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名人談叢」(簡介)

「中國文化名人談叢」策劃書

(教學案例)

張品興 呂佩浩 策劃

書名:

《名家筆下的生老病死》

《名家筆下的衣食住行》

《名家筆下的煙酒茶點》

《名家筆下的春夏秋冬》

《名家筆下的風花雪月》

《名家筆下的草木蟲魚》

叢書名:

中國文化名人談叢

作者:老品(選編)

作者簡介:

張品興,筆名老品。廣播電視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和選家眼光,曾經總體策劃和參與彙編魯迅、茅盾、郁達夫、老舍、沈從文、徐志摩、周作人、朱自清、梁實秋、林語堂等散文大家的作品集,在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成為當年度暢銷書,在讀者中興起了一陣「散文熱」,並為出版社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圖書的內容及其特色:

本叢書收錄的大多是中國近代不同時期的名家散文。這些作品,都是尋常話題,平淡事物,但在名家筆下,往往平淡中見神奇,尋常中寓有深刻的哲理,反映著名家們的心態、趣味,解釋著人生的方方面面。讀者通過對這些名家筆墨的品味,能陶冶情操,提高情趣,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和藝術享受,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本叢書和單個作家的散文集不同,同一個題材有不同的名家的多篇作品,反映了不同名家對同一事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寫作手法,因而具有別樣的欣賞價值。由於是名家所作,本叢書比市場上出版的中學生作文選更具範本作用,尤其適合語文工作者和中學生閱讀和借鑒。

編寫要求(表達方式和編輯方法):

以題目中後面四個字作為編輯的主題,每個字為一章,如《名家筆下的衣食住行》,除錢歌川的《人生四要》(一衣、二食、三住、四行)放在首篇外,共分為衣、食、住、行四個篇章,把諸多名家寫這四個題材的文章分類編入。每一個名家首次出現時文章前加作者簡介。又如《名家筆下的春夏秋冬》,就分為春、夏、秋、冬四個篇章,把諸多名家寫這四個主題的文章分類編入。每一個名家首次出現時文章前也加作者簡介。《名家筆下的春夏秋冬》另有附錄:四季,編入郁達夫的《四季》等文章。其他各書的體例都依此類推。

基礎結構(章節目錄):

叢書分為六本書。六本書正文前統一用作者寫的總序,說明叢書的編輯宗旨以及論述20世紀中國散文的特色(見附錄一,此附錄也可作為樣章)。每本書總序後另有作者的前言,將分別介紹本書的編輯內容和文章特色(參見附錄二,此附錄也可作為樣章)。前言後是目錄、正文。正文部分體例如編寫要求所述。

本叢書每本書的目錄均先作者,後作品,再編碼。

如《名家筆下的風花雪月》中的「春」,入選朱自清《看花》、曹靖華《花》、梁實秋《四君子》、季羨林《洛陽牡丹》、葉聖陶《牽牛花》、秦牧《花城》、冰心《櫻花贊》、楊朔《茶花斌》、袁鷹《一品紅》,等等。

又如《名家筆下的衣食住行》中的「住」,入選梁實秋《雅舍》《書房》、郁達夫《記風雨茅廬》、老舍《「住」的夢》、王力《住》、茅盾《天窗》、、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閑話》、張愛玲《公寓生活記趣》、孫犁《住房的故事》,等等。

以文章作者為單位編碼。

讀者對象及市場定位:

文學愛好者、語文教育工作者、大中學校學生以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一般讀者

字數:每冊在25萬—30萬之間。

開本:大32開(850 x 1168)

預定價:15元左右

頁數:350頁左右

印數:第一版第一次印刷5000—10000冊

裝幀設計建議:

封面設計:要求淡雅、清新。書名的九字中突出後四個字,如:《名家筆下的風花雪月》突出「風、花、雪、月」四字,中間用間隔號把此四字分開。封面背景淡出書法家用毛筆寫的繁體的「筆」字。六本書風格統一,可配以不同的顏色和圖片。封底加編者的提示語(見附錄三)。有勒口,前勒口為叢書名,後勒口分別為責任編輯和裝幀設計者姓名。

