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3 姓氏略考-程姓-遷徙分布

0193 姓氏略考-程姓-遷徙分布(2009-03-07 21:34:19)

轉載

標籤: 雜談 分類: 0001~0500

四.遷徙分布:

程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三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八百十二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59%左右。

歷史上,程氏族人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陝西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廣東為主。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程氏主要繁衍於晉國(今山西)。晉國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國,春秋時期發展成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國的國土以今山西省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陝西部分地方。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苟驩的孫子中有個程季。他的兒子程鄭,為人品行端正,又敢於直言極諫,得到晉悼公的賞識,被任命為乘馬御,後來升任下軍副統帥,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權臣欒書、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無道的晉厲公,成為鬨動一時的人物。除了苟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苟驩食邑於程,以邑為氏,這是程氏人群的一個源頭。雖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頭,但畢竟壯大了程氏的隊伍。西周滅亡後,部分程氏先民遷居晉國,以後又有苟氏、智氏人改姓程氏,於是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程氏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晉國魏、韓、趙三家晉陞為諸侯。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韓、魏、趙三家分晉,晉國宣告滅亡。隨著趙國遷都邯鄲,韓國遷都新鄭,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原來生活在晉國的程氏先民,有不少人遷到黃河南北的新鄭、大梁和邯鄲居住,這是程氏的又一次較大的遷徙。

因為程嬰擁立趙氏孤兒,對趙家有恩德,所以趙氏立為諸侯並遷都邯鄲時,程嬰的後代也隨之東遷,到邯鄲附近原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漢朝的廣平)居住。程氏人群在這一地區不斷繁衍,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派。

除了趙、魏、韓三國乏外;在關中地區的秦國也生活著不少程氏先民。他們是西周宣王時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陽附近的程邑後,在那裡繁衍起來的。這一支程氏先民,後來發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氏先民的足跡,也到達了山東的魯國(今山東西南)。魯國有個程鄭,是有名的富豪,以善於冶金鑄造聞名。

到了戰國時期,在黃河中下游乎原,在關中地區,都程氏人群居住。程式逐漸發展成為中原地區有影響的姓氏之一。

2.秦、漢時期:

程氏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陝西得到了進一步的繁衍和發展,並且已有程氏人口遷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這一時期在河南洛陽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廣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贏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國滅亡關東六國,在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秦朝二世而亡,劉邦在陳勝起兵反秦和楚漢戰爭之後,建立了漢王朝。西漢和東漢共延續四百年之久。秦漢時期程氏先民開始播遷到長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氏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風雲際會,建立了豐功偉業。

秦朝建立後,秦始皇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曾實行有組織的遷民。關東六國的豪門右族大多被迫離開故土,到異地安家落戶。漢朝派將士開拓邊疆,實行屯田,內地一些士兵和民眾也隨之到邊地生活。程氏先民就在這時開始遷徙到長江流域,在那裡建設新的家園。以冶金鑄造為業的魯國豪富程鄭,在秦朝建立以後,被強行遷到蜀郡的臨邛,就是現在的四川省邛邾縣。

有個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時從中原地區遷居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他精通釀酒技藝,釀造的酒味道佳美。他開辦—了一個釀酒作坊,生產醇酒。當地還有一個姓烏名巾的人也善於釀酒,於是這個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鄉。人們為了紀念烏巾和程林二人,就將這個縣取名烏程。古代的烏;程縣就在今天的浙江吳興縣南。

3.兩漢時期: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以後,中國分裂為魏、蜀、吳三個國家。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實現了國家的短期統一。不久,北方少數民族軍隊進入中原,東晉朝廷偏安江南,北方「十六國」更迭頻繁。此後北魏統一北方,又出現了東魏、北齊和西魏、北周兩政權的對峙,南方則發生了宋、齊、梁、陳諸政權的更迭,直至開皇八年(公元589年)隋朝再度統一中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是程氏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程氏先民的遷徙規模更大,也更為頻繁,分布地區更加廣泛,而且在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程氏名門望族。

