好,口感佳四個原則。由於補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購買之前先要計算一下,看在同等劑量下哪種鈣劑的價格更便宜一些,或者含有維生素D的鈣劑等,即應選擇「性能/價格比」較高一些的產品。例如碳酸鈣含鈣量高,副反應小,吸收率高,是目前最常用最經濟的鈣劑;而枸緣酸鈣含鈣量稍低,但水溶性較好,胃腸道不良反應小,且能減少腎結石的發生,適用於胃酸缺乏和有腎結石風險的患者,高鈣血症和高鈣尿症時應避免使用鈣劑。補充鈣劑需適量,超大劑量補充鈣劑可能增加腎結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無禁忌,建議口服碳酸鈣D3片,每片鈣含量為600mg和125U維生素D,每次1片,一天兩次,每片價格不到1元錢,比什麼美國鈣片,英國鈣片,日本鈣片,湯臣倍健等等保健品都有效,也經濟實惠。

(2)維生素D的選擇 維生素D最主要(80-90%)、最天然、最經濟的來源是充足日照。然而很多人出於防晒、美容的目的,捨棄了這種最易獲得的來源。在骨質疏鬆症患者中,維生素D缺乏相當普遍且危害嚴重,不推薦成人一次大劑量普通維生素D的年儲備給藥方法(容易中毒),也不推薦成人常規使用活性維生素D製劑。對於老人、肝腎功不全的患者,由於活性維生素D不需要經過肝腎的轉化即可利用,更加合適。不同患者需要補充何種類型的維生素D則需要聽取專科醫生的意見。使用期間需要定期複查血鈣及尿鈣以防止維生素D中毒。目前常用的活性維生素D有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選擇其中一種即可,每天花費大約在3-4元。

(3)抗骨質疏鬆藥物選擇 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骨吸收抑製劑、骨形成促進劑、其他機制類藥物及傳統中藥(表1)。在選擇抗骨質疏鬆藥物選擇之前,需要對患者做一個風險評估,這個風險評估可以參照《骨質疏鬆預防與治療系列(三)》自評,最佳辦法是到醫院請專科醫生給你做一個風險評估。

對於評估骨折風險不高的骨質疏鬆症患者,首選廣譜抗骨質疏鬆口服藥物治療(表2);

對於高骨折風險患者(如多發椎體骨折或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極重度骨質疏鬆)或口服藥不能耐受、禁忌、依從性不高患者,可考慮使用注射製劑(表3,4)。

如果有新發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慮短期使用降鈣素,降鈣素類藥物的突出特點是能明顯緩解骨痛,對骨質疏鬆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表5)。

圍絕經期和絕經後女性,特別是有絕經相關癥狀(如潮熱、出汗等)、泌尿生殖道萎縮癥狀,以及希望預防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婦女如僅椎體骨折高風險,而髖部和非椎體骨折風險不高的患者,也可考慮選用雌激素或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表6)

簡而言之,一般骨質疏鬆症或者中度以下骨折風險患者(鈣片+維生素D+阿侖膦酸鈉);嚴重骨質疏鬆症或者高危骨折風險患者(鈣片+維生素D+唑來膦酸或特立帕肽);骨質疏鬆骨折疼痛期(降鈣素短期使用,疼痛緩解後改成上述兩種方案)。

抗骨質疏鬆藥物使用效果評估和療程

如何判斷吃藥有效果?抗骨質疏鬆藥物需要吃多久?這是很多骨質疏鬆症患者關心的問題。判斷骨質疏鬆治療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骨密度檢測,而且建議監測應該在同一個醫院,結果更具有可比性和重複性。用藥後若骨密度穩定或增加,沒有新發骨折或骨折進展的表現就證明抗骨質疏鬆治療成功,也就是說不好不壞也是一種成功,如果治療後骨密度提升,那就更幸運了。有患者在服用抗骨質疏鬆藥物期間,仍然發生一次脆性骨折,患者就會對治療產生懷疑,這個並不能代表藥物治療失敗,但是提示了該患者骨折風險高,此時就需考慮換藥或評估繼發性骨質疏鬆的病因;對於正在使用阿侖膦酸鈉或者唑來膦酸藥物的患者,治療成功的目標是骨轉換指標值維持在或低於絕經前婦女水平,這個需要到專業機構抽血化驗。

抗骨質疏鬆藥物療程需要個體化定製,無論哪一種方案治療應至少堅持1年,口服雙膦酸鹽治療超過5年,靜脈用雙膦酸鹽治療超過3年,應對骨折風險進行評估,應該全面評估患者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如為低風險,可考慮停葯;如骨折風險仍高,可以繼續使用雙膦酸鹽或換用其他抗骨質疏鬆藥物(如特立帕肽),特立帕肽療程也不應超過兩年。

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治療骨質疏鬆症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根據自身骨質疏鬆情況定製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補鈣和維生素D的同時聯合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同時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堅持用藥,重建骨骼新的平衡,這樣才能實現骨質疏鬆症治療的事半功倍效果,省心又省金。


推薦閱讀:

平衡計分卡
【楊青平】古今養生漫談之營養平衡
隔代教育的好和不好,你該如何平衡?
秋分灸開啟,艾灸重點:平衡陰陽、滋陰防燥
前屈中背部拉伸和加強的相互平衡 - 前屈體式深度講第二講

TAG:耐心 | 治療 | 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