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西蘭幼兒園的工作見聞

來源 紐西蘭中文網

孩子在幼兒園裡做什麼?

對於孩子們來說,在幼兒園主要就是玩。跟家裡不同的玩法是,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取代的是老師和其他小朋友們,幼兒園的玩具比家裡多,老師和小朋友沒有爸爸媽媽好使喚,如此而已吧。我想,如果有人跟我說有小朋友在家念叨著要上幼兒園是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那我一定會笑翻一個跟頭。

很多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後總會很牽掛,不知道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都幹些什麼?雖然也會收到我們老師每天寫的Report,但畢竟是很簡單的。有家長問我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幹什麼?我的回答是:「Have fun。」洋人家長往往就一臉欣慰地說:「That』s cool。」中國家長一般就有點緊張:「啊?光玩啊??」

我今天並不是要引用些什麼蒙特梭利或者華德福教育體系里所說明的這個年紀的小孩子「玩」的重要性,而只是想簡單介紹下我們幼兒園的內容和一天的程序。

基本上玩的活動場所分室內inside和室外outside。不同年紀的班配備的玩具不同。早上孩子們來了之後可以自由選擇室內和室外玩。9點半左右會有morning tea上午茶,上午茶之前會有10分鐘的Mat time。(這個Mat time就是把小孩子聚攏了坐在地上,老師主要做的事情是利用不同教具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來進行簡單的字母、數字、歌曲、動作的教學)。上午茶時間之後又是玩,室內室外自己選。室外會有滑梯,鞦韆,花園,沙坑,水泵,水槽,攀岩,畫架,木工車床,厚木板,三輪車,手推車,呼啦圈,球,輪胎,木板等等,室內通常分為family corner(過家家用的,所有用具從烤箱冰箱到茶杯蔬菜麵包,從帽子到衣服,從小洋娃娃到兒童推車都有),有book corner(小圖書館),block corner(各種不同的積木),有puzzle拼圖玩具,七巧板玩具,有不同basket裝的各種類型大小的車類玩具,醫用玩具,五金玩具等等,當然,都是塑料和木頭的。 還有自然角,上面放有各種天然製品,包括貝殼,火山石頭,鵝卵石,樹葉,乾花,樹皮等等等,還有科學角,各種鏡,放大鏡,多稜鏡,萬花筒,望遠鏡,手機樣板,鍵盤等等。

室內老師和室外老師還都要負責各自範圍內的ART WORK,就是讓小朋友們嘗試不同方式不同工具的畫畫和手工製作,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這話真的不假:)。畫畫所用的顏料都是可水洗的,雖然我們給小孩子都帶上專門畫畫用的圍裙,但經常還是有小朋友會把手上臉上都弄得一塌糊塗。這一點上亞裔孩子的表現都很有趣,好象他們家長的教育方式約好了似的,幾乎90%亞裔孩子在繪畫時都會很小心的保護自己身上的乾淨程度,洋人孩子的手和臉倒是每次自由創作之後都是五顏六色的,他們還都樂呵呵的,不象亞裔孩子著急的就把手伸過來表示很yucky:)

然後是午餐時間。午餐時間之前是第二次的十分鐘Mat time。

然後是午睡時間。通常兩小時。

然後是十分鐘Mat time或者Music & Movement time。

然後在三點半左右是下午茶。(各個中心在下午的時間安排上略有不同)

然後還是玩,直到孩子們陸續的被家長接走。

老師們都在做什麼? (幼兒園零碎)

上次寫了孩子們在幼兒園做什麼之後,有朋友竟然慧眼從中看到的是另一點:哇,做幼兒園老師很幸福啊,整天就是玩。。。所以為了不誤導群眾,所以今天就想嚴肅的談談,我們幼兒園老師都在做什麼?咳,以正視聽。

按紐西蘭的法律規定,每十個孩子必須有一名老師,在我們幼兒園的二十家分店裡,基本上維持著七八個孩子就配備一個老師的格局,在BABIES ROOM和OLD BABIES ROOM甚至是每五個孩子就至少一名老師。每天早上來了以後,不同分工的老師要開始布置室內和室外的各種活動,這些活動都不是隨心所欲亂設置的,而是根據每個老師自己的計劃。

老師的計劃又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是每個老師每周都要有每周的計劃,周計劃里有一個活動的主要目標,這個目標是根據紐西蘭教育部的學前兒童教育的目標來鎖定設置(裡頭又分很多細項,包括well being,belonging,contribution,communication,exploration等等),每周的計劃里包括每日的計劃,每日的計划具體到室外outside、室內inside、教學、音樂時間mat time、music & movement time和美工art work & craft。每樣活動的設置還要考慮到不同孩子的特點,因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需要為他們做獨立計劃的一組孩子(individual planner),所以活動的設置要與他們相關(link with them),同時每天結束後要寫下當天活動的反應reflections。

一周計劃寫好後是要張貼在班上給父母看的公告欄里的,與其一起張貼的還有整個班級的月計劃。月計劃就更複雜,涉及的方面更多,通常是幼兒園給同一個班的老師每月一次每次一個上午的時間來開會討論完成的。 我們的paper work非常多。

剛才提到的individual planner,是每個小孩子都有一份針對他們不同的成長期來設定的跟蹤觀察與計劃,由老師完成。每一階段都要大量日常每天所寫的觀察紙條observation,然後是學習結果 learning outcomes,包括根據觀察所得出的strategies,然後是對這一階段該孩子學習和發展的一個評估individual assessment,再然後是總結評價這一階段的工作以及下一步計劃individual evaluation/next step。每個小孩子離開幼兒園的時候,老師還要向他們家長提供一本搜集他們平時所做的美工作品以及其他反映該小孩在幼兒園的活動以及成長的portfolio。

好了,計劃寫完了,每天的活動也設置完了,剩下的是具體工作,-----要隨時寫observations,然後在吃飯和點心時間以及室內外活動結束時間,所有的布置和清潔工作都由老師們自己完成,清潔工作包括擦桌子,拖地板(這裡不象國內的幼兒園有專門的生活老師或者叫保育員的)。在一些孩子們仍然帶NAPPY以及進行toilet training的班級,老師還要負責給他們定時換NAPPY,這裡的孩子有的帶NAPPY一直到三歲多的。BTW,我們幼兒園的孩子最小的只有一個月大,紐西蘭進小學的年齡是年滿五歲就可以不分學期進小學了。記得我第一次實習給小孩換NAPPY的時候手忙腳亂的,還很不好意思。這個話題以後再說,也是個有趣的經驗。

有人會問工資收入水平,在紐西蘭做幼兒園老師的,薪水只能算中等。本來紐西蘭整個薪資水平都不高的,遠不如加美。但好在房子和車子便宜。在我們幼兒園有專門文憑DIPLOMA的,每小時工資在17-25新幣之間,我在目前這個幼兒園裡,是唯一full time 老師里沒有這個本地文憑的,工作時間最短的,(她們當中最少的也干滿了兩年幼教),所以工資比她們低。。。按紐西蘭法律規定,好象是2012年以後所有幼兒園正式老師必需有這個本地學前教育文憑。要補充說明的是,這個學前教育文憑是我在紐西蘭見到的最長時間的一個文憑,在這裡拿學士學位是三年,但念個普通的學前幼兒教育文憑都要三年。 現在我們幼兒園出錢送我念這個文憑,課時都在晚上。

幼兒園的工資收入跟我在國內差不多,(當然,在國內時我屬於高薪啦^_&)。工作強度則比我在國內所做的經濟稽查的工作辛苦十倍,但是,也快樂十倍。有的時候人需要選擇,這是我的選擇,所以我不怨誰。自得其樂。

Kiwi從小就與我們不同:我在幼稚園當老師的感受

沒想到我這個大男人,自從搬到了富人區住以後,好似時來運轉,連幼兒園都要我去工作了。雖說只是臨時性的,但在西方這個人是第一位的環境中,一般不會要我們這些外國人來帶孩子的怕把他們帶「壞」了,就是許多有帶孩子經驗的女性也盼著這工作。我在所有的工作中,是最喜歡這工作的,不僅因為外國洋娃娃可愛極了,而且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語言環境了,當老師們講童話故事時,我就和小朋友們坐成一排,聽著那些我從未聽過的故事。