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和割據勢力的混戰,導致中原地區的人們大規模外遷。其中有不少程氏先民南遷至長江流域或嶺南地區。右北平土垠人(今河北豐潤)程普,漢末追隨長沙太守孫堅,在宛(今河南南陽)、鄧(今湖北襄樊)鎮壓黃巾軍,又在陽人聚(今河南汝州)擊敗董卓的軍隊。後隨孫堅的兒子孫策平定江東,功勛卓著,遂在江東安家落戶。赤壁之戰時,他和周瑜分別擔任東吳的左、右都督,率領吳軍在烏林(今湖北洪湖)擊敗曹操的軍隊。周瑜死後,他繼任南郡太守,是東吳很有名的一位老將。汝南郡南頓縣人(今河南項城)程秉,曾拜名儒鄭玄為師,學習經術,遂博通五經。為躲避中原戰亂,南遷交州(治所在今廣東廣州),後來被東吳交州守將士燮闢為長史。他是史書記載的到達嶺南地區的第一個程氏先民。

4.魏、晉、南北朝時期:

程氏大舉南遷,主要遷往安徽、江蘇,後再遷居湖南、江西。這一時期,程氏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寧夏、甘肅也形成了一大郡望即安定郡。

西晉時期曾在洛陽朝廷中擔任都水使者的程良,因故被流放到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他的兒子程肇,十六國時期事後涼王呂光,官至民部尚書。他的孫子程駿,博學洽聞,被北涼王沮渠蒙遜拜為東宮侍講,擔任涼王世子的教師。程氏先民開始在大西北的河西地區居住。

西晉末年匈奴和羯族的軍隊進入中原,發生了永嘉之亂,中原漢族士人再次大規模外遷。遷徙的方向主要是江南,也有遷往東北和西北地區的。洛陽上程聚人程元譚隨晉室南遷,東晉元帝太興年間(公元318~321年)擔任鎮東將軍軍謀、襄州刺史,後被任命為假持節新安(今浙江淳安)太守。因為政績卓著,深受郡中百姓擁戴。任屆期滿後民眾上書朝廷,懇請他留任,竟以身殉職。子孫在新安郡落戶,卜居歙縣篁墩(今安徽歙縣)。程元譚遂成為新安程氏的始祖,宋朝被追封為忠佑公。後代逐漸繁衍,成為程氏中頗有影響的支派。

北魏時期洛陽上程聚的程氏先民,有兩千多戶作為地方豪族大姓被遷往代郡,在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安家落戶。此時,程氏人的蹤跡巳到達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

5.隋、唐、五代時期:

程氏人群由於多種原因,背井離鄉,遷徙到其他地區居住,從而使程氏在全國的分布更為廣泛。南朝陳末年,歙州新安郡(今安徽歙縣)有程氏人士北遷中山(今河北定縣)。隋末又有人北遷洛陽。五代時期又有程秀,從歙州北遷中山博野(今河北蠡縣)。程氏先民在魏晉戰亂時從中原南遷,隋唐時期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又有人回遷到故地居住。

隋朝程鄉人(今廣東梅州)程彬,是鄉賢程畋的次子,學問博洽,曾擔任弘農(今河南靈寶)太守,父親死後棄宮不做,到攸邑(今湖南攸縣)隱居,子孫遂在此安家落戶。郴州興寧(今廣東興寧)有程江,又稱程鄉溪,注入耒水,又有程公山。此地山水都以程字命名,是程氏人集中居住的地區。由於隋唐五代時期的頻繁遷徙,程氏先民在祖國東南、西南、西北邊疆地區都有分布,而在黃河、長江流域的分布則更為密集。

