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與時俱進」的《哆啦A夢》
來自專欄哆啦A夢的壁櫥220 人贊了文章
從第一次從抽屜里跳出來算起,哆啦A夢已陪伴一代代孩子們走過了四十餘年的歷程。時至今日,這隻圓滾滾的藍色狸貓仍然活躍在電視屏幕與影院銀幕上,絲毫不顯老態。《哆啦A夢》的保鮮秘笈何在?無非一個字——「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大概是個婦孺皆知的道理。然而真要做到這一點,真的沒那麼容易。
有時候,《哆啦A夢》似乎確實是與時俱進的。漫畫原作中的許多過時設定都得到了更新。比如最近播出的《進化退化光線槍》中,最新款收音機被換成了iPod Nano,「手錶型收音機」則是在現今的智能手錶上再進一步,加入了全息投影等等技術,頗具高科技感。
但有時候,《哆啦A夢》似乎又停留在創作的年代。許多已經成為現實,甚至被實現得更精妙的道具仍然保留了原貌。其中的某些生活場景也絕不會發生在當下社會中。比如最新一集的《用體驗錄像機享受》中,體驗錄像的存儲介質居然還是磁帶——而實際上,《哆啦A夢》原作中又是出現過光碟的。這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很奇妙,但換種說法,這叫過時了。
那麼,《哆啦A夢》是否真的是與時俱進呢?
首先考慮一個問題,《哆啦A夢》動畫為什麼一定要與時俱進?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儘管我們都知道成人也能在這部作品中挖掘出深刻的內涵,但它畢竟還是子供向的作品,最主要的受眾仍是少年兒童。對於他們來說《哆啦A夢》沒有情懷加成,他們也不會考慮《哆啦A夢》在七八十年代掀起過怎樣的旋風。他們只能把它當作生活系的作品觀看,在與自身生活相近的場景中體驗幻想融入現實的魅力。所謂的SF無非由日常與非日常組成,唯有與時俱進,日常部分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現實性與代入感,而非日常部分才能顯示出神奇之處。
有時候,與時俱進僅僅是做出簡單的替換就可以了。比如作品中出現的電視,若是一直保持原作中最早的老式黑白電視肯定是不科學的。從下面的圖可以看出,大雄家的電視不斷「更新換代」,變得更薄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與時俱進僅僅是為了避免違和感。但有時候,與時俱進具有更多的含義。它意味著製作組必須敏銳地觀察到社會新動態,讓作品更加符合當今少年兒童的口味。
事實上,這是藤子·F·不二雄一直在做的。比如《老狼一家》就是在媒體報道疑似已經滅絕的日本狼出沒後創作的,《地底國的探險》甚至把報紙上一大段文字全部引用了上去。再比如特攝片火爆之時,《哆啦A夢》大量出現了特攝元素。藤子非常珍惜這種新鮮感,他在生活中不斷留意報紙、電視、電影中一切有趣的東西,巧妙地把它們融入《哆啦A夢》的世界。
動畫製作組當然需要繼承藤子的衣缽。事實上,2007年之所以會重製《大雄的魔界大冒險》而不是按順序翻新《大雄的宇宙開拓史》,就是因為當時《哈利波特》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魔法熱,製作組希望以此讓《哆啦A夢》緊跟潮流,更能吸引孩子們的興趣。
決策如此,作品內容更是如此。《哆啦A夢》動畫走過這些年,湧現了不少原創佳作。比如《哆啦A夢的重生之日》,以原作很少出現的22世紀為主要舞台,強有力地渲染了大雄與哆啦A夢的友情——這也屬原作所罕見。雖然與原作風格差別很大,但這個故事受到的卻是幾乎一邊倒的好評,甚至在官方評選的「留在心底的30個故事」中名列第一。
重製動畫也能拍出新意。去年在各大網站刷屏的《大象與爺爺》,不僅根據時代把原作的叔叔換成了爺爺,更是增加了不少新的情節——突出軍官殘暴的動作台詞、驚心動魄的摩托車動作戲、飼養員叔叔的回憶殺、軍官從人與動物的愛中得到救贖……相比剪影式的漫畫原作以及有所收斂的動畫前作,這集動畫或許更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觀,更呼應人們對和平的呼聲。
至於幻想部分,得益於更先進的技術、更熟練的團隊、更開闊的眼界等等,《哆啦A夢》中的未來世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科幻感絲毫沒有減弱。《伴我同行》更是誇張,把14年後的世界描繪得像遙遠的未來一樣,簡直是在炫技。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可在有些時候,《哆啦A夢》在與時俱進方面卻似乎陷入困局……
