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系列(十)靠一張嘴巴就來「有病治病,沒病強身」
??隨著社會越來越進化,西方文明也越來越為東方所採用。過去美國人流行「每個人都有一位心理醫師」,意思是說,與專業人員談心事、尋求解決人生困難是一種家常便飯,理所當然的事。最近這幾年,華人地區,包括台灣,尋求心理治療的協助,也逐漸成為風尚,甚至是一種跟得上時代的人,在藥物治療之外,另一種效果更為長遠,更能一勞永逸的方法。藥物治療像是向人買魚,心理治療則是學釣魚,聰明的讀者當然明白何者較划算?
舉憂鬱症的治療為例,以公共衛生的三及預防來說,初級預防就是預防疾病的發作,透過心理治療的協助,當事人可以學會調節情緒、管理壓力的方式,自然不容易生病,這就是「沒病強身」;次級預防就是指,萬一生了病,心理治療正是在藥物治療以外的一種比較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況且心理治療還可以幫助病人接受治療的配合度,更能縮短療程、減少併發症、預防再發這就是「有病治病」;所謂三級預防就是指,在心理治療的心理社會復健功能下,及早回歸社會,重回人生軌道,不也是很值得的事嗎?
心理治療的門派很多,簡單來說,就是在一位以身作則、善於利用自身影響力的好老師帶領之下,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到讓習慣成自然的方法。也就是說,治療師利用本身的專業知識與技巧與對病人反應的敏感度,一方面幫助病人自我覺察,並澄清個人的認知與情緒,引導病人將自身的情緒做適當地宣洩與處理,另一方面則是協助病人重新建立和諧且穩定的個人發展模式,使病人能擺脫原有的困擾,在生理、心理上皆能均衡健康地發展。
國內的心理治療市場,百花齊放、百鳥爭鳴!除了各大醫療單位提供的各種心理治療方法之外,坊間也有各式各樣的機構、工作室提供無所不有的心理治療服務,不過效果則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倘若有讀者感興趣,建議還是先諮詢可靠的醫療單位,掂掂自己的荷包,精打細算後再尋求可以相互適配的治療師的協助
推薦閱讀:
※為什麼婦產科醫生說,器大活好的男人有時不如一根黃瓜?
※夜尿多不要忍無可忍才看醫生
※摘下天使的翅膀 誰能看見醫生的苦與累?
※【玲布落】醫生三口包教程
※床墊被子睡一周養千萬隻蟎蟲?醫生簡單5個錦囊妙招,半個月消滅蟎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