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得】關於閱讀學習的一些新知
07-18
【學習心得】關於閱讀學習的一些新知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無盡長河無盡歌2 人贊了文章
- 想要了解一個感興趣的新領域,未必一定要去閱讀這個學科的專業書籍知識。對經濟學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閱讀《牛奶可樂經濟學》《魔鬼經濟學》,更加生動有趣,而且作者也都是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學習知識的效果未必比亞於直接讀枯燥的曼昆《經濟學原理》。想要了解與治療頸椎病相關的知識,不用非要去上知網找論文去嚴肅地閱讀,直接可以在知乎上閱讀孫悅禮醫生的《照顧好脖子》,1小時就能讀完並解決問題了。當然非專業類的暢銷書要有所選擇,像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這種寫的《異類》、《逆轉》和《引爆點》這類暢銷書,整本書的觀點幾頁兒就能概括,愣是洋洋洒洒地寫成了一本幾百頁兒的案例故事集,這種書就取捨著看吧。
- 讀書的目的是收穫價值,能夠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看了自己讀完了很多本書很爽,或者嫌自己讀書太慢,關心頁數。其實,讀完任何的閱讀資料都需要寫相應的讀書筆記進行輸出和總結,才能達到有效的學習。我曾經給 @cleft 推薦過英文版的《哈佛商業評論》去讀,他就嘗試用所謂的「費曼技巧」去寫自己讀完文章後的總結,但卻發現寫不出什麼內容,反而是「假讀」了很多內容。尤其是讀英文的原版書和論文,假讀的概率更大,千萬不要只是貪多白白浪費時間!以後有機會,我閱讀完每一篇英文的《HBR 10 Must Reads on XX》的文章就嘗試在專欄上寫一篇總結。
- 讀書就是採訪作者的過程,你是在和世界上最偉大的頭腦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談話。採訪之前要自己準備好「採訪大綱」,提前帶著問題和「困惑感」,才能與優秀的人促膝長談,聊嗨了。過程中需要隨時停頓想問題並提出深入挖掘的問題,同時也要設想解決問題的場景。比如在讀馬斯克的傳記時,就要學會設想他所面臨的現狀和困難,問一下自己:「如果我是馬斯克,我如何克服當前的創業/融資/市場/新產品的問題?」再去回到書中閱讀,就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達到提升的效果。
- 多學習交叉學科的知識,更有利於培養我們的「conceptual thinking method」,也就是概念化/遷移化思維。類似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生物心理學、量化歷史學,能鍛煉我們用通法的思路解決問題並純熟地鍛煉我們的「思維體系模板」。暢銷書《思考的快與慢》提到,人只有在理性分析的「慢思考」下才能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但是什麼道具才能幫助我們更加體系化、有邏輯地「慢思考」我們生活中的事物呢?就是的「思維模板」的積累和升級,將自己的經驗系統「模型化」、做事的次序和邏輯「流程化」。你會發現商業中的SWOT模型、價值鏈理論、波特五力模型、資產負債等財務模型理論等,都能轉變遷移一下兒,變成我們生活中的解決實際問題、進行自我管理的「通用」模型!
- 關於我們學習的專註力。不僅根據不同階段的自身身體/精力/情感狀況而變化,專註力本身也是有類型之分的。靈感創作型的專註力(作家、編劇、學者)、解題模考型的專註力(諮詢公司、大學生)、機械重複型(運動員、生產線的工人)的專註力是不同的。不同的領域,對於這三種專註力各自分配的比例不同。
任何閱讀和學習方法,都是讓你本該需要付出十成努力的過程稍微減輕一下兒,變為九成。但那九成實實在在的投入,是要靠自己的腳印丈量的。
推薦閱讀:
※想我時,含上一粒糖 | 閱讀時間
※上億流水,600個線下社群,176萬會員,樊登讀書會是如何做到的?
※空白之頁向四方展開
※上個月讀了 17 本書,強烈推薦 5 本,重點吐槽 1 本
※實用的英文原版書籍閱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