紐西蘭的幼兒園也有它的規矩,給我映象很深的一條就是他們像記流水帳一樣每天把每個小孩幾點幾分睡到幾時幾刻,在幾點幾分吃了幾個葡萄都清清楚楚地寫在公告欄上,家長找到自己孩子的名字一看就知道他(她)今天又幹了些什麼。還有他們對小孩的重視還表現在數量方面,我的任務就是坐在兒童遊樂園裡曬太陽,看著十幾個洋娃娃玩,他們要是有危險的舉動我就叫「STOP(停止)」,就這麼輕鬆的工作他們規定至少要派倆人來監督。

這工作真太輕鬆了,不過語言技巧和騙小孩子的藝術要高。本來「男阿姨」就少見又是一個外國的,小朋友會主動上來給你講話,我是真聽不大懂,你要是發音不准他們會大聲糾正你。更可怕的是倆人你推了我一交,我搶了你的東西來找你評理,聽得我丈二摸不著頭腦,就是聽懂了也不知這「國際慣例」是怎麼處理。我把美麗的小洋娃娃抱到大腿上坐著,給她們光光的小腳丫套上襪套時,真感覺是到了人間天堂。 在這裡,我明白了洋人為什麼和我們想得不同,他們從小就於我們不同,和我們是在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下長大的 (請看我的教育)。

下面發生的一件事給我的感受太強烈了:這洋娃娃一樣分調皮的和「乖」的,我抱著一個三歲大的小女孩坐著跟她談話,一個四歲多的金髮大女孩跑過來用雙手使勁擠她胸部,小女孩被擠得難受但老實得不敢出聲。我叫她放開,金髮女孩根本不聽我的,仍然是繼續弄得更起勁了,我搬開了她的雙手,她馬上又故技重演。連續了幾次後,我抓住她的小手掌在上面象徵性的親親打了二下,以示警告,沒想到才四歲的小女孩說了一句我們從小從來也沒說過的話(請比較我的教育)。

四歲小女孩清清楚楚地告訴我:「You do not allow to do this.(你這樣做是不允許的)」。我當時一下就愣在那裡了,我無言以對一個才四歲的小女孩! 我讀初中時都被老師敲老袋,上了十多年的學我也從來沒聽過任何一位鑽桌子,被吐口水的同學理直氣壯的對老師說一句:「你不允許這樣做!」。 才四歲大的洋娃娃就會說我們長到十幾歲都不會說的一句話,連三歲大的小孩也清清楚楚明白他們的權利,當我叫一個三歲大的男孩把襪子傳上時,他對我說在遊樂園玩時不穿襪子是許可的,我只好馬上改口說怕他涼著。

我想起了我還在小學讀書的小侄女,她們又會告訴老師些什麼呢?

今天你快樂嗎?

家長來接小朋友的時候是個很有意思的場景,很少有小孩子不喜笑顏開撲向自己的父母的。只有Tyla是個例外,一見到爸爸的時候,剛剛還在笑著臉能馬上眼淚汪汪,一幅十足委屈的樣子,(怪不得形容夏天要用小孩的臉來做比喻,很有道理啊),他爸爸也經常被弄得哭笑不得。。。

我曾經說過,我熱別喜歡班上這個叫Tyla的英俊小孩,兩歲四個月的孩子有時候說話跟大人似的,經常讓人又驚訝又好笑。下午他爸爸就快來接他之前的那段時間,他總會有預感一樣,帶著哭腔的跟我很認真地說:「I need my daddy。。。」我想不起什麼時候聽過同樣的中國小孩或者這裡的小孩會這樣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的,而且要的是爸爸還不是媽媽。

順便提一下大頭大腦的Liam,他是我的搭檔Jacqui好朋友的孩子,所以雖然不夠年齡但也放到我們班上來(看來洋人走起關係來跟國人不相上下的啊,呵呵)。Liam走路還趔趄著,說話也不利索,只是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達的那種,卻偶爾也有驚人之語,-----有一天,他在playground騎自行車,突然扭頭就說了一句:Come on,Boys!當時我和Jacqui先是面面相覷,進而大笑,可憐的孩子們,差點被我們的高分貝嚇傻了。。。。

洋人家長來接小朋友,最常問自己孩子的一句就是:Did you have a good day?還有Are you happy today?,中心意思就是一個:「今天你快樂嗎?」這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以及長大後偶爾陪朋友去接她們的小孩,中國家長最常問的一句往往是:「今天你學了些什麼?」

「今天你學了些什麼?」這句話我從小聽到大,坦白說,我已經有點聽膩了。現在家長問的是:「你今天快樂嗎?」很高興聽到Tyla象其他小朋友那樣回答:「YEAH。」

早上開車上班路遇紅燈的時候,在倒後鏡里看到後面一輛車上的中年婦女,正興高采烈地跟著收音機里在唱歌(我想),一臉的快樂樣子,讓我的工作都有了個好心情的開始。又是周末,中心在周末照例會提前半小時關門。也就是說,我今天又是提前半小時下了班。所以,我也快樂。

幼兒園裡的膚色

朋友的朋友,不甚熟,知道我在洋人的幼兒園當老師後,很驚訝,問道:你教他們中文嗎?

咳,咳,咳。他很聰敏,又問道:那他們不擔心你的口音嗎?哈、哈、哈。

在我工作的這家連鎖私立幼兒園裡,孩子們絕大部分是BORN IN NZ,絕大部分是白種人,本地KIWI和歐美來的。剩下的,除了少數土著毛利人的孩子,就是亞裔,再有極少數一兩個黑皮膚的,來自辛巴威。我班上有個小混血BOY,不是一般的漂亮,而是漂亮極了,他父親是白人,黑人母親是辛巴威的上流階層,一位非常pretty的女士,每次駕駛寶馬來接孩子。除此之外,我班上駕駛賓士、甲克蟲等來接孩子的家長也有。

我為什麼會注意到車呢? 這個注意是因為有一天從一個國內孩子的家長嘴裡得知,在國內的學校,從幼兒園開始小孩子們就學會了攀比。結果啟發我注意了一下這裡幼兒園的孩子,並沒見到這類對車對服飾對錢財的額外談話,包括同事之間,也幾乎不會以此為談資。老師們也基本不會單獨表現出對哪個孩子的特別關照,除了是同事或者是朋友的孩子,(對我來說,亞裔孩子我就比較偏心),呵呵,這種情況好象全世界都會。

同樣的,家長除了應有的禮貌和尊重外,也不用要去刻意和老師建立某種關係。比較搞笑的一次是同事聖誕聚餐,選了家規模不小的泰餐廳,餐廳老闆的小孩子湊巧是我班上的,(狠有趣好玩的一個小孩子,胖嘟嘟的,起初一句英文不懂,又動不動就excited,最喜歡跟在我後面嗚哇亂叫),一二十個人去餐廳吃飯,結帳的時候也沒見老闆給打個折,收錢的和付帳的都一樣泰然自若。。。

-

有人問我,說到幼兒園裡是否有有種族歧視的眼光。這個很難回答。從大面上說,與很多國家比,紐西蘭是個種族歧視比較弱的地方,我沒聽說過在別的國家,他們的土著可以享受到和紐西蘭毛利人一樣的優渥待遇,同樣的,對於不同膚色的人群,這裡人們大體上還是平等的。但從小點上說,人的喜好,有的時候可能只是受細節影響,受審美影響,而與膚色本身無關。

就拿亞裔孩子來說,亞裔孩子雖然人數不多,但已經是幼兒園裡主要的不同膚色者。目前我幼兒園裡亞裔最多的是韓國人,韓國孩子多半比較守規矩,而且跟自己人玩得多。在我班上的兩個本地出生的華裔,一個祖上籍貫北京,一個是馬來西亞的,兩個小孩子的母語無法交流,也並不因為都是華裔而在一起玩,我與北京孩子說華語與英語,與馬來西亞孩子則說粵語和英語,他們兩之間不說話。後來有天和馬來西亞家長聊到國內的事情,她才知道我不是馬來西亞的而是來自中國,原先一直認為我帶馬來西亞粵語口音,faint,我簡直要懷疑她是否來自馬來西亞!

