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孩十幾刀殘忍殺死自己的同學,殺了他我就是第一名。
4 人贊了文章
01
近日,山東淄博市發生了一起中學生殺人案。
14歲的初三學生秦同學,持刀殺死了同學馬同學。
這個14歲的孩子手段殘忍到讓人髮指。他在馬同學居住的單元門口等馬同學,馬同學回家時,他突然持刀衝出,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揮刀直捅其心臟!
據說,在追砍過程中,馬同學的脖子被砍斷一半,頸動脈更是全被切斷,秦同學仍嫌不夠泄憤,又在馬同學胸前、背後連捅十幾刀,刀刀致命,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02
6月21日在中科院附近的一個餐館裡同樣發生了一場類似事件,中科院一研究生請遠道而來的高中同學吃飯,不料遭對方捅傷身亡,其原因有人爆料稱是因為兩年前在同學聚會上規勸。
而手段也是異常的殘忍,視頻中藍衣男子右手拿出刀具站起身向白衣男子胸口刺了一刀,傷者隨即捂住左胸倒伏在過道上,持刀男子又上前連刺其背部及頸部數刀,男子當場倒地身亡。
也許你想問這些原本花一樣年紀的孩子,為什麼會做出傷人害己的事情呢?
一、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心靈溝通和情感引導,只關注孩子成績。
著名的心理學家李雪曾經在《當我遇見一個人》中寫道,愛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
然而中國的家庭教育太多都是「如我所願」。父母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只關心孩子飛的高不高,從來不問問他們飛的累不累。這就是中國式家庭的悲哀。
今年暑假回老家,驚奇地發現在我們那個十八線的小縣城培訓班輔導班異常火熱。我表妹七歲半就上了作文、奧數、英語、畫畫、舞蹈、習字等七八個輔導班。整個暑假幾乎沒見過她休息,每天穿梭在各種輔導班裡。
我忍不住提醒她媽媽,孩子三年級以前最好不要給她上文化課類的輔導班,這樣會破壞她的學習興趣。
教育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如果父母不優秀或者行為習慣不好,給孩子報100個輔導班也沒用啊!
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情,教育的本質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我小姨無奈地說,沒辦法他們班上的同學都報了那麼多,人家還有報十個輔導班的,我不想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你別說,人家那個報十個輔導班的孩子真的特別優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我真的很想問問那個報十個輔導班的孩子,你快樂嗎?
我見過太多的孩子小時候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長大後卻很難有一項精通的技藝和特長。
要麼就是上小學的時候,學習很好,讀初中後學習成績一落三千丈。
那因為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逼著跳舞、畫畫、彈鋼琴和學習。
他們本身並沒有發現跳舞、畫畫、彈鋼琴和學習的樂趣。即使有樂趣也被不懂得教育,一味嚴苛的父母給摧殘了。
譬如,很多父母在孩子畫畫、彈鋼琴、寫作業的時候喜歡在旁邊拿著小尺子監工,一不小心畫錯了、彈錯了、寫錯了,一言不合就是一戒尺。
你看,孩子正在萌發的學習樂趣就這麼被無知的家長扼殺在搖籃里了。
小的時候他們沒辦法反抗,長大了可不就放飛自我了。
樊登在解讀《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曾經提到,孩子探索新東西的願望這才是最重要的,讓他保持喜歡探索的感覺這個要比糾正他的錯誤重要得多。
如果因為糾正它的錯誤,導致他不愛探索,不愛學習,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孩子學任何東西,最重要的一點是有沒有發現學這個東西本身的樂趣。
小時候,我們村裡學習成績的最好的姑娘,不僅模樣清秀可人,在家幫媽媽做家務,而且下地幹活既快又好,簡直就是十項全能的千手觀音。
可這個全村男女老少都喜歡的「別人家的孩子」,竟然慫恿我偷媽媽新買的髮夾送給她,我不願意就偷偷掐我,把我的胳膊掐的都破皮流血了,我跟我媽說,是她掐的,我媽打死都不相信。
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她竟然摁著我的頭往痰盂拽,逼著我喝她的尿,我誓死不從,她就威脅我,讓全村的小夥伴都孤立我。
後來長大了,和媽媽說起這事,媽媽才說,小時候就看她學習成績好,長得又乖巧懂事,沒想到竟然這麼壞。
是的,估計連她的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引以為傲的女兒還有這麼陰暗的一面。
在很多中國的普通家庭,學習成績好的「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成績就是他們的天然屏障,可以讓父母忽略他們身上的一切問題。
而優秀的成績同樣也是好孩子的尚方寶劍,他們可以因此不做任何家務。他們可以提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在很多父母眼裡,成績很重要,音體美全面發展很重要,唯獨卻忽視了孩子的心靈教育和情感引導。
二、學校缺少心理教育,唯成績論。
在市重點中高中讀高二的表弟悄悄告訴我,姐,你知道,我們現在學習壓力大的要死,晚上兩點之前都不敢睡覺,每次考試都要排名,我覺得自己都快爆炸了。前兩天我們隔壁小區一個學霸還跳樓自殺了。不過這也不是什麼新鮮新聞了。跳樓的學霸年年有,只是今年尤其多。
我們教育在注重成績,注重德智音體美全面發展的同時,應該更加關注心理教育。
我們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停下來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是否出現在了偏差。
三、整個社會的教育系統缺少逆商教育。
在學校我們很注重孩子的智商。
步入社會,踏入工作崗位後,我們開始關注情商。
但整個社會的教育系統唯獨缺少逆商教育。
何為逆商?