版式設計:篇章頁佔一頁,篇章標題外加邊框,背白。每篇文章都另起一面,開頭是作者名,其次是作者介紹,下面再排入正文。正文用五號宋體,作者名用三號黑體,作者介紹用五號楷體。加書眉,逢單為篇章名,逢雙為書名。

紙張印刷裝訂建議:

封面用157克銅版紙,壓膜。

扉頁前加空白頁。

正文用70克膠版紙。

裝訂:膠裝

附錄一:

總 序

《中國文化名人談叢》,收錄的是本世紀中國名家創作的散文名篇。這裡所謂的散文名家,並不專指專事散文寫作的巨匠,也不限於詩人、作家、文學家,畫家中就有兼寫散文的高手。散文的寫作不是散文家的「專利」,人人皆可作散文,大抵「心欲所吐,腕能運之」,文章也便出來了;因為散文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散文,在各種文體中,取材最為廣泛,文體最為繁雜,風格最為多樣。就文體而言,日記、書信、札記、隨筆、回憶錄、抒情敘事小品,均可入散文之列;就題材而言,風花雪月,草木蟲魚,生老病死,都可以作為散文寫作的題材。

散文,是自由心態的表現。它表達的是個人的性格、情趣和生活感受。它可以借抒情,托物喻志,簡短、靈活、快捷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它可以「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甚至「言人之所不敢言」,以自己經過沉思的精誠所至的真情實感打動讀者,撥動人們的心弦,給予人們方方面面的生活啟示。

20世紀中國文學的成就是巨大的。隨著古代文言向白話語體轉變的完成,文學革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新的審美情趣,伴隨著自由、民主和個性解放的思潮,湧進了古老而窒息的中國,培育出了絢麗的文學之花。而散文小品的成功則在小說、戲曲和詩歌之上。正如朱自清所說:「有種種的權威,種種的流派,表現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面,迂流曼衍,日新月異:有中國紳士風,有外國紳士風,有隱士,有叛徒,在思想上如此。或諷刺,或委曲,或縝密,或勁挺,或綺麗,或洗鍊,或流動,或含蓄,在表現上是如此。」

散文是自由思想澆灌的文學之花。就文學界而言,在20世紀的中國文學史上,幾乎每一個作家,都寫過有個性特色的散文。魯迅的雜文影響經久不衰,成就之高,自不待言。郭沫若是詩人和劇作家,但其創作中大量的還是散文。茅盾、郁達夫、葉聖陶、老舍、謝冰心、沈從文、巴金、錢鍾書,都是以小說登上文壇的,但他們的散文膾炙人口,成就非凡。詩人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何其芳、李廣田、卞之琳、臧克家、艾青的散文成就常常不在其詩歌之下。美學家朱光潛、語言學家王力、畫家豐之愷、紅學家俞平伯的散文,也別樹一幟,令人百讀不厭。至於周作人、朱自清、梁實秋、林語堂、梁遇春、聶紺弩、王任叔、徐懋庸、唐弢,雖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但也都是寫作散文的名家。

新中國成立,迎來了文學創作的又一個春天。在散文方面,同樣是才俊輩出,老樹新花,交輝爭妍。巴金、茅盾、老舍、冰心、楊朔、劉白羽、秦牧、魏巍、黃秋耘等新老作家都有傳世佳作,熱情歌頌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新時代。翻譯家和學者中的曹靖華、季羨林、金克木、陳從周諸位在本業中早就聞名遐邇,以「餘事」作散文,竟亦「鬱郁乎蔚為大觀」,精品佳構,傳頌當代。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新時期的散文創作,隨著思想的解放,呈現蓬勃向上的局面,形成了持續十餘年的散文熱潮。題材的拓擴,寫作隊伍的壯大,更為世人矚目。孫犁、汪曾祺、賈平凹這樣一批名家的出現,使散文創作領域大放異彩。而小說家馮驥才、劉紹棠、林斤瀾,畫家吳冠中、黃永玉,戲劇理論家余秋雨,翻譯家楊絳,語文學家張中行,詩人邵燕祥等也進入了散文創作的行列,更為散文園地澆灌了新源活水,展現百花齊放、各顯風流的繁榮局面。更為令人欣慰的是,一批新的散文作家像雨後春筍,脫穎而出。