一般KIWI老師對於亞裔孩子的態度沒有太多特別,她們通常覺得亞裔孩子比較聽話,少數孩子很嬌氣。因為語言的不通,無法很好的照顧到這些非英語系的孩子的情況也是有的。但在我曾經短暫工作混取經驗的另一間不同名號的私立幼兒園,有個別印度老師很顯然對華裔孩子不是很NICE,經常出現推拉情況,這可能和她們本身傳統對孩子比較粗也有關。

亞裔家長的態度是很有意思的。韓國家長一般都很願意自己的孩子跟同班的韓國孩子玩,有次一個隔壁班韓國家長看到一個小KIWI推了一個韓國孩子一把,而他們的kiwi老師沒怎麼管的時候,趕緊叫站在另一邊操場上的我,我就把情況跟當班老師說了一下,並且看著那個老師上前批評了小KIWI,那韓國家長顯得很高興。而有些華裔家長,就會跟我抱怨,說她的孩子整天跟班上另兩個中國小孩一起玩,英語沒長進。依我看,她其實想表達的意思是,她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跟中國孩子在一起,而要融入什麼所謂的主流社會。另一個中國家長,家裡大概有些錢,見到華人就很警惕的樣子,但見到他孩子的老師LISA能笑出朵菊花來。聖誕時候送了個金箔的掛曆給LISA,LISA悄悄拿過來給我看,說這個太貴重了吧?我笑西西地說給你就收著,他多的是。LISA原來在公立幼兒園當老師,因為嫌那裡工資低和工作重(除了假期長)而跳槽,現在得出個結論就是你們中國人真有錢。。。

泰國小孩在我換班之後兩三天就跟我到了新班,因為別的老師看他不住,而且因為語言不通,有的時候對他的哭鬧不夠耐心。這種情況在每個幼兒園都比較普遍,我是建議家長應該多點對幼兒園了解,因為有些語言完全不通的孩子到了幼兒園,特別是年齡小的,比較容易吃啞巴虧。

作為我的觀察與實際情況,非英語國家的小孩子學英語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小孩子對語言的適應能力是成人望塵莫及的!!我看到的華裔孩子從一句英文不懂到能明白老師一些語言指示,一兩個星期而已。他們的聽說讀寫在進小學後還會有個迅速飛躍,加上華裔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近兩年紐西蘭高考的第一名都被華裔孩子奪走,今年來自天津的那個孩子總分還近乎滿分,這已經充分說明了華裔孩子在知識積累上的能動性。

另一方面,有關主流社會,我個人的看法是,了解一個社會,尊重一種文化傳統,再進入一個本地環境,都需要有個不卑不亢的心態,更重要的是,盡量學會寬容地去理解不同文化的排斥與兼容。先天膚色是無法改變的,邁克爾傑克遜漂白了自己,大家仍然當他是黑人。所以實質上,後天教養才是一個人命運的真正主導。什麼叫主流社會,說句極端自我的話,我覺得自己呆著舒服愉快的地方就是我的主流社會。

做家長的,是否應該更多時候考慮一下,是孩子的自主快樂重要,還是按照你的願望活著重要??

Parent night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其實是猶豫的。因為我覺得這個「parent night」,翻譯成「家長之夜」或者「家長會」都不太合適。這時候聯想起那些從事翻譯工作的人來,明白了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翻譯人員,果然是不容易的。大概要想成為林紓那種連別人的語言都不懂就能自成翻譯一家,翻譯還暢銷的人,就更不容易了。。。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又差點跑題了。

我們幼兒園各個分園除了允許和鼓勵家長隨時來園參與小朋友們的日常活動,不定期組織一些收費的兒童成長諮詢活動外,還每年至少有兩次面對家長的「parent night」。在奧克蘭這兩個夜晚,我們做老師的在下班後延續工作兩個小時,將小朋友們日常的活動一一重現。比如在外面操場,將各種器具擺放還原成白天活動用的造型,沙坑裡整齊擺放沙漏,桶,鏟子,小型掘土機等,大水池裡放置水車,瓶子,罐子,水壺等;在房間里不同的活動區域更要做好相應的布置,比如在積木角,將各種積木搭建成型,比如在藝術角要布置好各種繪畫材料,比如準備好各種與messy play相關的粘乎乎的東西,(這個一度讓我很頭疼的play我以後再專門講)。所有布置出來的活動,都必須附上相應的活動說明,活動目的以及對兒童成長發展中的作用等等。在教室里,還會用錄像機播放事先我們攝錄好的小朋友們在幼兒園裡的平凡一天,內容包括吃飯睡覺參與的各種室內外活動。在工作台上擺放每個小朋友的個人發展的計劃書(內含長期、近期目標和具體手段),以及每個小朋友的一本繪畫手工作品和附有不同時期照片的成長說明。(誰說我在幼兒園裡都是玩來著?其實paper work 不僅很多,而且還要給家長檢查的。。。)

大部分家長都會在接受邀請信後欣然到來,興緻勃勃地觀看錄像,翻看計劃和作品,大玩小朋友們玩的東西,聽聽老師們對自家小孩子的毫不吝惜的讚揚。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了解自己的小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情況,以及得到一些專業意見的好機會。

「Parent night」, 如果說是家長會,這個晚上似乎不夠嚴肅;說是家長之夜,這個晚上似乎又不是成人化的活潑。大家走來走去,沒有主持人,在自己有興趣的區域了解信息,和老師交談,閑聊。 因為經常有家長說起聽不懂小朋友回去哼哼唧唧的唱的歌,最後我們老師一起跟其中幾位家長做了次mat time,教會他們唱一些我們平時常常唱的歌曲和遊戲,以及舞蹈動作。氣氛一時達到高潮,象一大班幼兒園都還沒畢業的孩子。

今年的第一次parent night我因為復活節休假,溜回國了,所以沒參加。前幾天的第二次parent night倒是度過了一個很愉快的夜晚。不過呢,因為幼兒園給老師準備的點心我還沒來得及去吃,就有家長來了跟我說個沒完,所以呢,暗地裡我其實也還是很有些惦記那些點心的。。。。。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幼兒園羅嗦

Bailey在小班的時候,就是出了名了的difficult child,讓他往東他會西,讓他不要做什麼他一定偏要去試試。長大些來到我們班後,我和當時的搭檔Solitaire專門給他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observation,將他每天的興趣愛好記錄下來,發現他很喜歡幫老師幹活和參與mat time (mat time是每天至少兩次的教學時間,把小朋友們糾集到一起聽老師唱歌講故事什麼的。。。)。於是我們定下每天都要特別表揚Bailey幾次,比如誇他good boy幫助老師tidy up,又或者誇他很clever,把故事裡要猜的動物說的很對什麼的。。這樣毫不吝嗇事無巨細的真誠表揚竟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ailey的行為明顯的見好,聽話程度也大大提高。幼兒園裡這樣的事情很多,小朋友們在受到讚揚和鼓勵後的behavior會毫無掩飾的非常好。即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是如此。

-

在幼兒園裡經常會聽到老師對小朋友一幅鬼畫符似的painting大讚:「wonderful」,「great」,「fantastic」,「awesome」,「gorgeous」,「fabulous」,「amazing」。。。。。。。,然後還會鄭重其事的把小朋友的作品帖到牆上的展示欄里。起初,在不斷看到其她同事對著一幅小朋友剛完成的、我怎麼看也看不出來好的圖畫作品,大肆讚揚的時候,我實在是覺得有點太言重了。後來發現在同事之間,包括園長對我,也會如此這般的經常表揚的時候,我才明白過來,她們從小就是這麼長大的,就是這麼被誇獎的,就是容易誇獎別人的。

