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生活的前提——認識命運(十一)

五、西方主要哲學家的命運觀

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歷史基本上是唯心主義哲學的歷史,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基本上是主觀或客觀唯心主義者,為數不多的唯物主義者往往是機械的和庸俗的。機械唯物主義和庸俗唯物主義都是徹底的宿命論者。像馬克思、恩格斯那樣的革命唯物主義則是個例外,我之所以給它取名為革命唯物主義是因為它不是探索真理的哲學,而是為階級鬥爭和革命服務的工具。

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對今天的中國人影響甚巨,中國人出現的沒有信仰、靈魂空虛、焦躁等等都是賴它所賜。所以,我這裡必須先簡單地談一談這個問題。

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法國復辟時期的階級鬥爭學說對他有很大影響。其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它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是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作為鬥爭哲學,馬克思主義的確有很大的現實引導意義,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其理論的指導下實現了對舊政權的推翻,羅素則認為馬克思的哲學太過激進,以武力的方式改變國家始終太過暴力。

從人類對世界的科學認識角度,唯物主義則是片面的,也是自欺欺人的。哲學就是愛智慧,智慧就是對世界本質的清醒認識,所以唯物主義違背了哲學的基本目的和本質。同時,唯物主義又是違背科學原理的,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被很多唯物主義者奉為經典,但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讀完手稿後說:「這部手稿的內容完全就是胡說八道、瘋人之作。」

人類最偉大的智者都是唯心主義者,很多人同時也是偉大的科學家和文學家。如果你是唯心主義者那麼你自然會相信命運。如果你是唯物主義者應該怎樣認識命運呢?是迷信?錯了!如果你是唯物主義者你就更應該相信命運,而且比唯心主義更加徹底。

可憐的中國人不知道,馬克思對命運是有清醒的認識的,他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於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於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繫而產生的。」馬克思的意思是,使命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你是否願意接受,無論你是否意識到,是否感覺到它的存在,這種使命伴隨人出生而降臨到每個人身上。馬克思的這句話其實就是叔本華的「宿命論」。使命就是宿命,就是不可改變的命運。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孔子「知天命」的君子境界。由此可見,馬克思本人是智慧的,要怨只能怨中國人自己,為了階級鬥爭的需要,有選擇地吸收了馬克思思想中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從而造就了今天的沒有信仰的中國人。

還有毛澤東,人們都認為他是唯物主義者,其實,他一生都在唯心唯物之間探索,年輕時信佛,研究王陽明主觀唯心主義的「心學」。後來接觸馬克思主義,晚年又要和上帝約會。他一面研究佛經,一面研究馬列;一面算命,一面與天斗;一面破迷信,一面把警衛部隊的番號改為8341。直到晚年,毛澤東才擺脫糾結,清楚地知道大限已到,從而進入徹底的唯心主義。不僅如此,毛澤東還是易經高手,他床上的書很多都是關於易經方面的,正如曾仕強所說,毛澤東是非常通《易經》的。大家知道,《易經》是算命的書,同時也是認識宇宙人生本質的大智慧。

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提到:「北大有個馮友蘭,搞唯心主義,我們若要懂點唯心主義,還要找他。」當毛澤東對唯心主義的認識越來越清晰的時候,中國人已變成了唯物主義者,活在對共產主義的信仰中,窮並快樂著。今天,共產主義信仰已經被中國人遺忘。但由於唯物主義這個因,加上開放搞活這個緣,形成的果就是今天的中國人已經變成了追逐物質的「金錢人」,沒有信仰,沒有靈魂,富並煩惱著。中國人再一次被洗腦了。

號稱自己是唯物主義的中國人不知道,如果你是唯物主義者,那麼你就更應該相信命運,而且應該比唯心主義更加徹底,因為唯物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科學,而科學家告訴我們的是: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註定的。

為什麼你是唯物主義者就更應該相信命運呢?因為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大腦意識都是細微的物質,比原子、分子、電子還要小,這就是唯物主義的「物質一元論」。物質是運動的,運動的原因是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即這個物質推動另一個物質,另一個物質又推動其他物質。這就像撞球,白球擊出,所有球的命運就註定了,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因為前一個物質的運動引起的,追溯下來,一直可以追到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從那一刻起,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植物、動物、人類的所有行為就已經註定了。因此導致人的每一個行動細節都是註定的。所以,你相信唯物主義就必須相信命運註定,否則你就是一個不了解自己的糊塗人。

