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路上,讀懂「楊凌」 ——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全掃描

在路上,讀懂「楊凌」 ——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全掃描

來自專欄依然行攝

為什麼是楊凌?

楊凌,中國農科城,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國家唯一的農業特色自貿片區,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楊凌農科」、「楊凌農高會」兩大金字招牌享譽天下。

楊凌,我國農耕文明發祥地,早在4000多年前,農業始祖后稷 「教民稼穡,樹藝五穀」;1934年,西北地區第一所農業高校「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前身)成立;新中國以來,以農業科技為主的兩所大學、5個研究院所、3所中專等10餘家農業科研教學單位,夯實了蜚聲中外人「農科城」之基。楊凌示範區內駐有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國家首批示範性高職院校、中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排行榜第11位的楊凌職業技術學院,聚集了農林水等70多個學科、7000多名農業科教人員,是我國重要的農科教基地。目前世界小麥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碧螞一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6號」、第一例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等數以千計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均誕生在楊凌。我國黃淮麥區小麥品種的六次更新換代中,四次都是楊凌品種主導的。近年來,楊凌培育的「西農979」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三個小麥品種之一,「秦優7號」成為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高油雙低雜交油菜品種,玉米新品種「陝單609」實現了機收玉米育種的新突破,「瑞陽」「瑞雪」、「秦脆」「秦蜜」等蘋果新品種有望成為黃土高原蘋果產區更新換代的主栽品種。楊凌為我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肩負著引領乾旱半乾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旱區農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需求,多年來,楊凌示範區發揮農科教資源優勢,以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紮實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通過一系列新技術、新成果,探索一系列新經驗、新模式,在開展農業科技示範推廣服務和科技扶貧等方面不斷進行有益探索,打通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讓農業科技走到田間地頭,據了解,「楊凌科技」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700項,並在全國18個省(區)建成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306個,年示範推廣面積6500多萬畝,推廣效益超過170億元,數以億計的農民從中受益。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份使命,一份擔當。自1997年我國首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以來,楊凌主動擔當,大膽探索,在解決我國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道路上,摸索出了一條大有可為的「楊凌模式」,根植大地,不忘初心。

為什麼是「走出楊凌看示範」?

不知你是誰,卻知你為誰。從第一次開啟「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至今15年以來,楊凌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每年都邀請媒體記者,以親歷、發現、體驗、感受的「行走、探訪、現場」方式,組織開展「走出楊凌看示範」大型採訪活動,15年堅持不懈,15年風雨兼程,腳系泥土情,行以萬里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在所有堅守在農科一線的背影中,「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用筆觸,用鏡頭,用記錄,用講述,為人們分享著另一種偏遠農莊、大山深處、稻香麥浪、瓜田李下、鋤頭犁稍的「詩意和遠方」,但更真實的是,「走出楊凌看示範」反映著楊凌的農業科技含量、科技扶貧的路徑和「楊凌力量」的成果,有困境中的突破、疑難中的擔當、付出中的血汗、不懈中的收穫,「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著墨於普通、平凡的面孔,他們是科技隊伍中的一員,離開單位和家庭舒適區,常年奔走於農戶,風裡來雨里去,手把手教農民科學種植養殖,心貼心和農民打成一片;他們也是鄉村的致富能手、創富帶頭人,不甘落後,不輸志向,向傳統勞作要科技進步,向辛勤勞動要更大價值,向農副產品要廣闊市場,向一方水土要摘帽脫貧,用踏實和勤奮,加上學習和實踐,一肢一個腳印,努力改寫農村新面貌;「他們」也是受益、受惠於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生產力本身,如何在農高會上展示原生態優勢、亮出綠色品牌、秀出純凈天然高度,用產品說話,給效益增值,讓農業科技成為活生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寶貝」……