因為工作關係,我開始系統學習西方學前教育的各種理論,於是知道了在專業上,這種表揚是隸屬於positive guidance,它是從學前教育之父Froebel到各個學前教育專家Piaget,Vygotsky,Dewey,Rousseau,Skinner,Maslow,Gessell,Locke,MacMillan等等以及在國內現在備受推崇的Montessori(蒙特梭利)和Steiner(國內稱為華德福),還有我個人目前比較有興趣的Reggio Emilia都認同並且理論化了的。Positive guidance在小孩子成長過程中,包括很重要的兩件事情―――表揚以及鼓勵。表揚和鼓勵其實是小孩子們的自信自尊的重要基礎。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小的時候,被表揚後學習積極性的高漲,而在被批評訓斥後做事情的畏首畏腳。

中國人向來是更贊同「嚴師出高徒」的,這種從上至下的嚴厲常常會更多以批評教育來代替讚揚鼓勵。從小受到過多的「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令人失敗」的教育後,會令人更側重於尋找自身的弱點缺點,而不是越發積極的發揚優點發揮長處。而對小孩子座標式的表揚以及批評方式,(btw,我個人把這種不注重小朋友自身的長處與進步,而是經常與其他小朋友的水平做比較的方式,稱為座標式),我覺得是不公平的。每個小孩子都是special的,總會有他閃光的地方,我覺得作為老師也好,作為陪伴他們的成人又好,應該把著眼點放在他們最美好的一面,這個閃光的地方,有可能就是一個小孩子潛能的發動機,因為善意的激勵,而開始了優良的啟動。

現在我和其她同事一樣經常表揚班上的小朋友們,發自內心的表揚。並且也發現,表揚人比批評人愉快多了。。。。

班上的雙胞胎

我們幼兒園一百多個小孩里,倒有四對雙胞胎。其中一對韓國女孩子剛從我班上升到大班,就有另兩對雙胞胎來到我班裡,讓我美得不行。朋友很奇怪我為甚麼那麼高興,我也說不上為甚麼,就是覺得這些twins真的是很可愛。發奇想說,周末的時候要是能借兩個回去玩玩就好了。朋友倒退兩步說,哇~~~,你也太狠了。。。:)

雙胞胎兄弟Mitchell和Elliott,雙胞胎姐妹Paige和Cenedra,是大家眼裡的那種mirror-twins,就是長得不分彼此,如果相處時間不長根本無法判斷出誰是誰的。在我第一眼見到他們的時候,差點暈掉,覺得oh, my goodness, 這上帝造人也太有趣了。我也覺得我夠幸福的了,小洋娃娃們本來就長得特別招人喜歡,大眼睛長睫毛,嘟嘟的,更何況還是看了就讓人眼睛發光的twins。

好在twins們的父母很善解人意的把他們從衣著上做了些區分,比如Mitchell一般都會穿橙色上衣(很精神),Elliott則穿藍色(很帥),而從相貌上我到了第三天才真正分清楚了誰是誰(我已經夠醒目了)。。。總覺得擁有twins的媽媽們很幸運,也覺得她們很了不起,因為要比平常的媽媽多付出一份操心的責任吧,同時照顧兩個同樣年齡的小孩子,肯定不容易的。

一兩周後和twins的媽媽聊天,我說在第一眼看到twins的時候覺得他們簡直沒什麼不一樣,而現在卻發現他們完全就是根本不同的兩個人,不光從相貌上,從personality上來說也完全是totally different。Twins的媽媽微笑著連連點頭,說是啊是啊。所以我現在特別知道了為甚麼現實中家人很少會把自己的twins認錯了,因為,確實是兩個「不同的人」啊。有些kiwi老師會問我,為甚麼亞洲的twins總是在裝束上要弄得一模一樣?說他們這裡的twins從小就會穿得有些不同,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對方和別人不一樣。還說這樣對於培養character有利。我想了想自己過去碰到過的亞洲twins,還真是都一模一樣的。。。。。不過,我也一直忘了問同事們,為甚麼在紐西蘭我看到twins的機率這麼高?不光孩子們當中有twins,而且同事中有是twins媽媽的,還有孩子家長是twins的,有趣的是其中一個家長和他雙胞胎的哥哥長得一點都不象,那次他請他哥哥來接孩子的時候,和他相熟的同事跟我說確實是他哥哥後,我樂了半天。

小孩子是天性非常純良的人,誰對他好對他不好,他們是非常sensitive的,而且很快會和用心對他們好的人建立一種attachment的關係。Mitchell很快就成了我的密友,呵呵,Elliott則是觀望者,會看到Mitchell蹭到我身邊了,他就也會樂呵呵的跟過來。升班後的那對韓國twins也是,每次看到我就會歡呼著蹦過來。他們哪裡知道其實我是有私心的啊,西西,他們看起來那麼可愛,經常碰到他們生病或者休假的時候,還想念得不得了:)而正是因為這種有趣與可愛,我就不由自主地對他們她們額外的好了呀:)

Yes please 和 Thank you

今天下午的 afternoon tea time是由我來布置,吃的點心有蛋糕,還有KIWI果,橙子和杏干。Bailey最喜歡吃的是杏干,常常還沒吃完嘴裡的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下一份。我笑笑的問他:「如果還想要應該怎麼說?」,「More, please」,Bailey含糊不清但是使勁地說了一句。然後我給他加了他喜歡的杏干,這次沒等我提醒,他就乖乖地說了一句:「Thank you。」

這是在幼兒園常見的情形,通常老師會不厭其煩的提醒哪怕還只有一兩歲兩三歲的孩子,從最簡單的「ta」到完整的「Thank you」。從小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言語習慣和注意禮貌是幼兒園的目標之一。

常常有人說洋人懂禮貌,其實這裡的禮貌我覺得和我們理想中的概念「禮貌」有些不同,很多時候,洋人的禮貌是一種語言習慣,就象這樣在幼兒園裡和社會裡從小給訓練出來的,所以有的時候你如果覺得洋人們禮數雖然做得很足了,但仍然讓你覺得冷冰冰的,原因也在這裡。

當然,也有人認為,現代社會,有點虛偽的禮貌和完全沒有虛偽的粗俗之間,還是選擇禮貌比較好些,所謂禮多人不怪。

前幾天好久不見的一個朋友幫我忙做點事情,我總是不自覺帶出的please和Thanks讓他頗有點不習慣,到最後他實在是有點忍不住了:「我說,我沒得罪你吧?。。。」

She is sexy

有一天冷不丁的被人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幼兒園從小就會教小孩子識別性么?」,她是在德國留學過,為人也變得極其紮實,說起話來不拐彎的。接著,她看著我說,在德國,小學以前就會跟小孩子們講小孩子是怎麼來的,目的卻是為了讓小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也要有自己呆著的時間,不要去打擾他們。

她說的這個「目的」是不是事實,我沒有考證過。不過,確實是有好些人對於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很好奇,不對,或許更應該說是對老師們如何教育小孩子面對這種變化感到好奇。無疑,這是個我不能簡單迴避的問題,屢屢被人問到,讓我煩不勝煩。當然,事先聲明,我對弗洛伊德沒有太多好感,對於弗洛姆,感覺也一般。還聽到消息說,他們倆都已經過時了。呵呵。

一歲多的Kayla很喜歡玩娃娃玩具,但她還不會分別男娃娃和女娃娃,經常給男娃娃穿上裙子,這時候老師會告訴她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我們幼兒園的塑料娃娃都分性別,雖然新娃娃們都會穿著衣服,但小孩子們更熱衷於讓娃娃們一絲不掛,抱著到處走,或者重新給它們穿衣服,餵食和拍它們睡覺。

兩歲時候的Brooklyn就已經是個很有主見的小孩子,雖然他還需要帶著Nappy紙尿布,卻經常非常嚴肅的、堅定的擺著stop的手勢,對著企圖帶他去換紙尿布的老師說:「NO!I don』t like it!」,每次躺在更換台上的時候,表情還十分痛苦,弄得老師們啼笑皆非。如果你問他是boy 還是girl,他就會微笑著說:「I』m a boy.」