有人說,我這一刻可以胡思亂想啊?錯了,唯物主義認為,你的胡思亂想也是物質運動,也是註定的。因為既然是物質,就要遵循物質運動的規律,前面腦粒子動了,影響到其他粒子,後面就必然動。如果你說思維意識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不是物質,那就麻煩了,唯物主義會拿起大棒打倒你,因為你已經跑到唯心主義裡面去了。

在命運這個問題上,唯物主義的兩難在於,如果否認命運註定,那麼就否定了唯物主義賴以生存的科學基礎。如果肯定命運註定,那麼就否認了一切階級鬥爭的理論和實踐。因此,不管肯定或否定,唯物主義這個虛構的大廈都難逃崩潰的命運。

好,關於唯物主義的討論到此為止,將來我們專題討論。下面,我介紹一下西方主要哲學家的命運觀。(一些著名的西方宗教哲學家和神學家就不提及了,如馬丁·路德、加爾文、斯賓諾莎、奧古斯汀、帕斯卡爾等等,因為他們哲學思想的前提就是承認上帝、靈魂和命運。如托馬斯·阿奎那,他是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堪稱天主教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他提出「人在塵世生活之後還另有命運」,而且人生目的不是在此生實現其價值,而是去「享受來世的天堂幸福」。)

1、笛卡爾

法國哲學家,大家熟悉的"我思故我在"就是笛卡爾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當我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時,我卻不用懷疑我本身的思想,因為此時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其實,笛卡爾不是第一個提出「我思故我在」的人,奧古斯丁早在1200年前就提出過。

笛卡爾強調不能懷疑獨立的精神實體的存在,加之獨立物質實體的存在。這兩個實體都是有限實體。他把它們並列了起來,認為上帝是有限實體的創造者和終極的原因,這說明了在形而上學或本體論上,他是典型的二元論者,這種二元論的觀點後來成了歐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笛卡爾的著作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上帝虔誠的信徒。他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好的天主教徒。

笛卡爾的宇宙觀也很有影響力。他認為整個世界除了上帝和人的心靈之外,其他都是機械運動的,人體也是如此,因此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機械原因來解釋。既然是機械運動,那麼一切只能是註定的,包括人的命運。

2、康德

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思想家,天文學家。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做了「物自體」與「現象」的劃分。他認為現象就是已經通過大腦加工過的意識表象;而物自體就是一種存在於人們感覺和認識之外的客觀實體,是人們認識的最後界限。所謂的「物自體」就是事物的真相,就是在事物背後起作用的東西,說它是「天命」亦可。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這有點王陽明的味道,這也有點量子力學的意思: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知性為自然立法。他說:「我們理解的事物永遠是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這句話是人類對自身認識能力的一個簡潔的判斷。你永遠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理解力去理解事物。這就像一個人無法拽著自己的頭髮離開地面一樣。康德認為我們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這從道家和佛家的觀點來看其實就是大腦的局限性,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釋迦摩尼的智慧是心識。也唯有心識才能「知天命」。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是認可心識的。

那麼,康德是怎麼確認物自體的存在的呢?康德是這樣論證的:雖然「物自體」是不可認識的,但是我們人類的認識活動不可能是空穴來風,認識必須針對一個原始的對象,認識活動才能產生。所以物自體必須有,只是不可知而已。

3、叔本華

談命運問題,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是一個不能繞過去的人物,他的「宿命論」影響了人類思想二百年。他繼承了康德對於現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分,並認為物自體可以通過直觀而被認識,將其確定為意志。意志獨立於時間、空間,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它。他崇拜柏拉圖和康德,稱柏拉圖為神明般的,康德為奇蹟般的。但他厭惡費希特和黑格爾代表的思辨哲學。