隋唐五代時期,在少數民族中開始出現程氏。五代十國時,回族人群中已有程氏。

6.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程氏先民繼續遷徙繁衍,足跡漸佈於全國各地,繼續建功立業,或俯拾青紫,封爵公侯,或鑽研學藝,著書立說,傳授知識。他們從不同方面,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以學術方面的貢獻最大。其中尤以開創洛學的程顥、程頤兄弟聲名為最著。

宋、元時期戰爭較為頻繁,程氏先民為躲避戰亂,多背井離鄉,移居外地。也有的程氏士人外出做官,就舉家遷往任所。

北宋建都開封,洛陽為西京,一些程氏先民從各地遷居開封和洛陽,河南地區程氏復興。北魏時期從洛陽遷到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的程氏後裔,有一部分人在宋金時期返回故土。中山博野人(今河北蠡縣)程羽,舉家遷往關中地區的醴泉(今陝西禮泉),北宋初任醴泉縣令、成都知府。後來升兵部侍郎,在京城得賜第宅,家族遷居開封泰寧坊。他的孫子程垧,將祖父遷葬於洛陽南的伊川,全家也從開封搬遷到洛陽。家族成員世代任官,河南程氏成為程氏的顯赫宗族。

後來,金兵和元軍陸續南下,北宋滅亡,中原地區的程氏先民又有不少人南遷江淮地區。河南程氏也隨宋室南遷。程顥的長子程端懿,在吳門(今江蘇吳縣)安家落戶。程頤的長子程端中在六安(今安徽六安)殉難,次子程端輔攜子孫遷居金城(今江蘇句容),三子程端彥則舉家徙池州(今安徽貴池),子孫在黃山、長江之間生息繁衍。河南程氏的南遷開吳縣程氏支派和池州程氏支派。程仿浩又從池州遷至湖北孝感。

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l~1162年)河南洛陽人程佑之流寓桂林,死後就埋葬在那裡。子孫在當地居住,廣西地區也有程氏人群的足跡。應天寧陵人(今河南寧陵)程迥帶領家口遷往紹興餘姚(今浙江餘姚),開浙東—程氏一派。宋朝有程邁,史稱黔人(今貴州),官至顯謨閣直學士,可見貴州在當時也有程氏人群存在。元朝在今貴陽設置了小程番長官司,當地少數民族中也存在著程氏人群。

南朝宋時,抱罕人(今甘肅臨夏)程道養流入巴蜀地區,被當地人尊奉為蜀王。齊時,嶺南地區出現了一位鄉賢,就是程曼。他的家族可能是西晉永嘉之亂時南遷的。程曼德高望重,不務仕宦。鄉人發生糾紛,不去找官府,而找他評判是非。人們為紀念他,稱他所在鄉為「義化」,所在縣以「程鄉」命名,就是今天的廣東梅州。程曼遂為嶺南梅州程氏的始祖。

元朝時期,國家又獲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程頤的九世孫程德用從池州歸業洛陽,守先祖墳塋。他的子孫後來分遷河南東部的太康、夏邑和山東的荷澤、單縣等地。元朝末期,英山人(今湖北英山)程希哲為躲避戰亂,遷居孝感(今湖北孝感),成為「義門」。

元朝末年,程氏南遷於福建,廣東等地。程文智因官入閩,為開閩始祖。其弟程文惠居漳浦。程文惠之後程渠爵自漳浦梁山遷居詔安後門山,是為詔安始祖。之後再遷入廣東等地。

7.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程氏迅速繁衍,人口大增,繼續遷徙,分布於包括台灣在內的各省,在許多少數民族中也有程氏人群存在。而在河南、陝西、甘肅、山西、山東、安徽、江蘇、四川、河北、江西、福建、廣東、湖北等地居住更為密集,形成了許多門派。由於程朱理學在思想學術領域的一尊地位,河南和徽州等地的程氏也享有許多殊榮。