三歲多的Triston和Aylana 在洗手間互相研究對方的身體,還互相取笑對方「funny」,取笑完了再繼續研究。正好老師Lisa看到,就帶他們去到BOOK CORNER圖書角,找出一本書,書上畫著漫畫式的人體,告訴他們身體各部分的作用。

四歲多的Jimmy某日正在用剪刀剪雜誌上的一個漂亮女郎,我正好去他們班上拿東西,見到後就坐他旁邊問他為甚麼喜歡這個女郎啊,Jimmy頭也不抬地回答我說:「She is sexy!」我和另一個老師笑得差點從凳子上掉下來。有趣的例子還有很多。

從性別識取到識別性不是一個簡短的過程。孩子越大,所認知的世界也越大。我欣賞東方教育里感性的一面,也欣賞西方教育中知性的一面。但無論碰到什麼樣的問題,我總還是相信,作為成人,面對小孩子的時候,自身的坦然態度和知識面都是很重要的。拔高一層來說,就是要有科學精神:) (我怎麼還是覺得自己說得有點底氣不足呢。。。。)

不過,老實說,我之所以更願意當幼兒園老師,就是因為,小孩子的快樂很簡單,苦惱也很簡單,而小孩子越大,問題越多,越難對付啊

恐龍dinosaur

上午看到小朋友在玩恐龍玩具的時候,突然想起紐西蘭地震部門的農民們的可愛惡作劇,就跟Becki說了那個粉紅小恐龍的事情。Becki哈哈大笑,說funny guys,言外之意好象還挺欣賞他們的。其她同事也覺得這是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聽到都很開心:)

"

然後我就問她,為甚麼小孩子都那麼喜歡恐龍玩具啊?以前我在第一眼見到恐龍玩具的時候,真的覺得這些模擬恐龍長得確實有那麼點醜陋啊,ugly。。。。。 Becki認真的點點頭,說是啊,是挺丑的,可是小孩子們就是都很喜歡恐龍啊。正說著,Jackie高舉著一個恐龍哇嗚著撲過來,我跟Becki說:「Your turn!」,扭頭逃之夭夭。

Jackie是個超級恐龍迷。他媽媽跟我聊天的時候說,Jackie從開始會玩東西就對恐龍玩具情有獨鍾。現在家裡不但有大小恐龍十幾隻,他還開始對各種恐龍進行分類,念起它們不同的名字津津有味。

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小孩知道恐龍這種動物,而且在幼兒園裡有各種關於恐龍的書。這讓我有點迷惑。國內很多小孩子知道恐龍是從動畫片里,而這裡的小孩子知道恐龍好象從幼兒園就開始了。紐西蘭還有種已經滅絕的體型巨大的鳥叫恐鳥,我起初一直以為也是恐龍的一種呢:)

我們還有很多關於恐龍的歌,其中一首5 little dinosaur是小朋友在 mat time唱得最興高采烈的,大意是,一隻小恐龍在繩子上走,走啊走,看到前面有很好玩的東西,就回頭叫另一隻小恐龍來看,(然後小朋友就一起大叫dinosaur三聲),一直叫到第五隻小恐龍上來,然後繩子突然斷了,所有的小恐龍都跌倒了。。。。。每次唱這首歌,配合上magnet picture,小朋友都特別高興,叫起來也特別整齊響亮。 -

說起小孩子的歌曲,很多時候我們聽他們的歌曲內容實在挺幼稚的:),不過,從中他們確實可以學到數字,顏色,大小,名字等等知識。另外,還有件很搞笑的事情。前幾天music & movement workshop的時候,我們聽到一盤兒童歌曲的新CD,把我給樂壞了,因為其中幾首新編曲的,竟然將耳聞能熟的兒歌和jazz, rap, rock&roll等風格結合起來,但是,非常非常好聽啊。比如那首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clap your hands, (與中文的「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旋律一致),就是用Jazz的風格編曲的。旋律一出來,我們就忍不住邊唱邊動邊笑。

很久以前第一次聽兒歌被這樣編曲的時候,我就眯著眼睛笑啊笑的笑了半天。那心情,倒是和看到火山前的粉紅小恐龍的時候全然相似。

cuddle,hug和kiss

Brooklyn是班上的新小孩,非常可愛,雖然在班上年齡最小,剛剛兩歲,但有時候說話做事卻是最好玩的一個,經常讓我笑得不行。

今天早上,媽媽送他來幼兒園,照例在說再見的時候,要說一句「I love you」。而值得我今天做一次記錄的事情就是,在Brooklyn的媽媽話音剛落後,Brooklyn竟然驚天地泣鬼神地大聲說了一句:「I love you MORE~~~。」 我們都怔了一下,然後哈哈大笑。他媽媽忍著笑,又說了一遍「I love you!」, Brooklyn不明白我們在笑什麼,於是,非常不滿的又大聲對著他媽媽說:「I love you MORE~~~!!」 (請注意,他才剛剛兩歲。)

到了國外,我才明白cuddle 和hug在形體上的區別,cuddle更傾向於「抱」, 而hug則傾向於「擁」。至於Kiss,在國外的普遍使用令它成為一個輕飄的詞語,帶點溫馨和甜蜜。在幼兒園裡這三樣動作場景常常出現,cuddle和hug倒還正常,但對於kiss,一度曾讓我面紅耳赤。班上三歲的Oak,有段時間不知道怎麼了,對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表達方式就是跑上來,把你拽蹲下來,雙手捧著你的臉,左邊kiss一下,右邊kiss一下,心情特別的好的時候還要在你嘴唇上再kiss一下。第一次被他這樣kiss在嘴唇上的時候,我瞪大眼睛呆了半天,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在我的成長經歷里,尤其是少年時代,擁抱和親吻曾經是兩個很嚴重的詞。幾乎從來不會主動說起,在筆下描述里更是了無蹤跡。長大成人後,開始知曉世事,但在自己的語言里,有些詞語仍然是一種禁忌,總覺得,不必說出來,更不必表現出來,因為那總是涉及很私人很隱秘的情感,不應該被展示。這是我所曾受過的教育。基本上概括為,愛,應該是件很含蓄的事情。一個華裔家長跟我說她真希望她女兒永遠停留在13歲。我明白她的意思是,西方文化里,她覺得人與人親密起來太容易。

我不知道是不是也和西方國家小孩子從小的教育有關呢?在他們眼裡,愛,不是一種禁忌,也不是某個年齡的專屬,愛就是愛,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情。

上次寫到這裡,我有點困了,就睡覺去了,說是下次再寫完。。。。。。 結果,到今天也沒寫完,就還是下次再寫吧:)

很久不見Tyla

不見Tyla也快半年了,今天與同事Chelsea閑聊的時候,她突然問Tyla是不是曾經在我班上,我說是啊,他好久沒來了。Chelsea笑著說她同學是Tyla的aunty,前段時間剛去看他。說Tyla現在變得非常淘氣,總跟著他teenage的喝酒抽煙的小叔叔一起瞎混。

我曾經說過Tyla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兩歲多快三歲的小男孩,長得非常聰明漂亮,語言能力很強,熱愛音樂,經常自己拿著個鼓棰,嘴裡念著鼓手開場的節奏:one,two,three,four。接著就搖頭晃腦的佯裝在打架子鼓。有的時候他會拿一塊大木頭當做吉他,有模有樣的在我們面前表演,還經常蹦出一句:Fiona, come on。除此之外,他對Bob bulider非常有興趣。這也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幼兒園的小男孩們都是典型自覺的「勞動光榮」的響應者,對於做建築工人,做卡車司機有著天生的熱愛。在幼兒園裡除了和小孩子打交道外,還有項重要的工作是要和家長交流,了解孩子在家裡的情況,這樣工作一段時間,對各個小孩子家裡的情況也就大概知道了一些。Tyla的父母非常年輕,他漂亮的母親只有18歲,父親也不到20歲,但父母已經分開了。這種情況在紐西蘭很普遍。在幼兒園裡經常能看到來接孩子的非常年輕的20歲左右的母親們。同樣的,在很多孩子的家庭情況表格里,也能看到有很多填寫的是step father, step mother, step brother, step sister等等。