宿命論是早已有之的一種世界觀,其起源是人類面對自然的無力以及對自身命運的難以把握的感慨。時至今日我們依然面臨相似的困惑,人們總是在問:人生真的是一個舞台嗎?而我們也僅僅是自以為擁有自由意志的演員,演著「劇本上」的悲歡離合?叔本華的回答是肯定的。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旨在論證這樣一個觀點:我們所處的表象世界背後有一個純粹意志的真實世界,他的整本書以及之後的幾乎全部作品都試圖告訴他的讀者們存在著這樣一個意志的世界。肯定意志世界的存在,這樣就形成了兩個世界:意志世界和表象世界,人只是一種被造物,也就是純粹的客體,他必須服從主體世界:意志世界。他是從人性本身對世界所作的詮釋。

總之,叔本華是一個徹底的宿命論者和決定論者。他認為人們根本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受「意志」控制的,他說的「意志」可以理解為孔子的「天命」和老子的「道」或康德的「物自體」。

他說意志通過某種超因果律的卻又基於因果律的法則和表象世界發生關係。世界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按照其嚴格的必然性而發生,人類所感覺到的自由意志只是表象世界的活動,而我們所觀察到的任何錶象以及人的任何行為都受到「意志」這樣一種神秘的力量的控制。

他說:「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人類幸福的兩大敵人就是痛苦和無聊。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徘徊。」叔本華的這種決定論受到了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的強烈認同。而在中國一提宿命論,馬上就有人反對,因為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無知無畏者。

叔本華認為人的生與死都有其內在的原因,死亡不是無。

一切事物的變化都只是表象。他一生過著富裕的生活。死後將所有財產捐獻給了慈善事業。

莫泊桑稱叔本華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誠如斯言,夢想雖美但終究不是現實。一切都是註定的,與你做不做夢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4、尼采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粉絲,他被認為是叔本華唯意志論的繼承者。年輕時,他偶然地在一個舊書攤上購得了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欣喜若狂,並立即沉浸在這本書中,他說:「當時他正孤立無助地經歷著某些痛苦的體驗,幾乎瀕於絕望,而叔本華的書就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現了世界、人生和他的心境。」

尼采認為,生活就是哲學思索。他的哲學是對人生痛苦與歡樂的直接感悟。他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在他的《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說儘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卻沒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因此,必須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當然,他也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解釋。他的名言「一聲斷喝——上帝死了」,他勇敢地殺死了作為神的上帝,卻忽視了資本作為新上帝的厲害。事實是:被資本奴役,不會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金錢的奴隸同樣是沒有自由的。所以尼采提出他的超人哲學,超人不是具體的人,是一個虛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閃電那樣的氣勢和風格。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他在《偶像的黃昏:如何以一支鐵槌進行哲學思考》一書中認為在蘇格拉底之後的哲學發展都是「墮落的」,並認為古羅馬的文明比古希臘高得多。

受叔本華影響,尼采認為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的意義一種解釋。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第三非學術。尼采認為傳統哲學沒有關注人生帶來的後果是虛無主義。尼採的哲學是沒有體系的,但沒有人否認他的才華橫溢,充滿鬥志。作家蕭伯納和魯迅受其影響很大。

尼采認為大道至簡,他說:「他是思想家,這意味著:他善於簡單的---比事物本身還要簡單---對待事物。」

面對人類在「意志」控制下的命運面前表現出來的無奈和痛苦,尼采心裡產生了深深的憐憫,他說:「每一位深刻的思想家較為害怕的是被人理解,而不是被誤解,後者可能會傷害他的虛榮心;但前者會傷害他的心靈和他的同情心,他的心靈總是說:『你怎麼也和我受過同樣的苦?』」多年前,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熱淚盈眶,因為我看到了尼采痛苦的心。而尼采也看到了我當時糾結而迷茫的心。

周國平是尼採的研究專家,大家可以參考他寫的書:《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等。周國平是目前國內嚴格意義上的哲學家,也許是唯一的哲學家。他是一個合格知識分子。

(點擊最上面的藍字「閑人碎語」可關注此公眾號。)

推薦閱讀:

仙傳口訣斷生死!一生命運在裡面!
八字帶劫財的命運如何
你手指的斗和簸箕 無形中決定你的命運好壞#UC訂閱號#
苦難也是命運的一種給定:忠告孩子立志18
八字解析昔日藝人藍潔瑛命運

TAG:生活 | 命運 | 快樂 | 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