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IQ智商、EQ情商、AQ逆商並稱3Q,成為人們獲取成功必備的不二法寶。
有專家甚至斷言,100%的成功=20%的IQ+80%的EQ和AQ。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尤其近30年來,更新迭替的速度令人乍舌。
大數據的互聯網時代,社會的高速發展,巨大的壓力下很多年輕人出現了焦慮、失眠、抑鬱、恐懼;甚至還有一些人不堪壓力精神崩潰、跳樓自殺…身心的失衡,不僅影響其智能的發揮,而且還會使其潛能的挖掘、綜合能力的培養、人格的完備受到抑制。
在充滿逆境的互聯網時代,事業的成敗、人生的成就,不僅取決於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的逆商。
然而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對逆商的培養少之又少。
譬如,小時候當我們學走路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很多父母的做法就是趕緊跑過去立馬把孩子抱起來,並把旁邊絆倒我們的石塊踢飛,都怪你把我們家孩子絆倒。
因為經濟的壓力,隔代教育成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那麼隔代教育會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樊登在解讀《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曾經提到,老人教育孩子一般會走兩個極端,疼起來溺愛得不得了,要麼特別嚴厲。凶起來口無遮攔。
有人常說,我們小時候也是父母這樣教過來的,不也長大了么?
但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長的真的好嗎?
有可能我們只是長大了,我們心靈上受到了很多摧殘,你有很多局限,譬如,自卑、懦弱、不敢探索,我們有很多心靈上的盲點不敢去探索。這都是教育帶給我們的傷痕。
老人帶孩子會對孩子過度保護,把孩子培養成易碎的玻璃。
我曾經見過一個讀小學的小男孩,在小區盪鞦韆的時候,奶奶怕他會摔倒一直在後面跟他上滑梯的台階,爺爺則搬了一個小馬扎坐在滑梯門口接自己的孫子。
當他看到旁邊兩三歲的孩子都滑的非常好,而自己六歲的孫子遲遲不敢滑下來時,竟然對孫子破口大罵,你怎麼那麼笨,你看旁邊的小弟弟小妹妹都滑那麼好,你都讀小學一年級怕什麼啊?
我看到孫子站在滑梯口,嚇得大氣不敢出。
奶奶則在站在孫子旁邊,不停地囑咐旁邊瘋玩的小朋友,你們小心一點,不要碰到小哥哥。
當時我就倒吸了一口冷氣,不禁想起前兩天那個刷爆朋友圈的不會做西紅柿炒雞蛋的留學生。
中國很多父母很喜歡扮演犧牲者和依附者,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他們很喜歡插手控制孩子的一切,從小時候學習到長大後在找工作、結婚生子。
他們為了孩子犧牲一切,放棄自己的愛好和生活,一輩子為子孫而活,
為了孩子他們傾盡所有的付出把孩子一個個培養成巨嬰。
於是很多不堪社會壓力,逆商低的孩子們才那麼容易焦慮、抑鬱、失眠,對生活充滿絕望。
所以那個北大清華的苗子才會因為同學兩年前幾句勸告的話而耿耿於懷,不惜跑千里殺人。所以那個14歲的孩子才會如此狠毒的對自己的同學下手。沒有對生活的熱愛,所以視生命為草芥,所以他們殘忍到我們能想像到的極致。
細思極恐。
誠如老師所說,每一個壞孩子,都是受害者。也許其成長路上的每一個人、每一次幸與不幸的經歷都是他的「幫凶」。曾經的博士盧剛如是,馬加爵如是,今日的他們亦如是。他們是可恨之人,卻也絕對是可憐之人。
我們能否集體反思一下我們賜予了孩子什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