明、清時期,朝廷和地方政府曾經進行過一些有組織的遷民,將人口密集地區的部分百姓遷徒到由於戰亂或災荒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以利於發展生產,增加稅收,並保障人民生活。例如山西向河南等地的移民,「湖廣填四川」。部分程氏士人也被遷徙到其他地區建設家園。此外,還有一些程氏家族,因為各種原因,自願或被迫離;開家鄉,到異地謀生。例如休寧人(今安徽休寧)程信在明初謫戍河間(今河北河間),就在那裡安家落戶。這種遷徙的結果,形成了許多新的門派,使程氏人群的分布更為廣泛。

河南程氏在明清時代,由於家族繁衍,人口增多,進行了頻繁的遷徙。河南伊洛地區程氏因為出現了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被稱為程氏正宗。程德用是程頤的九世孫。他的次子程紹祖,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遷山東單縣,三子敬祖,遷河南夏邑程大庄。程頤的十八代孫程世守,遷居河南上蔡,十九世孫程心聖,遷居山東單縣程樓,二十世孫程宗昌,明末躲避戰亂,流移河朔,家鄉安定後,又返回故里。由此可見明清時代程氏名門巨族子孫遷徙之一斑。

在滿族、回族和雲南、貴州的少數民族中,也都有程氏人群。例如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貴州少數民族酋長程受歸附朝廷。清朝人程民,就是滿洲鑲紅黃旗人。他的父親勞薩,曾在朝廷任議政大臣。在甘肅、陝西、河南等地的回民中,也有一些程氏人。這一時期,又有不少其他姓氏的人們改姓程氏,加入了程氏人群。根據明朝的《華容縣誌》記載,華容人(今湖南華容)程萬里,唐天順丁丑年(公元457年)考中進士,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先世本姓陳,是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孝義之門。他的曾祖陳安泰,元朝時任荊州路(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總管,攜家帶口遷居荊州。明初洪武年問,祖父克讓從荊州遷居華容,改姓程氏。

到了清朝,由於程氏人群的不斷繁衍和播遷,邊疆地區都已有程氏士人居住。如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景東人程含章,乾隆年間進士,歷任河南布政使,官至上部侍郎。福建莆田縣有程拱辰,曾安察雲南。而在我國腹地,則形成了許多支派。據有關文獻記載,程氏在全國形成九十八派。其中河南十八派,山西十二派,陝西四派,山東兩派,安徽三派,江西兩派,浙江三派。這種;記載並不完全,還有不少省區的程氏支派有所遺漏。

河南省程氏分為十八派,即以程秀為始祖的濟源王屋派,以程世漢為始祖的濟源南城派,以程世和為始祖的濟源金鵝派,以程延敬為始祖的孟縣派,以程震為始祖的偃師派,以程世洪為始祖的登封程村派,以程繼載為始祖的登封南鄉派,以程彥驥為始祖的蘭陽派(今河南蘭考),以程稱為始祖的修武派,以程恭為始祖的鞏縣派,以程子儒為始祖的沁陽派,以程太為始祖的祥符派(今河南開封),以程官保為始祖的唐河派,以程以忠為始祖的永寧派(今河南洛寧),以程天桂為始祖的滑縣派,以程中學為始祖的睢州派(今河南睢縣),以程雲路為始祖的尉氏派,以程和龍為始祖的盧氏派。

山西省程氏分為十二派,即以程心林為始祖的蒲州派(今山西永濟),以程子明為始祖的榆次派,以程子河為始祖的澤州派(今山西晉城),以程甫為始祖的清源派,以程彥行為始祖的太谷派,以程邦成為始祖的萬泉派,以程世富為始祖的臨晉派,以程伯先為始祖的絳州派(今山西新絳),以程天愛為始祖的謀城派,以程天貴為始祖的太平派,以程崇仁為始祖的汶水派,以程端身為始祖的汾州派(今山西汾陽),以程端於為始祖的樂平派。

