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膚出現瘙癢、皸裂等問題?中醫調理幫到你

冬季氣候乾燥、寒冷,皮膚汗液、皮脂分泌減少,水分蒸發加重,導致皮膚乾燥,再加上細菌活躍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各種皮膚病到了高發期,常見的主要有皮膚瘙癢症、手足皸裂、凍瘡等。惱人的皮膚病給生活帶來很大不便,不妨試試中醫調理。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屬中醫「癢風」範疇,好發於老年及青壯年,中醫常從「風」、「血」辨證論治:

血虛風燥

【易發人群】老年人

【癥狀】皮膚乾燥,遍布抓痕,經常抓撓的地方出現苔癬樣改變,患者面色黃白,沒有光澤,經常心慌、失眠、頭暈,體質虛弱,舌質淡,苔少,脈虛數

【治療原則】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用藥】潤燥止癢膠囊

血熱生風

【易發人群】年輕人

【癥狀】常感到內熱而煩躁,大便秘結,皮膚局部撓破後呈現條狀血痕,受熱時癥狀加重,伴有口乾、心煩、尿黃,舌紅苔黃,脈數

【治療原則】涼血清熱,消風止癢

【用藥】犀角地黃丸合消風止癢顆粒

風濕內蘊

【易發人群】青壯年,老年人也有

【癥狀】皮膚痊癢,撓抓後起水皰、丘疹、甚至皮膚潰爛,舌苔黃膩或白膩,脈滑

【治療原則】除濕、散風、止癢

【用藥】濕毒清膠囊

外寒內熱

【易發人群】老年人

【癥狀】天氣寒冷或氣溫急驟變化時可誘發或加重皮膚瘙癢,夜間解衣卧床時亦甚,常見於暴露部位。舌尖紅,苔薄白,脈浮或數,為風寒侵襲,血熱內蘊,致疏泄不暢而癢

【治療原則】解表清里止癢

【用藥】防風通聖丸

藥物選擇

用藥選擇油性的藥物,如軟膏或乳劑。可選艾嬰康、冰黃膚樂軟膏或除濕止癢軟膏外用以清熱、燥濕、止癢,艾嬰康還適於兒童。但這些清熱類的外用藥不適宜外寒內熱證型者。

西藥以皮質類固醇激素為主,過久使用會致腹股溝、腋窩、頸部和臀溝等部位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沉著等,所以盡量避免應用於上述區域,在面部使用時也要謹慎,不可長期或大量使用。此類葯兒童不宜。

手足破裂

手足皸裂,其臨床特點為皮膚粗糙增厚,出現裂隙,局部疼痛,可伴有出血,甚至手足屈伸不利,活動受限。中醫稱之「破裂瘡」,為血虛或血瘀之證,治療重在養血活血,潤膚斂瘡,一般輕症不需內服藥物,重者內外並治:

血虛風燥

【癥狀】皮膚乾燥,發生長短不一、深淺不等的裂隙;可伴瘙癢,夜間尤重;爪甲乾枯失去光澤;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氣短乏力,大便秘結;舌質淡或有裂紋,苔少,脈虛細數

【治療原則】養血潤燥

【用藥】潤燥止癢膠囊合補血榮筋丸口服

血瘀阻絡

【癥狀】除可見血虛風燥之症,還見皮膚撕裂處顏色較深,粗糙增厚,疼痛,觸碰尤甚,夜間加重,舌暗淡或紫暗,苔少,脈澀

【治療原則】養血活血

【用藥】補血榮筋丸合血府逐瘀丸

藥物選擇

可選復方白及乳膏外用。較淺的皸裂也可用尿素軟膏、維A酸軟膏等外搽;較深者宜先用熱水浸泡足部後,修去增厚的角質層,然後塗軟膏類藥物。如有濕疹、足癬等基礎皮膚病,先行針對性治療。

除藥物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以下事項:保濕保暖、避免使用劣質化妝品、穿不易起靜電的衣服、多吃富含維A食物等等。只要用心調理,就可以把惱人的皮膚病通通踢開。


推薦閱讀:

冬季 不同的男人該如何進補?
冬季皮膚病的防護(上)
冬季養生進補 7道女人經典滋補湯(5)
冬季行車應小心發生漂移

TAG:中醫 | 冬季 | 皮膚 | 調理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