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併購進入冷靜期 監管收嚴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中國內地樓市或進入冷靜期
◎每經影視記者 李菲菲
票房增長、手游爆發、網劇肆虐……相較其他行業,影視傳媒的發展在2013年~2015年頗為耀眼。驟然間,各路資本圍剿影視,傳媒公司亦在資本市場跑馬圈地。
一邊是劉詩詩10億元嫁妝,一邊是范冰冰4億元身家,一個個天文數字攜帶明星股東,自帶聚睛效應,亦使得資產場上有關影視的動作亮點、看點、槽點齊飛。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監管趨嚴、公司估值調整、行業冷靜待考,傳媒併購進入「小年」,亦連行業分析師都自嘲「出門調研得夾著尾巴做人」。
影視傳媒真的不行了嗎?當拐點論、泡沫論、寒冬論肆虐,二級市場究竟是怎樣的態度?事實上,不論是去掉一個收購標的「曲線救國」的共達電聲,還是計劃改為現金收購的華東重機,亦或是「在路上」的台基股份。跨界資本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投資者,對影視標的收購的信心與決心不改。
「二級市場還是非常看好傳媒行業的。」一位知名券商的分析師在接受每經影視記者的採訪時說。然而業績為王的二級市場,資本顯然更喜歡拿數據說話的靠譜公司。可以肯定是,幾個小明星成立幾天的空殼公司與資本市場再難有瓜葛,不切實際、信手拈來的高業績承諾也難逃證監會法眼。
別急著唱衰影視,畢竟前路還長呢。
賣牛奶的拍電視,賣重機的投電影,賣電子的做網劇,跨界影視併購層出不窮。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在電影與娛樂行業,中國企業共計發生了125起併購,併購總金額高達927億元。除了高回報的行業特性外,影視本身輕資產的特性亦是決定其成為併購「寵兒」的關鍵。
「傳媒屬於輕資產的公司,不需要買入很多設備或者技術,一個公司就是看核心的創作能力。」前述分析師告訴記者。在他看來,對於瀕臨生產困境的傳統企業而言,傳媒資產帶來公司估值的極大提升外,業績上也會相對漂亮,總比堅守傳統主業或者拓展其他行業要容易一些。然而群雄逐鹿,質量好的畢竟數量有限。一時間一些殘次品亦被裝入上市公司,在業績承諾無法完成的情況下自然催生出行業泡沫。
事實上,影視「輕資產」特性是把雙刃劍,在好切入的同時業績彈性也較大,IP價值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影視公司承諾不達預期的概率,也使得上市公司利潤和估值受到影響。「過去幾年傳媒收購的估值太大,二級市場對公司的估值也不理性,整個板塊火了三年的確是需要進入一個估值修復的階。」前述分析師說。同時,證監會對於資產證券化的嚴控、廣電總局對內容生產的趨嚴,影視併購進入冷靜期自然在所難免。
雖然影視重組併購進入冷靜期,但二級市場對於傳媒行業長線發展依舊看好。「從細分領域看,傳媒發展的空間是很大的。」前述分析師表示。
在上述分析師看來,今年電影票房增速放緩,源於去年票房增長基數過高,但從龍頭影視公司公布的明年片單中來看,仍有許多作品值得關注。在今年票房增速基礎低的情況下,明年走高是必然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結束的長春電影節中,廣電總局局長張宏森也表示,經過今年波浪式起伏之後,中國電影得到了洗禮和考驗,淘汰了劣質產能、泡沫化創作,也淘汰了一批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項目後,真正迎來以優秀電影和觀眾互動的穩定階段。
除電影外,電視劇板塊亦值得期待。今年最高價的電視劇《如懿傳》賣出了電視台600萬/集,網劇900萬/集的價格。從目前各大電視劇製作公司的劇集儲備來看,千萬級劇集不在少數。對行業增長規律而言,1500萬/集的價格也將會被突破。
除此之外,細數各大遊戲公司的產品儲備,聯姻國際大型遊戲公司的比比皆是,拳頭產品下行業增長自然可期。
監管收嚴迎來的是一輪新的行業洗牌,而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金子。
新聞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原標題:影視併購進入冷靜期 監管收嚴迎來新一輪行業洗牌
六維空間:http://www.liuweispace.com/
六維空間移動端:http://m.liuweispace.com/
六維相關資訊更多六維資訊
推薦閱讀:
※震驚!美國和加拿大宣布它為非法藥物,而中國人幾乎天天吃?!
※【PPT音樂】CtrlFU《Marry Me丨中國版》
※中國人婚慶專用字——囍[50P]
※【歷史上的今天】1655年1月19日中國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出生
※中國歷史上最搞笑的一位「皇帝」 - Qzone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