陝西省程氏分為四派,即以程顧為始祖的長安派(今陝西西安),以程預為始祖的長安城內派,以程心詩為始祖的韓城派,以程卷為始祖的順化派。

山東省程氏分為兩派,即以程知白為始祖的長壽派,以程元棵為始祖的濟寧派。

安徽省程氏分為三派,即以程權為始祖的六安派,以程梓為始祖的靈壁派,以程徽為始祖的貴溪派。

江西程氏分為兩派,即以程富為始祖的南昌派,以程正生為始祖的鄱陽派。

浙江程氏分為三派,即以程百之為始;祖的開化白沙派(今浙江金華),以程梓為始祖的紹興派,以程幼學為始祖的建康派。

8.移居港台:

台灣從清朝康熙末年開始就有程氏人士越過台灣海峽,參與寶島台灣的開發和建設,此後,程氏入台人數不斷增加。1949年大陸解放,國民黨政權遷到台灣,一些官員、軍人和百姓隨遷台灣,其中有不少程氏人士。例如江西新建人程天放,在台灣任「考試院副院長」。又有程建人,任「新聞局長」。江蘇武進人程滄波,是台灣的新聞學教授。河南程氏在台灣定居的有程慶典、程廣懷、程步華等人。安徽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程氏移居台灣者人數更多。台灣。雲林西螺等地有程氏宗祠。程氏是當今台灣第八十五大姓。

香港在近代為英國佔領,1997年回歸祖國。香港的程氏居民,主要是從廣東、福建等地遷去。如廣東中山人程天固,晚年寓居香港。香港居民中有程介明,被國家政府聘為港事顧問。

9.移居海外:

⑴.東南亞

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居住著不少程氏華僑。例如祖籍廣東梅州的程賢章就是印度尼西亞華僑。他193Z年出生在雅加達,六歲時回國,現在是廣東省作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院副院長。

⑵.日本

早在數百年前,程氏先民就有人東渡扶桑,僑居日本。例如程順則,就是明朝移居日本的華僑後裔。他1663年生於琉球那霸。一生曾多次回中國學習程朱理學和詩文,並把兩卷《十七史》帶回琉球,為中國文化在日本的傳播作出了貢獻。又有程國貴,遼寧大連人,194Z年赴日本留學,在釜石市定居。他始終不知疲倦地為中日友好而奔走。

⑶.美國

程氏人士僑居美國的也很多。如廣東香山人(今廣東中山)程汝輯,又名程利,早年赴夏威夷,靠經商兼營種植業致富,成為檀香山華僑領袖,併兼任領事。1982年,程汝輯創建了夏威夷中華會館。又如美籍華人程君復,1937年出生於江蘇省,1949年隨家人移居台灣。後來赴美國留學,在美國定居。程君復曾任坦普爾大學數學系教授、少數民族學院副院長,兼任費城華人總商會董事長,費城世界文化交流學會董事,美國社會大學董事。他關心國內的教育事業,曾為在河南鄭州創辦黃河大學作出了很大貢獻。又有程孟郎,在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商學院執教。程孟郎的女兒程康寧、程愛倫姊妹曾獲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高中學生科學作品競賽一西屋科學獎。

10.當今分布:

