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下半年,你準備繼續混日子嗎?
來自專欄佟雷看自由職業3 人贊了文章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已是7月,回顧2018年已經走過的一半里程,你心中是否有生成一張關於個人職業發展的年中總結報告呢?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試問在職場上,什麼才是對職場人的最高評價,我想除了專業,還應該有「不混日子」。
你80後,大學畢業後,工作10年了,月薪7K到8K,偶爾請假,沒有強烈的上進心,你並不覺得羞愧,因為周圍的人,都是這樣活著。
在公司混日子的人,最終傷害的是自己。世界正在加速懲罰混日子的人,你雖然優秀,每天卻做著差不多的工作,看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安享於穩定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沒有主動成長的意識,當更優秀的人到來,你隨時可能被取代。
所以真正拖垮你的根本不是死工資,而是你一直混日子的心態,想要成為一個厲害的人,成為特立獨行、牛逼哄哄的人,就必須跳脫出這種現狀,而那些走得遠的人,往往都具備這幾種意識。
1.你的被動,正在淘汰你
最近聽了一段引發深思的話,出自音頻節目《好好說話2》。
馬東說他親自把關公司所有面試的最終環節。在面試新員工和實習生時,他經常會問:一份西紅柿炒蛋該怎麼做?
我當場發懵,按下暫停,戲精上身,演了一出,換作是我,該如何作答呢?
無厘頭的題目後,肯定埋著玄機,我懷著幾種猜測繼續往下聽。
應聘者凡是支支吾吾回答不會做的,還是結結巴巴報流水賬似的,都沒過馬東這一關。
其中一個應屆小夥子的回答是這樣:
「馬老師您這問題真有意思,我猜您應該不會真想考驗我的廚藝吧,我廚藝不行,但我對如何調出一杯好的雞尾酒倒是頗有心得,我和您說說?」
這就是打動馬東的滿分回答。
因為小夥子看懂了馬東的提問訴求,一個內容公司當然不是真的在招廚師,而是想考察對方的表達能力、思維邏輯和抗壓能力。
馬東欣賞小夥子遇到奇葩題目後沒有有一說一,而是想深一步,反客為主,把被動化為主動,把劣勢變成優勢,翻盤面試的走向。
這個小夥子的回答我反覆聽了幾遍,越聽越妙。
先把馬東佔據主動權的局面打破,再展開一段平等的互動對話,最後以勾起馬東好奇心的方式,掌握了主動權。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也有類似情節:
剛畢業的安妮去面試時尚女魔頭米蘭達的助理時,場面被動到難堪。她沒看過米蘭達公司出品的雜誌,直到面試當天才知道米蘭達,對時尚既沒追求也沒見解。
安妮化被動為主動,總共分了2步:
1. 介紹自己的長處,比如自己曾是西北日報的主編,獲得全國大學記者競賽的第一名,揭露了校工團的不法剝削。
2. 面對米蘭達的不為所動,豁出去說「在你看來我不適合這裡,不夠苗條漂亮,不懂時尚,但我很聰明,學得很快」。
結果爭取到米蘭達助理的職位。
在面試那麼短的時間內,安妮從完全不佔優勢,馬上意識到自己與米蘭達要招的人之間的差距,介紹自己的長處,突出自己的不同,用聰明和勇氣,把一度很被動的場面,贏得一些主動分。
化被動為主動的重要性,不只存在於電影中,在現實中也成為很多企業看重的素質。現在用人,喜歡的是在專業領域有見解,敢於表達且做事主動的人。
一個有追求、有野心的人,從不等著機會主動降臨,他們喜歡通過主動思考、主動解決、主動爭取換來的。
而一直被動下去,哪天被淘汰了都不知道。
2.打造斜杠能力,隨時擁有人生下半場的驚喜
今年在俄羅斯世界盃首輪上,冰島1-1逼平阿根廷,冰島守門員哈爾多松因撲出梅西點球,震驚了所有球迷。
更令人震驚的是,網友隨後發現,這位傳奇的冰島門將,2014年才正式成為一名職業球員。他此前是一名導演,為冰島拍攝過可口可樂世界盃的廣告。
不僅是門將,冰島隊主教練的另一份工作,也是牙醫,隊長之前是手球運動員。