15年來,「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從戈壁沙漠到煙雨江南,從西部邊陲到華北平原,緊緊圍繞楊凌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農高會參展企業,每年組織開展採訪報道、宣傳推廣活動,共有130多家中央和省市新聞媒體深度參與,走進30多個省(市)和地區、160多個示範基地、累計行程12萬餘公里。這一切,是對「楊凌農科」的畫像,也是對「楊凌力量」的註解,更是對楊凌農科人的致敬和禮讚。

今天,當越來越多的「城裡人」追求安寧素靜的「有質量」生活時,其實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尋根之旅,就是找回物質世界和精神家園的回歸之根,楊凌,正在讓這樣的回歸變得生動而具體,山水跋涉,相跟於腳下的土地,前方才不會迷惘。「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給了一群「耍筆杆子」的記者們如何打開「楊凌科技」的方式,在與土地親密接觸的行走中,讓更多人隨著一篇篇報道,漸漸讀懂什麼是「楊凌力量」。

「走出楊凌看示範」,捧一著份對「三農」、對「農科」的情懷,正在為楊凌示範區締結一個永恆的「朋友圈」。

「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速寫

2018年6月27日至7月8日,12天的時間裡,「走出楊凌看示範」活動赴陝西、四川、重慶、河南、河北的8000多公里全程展開。

【第一站:青山綠水中的楊凌符號】6月27日,「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來到了位於秦嶺深處的略陽縣,探秘青山綠水中的「黃金」產業,在中川壩村中藥材黃精種植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步長製藥、通過大學+企業+基地的產業扶貧模式,充分發揮當地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快推進規模養殖,確保中藥材產業朝著多元化方向邁進。據介紹,當地政府計劃投資1480萬元,建設杜仲、天麻、黃精、林麝四大中藥材種業基地,到2020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70萬畝,帶動全縣農民依靠中藥材產業增收6億元;

【第二站: 與農高會的不解之緣】每年,楊凌農高會上都會湧現出一批新型農產品,重慶佳典農業公司的「佳雨」腐植酸復混肥料就是其中一個。相比較傳統化肥,腐植酸復混肥料安全性高,綠色有機,有助於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同時,還可以影響農作物的口感。腐植酸復混肥料主要用於蔬菜、水果、藥材、玉米、水稻、油菜等經濟作物。 「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在這裡了解到,自從參加楊凌農高會之後,腐植酸肥料的施用率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其中青海及甘肅的枸杞、藜麥,雲南的油菜、瑪卡、烤煙,新疆的棉花、辣椒,廣東的辣椒、芥菜,陝西省的獼猴桃,經由農高會認識、施用腐植酸復混肥料後普遍取得增產。好風憑藉力,有了楊凌農高會這一平台,好的農產品才飛的更高。

【第三站:深山採茶女與楊凌科技的浪漫邂逅】在位於秦巴山區四川廣元旺蒼米倉山茶園,「漂亮姐姐」、採茶女李菊華不僅給大家帶來在茶田現場的茶藝表演,還對與楊凌農業科技的浪漫邂逅深有感觸,因為,正是楊凌農業科技的到來,才煥發了米倉山茶園更多的「美麗」。旺蒼縣種茶歷史悠久,當地五分之一人口從事茶葉產業。近年來,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茶葉專家周天山教授的指導下,旺蒼縣建成了標準化茶葉示範基地,實現了茶園標準化種植,直接帶動農民增收3.5億元,成為當地精準脫貧的主導產業。

【第四站: 甜蜜「棗」知道】在重慶市雲陽叄峽棗種植區,「楊凌農高會」品牌帶來的與國內外從事棗業產業、科研、產品貿易的技術支持和銷售渠道, 已讓紅棗產業成為當地人眼中名符其實的「甜蜜」事業。2017年,在楊凌科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指導下,核心產業園以免費供苗、訂單收購等方式,已在庫區推廣種植叄峽棗10000餘畝,帶動農戶1000戶,為農民節約苗種成本500萬元以上,掛果農戶戶均利潤3萬元以上。