全國程氏人群較多的省區,有河南、安徽、山西、河北、陝西、浙江、湖北、江蘇、江西、四川、山東、廣東、甘肅、寧夏等。下面具體介紹程氏居民較多的縣市。

河南省:嵩縣、伊川、洛寧、偃師、太康、魯山、濟源、孟縣、登封、蘭考、沁陽、開封、唐河、滑縣、睢縣、尉氏、盧氏、夏邑、修武、鞏義等。

山西省:榆次、澤州、清源、太谷、萬泉、臨晉、絳州、謀城、太平、汶水、汾州、樂平等。

安徽省:休寧、黟縣、績溪、祁門、歙縣、貴溪、六安、靈壁等。

浙江省:紹興、金華、衢州、淳安、建德、勤縣、餘姚等。

江蘇省:常熟、武進、吳縣、吳江、句容、豐縣等。

湖北省:孝感、黃崗、麻城、羅田、嘉魚、漢陽、隋州等。

山東省:東阿、荷澤、曹縣、單縣、濟寧、長青等。

廣東省:梅州、河源、五華、中山、潮州、海豐、惠陽、陽江。

甘肅省:涇川、會寧等。

寧夏區:固原、靈武等。

陝西省:長安、韓城、順化、禮泉、咸陽、漢中等。

河北省:雞澤、蠡縣、邯鄲、曲周等。

江西省:婺源、德興、九江、樂平、南昌等。

湖南省:華容、醴陵、郴州、資興、桂東等。

四川省:眉山、邛崍、宜賓、雲陽等。

五.郡望堂號:

1.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時期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廢安定縣。十六國初期再置安定縣,並為郡治。東晉時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隋、唐兩朝時期的安定郡即涇州。唐朝後期曾改為保定郡,縣亦名保定。金國時期為甘肅省涇川縣,為涇州治所。元朝時期曾以陝西安定堡為安定縣。民國早期,為紀念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的指揮員謝子長烈士,在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長縣,移治所到原縣東部的瓦窯堡。

伊川縣:隋朝時期置伊闕縣,因北鄰伊闕山(今龍門山)而得名。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在伊闕縣基礎上置自由、平等二縣,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二縣合併,改稱伊川縣,因鄰伊河得名。伊河,古稱伊川。2005年伊川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常川鄉,其行政區域劃歸鴉嶺鄉管轄,鴉嶺鄉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5年底,伊川縣轄四個鎮、十個鄉:城關鎮、嗚皋鎮、水寨鎮、彭婆鎮;鴉嶺鄉、高山鄉、平等鄉、酒後鄉、葛寨鄉、白元鄉、白沙鄉、半坡鄉、江左鄉、呂店鄉。

2.堂號:

廣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

伊川堂:以望立堂。

伊洛堂:程頤、程顥兄弟二人創理學,因二人出身伊川、洛陽,故稱「伊洛堂」。

明道堂:都是根據宋時的程頤、程顥說的。程頤、程顥兄弟二人都是大儒周敦頤的學生。程頤人稱「伊川先生」,程顥人稱「孟子以後一人而已」。因為他二人能繼承孔孟的傳統,故稱「明道堂」。

立雪堂:程頤、程顥兄弟二人講學,遲到的人站在門外侍聽,雪深三尺不知寒,有成語「程門立雪」,故名「立雪堂」。

敘倫堂:資料有待補充。

宏禮堂:資料有待補充。

一賢堂:資料有待補充。

二賢堂:資料有待補充。

三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四箋堂:資料有待補充。

五知堂:資料有待補充。

九如堂:資料有待補充。

汪錦堂:資料有待補充。

崇村堂:資料有待補充。

淳庸堂:資料有待補充。

詒燕堂:資料有待補充。

受祉堂:資料有待補充。

嘉會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德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榮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忠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承堂:資料有待補充。

世祿堂:資料有待補充。

程序堂:資料有待補充。

敬愛堂:資料有待補充。

義門堂:資料有待補充。

崇本堂:資料有待補充。

正義堂:資料有待補充。

集義堂:資料有待補充。

善義堂:資料有待補充。

天錫堂:資料有待補充。

敦睦堂:資料有待補充。

篤本堂:資料有待補充。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喜歡閱讀(131) 評論 (0) 收藏(0) 轉載(0) 喜歡 列印舉報

前一篇:0193 姓氏略考-程姓-姓氏淵源後一篇:0193 姓氏略考-程姓-家譜文獻-⑴
推薦閱讀:

請務必須知以免延誤辦事|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總領館領區圖分布??
亞洲各國民族的海外分布
目光「分布圖」 揭男人最愛女人的7個部位|男人目光|身體部位
籌碼分布實戰運用:下峰鎖定,行情未盡
行星在天宮圖上分布的意義

TAG:姓氏 | 分布 | 遷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