Tyla跟外婆住,他稱外婆為nana,稱奶奶為 grandma。有一次他突然跟我說爸爸昨天哭了,我嚇了一跳,問他為甚麼啊,他回答不上來,接著說他自己的,說爸爸在nana面前哭了。說完了,自己也很憂鬱的樣子。我用力地擁抱了他一下,嘴上說著 don』t worry,但其實心裡是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有點替他難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自己長大經歷的影響,對於象Tyla這樣父母不和的小孩子,也總是會格外的憐愛一些。

Tyla在幼兒園的行為舉止基本就能反映出最近他自己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他特別調皮且總搶小朋友玩具,打架的那一天,他的nana就解釋說頭晚他父親來接他,他母親不讓什麼的,吵架了。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小孩子不會明白他們在吵什麼,其實,小孩子即使是不明白為甚麼,但潛意識裡他們所接受的信息絕對的將影響他們日後的行為。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人事有天鑒;現在我真想加一句,低頭三尺有稚童,以你為鑒呢。

後來,Tyla的媽媽不知何故離家出走了,外公外婆也找不到她,於是也以無法繼續支付我們幼兒園高額費用的理由,將Tyla從此帶離了我的視線。

直到現在,看到教室里靜靜擺放的Bob builder的工具帽和工具箱,我還是會想起Tyla。

JACQUI 和 BECKI (幼兒園工作閑記錄)

Jacqui和我做了一年的拍檔。因為她的小BB即將出生,前不久剛剛離職開始休一年的產假。離職前我們按KIWI傳統給她做BABY SHOWER,我買了禮物給她。但仍然覺得多少禮物都不能代替我心裡的不舍和感謝呢。

Jacqui是典型的歐裔kiwi美女,臉部輪廓分明,眼睛很美,頭髮經常是梳得光光的在腦後扎個馬尾。

我和Jacqui很合,一年時間過得很愉快。大概是因為性格很相近,都比較自立與溫和,所以工作中非常默契。由於幼兒園總部就在樓上,上面做research的人總喜歡到我們這個branch來做各種調查啊,觀察啊什麼的,而且對工作的員工也常常做些心理模式測驗,說是有助於科學的了解自己,(^_^,有的時候我真想誠懇地問一下他們是不是還懂算命。。。)有一次在自己的工作方式調查測驗中,Jacqui是correct way person,我則是peaceful way person。測完了,我倆都很滿意,呵呵。。

Jacqui不是個很多話的人,臉上並不總帶著笑,但仍然顯得很平靜和淡定,有主見。我們聊天,從她那裡了解了很多紐西蘭人的文化與傳統。她有小BB後,我們談到婚姻的問題。紐西蘭很多表格上都有partner這一項,也就是同居者的意思,雖然未婚但一樣受法律保護,包括財產的分割上也是。我問Jacqui小BB要叫什麼名字,她說準備叫Luke,接著她說她開玩笑的反駁過她男友說憑什麼要跟他姓,她又還沒嫁給她。我問她你會結婚嗎?她很肯定的說I will,但加了句「but not now」。

[

同樣的問題換了是Becki,就會很肯定的回答說No way了。她有男朋友,但根本沒想過結婚。有次她問我男友在哪裡,我說不知道在哪裡,說自己可能適合談長距離的戀愛吧。她當真了,臉色大變,說How can you survive??? 我樂壞了,差點頂她一句說,問題真多,一個人生活又不會死。。。

Becki就是我現在的新搭檔,一個非常活潑的女孩子,大大咧咧,精力旺盛,強勢,open,是另一種典型的local person。第一天進來她給我一個熊抱的時候就把我嚇了一跳,接著就有點擔心這麼熱情充沛的人,我會不會與她合作不愉快啊?果然,在頭兩天,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有點小摩擦,她是個對小孩子比Jacqui嚴厲得多的人,我有些不習慣,看到小孩子被她訓哭了,心裡就很不舒服。不過這點摩擦解決得很快,我會跟她說我的感受,她有什麼也立即跟我說出她的感受,並且總是很及時的跟我說sorry,讓我頗有點哭笑不得,過了一星期的磨合,我開始喜歡這個精力旺盛的女孩子了,我的supervisor跟我說,可以理解我和Jacqui工作那麼長時間,又要適應新同事了,而且還是風格迥然不同的。但我可以做Becki的role model啊,我和Becki可以互相學習啊,我向Becki學習她的firmness,她跟我學我的softness。我想想也是啊,Becki來到班上後,有不少新花樣,也滿好玩的,只要大家都把小孩子是否開心放在首位的話,就是很好的合作基礎。兩個星期過去,前天中心的頭頭給我們發了張獎狀,說是我們這個班的new team工作卓有成效,特此表彰云云。

生日的時候,按慣例中心都會在下午的某個時間集合還在園的所有的小孩子和員工來給這個老師慶祝,一起唱生日歌,還會由小孩子們集體製作一張大大的生日卡,一束花。我生日的下午,Becki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再跟著一大幫小孩子突然湧進來,兩三個調皮的叫著 Princess Fiona,我沒有準備的被大家嚇了一跳,Becki大樂,過來又熊抱了我一下,說Happy birthday!

幸好,她沒有又問題多多地問我Shrek 在哪裡。。。。^_^

自然科學角

今天突然有興趣談談我們幼兒園的自然科學角。(不過,各位觀眾,根據我一向的陳述習慣,以下文字還是很有跑題的可能的,請多包涵。。。。)

我們幼兒園裡無論是Babies (零到兩歲), Toddlers(兩到三歲),還是Preschool(三到五歲),在室內都會有科學角(Science Corner)。科學角陳設雖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會有這樣一些東西:干葉,鵝卵石,貝殼,松果樹枝,放大鏡,望遠鏡,多稜鏡,萬花筒,等等,手機樣板,電話,鍵盤等在Toddlers以上房間有,顯示屏在preschool有,且都放在小朋友們觸手可及的地方。

根據西方教育心理學家的理論,這些東西對提高小朋友的認知力有很大的好處。因為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可以touch就是最好的對新事物的認識,他們在人生最初的成長里,首先是用嘴,接下來是用身體來認識這個世界。不過,他們的生活經驗豐富了,我卻不得不悲傷了一次,―――有一回自己違反園裡規定把手機揣在了身上,它一不留神滑落在地,被班上的某位神童當作手機樣板咣嘰就扔進水裡而嗚呼哀哉了。。。

另外,三歲以上的小朋友每周有一次學習我們幼兒園提供的電腦課程,Cherry. bytes, children『s mobile laptop labs. 在一輛漂亮的大車裡面,專門的教師教三歲以上的小朋友玩他們自己的電腦軟體(當然,在我的小眼睛看來,其實也就是讓小朋友們狂玩一陣遊戲,活動活動手指筋骨了,呵呵)

在室外活動場地里,有花園,木屑木樁,直接豐富小朋友們與自然的第一手接觸。(奇怪的是,至今我們的花園仍然枝繁葉茂,看來還是我教導有方啊。。。。)有沙池,根據教育學家理論,玩沙子是培養孩童物理興趣的最初。還有water trough,或者是水池,供孩子們玩水。

沙子和水是小孩子天性就喜歡的東西,不過,亞洲家長剛開始都對孩子玩沙玩水比較顧慮,其實大可不必。先不說紐西蘭污染極少,就說沙池,我們平均一個星期都要往裡面放很多鹽來防止菌類滋生。小孩子玩水的都會穿上防水圍裙,衣服濕了也都有備用的更換,

我個人覺得做大人的,不應該因為自己怕麻煩就剝奪了小孩子玩耍的樂趣。每次看到小孩子玩沙子,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幼兒園年代裡有段時間極其熱衷搜集漂亮的玻璃片,小石頭,白沙子,小花小草的,且都一鼓腦放在口袋裡。結局就是再出門的時候,我全身上下所有的口袋都已經被我親愛的媽媽絞掉了,還非要在我衣服肩膀上用別針別一塊手絹晃蕩晃蕩的。。。一個未來的物理專家就這樣生生的被毀掉了。