隨著科技的發展,《哆啦A夢》中人物的生活與現實生活差異正逐漸加大。有一樣東西最能反映這種變化——電話。
《哆啦A夢》中最初出現的電話是經典的帶有機械撥號盤的電話,這也是當時藤子家中的電話類型。
但這種繁瑣的撥號方式後來被簡潔明了的按鍵所取代。而固定電話之後,無繩電話以及行動電話也相繼出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在1992~1993年的《大雄與白金迷宮》中,我們可以看到,較為富裕的小夫家與靜香家已經開始使用無繩電話(大哥大?),而大雄與胖虎家仍是老樣子。
1993~1994年的《大雄與夢幻三劍士》中,大雄家的電話終於被換掉了。為什麼直到這個時間才換?藤子本人的解釋是——因為自己家裡的電話換了。
你看,藤子·F·不二雄會根據生活實際調整作品的設定,使作品內外的科技水平盡量同步。
可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的當下,《哆啦A夢》中卻鮮有手機出現——功能手機都沒有,就更別提智能手機了。如今日本雖然固定電話依然盛行,但行動電話擁有率遠高於固定電話。然而,甚至曾經使用過無繩電話的靜香家還發生了倒退,換成了固定電話。胖虎家的電話樣式則依然未變。
唯一出現手機的場景,大概就是哆啦A夢與哆啦美等人通話的時候——看來手機在《哆啦A夢》的世界中屬於22世紀的高科技(大霧)。即便如此,時光手機仍然固守藤子的方方正正的設計,還帶著外置天線,完全比不上我們手上的手機的纖薄美觀。
當然,《新大雄與鐵人兵團》中也出現了類似平板電腦的設備,這裡暫且按下不表。
為什麼這二十年間電話的發展突然停滯了?是製作組偷懶或犯糊塗,還是另有隱情?
我不知道製作組究竟想法如何,但有一點很明確——90年代到現在電話的變化遠遠大於70年代到90年代,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對生活的影響之巨超出了《哆啦A夢》作品本身調節的範圍。
從小的方面說,如《不請自來電話》一話中,是大雄煲電話粥讓爸爸等得不耐煩,被強行掛斷電話,才引出了下面的劇情。如果爸爸自己有手機,又怎會等大雄打電話,那麼劇情不就要推翻重來了嗎?
從大的方面說,手機已不僅僅是單純的通信工具,它更是移動互聯網的載體,是當代生活方式的一個縮影。加入手機相當於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作品中的社會風貌被完全顛覆,人物的命運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而故事風格乃至人物性格本身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不是如此,那麼現在也會不斷有與《哆啦A夢》類似的作品產生——至少在某些方面類似,不是嗎?可近來出現的在孩子中流行的作品,又能看出多少《哆啦A夢》的影子呢?《哆啦A夢》創作的年代必然會對作品本身產生影響,如果一定要消除這種影響,那《哆啦A夢》還能算作《哆啦A夢》嗎?如果《哆啦A夢》需要在這方面追趕後起之秀,那麼其獨特性可能會嚴重喪失。
換個例子。放置水泥管的空地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了,但卻已成為《哆啦A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故事發生的地點,它不僅僅是孩子玩耍的場所,也是五人組會合之處、孩子與鄰居發生矛盾之處、道具展示之處等等。更何況它已成為一種標誌——說得文藝點,成為了都市人心靈的憩息之所。四周房屋林立,中間卻有一塊長滿綠草的空地,綠草簇擁的卻又是充滿城市氣息的水泥管——這不是別有一番韻味嗎?如果為了追趕時代而放棄這片空地,我想觀眾們是不會答應的。
另外,當智能手機能將問題輕鬆解決的時候卻非要求助於哆啦A夢,那麼哆啦A夢的神奇感從何體現呢?
可另一方面來說,不加入手機又會出現代入感減弱的問題。將手機的問題進行推廣——生活在21世紀的大雄等人,竟幾乎見不到使用互聯網的場景,空調等電器仍然是奢侈品,孩子們的玩耍方式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模樣。況且現在的孩子心態大概也與三四十年前大不相同。正如前面提到的,這是否會讓用慣了智能手機的新一代對《哆啦A夢》產生距離感?
事實上,藤子·F·不二雄本人早已覺察到這個問題。他曾經說過:
現在放置著水管的空地或小孩不去補習斑,跟小霸王四齣玩耍的光景已少之又少。但當閱讀《哆啦A夢》時看到跟自己相同的地方,不管是過去或現在,大人還是小孩,基本的部分沒怎麼改變。對嗎?
