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故事】漢高祖誡子讀書

漢高祖誡子讀書

【原文】

吾遭亂世,當秦禁學(1),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2),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堯舜不以天下與子而與他人(3),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4)。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5),早有立意(6),群臣咸稱汝友四皓(7),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8)。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9)。以此故不大工(10),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11)。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12),勿使人也。汝見蕭(13)、曹(14)、張(15)、陳諸公侯(16),吾同時人,倍年於汝者,皆拜,並語於汝諸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17)。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選自劉邦《手敕太子文》)

【注釋】

(1)敕(chì):古代皇帝的詔書。太子:指漢惠帝劉盈。

(2)洎(jì):及;到。踐阼(zuò):即位。踐,履。阼,古代廟、寢堂前兩階,主階在東,稱阼階。阼階上為主位,因稱即位行事為「踐阼」。

(3)堯舜:古代傳說中兩位賢明的君主。相傳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

(4)但:只。不中立:不適合為皇位繼承人。

(5)元子:天子、諸侯的嫡長子。

(6)立意:立為皇位繼承人的想法。

(7)四皓:秦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避亂隱居商山(今陝西商縣東南),四人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時稱「商山四皓」。

(8)嗣:繼承人。

(9)但:只;僅。

(10)不大工:不太工整。

(11)猶:還;尚且。

(12)疏:分條陳述,引申指臣下上給皇帝的奏章。書:書寫。

(13)蕭:蕭何,西漢沛人。秦末佐劉邦起義,後曾為丞相,封酇侯。漢朝的律令制度多由他制定。

(14)曹:曹參,西漢沛人。秦末從劉邦起義。後繼蕭何為漢惠帝丞相,舉事不變,一遵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

(15)張:張良,字子房,相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祖先五代相韓。秦滅韓後,他傾家資尋刺客為韓國報仇,使刺客狙擊秦始皇於博浪沙,未成。後佐劉邦滅項羽,封留侯。

(16)陳:陳平,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陳勝起義,他投魏王咎,後從項羽入關,旋歸劉邦。屢出奇計,佐劉邦平定天下。漢初封曲逆侯,歷任惠帝、文帝時丞相。呂后崩,與周勃合謀誅諸呂,劉漢賴以復存。

(17)如意母子:指漢高祖劉邦寵姬戚夫人和他的兒子趙隱王如意。

【譯文】

我生逢亂世,當時秦朝禁止人們求學,於是沾沾自喜,以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到登上帝位以來,才經常看看書籍,使我了解作者的原意。回想過去所為,多有不是。

堯舜不把天下傳給兒子而傳給他人,這並不是不愛惜天下,只是因為他們的兒子不適合立為繼承人罷了。人有好牛馬尚且還愛惜,何況是天下呢?因為你是嫡長子,我很早就有立你為太子之意。群臣都稱讚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不能招致他們前來,但他們卻為了你而來,因而可委任你以大事啊!現在定下你為繼承人。

我平生不學書法,只在讀書問字時懂得一些罷了,因為這個緣故,字寫得不太工整,然而還說得過去。現在看你寫的字,還不如我。你可要勤奮學習,獻上的奏議應自己動手寫,不要使喚他人代勞。

蕭何、曹參、張良、陳平等公侯,和我是同時代的人,年長你一倍。

你見到他們,都要以禮相拜,並告訴你各位弟弟。

自我得病以來,經常感到睏倦,因為牽掛如意母子。其他各個兒子都足可以自立,只哀憐這個兒子還小。

【人物小傳】

劉邦,即漢高祖(公元前247—前195,一作公元前256—前195),字季,沛縣(今屬江蘇)人。西漢王朝的創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曾在秦朝任泗水亭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起義,他在沛起兵響應,自稱沛公。初屬項梁,後與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同為反秦主力。前206年,率軍攻佔秦都咸陽,推翻秦王朝,廢除秦的嚴刑苛法,約法三章,得到人民擁護。同年,項羽入關,大封諸侯,他被封為漢王,佔有巴蜀、漢中之地。不久,即與項羽展開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前202年,破項羽於垓下,統一全國,即皇帝位,先定都洛陽,不久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在位期間,他繼承秦制,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先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的割據勢力;遷六國舊貴族和地方豪強到關中,以加強控制;實行重本抑末政策,發展農業生產;以秦律為根據,制定《漢律》九章。這些措施,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全國的統一。他後來懂得了「馬上得之不可以馬上治之」的道理,並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去告誡太子,勉勵太子勤奮於學。


推薦閱讀:

如何編一個高大上的故事說自己的牙缺了半邊?
逆鱗
太平年(二)
教學故事
山神的新娘

TAG:故事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