我們幼兒園Prechool的室外還有個東西我特別喜歡,雖然說出來有點不好意思,就是水泵。小朋友們可以在水泵下放個小桶,泵滿了水然後去澆花。水泵安在地形高處,上有涼棚,下面是彎曲鋪排低去的大鵝卵石。我的童年從來沒有過機會去接觸水泵,真是一大遺憾。所以有一次我站在那裡美滋滋的狂泵了一陣,身後是一幫眼巴巴等著排隊的小孩子。。。。

我的幼兒園記錄(零碎篇)

  一直想寫些我在幼兒園裡當老師碰到的好玩的小故事,因為純真年代留些記錄總是件美好的事情。但因為一向懶散而越來越少動筆,只在偶爾寫給朋友看的EMAIL里有些零碎的記錄,今天抄錄了一下,希望以後有空的時候能夠整理出來。

1、Oh,NO

  最近兩天我的口頭禪是「Oh,NO」 拖長了調子來發,這個詞的發音有點好笑。其實不是我的原因,而是我班裡的小男孩Bailey,他剛到兩歲,仍然口齒不清,但表達得最好最有力度的就是這句「Oh,NO」,而且只要有表達的機會就毫不含糊的來一句「Oh--,NO--」!

他的媽媽說這是他的favorite words,只是我,每天見他好玩,也跟著他NO來NO去的,害得我現在一見什麼有點點不同的就也不由自主的說一句:Oh--,NO—

  今天,是個值得做記錄的日子,因為Bailey同學的詞語有了突破性進展,今天的favorite word已經由「Oh--,NO--」轉入到「NO WAY」了!已經「NO WAY」了一天了!!他小人家的語言能力有了提高,我得替他書上一筆。

2、Fiona 和Fresh air

  Fiona 和Fresh air本來是兩個不搭邊的詞語,但被口齒不清的Bailey念起來就是一個意思,那就是我的名字。我的英文名到了他的嘴裡就成了fresh air了,開始大家還莫名其妙,等到弄明白之後,同事跟我開玩笑也變成張嘴就是fresh air了:) 小孩子的語言經常會無意中帶出想不到的效果。

3、愛上小帥哥

  Tyla是另一個兩歲多的小男孩的名字,雖然年紀小小,這個小男孩確是長得非常非常英俊,栗色的頭髮,白皙的皮膚,左邊耳朵還打了個小金耳釘,長長的睫毛微微翹著,聽到音樂的時候會抱著一塊木頭做出彈吉他的姿勢(後來才知道他父親喜歡彈吉他),憂鬱的時候還會把雙手插到牛仔褲兜里,獃獃的看著遠方,發獃的樣子都酷極了。我特別喜歡抱他,然後親親他:}

我想英俊的人在小的時候應該是最可愛的,因為童年的英俊總是顯得十分乾淨和純真。

  最有趣的是,雖然才兩歲四個月,他卻經常會很老練的跑到一個新面孔面前,很純的笑一下,然後說what『s your name? 還會要拍拍人家的肩膀,象個小大人一樣,而且他記人名的功夫一流,對於一個不到兩歲半的小孩來說是很不簡單的。結果我們在做他的Planning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寫上了一筆他具有很好的social skill。paper work寫下這個詞的時候,我又樂了半天。

4、Jake的審美

今天Jake的媽媽送他來的時候,問我誰是Lexi,這個叫Lexi的小女孩正安靜的坐在我的旁邊畫畫,金色的頭髮柔軟的垂下來,在耳際捲起一個小圈,我笑笑說這個就是。Jake的媽媽看了一眼Lexi,笑著說Jake回去談得最多的就是這個女孩,媽媽問他為什麼,他說she is beautiful。 我樂了,因為怎麼也想不起來Jake什麼時候和Lexi有過接觸了,因為這個小女孩非常害羞,平時也比較少與其他小孩子一起玩,只跟自己熟悉的老師呆在一起。

  而Jake,兩歲八個月,一周才來三天,一天才來半個上午,已經相當地注意到了she is beautiful:) 愛,就是這樣開始的。。。。

5、長大以後做什麼

自從上周做的一次mattime得到了中心的Superviser的一張寫著「You Really Shine!」的卡片和一顆糖以後,我就一直樂忽忽的,今天的mattime我用自己手工做的一個紙制的puppet小木偶,唱完了「where is thumbkin?」,順便插一句,這首歌的調子就是在國內大家常唱的「兩隻老虎,兩隻老虎,一隻沒有尾巴,一隻沒有耳朵」的調子,然後突發其想地問大家長大以後想成為什麼。

  Mikayla大聲的回答:「Mummy」----媽媽

-  Alexander說:「Chef」----廚師

  Emma說:「Baker」---麵包師

  Tyla很自豪的說:「Painter」----油漆工

Bailey依然有點含糊不清:「oh, no-----lawyer」---當然,這個lawyer是我實在有點聽不下去他的oh ,no了,姑且順著他的音硬給他安排的

  Brandon歪著頭說:Driver ----司機

  Ethan奶聲奶氣的說:train------我頗有點佩服他這麼小就有將自己固體化的願望,回答各不相同,總體來說,願意做體力勞動者的居99%,以能做廚師和司機的為最光榮。。。。

  最後我順便問了一下大家認為將來Fiona應該成為什麼,我滿以為大家會安排個比較「隆重」的職業給我,結果Kathy很清脆的、毫不猶豫地說了出來: Baker!!! 我差點沒暈在白板後面:)

開車琢磨了一路,回家後一見到烤箱和麵粉雞蛋的時候,幾乎條件反射地有了馬上動手做蛋糕的衝動。。。。。

Sleeping time

吃過午飯以後就是Sleeping time,我和我的搭檔Jacqui的工作之一就是要讓他們每個人都鑽進自己的睡袋,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床是統一的白色硬塑料模的,象小船似的把孩子包在中間。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睡在上面挺硬的,就自己從家裡帶床墊來,我們也不反對,雖然我們不贊成搞特殊化。

然後放上輕柔的音樂,排蕭和鋼琴小品是我比較喜歡用的,最近我在放朋友從美國寄給我的《homeland》,副標題是pray for peace,很不錯,因為我聽著都昏昏欲睡。

我從來都沒想過自己也可以這麼有素質,有耐心,竟然有一天會哄一大幫小孩子睡覺。。。

入睡前的小孩是千姿百態的,千姿百態來源於他們各自的comforter(很抱歉,我不知道怎麼翻譯這個詞比較不生硬)。根據Ainsworth的Attachment理論,這種comfortor其實是小孩子的一個secure base。

Bailey是一定要用嬰兒奶嘴的,我跟他大眼瞪小眼了半天,看著他蠕動著嘴巴,目光漸成獃滯,我只能對奶嘴的巨大功用投降。(這裡的小孩和國內的不同,三四歲了都沒覺得自己用奶嘴有什麼不好。家長也多半是順其自然的態度。)

Mikayla一定要捏著自己的小花布,西西簌簌半天后,心滿意足地睡去了。

Hoon Joon是個韓國小孩,每天早上進幼兒園的時候臉都是笑得小眼睛都找不著了,在我看來揀到大元寶也就這個樣子了。他一委屈就會抽抽答答的要他的blanket,然後就眉開眼笑的拖著它四處玩去了。問題是睡覺的時候他也只用這個被子,不給他就哭得肝腸寸斷----無比倔強的小孩。評比熱愛blanket的人,他是第一。自動自覺睡覺的他也是第一-----只要在他午餐的時候看到我們在鋪設床鋪,那是睡覺比天都大,一定拖著他的blanket找到一個床鋪倒頭就躺下!