他相信,只要能把握住人性中「基本的部分」,那麼社會環境變化造成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事實真的如此嗎?似乎是的。根據萬代的統計,二十年來《哆啦A夢》動畫在日本孩子中的受歡迎程度一直名列前茅,近幾年甚至增長迅猛,連續兩年奪得榜眼。另一項來自Video Research的調查則顯示,哆啦A夢連續n次蟬聯「最受孩子喜歡的動畫角色」冠軍。按理說時間越久作品與現實隔閡越大,但《哆啦A夢》的人氣似乎並沒有受此影響。
所謂「基本的部分」沒有什麼神秘的,幾乎全部寫進了大雄這一人物形象里。它包含了人類普遍的弱點與重要的閃光點——難以克服的惰性與渴望克服惰性的進取心。我想,再完美的人,內心深處恐怕也住著一個「10%大雄」,何況我們這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呢?另外,它又包括了「好奇心與想像力」,這是藤子·F·不二雄認為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的品質。
《哆啦A夢》裡面的人類男主角野比大雄到底是個擁有什麼個性的人物?是的,時代在變,但人性總有不變的部分。真正寶貴的思想與情感是可以穿越時空的。無論是荷馬史詩還是詩經楚辭,現代人讀起來仍能產生共鳴,即使對於那些先民的生活我們幾乎只能依靠想像。倘若《哆啦A夢》真的要像橫山泰行說的那樣「古典化」,那麼就不能拘泥於反映某個時期的現實,而是要把握並打通各個時代的脈絡,抒寫這個名為「當代」的時代。
我知道很多名作有非常明確的故事時間,這與價值具有永恆性並不矛盾。但這並不適用於《哆啦A夢》。這部作品從創作之初就不是為某個特定的時代而創作的。最初《哆啦A夢》雖然根據各年齡的孩子不同特點進行了市場細分,但其背景仍與他們的生活有著微妙的區別——藤子·F·不二雄在創作時融入了「我」,使自己的童年與大雄的童年相重合。這就讓《哆啦A夢》在追趕70年代的同時具有了40年代的特點。有些40年代的元素藤子將其融入了大助等大雄的父輩上,但更多的則在大雄等人身上體現。尤其是孩子之間關係的處理,可能完全是按照藤子本人的記憶改造的。
正如藤子所說,自己想畫出的是「能永遠留在孩子心中的名作」,這句話雖然催生的是《小鬼Q太郎》,但我想也適用於《哆啦A夢》吧。既然要追求「永遠」,就不能一味追趕潮流,而要肩負更多的責任感,在給孩子帶來歡樂的同時釋放孩子的天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孩子的興趣……與這些更重大的創作目的相比,「與時俱進」似乎又比較次要了。
另外,都說「距離產生美」,使《哆啦A夢》的時代與現實生活存在一定差異,這可能反而更能讓孩子親近這部作品。
因此,或許製作組現在的做法是比較恰當的——一邊告訴孩子們大雄與他們是同齡人,一邊保留原作創作之時社會的大體樣貌,只在細節上作修正。其實還有一種處理方式,那就是徹底模糊時代概念,某某年份一律用多少多少年後代替。無論哪一種,似乎都與真正的「與時俱進」有一定差距。
但我相信,只要「基本的部分」不消失,《哆啦A夢》就永遠不會過時。
參考資料
- 藤子·F·不二雄《哆啦A夢》吉林美術出版社
- 藤子·F·不二雄《藤子·F·不二雄大全集 哆啦A夢大長篇》 文化傳信有限公司
- もどりライト2 新聞編
- 図録▽主要耐久消費財の世帯普及率推移
等
專欄推廣
本專欄歡迎投稿,某大佬甚至撰寫了《創作者手冊》供大家參考。
燃燒的南瓜:創作者手冊 | 寫給同樣喜歡著哆啦A夢的你(上)歡迎大家關註:
哆啦的小壁櫥——一起聊《哆啦》推薦閱讀:
※山口貴由的血腥時代劇新作,再現「死狂」式暴力美學|漫畫周記小結No.2
※漫影漫畫上線啦!相關漫畫平台賀圖
※這5部描寫末日的災難漫畫,震撼到讓你流淚!
※《出茂倉醬》,十二胞胎物語
※《厲鬼孛兒帖》,鐵木真大戰鐵木辛哥
TAG:哆啦A夢朝日電視台改編動畫作品 | 日本漫畫 | 日本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