【第五站:詩城「菇」傲】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7月2日,「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一行來到三峽之巔、素有「詩城」之稱的重慶奉節,走進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在這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杜雙田教授不僅為食用菌種植提供技術指導,還協助引進了十餘種食用菌新品種,推動產業朝著規模化、規範化發展,目前,建有13個蔬菜及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擁有11個註冊商標、29項國家發明專利,建有5000餘畝蔬菜及食用菌種植基地,年成品菜加工能力8000噸,形成原料種植、產品加工、內外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鏈。作為秦巴山區扶貧聯盟中的一員,通過「基地+貧困戶」的產業化扶貧模式,統一免費提供大棚和菌種原料、統一培訓生產管理技術、統一收購農戶產品,已帶動3000多戶農民(其中近15%是貧困戶)參與菌菇種植及初加工。

「有了楊凌科技支撐,有了西農大教授技術指導,我們的企業發展更有底氣,也更加自信!」 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汪負責人說,藉助楊凌農高會這一國際化大平台,既開拓眼界,又能學習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業技術,更能不斷擴充營銷「人脈圈」,現在,有機菌菇甚至遠銷美國、加拿大、日本等海外國家,在讓外國人品嘗 「詩城」美味的同時,也感受到楊凌農業科技的獨特魅力!

【第六站:楊凌農高會為美打call】當2003年在湖北宜昌武夷山脈中首次發現世界瑰寶、植物新品種嬌紅一號紅玉蘭時,如何做好保護、繁育和觀賞擺在了人們面前。了解到宜昌在移植玉蘭時遇到的難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增根控肥技術,通過一個小小的黑色容器,就為嬌紅一號玉蘭樹安上了「雙腿」,讓嬌紅一號走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面前,一展絕世芳華。2017年11月,嬌紅一號玉蘭在第二十四屆楊凌農高會上 「首秀」嬌顏,參會企業及群眾爭相購買,可以說,是楊凌農高會捧紅了湖北的紅玉蘭。

【第七站:瓜果飄香話豐年】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現代蔬菜產業示範園裡的瓜果蔬菜熟啦!大棚內,黃瓜、尖椒、番茄、南瓜枝繁葉茂,果實累累。從2015年開始與楊凌示範區合作以來,「楊凌科技」在水肥循環利用、噴灌建設、遠程指導方面提供強有力支撐,還從陝西引進葡萄和草莓的培育種植。目前,實現年生產總值8688萬元,惠及農戶815戶,安置1000餘人就業,增近村組建檔立卡貧困戶42人,戶均年收入2.5萬元以上。

【第八站:「一枝梅」結出萬家果】商洛被譽為「中國核桃之都」。近年來,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陽核桃實驗示範站的指導下,商洛市核桃產業步入新台階。截止2017年,全市95%的農戶種有核桃,總種植面積326萬畝,覆蓋全市98個鎮辦,實現年產量12.88萬噸、產值28億元。

「以前,我根本想像不到高級教授能走到田間地頭,現在,翟教授來的次數已經數不清了。她是我們老百姓的教授,我們打心底感謝她!」上河村核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彩鳳激動地說,她口中的翟教授就是西農教授、博士生導師翟梅枝,主要從事核桃良種選育、豐產栽培、示範推廣等工作。2006年,她兩度到商洛考察核桃種植情況,撰寫調研報告;;2007年,山陽縣核桃試驗示範站成功落地。翟教授在推廣「高接換優」中挨家挨戶做說服工作,耐心講解,親自示範。「有機肥施用」「病蟲害防治」「整形修剪」「報紙遮陰」等科研成果不斷得到有效轉化,2017年上河村核桃平均畝產150公斤,總產量300多噸,比往年增加了20%。紮根商洛10餘年,從「翟阿姨」到「翟奶奶」,翟梅枝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西農精神」。據了解,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截止2017年底,學校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7個、示範基地45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眾多技術專家從學校小課堂走進了農村大課堂,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500多億元。