Liam年紀最小,卻是個strong boy,大頭大腦的特別好玩,睡覺的架勢也最大,除了幼兒園的東西,還有再加上自己的枕頭套,自己的被子,自己的熊Teddy Bear,自己的小娃娃。有一次忘了帶其中一樣小娃娃,他就竟然眨巴眨巴眼睛了幾乎一個中午,一幅百思不得其解的樣子。天拉。

當所有的小孩子都睡著之後,如果是Jacqui的午餐時間,就剩我坐在一群睡著的小天使旁邊,寫每個小孩當天的report,有的時候提前寫完了,音樂仍在瀰漫,坐在微暗的教室里,開始了一個人的浮想聯翩。。。。

BTW,這裡玩的橡皮泥都是我們老師自己做的,叫法也不一樣,稱之為 play dough,等到不能玩的時候還可以拿來給小朋友做小GARDEN:)

一種簡單的play dough的手工製作方法

3 cups flour

1 1/2 cups salt

6 teaspoons cream of tartar

3 tablespoons of oil

3 cups boiling water

童顏知己 (幼兒園閑記錄)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古代的小孩子大概是不上幼兒園的,所以一起玩樂的環境大概也可以與現在幼兒園裡的play ground相當。今晚讀詩偶然又見到這篇《長干行》,不由得興起寫下「童顏知己」這幾個字。覺得挺有趣的。又聯想起Blake 升班了,他最好的朋友Tamara這幾天頗有點悶悶不樂。今天她媽媽來幼兒園後說一大早Tamara醒來,就嚷嚷著「Blake,Blake」。我們幾個老師都笑了。

對於孩子們的友情,我常常很好奇,如果說長大後的擇友,多半是要受後天教育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等等影響,那麼幼兒園的小孩子的友情是從何而來的呢?

Tony曾是班上唯一的華裔,雖然出生在奧克蘭,卻一直在中文家庭環境里長到兩歲多。他性格內向膽小,來班上很久一直都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哪怕是同為亞裔的韓國小孩子。但自從一個叫Catherine的韓國小女孩來到班上後,他的情況就改觀了。Catherine是個愛哭的女孩子,頭兩周,幾乎天天哭,可以抱著她的小Teddy熊從媽媽走後一直哭到中午吃飯,(我確認她肯定比我小時候還愛哭)。Tony 似乎對這個嬌小的女孩子很感興趣,從一開始就經常陪在她身邊,Catherine是越陪越哭,但也並不逃開,逐漸的,Tony會偶爾用手拍拍Catherine,或者幫她把因為哭累了而不小心掉在哪裡的小熊揀起來遞還給她。到後來,Catherine不怎麼哭了,但對Tony還是不怎麼搭理。Tony也不以為意,只要每天進教室後見到她就很高興,顛顛的跑到她身邊去。兩個月後,Catherine隨家人回韓國了,Tony 又恢復了從前孤單的模樣。

以前在文章里還講過一個叫Lex的金髮女孩和一個小男孩Jack的故事。這樣的奇妙的朋友組合在幼兒園裡經常見到。家長們也常常從孩子口裡知道他們在幼兒園最好的朋友是誰。古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我的幼兒園裡,越小的孩子們,他們的關係越單純,即使大一點的,也基本不涉及什麼利益關係。同性之間的友誼除了先天的親近外,大多半因為興趣愛好以及合作的關係引發出來的,但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間的友誼就似乎更多是一種先天的審美取向。這一點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和同事們談起,她們也一致表示這確實是很amazing的事情。我尚沒有看到讀到有關這方面的理論支持,目前我只看到這些現象,就暫時記錄下來。

讓我想起一直以來自己比較要好的男性朋友,彷彿真的是從幼兒園開始,比較多在一起玩的就是些清秀靦腆類的小男生,長大後比較容易被我吸引的也是這類看起來比較沉默和英俊的男生,(事實上後來又發現這樣的男生不是我真正能愛上的類型,呵呵)。一個大學同學曾經說起他所交往過的女友,最後發現幾乎一律是長頭髮,大眼睛的文靜清瘦型女孩,這個印象最後竟然追溯到他讀幼兒園的時候一個喜歡的小女孩。不過,最終,他娶的女孩是短髮,爽朗伶俐。聚會的時候,他笑說,this is the life.

人是會變的,小孩子也是要長大的,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子長大後,還能保持最初的那些不僅僅是關乎友情的單純意念呢?多年後想起來,是懷念,還是覺得可笑呢?

親愛的小孩

每位父母大概都有些對自己孩子的特別的昵稱,但可能在一些固定昵稱形成之前,還有些共同的稱呼,在中文裡,可能就是叫「寶寶」,在英文里,就是叫「baby」了,有趣的是,我常常聽到幼兒園的同事或者小孩子的家長把這個詞讀為「芭比」而不是「貝比」,直接叫「芭芭」的就更多了,就象叫「寶寶」一樣。

小孩子是父母最親愛的寶貝。在我工作的幼兒園裡,父母叫孩子的什麼都有,也很有意思,除了「baby」,還有比如「sweet heart」,「 sweetie」「honey」,「 gorgeous」, 「beautiful」, 「precious」, 「darling」等等。即使這些小孩長大了,這些稱呼也不會隨之變化,總是一副很親愛的樣子。我們做老師的,有的時候也會「sweet heart」「baby」「honey」這樣那樣叫小朋友的。

印象中小的時候沒人叫過我寶寶,有次突發其想問一些老朋友,他們也都說沒印象被那樣叫過。想起我的父母那一輩人,為人嚴謹認真而內斂,估計不會有什麼親密的詞語用在孩子身上。不過,我還是試想了一下,假設我母親哪天開明了,突發其想地叫我一聲「親愛的」或者「sweet heart」,結果好象只能是我當場暈倒在地。。。。。。西西。

中國人對小孩子多數稱呼的是孩子名字中的「名」,或者單名疊呼。也有些父母會以有意貶低來示親愛,比如「臭臭」,「小P孩」,(叫「狗剩」的我知道有,但還真沒聽到過,呵呵)。總之,印象里中國人偏於含蓄的多,除了寶寶是最通用的稱呼,好象也沒什麼別的肉麻的詞。而寶寶的稱呼恐怕也是現在這一輩年輕人用的比較多。

以前看到一些哥哥姐姐們叫他們的小孩子的時候,小一點的還好,過了5歲還被父母叫「寶寶」的,我聽了都覺得很不好意思,覺得有點汗毛倒豎的。有次一個姐姐大呼小叫她5歲的小孩「寶寶,寶寶」的時候,我表示了一下異議,結果被姐姐批評我是「嫉妒」,還用了個很嚴重的形容詞。但姐姐也說,當著東東的小朋友和同學的面,她已經不那麼叫的了。

少年的時候看譯製片或者原片,經常發現國外的人們,即使不是非常親密的人,也可以彼此稱呼honey, sweat heart什麼的來表示喜愛和友好,當時還覺得,呀,怎麼這麼輕浮和不含蓄。現在在幼兒園工作時間長了,發現這些稱呼起源於此,也原來是相當生活化的,甚至有的時候是一種禮貌,不然也不會動輒說「dear friend」了,―――畢竟「親愛的」在我們的文化里曾經是一個嚴重的詞語,而對於他們,則是再自然不過的情感。美國的布蘭妮被國人翻譯成「小甜甜」的時候,不知道為甚麼看著這三個字覺得一點都不甜蜜,還覺得怪傻乎乎的,但看到「sweet heart」這個詞的時候,就能夠理解到了那種甜美。

於是也開始理解這些小孩子們的父母用這麼多親愛的詞語來稱呼他們親愛的小孩。讓小孩子們在這些毫不吝嗇的親愛中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無與倫比的愛心,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長大後,戀人之間的這種稱呼,大概就是戀人之間的一種「小孩情結」了,是一點寵愛混合著美好的親密。而熟悉的朋友間,這樣的親愛,所見到的,是如小孩子般的,一派天真。。。。。真好。


推薦閱讀:

阮義忠:攝影是我的興趣、工作、宗教 [侯虹斌]
找工作切忌盲目
在一家公司你的經理要離職還想帶你走,你怎麼辦?
大運傷官合殺,利於從事技藝、創造變化、投機鑽營方面的工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GDP指標或逐步淡化

TAG:工作 | 幼兒園 | 幼兒 | 紐西蘭 | 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