這部《中國文化名人談叢》,收錄的大多是中國現代不同時期的名家散文名篇。這些作品,都是尋常話題,平常事物,但在名家筆下,往往平淡中見神奇,尋常中寓有深刻的哲理,反映著名家們的心態,趣味,解釋著人生的方方面面。相信讀者通過對這些名家筆墨的品味,能陶冶情操,提高情趣,獲得更多的人生啟迪和藝術享受,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張品興撰寫 呂佩浩編輯)

附錄二:

《名家筆下的春夏秋冬》的《前言》

無關痛癢的話,因為這些話無關本書的編輯思想和編輯宗旨,也沒有涉及本書的選文標準。對這些,似乎無須交待什麼了,細心的讀者一看就會明白的。

在關於「春」的散文里,朱自清的那篇著名的《春》和許地山的《春的林野》,一般認為這是現代散文中兩篇描寫春天的精品。

朱自清這樣描寫著春天:

「盼望著,盼望著,春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板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是一曲春的頌歌,一首春天的讚美詩,讀後讓人奮發向上,熱愛生活。而同一主題的許地山的《春的林野》,儘管也寫的是自然界的濃郁春意和溫暖的人間春情,但無論是選材、結構、語言風格,都顯出極大的差異。請看許地山對春意的描寫:

「春光在萬山懷抱里,更是泄露得遲。那裡的桃花還是開著;漫遊的薄雲從這峰飛過那峰,有時稍停一會兒,為的是擋住太陽,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蔭下避避光焰的威嚇。

「天中的雲雀,林中的金鶯,都鼓起它們的舌簧……桃花聽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幾點粉淚,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小草花聽得大醉,也和著聲音的節拍一會兒倒,一會兒起,沒有鎮定的時候。」

接著,許地山用特寫景頭描寫了孩子們在春的林野中的一個小小的遊戲——過家家。全篇渾然一體,不像朱自清的《春》那樣層次分明。語言的風格也各具特色。朱自清是現代美文的奠基性作家,語言清麗,以平易的敘述,於樸素中寓深厚的感情。許地山的《春的林野》用的是詩化的語言,全篇寫得詩意盎然。

朱自清和許地山是文學研究會的兩位重要作家,都主張為人生的文學,兩人均是學者。朱自清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許地山研究宗教、哲學和人類學。同一題材、同一主題的散文,寫得如此不同,這隻能從作家個人的文化底蘊和個性特質來說明。由此,我們只能得出一個盡人皆知的結論:散文是最具個性的文學。

冰心和豐子愷,也是兩位現代散文大家。他倆對春天的感覺,和朱自清、許地山自有不同。他倆沒有直接抒發對春的讚美,唱春的讚歌,而是十分細膩的,寫出了各自對春的實實在在的感覺。豐子愷說,「實際上春不是那麼可喜的一個時節。我積三十六年之經驗,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很不愉快的」。拿早春天氣來說吧,「梅花帶雪開了,說道是漏春的消息。但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實際上雨雪菲菲,北風烈烈,與嚴冬何異?」對於中春天氣,豐子愷說:「一日之內,乍暖乍寒。暖起來可以想起都會裡的冰淇淋,寒起來幾乎可見天然冰,飽賞了所謂『料峭』的滋味」。所以,作家又說「春將半了,但它並沒有給我們一點舒服,只教我們天天愁寒,愁暖,愁風,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作者總結說:「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實際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因為「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實際而明確的。」「春所帶來的美,少而隱。春所帶來的不快,多而確。」這是豐子愷的春天觀,你能說作家說的沒有道理么?