【第九站:科技芳香】金銀花因一蒂兩花而被人們稱為鴛鴦藤。7月6日,「走出楊凌看示範」來到河南南陽淅川縣金銀花種植示範推廣基地,共同見證了「金楊凌」與「銀淅川」綻放的致富之花。「原先我是靠天吃飯的莊稼漢,如今變成了基地的職業農民,我感覺很幸福!」作為直接受惠者,村民華道銀道出了心聲。自2010年與楊凌金山科技公司「聯姻」,啟動金銀花種植示範基地建設後,楊凌示範區科技局還專門撥付10萬元的示範推廣資金,用於育種及培訓工作。有了楊凌科技的支撐,產業發展如魚得水。華道銀說,以前他種植3畝小麥,年收入不超過2000元,如今將自己土地流轉給基地,光租金就接近1800元,再加上他在園區工作,一年下來收入就有3萬多元。據介紹,在「公司+基地+農戶」的脫貧模式下,金銀花種植示範推廣基地帶動當地12個鄉鎮6000多名農戶就業,基地年產值達到了3.5億元,金銀花已然成為了當地群眾眼中的幸福花,芳香四溢!

【第十站:「毛蛋蛋」變成「金疙瘩」】在伏牛山地區,來自楊凌的四個「毛蛋蛋」已經成為發家致富的「金疙瘩」。 「毛蛋蛋」獼猴桃在伏牛山的種植,自2013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劉佔德教授引進楊凌的臍紅、徐香、翠香、獼香四個獼猴桃優良品種後,才得以長足發展。圍繞獼猴桃新品種引進、標準化栽植、水肥一體化管理、有機模式培育等,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內鄉、南召等縣區,累計推廣獼猴桃面積4680畝,產量3萬餘噸,為當地培養獼猴桃產業職業農民2萬餘人。讓南陽獼猴桃種植戶感受到了千里之外楊凌科技的磅礴力量!伏牛山獼猴桃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對「走出楊凌看示範」說:「以後每年我們都會繼續堅持去楊凌學習取經,也會積極準備參加農高會,讓楊凌的科技之光輻射河南以外各省市,讓科技之火在全國能夠引起燎原之勢。」

【第十一站:禹州有個「小楊凌」】位於河南省中部的禹州市,素有「畫聖故地,鈞瓷之都」之稱,而泓碩農業生態園全然是一派「小楊凌」景象。早在2013年,農業生態園創始人趙中華帶領八位農民,抱著試探的態度參加農高會,沒想到讓他們大大的開闊發眼界,園區與楊凌示範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取得聯繫,圍繞園區規劃、優先領域、關鍵技術、新品種引進、人才培養、果蔬管理等建立長期深入的合作關係,建立農業專家庫,農業技術成果庫,提供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讓「楊凌模式」在禹州落地生根!如今,佔地3250畝的園區按照「一園多區,一區多景」為布局,以高效農業、果樹種植、生態觀光、葯食兩用為主體,朝著拓展培訓、研學游等多元化方向發展,無公害蔬果、人文旅遊產業帶動周邊貧困戶80戶,年解決勞動力3萬人次,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泓碩模式」。

有一種力量叫「楊凌」

隨著「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完美收官,我們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了大寫著的「楊凌力量」,那就是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責任擔當,在農業科技創新上的突破提高,在引領示範推廣上的普及轉化,在市場大潮變化中的向勢作為,在科技人才建設方面的專業化全產業鏈覆蓋,在品牌價值輸出方面的國際性前瞻大視野,在農業文化、科技文化宣傳方面的品質內涵影響力提升!

2018走出楊凌看示範,一次和土地的親密接觸,一座在路上讀懂楊凌的行走的課堂,一道細心打量農業之根的殷殷目光,一趟腳下沾滿泥土的田園約會……

一切答案都是探尋。走出楊凌看示範,沒有終點。

推薦閱讀:

把一生精力耗在香菇大棚里值得嗎?
不要種菇了,這話是害人還是幫人?
鄭風田:中央一號文件為何又鎖「三農」?
今年開始, 農民手裡的宅基地會有3點變化, 不注意很可能要吃虧!
作物缺素癥狀綜合整理

TAG:三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