甚至它的後衛,都是位鹽廠工人。
網路段子說,冰島隊就是「廚子傳給司機,司機傳給木匠,木匠進球了。場邊的牙醫笑了」。
這雖然是調侃,但是它應驗的還是那個常識:走得最遠的人,往往都是斜杠青年。
當你總是擁有多種能力,始終追求改變,你就不會呆在原地,就能夠選擇與誰同行,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優秀的人,從來都不安分。真正厲害的人,一生都在「出軌」。
出軌,在這裡不是貶義詞。而是說,不管在什麼環境,你都不要得過且過,持續學習新技能。當你擁有多種能力和身份,就算命運讓你躺到陰溝,你也能重新仰望到星空。就像冰島隊一樣,隨時擁有上半場的驚喜。
3.有六成把握,你就果斷去做
朋友M四年前離開摩根士丹利,加入麥肯錫。這兩家公司從很多角度來說都是門當戶對的,但是事實是,儘管無關乎好與不好,這兩家公司其實區別特別大。
摩根士丹利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受到各種監管機構的嚴格監管,內部的風控日趨收緊,紐約總部集權嚴重,香港也特別喜歡刷存在感,凡事都得層層彙報,尤其是和錢相關的更是敏感,整個公司的風格都偏保守和謹慎。
而麥肯錫作為一家合伙人公司,在法律和核心價值觀的框架內,大家都特別主動、靈活以及自由,公司對員工都充滿信任。
朋友M到公司的第一周,就收到了一個招聘的小朋友到美國出差兩周的申請。對於剛從摩根出來的他,第一反應就是找到老闆,也就是當時大中華區的大內總管,問他是否可以批。
結果老闆看了一下,對他只說了兩句話,一,可以,二,以後有這種事情你自己判斷,因為這是你的權利,也是你的工作。
還有就是在方案細化的過程中,朋友M還是習慣性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跟他老闆去請示和彙報,兩三次之後老闆對他說了一句話:Here at McKinsey, do it as you see fit, do not ask for permission,ask for forgiveness.
翻譯過來就是:在麥肯錫,你認為是對的事情,馬上放手就去做!不要事情還沒開始做就到處找人去批准,應該等到你做錯了才找人去原諒你。
後來又聽說了那句著名的Make Your Own McKinsey(Do not ask for permission, ask for forgiveness.)「認為是對的就馬上去做,錯了再求別人原諒你」的這種看似有點無賴,實際上有大智慧的自我驅動性,難道不應該是我們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也同樣適用,應該一直恪守的黃金規則嗎?
尤其是在職場打拚的朋友們,更加應該擺脫各種束縛和藩籬,勇敢地追求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雖然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但並不是只要你做好了充分準備,機會就一定會光臨。當我們做了充分準備,機會還沒有光臨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的,是去創造機會。
寫到這裡,突然有些感慨,我們辛辛苦苦去工作,要麼是為了賺錢,要麼是為了實現理想,如果什麼都沒得到,卻在混日子,那麼太可惜了。
能夠心安理得混日子的人,當然也有,但那是在職場早已打下江山的人,他們功成名就。你還年輕,還沒有資格。你的人生,還可以再努力爭取一把。
推薦閱讀:
※{優雅儀態} 商務會議中,手應該放在哪裡呢?
※遇見一個杠精同事怎麼辦?
※【職場新人必備!最常用的20個PPT技巧】
※甘願做軟柿子,只有被捏的份
※職場中, 能讓領導很高興、同事都願意跟你混, 就牢記這3句話!
TAG: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