其實,春天是需要探訪的,需要尋找的。女作家冰心的《一日的春光》,寫的就是她探訪春天的過程。當聽著窗外怒號的朔風,她安慰自己,冬天來了,春天還能很遠么?當女作家看到湖上冰軟了,又歡喜地說,春天來了。結果,當天夜裡,北風捲起漫天匝地的黃沙,把心中的春意也卷得乾乾淨淨。桃花開的那天,慘暗的黃雲,又將這剛放蕊的春英埋葬在漠漠的黃塵里。於是,女作家不信春天了,產生了對春的憎嫌之情。可是,筆鋒一轉,作家又在四棵海棠花前找到了春天,「海棠是淺淺的紅,紅得『樂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傷』,又有滿樹的綠葉掩映著,穠纖適中,像一個天真,健美,歡悅的少女。」作家在文末說:「雖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對於春天,似乎已得了報復,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滿意之餘,還覺得有些遺憾。」

這就是女作家冰心的春天觀,內中透著哀婉的愁緒,又顯得溫情脈脈。這就是就冰心心中的春天。

另一位二三十年代散文家梁遇春,出人意料地厭惡春天。他說:「一年四季,我最怕的卻是春天。夏的沉悶,秋的枯燥,冬的寂寞,我都能忍受,有時還感到片刻的欣歡。」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東西跟滿目創痍的人世是這麼相稱,真可算做這出永遠演不完的悲劇的絕好背景」。而春天的「階前草綠,窗外花紅」卻使作家「感到宇宙的不調和,好像在彌留病人的榻旁聽到少女的輕脆的笑聲」,像「參加婚禮的時候聽到凄楚的喪鐘」。梁遇春說,他「向來厭惡晴朗的日子,尤其是驕陽的春天;在這個悲慘的地球上忽然來了這麼一個欣歡的氣象,簡直像百無聊賴的主人宴飲生客時拿出來的那副古怪笑臉,完全顯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

但是,眾多的作家對春天總是寫下讚美的詩句。田一文在散文詩《春》說:

春是復活大地的使者。草原做了春風的家。

春的日子來到,愛情的日子也隨著成長。

春給我們幸福和鼓舞,愉快和安慰。

我們受著春天的愛撫,我們是有福的……

有了美麗的春天,才有美麗的生命呢。

另一位詩人麗砂的詩句更加積極、奔放:「我們的春天是貧苦人民的慰勞隊,誰最先去推敲悲哀的陋落的門窗,向每一個貧苦人民致著慰問,傳遞著喜訊,唱著歌,……而迎著春天的,是千萬雙千萬雙為渴望燒枯了的眼睛,是千萬隻千萬隻咬破了的平常,是千萬顆千萬顆為生活抽傷了心靈,……」所以,作者在散文詩的開頭就說:「春天永遠是我們的」。

女作家菇志鵑也是一位春的頌揚者。她說:「春為一年之首,除了命運的安排,實在也只有她堪稱一年之首」,「她快快活活地把自己鬥爭得來的偉業過渡給夏。當然,有時也難免有點纏綿,給人間落下一點貴如油的春雨,及時地把暖和過來的世界交給了夏」。作家認真地說:「不知別人怎麼樣,我是這樣理解,稱頌春的」。

作者韓少華又和一般人不同,他通過自己的描寫,告訴人們春天在人們的心靈中:「誰能在胸懷深處尋找那最初的一抹新綠,用自己的心去曖它,催促它,誰就會擁有一個芳草連天、艷陽滿地的內心世界」。所以,另一位青年作家蘇叔陽說:「因為有了對春天的渴慕,對春天的夢想,我忍耐住了許多許多寒冬」。現實的漫長的嚴冬,是一定會產生對春天的夢想和渴慕的。

我引用了那麼多名家對春天的描述,無非是想說明,散文中的春天是各不相同的,是每個人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是和每個人的文化素質、個人境遇相一致的。氣候學上春天的統一的科學標準在文學散文里是不存在的。文學中的春天是和作家個人的心態相聯繫。這一點,對於夏天,對於秋天,對於冬天都是一樣的。從這些春夏秋冬的散文里,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名家的高尚情操和心靈的純潔與美麗,從而陶冶我們自己的情操,純潔我們的心靈。

這就是我編輯這本散文集的目的。

(張品興撰寫 呂佩浩編輯)

附錄三:

封底提示語

《名家筆下的生老病死》:

生命的花開花謝,人生苦短,青春難再,古往今來的哲人文士無不為之感慨。

病與人相伴一生,它又與人世間的情愛攜手同行;少年呻吟,貪求親人更多的疼愛;中年奔波,因病而獲歸家團聚的空閑;老來百病纏身,自會產生對親人和生命更多的眷戀……

人們該怎樣正視生老病死呢?本書擷取的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的散文名篇對這個問題作了耐人尋味的回答。

《名家筆下的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四件事。人生態度的不同,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追求也不盡相同。

穿,是否必求名牌高檔?吃,是否定要山珍海味?住,難道務須豪華宅第?行,能不能安步當車?

你想聽聽名家們的見解嗎?本書彙集的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有關衣食住行的散文佳作,著眼於挖掘精神生活的底蘊,表達名家們高雅的情趣愛好,其中不乏有益的知識和人生哲理。

《名家筆下的煙酒茶點》:

一杯清茶,一支香煙,雖身居鬧市而自超然物外;花前月下獨酌,有情人豈在朝朝暮暮?新朋故友聚會,酒酣耳熱,且將世態人情評說;不飢不飽之時,信手拈來幾樣可口的點心一快朵頤……這些怎不令當今忙忙碌碌的世人神往!

本書收輯的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的散文小品,以細膩諧趣的手筆,描述了煙酒茶點,既給人以知識,又給人一份閑情,一份享受平凡人生的美感。

《名家筆下的春夏秋冬》: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寓佳趣,各呈奇妙,牽動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悠悠情思。

本書薈萃的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著力刻繪四季的散文精品,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或悲,或歡,或凝重,或輕鬆,讓人進入意趣無窮的藝術境界,領略春的溫暖,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純潔……

《名家筆下的風花雪月》:

造物主本已賦予風、花、雪、月萬種風情,而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滄海桑田,又讓有「情」的人以別樣的慧眼,別樣的心態,去描繪它們別樣的嫵媚,別樣的情韻。

本書集納的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以風花雪月為題材的散文力作,不論是在宜人的春秋,還是酷暑嚴冬,總會給人帶來一份濃濃的溫情,悠悠的遐思……

《名家筆下的草木蟲魚》:

南國生生不息的古榕,北方高大挺拔的白楊;陽春漫天飛舞的柳絮,深秋不畏蕭瑟的野草;花叢中忙碌的蜜蜂,稻香里歡叫的青蛙,卵石縫中穿梭的小魚兒……大千世界,是如此生機蓬勃!

本書精選的20世紀中國文化名人有關草木魚蟲的散文,像一幅幅情調各異的風景畫,又像一曲曲或歡愉或惆悵的心歌,更包含著名家們對生命真諦的思索。

(呂佩浩編寫)

*本叢書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於1995年3月出版,首印5000套,1997年4月第三次印刷,總印數11000套。曾作為該社社慶十周年禮品書贈送來賓。其封面設計獲全國優秀設汁二等獎。
推薦閱讀:

正德雙創-曾國潘老先生十句印象最深刻的勵志名言警句
《功夫熊貓2》熱映:中國文化輸出,還是美國文化入侵?
中國文化名篇導讀(四)(3):讀韋政通先生《中國文化概論.藝術》(中國音樂藝術) SHAROONG 工作室
歷史上盡顯中華詩詞巔峰之美的40首詩詞!
淺談杜鵑鳥與杜鵑花在詩詞中的意象運用

TAG:中國 | 文化 | 名人 | 中國文化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