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們需要智能牙刷嗎?

Ada Qin《福布斯》中文版高級編輯

我們需要智能牙刷嗎?

2014年03月28日

兩天前,在探討創新產品時,我的一位極其關注健康的女性好友向我抱怨某知名商業雜誌網站上一篇關於智能牙刷的評論讓她多麼不愉快。這篇名為《人們真的需要牙刷更智能嗎?》(DoPeople Really Want Smarter Toothbrushes?)的文章作者從用戶需求、產品設計等角度,對寶潔旗下牙刷品牌歐樂-B即將在今年6月推出的可以通過藍牙技術連接智能手機的新型智能牙刷產品提出了質疑。

據歐樂-B此前發布的消息稱,這款「智能牙刷」可與智能手機之上的相應app連接,app在牙科醫生的幫助下完成設置後,就能在刷牙的時候給予用戶指導。app能夠實時顯示刷牙進度,並告知用戶何時改換口腔中被刷的部位,在刷牙力度過大時也會發出警告。歐樂-B還宣稱,這款牙刷會根據你的牙齒情況為你個性化設置合理的刷牙流程,相當於你的私人牙醫。

然而,《人們真的需要牙刷更智能嗎?》的作者卻認為打著物聯網高科技牌的「智能牙刷」未必代表大多數用戶的需求,寶潔應該從用戶需求和產品設計的角度在產品中「平衡高科技和簡潔設計兩個方面」。換而言之,不能為了「互聯網」而「聯網」。

不過,朋友的想法卻截然不同,她一本正經地中告訴我:「這個發明讓我感到興奮——我幾十年如一日的用高端牙線,定期電動手動牙刷混用,定期洗牙,我們這部分人肯定都很喜歡這樣的產品!」

由此,我想到幾天前在《福布斯》中文版編輯部里對於智能家居到底有多少需求也有過類似的討論。有同事提出:「智能家居不就是讓家電聯網嗎?為什麼要聯網?為什麼要把我私人的數據提供給第三方?我家的洗衣機用了7年,沒有聯網,不是工作得很好嗎?我看不出有聯網的必要。」

在生活中,我的確算不上高科技產品和應用的「發燒友」。但我不得不承認,世界的發展可能不是由「我」這樣的人說了算的。

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名言。而更早以前,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也曾有過類似的表達:如果你問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人要什麼,他們絕不會說是汽車,而會說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本質上,這些產品大師是在「創造需求」,就在手機沒有發明以前,沒有人會知道自己會對它有如此強烈的需求一樣。

以創造需求的思維做出來的產品不同於滿足已經存在的需求做出來的產品,產品推出後有更多不確定性:或許一朝成名,或許石沉大海,關鍵是你是否迎合了人們對於超級「便利」、「健康」、「娛樂」、「美」等一些基本人性習慣的追求達到了什麼層次的飛躍,同時產品要夠酷、夠好用。

從產品A到產品A++

真正的創新產品已經不完全是你稱呼它的那個東西了。舉例來說,智能牙刷也被稱之為牙刷,但事實上它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傳統定義的「牙刷」的內涵:傳統牙刷只是一個刷牙的工具,即使電動牙刷也只是把人工運動變成了省力的自動運動;但智能牙刷則完全不同,當它和手機APP聯繫起來以後,它除了刷牙以外,部分承擔了「口腔護理專家」的角色,如果感測器足夠多,它還可以成為口腔健康監測器,從而根據每個人的口腔狀況為你提供合適的口腔護理產品,比如牙膏——此時,那個作為工具的「牙刷」的功能已經顯得微不足道了。

再以特斯拉的電動汽車為例。我認為,特斯拉電動汽車在汽車動力方面的創新意義可能比不上它在汽車智能化方面的意義長遠。特斯拉目前在汽車動力,也就是鋰電池方面目前仍然使用的是松下公司的筆記本電池為主。以我此前對電池領域的一些報道經驗來看,電池技術是一項依賴基礎學科突破的技術,因此技術突破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而智能化則不同,特斯拉的創始人ElonMusk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基因的創業家,所以通過計算機硬體、網路讓汽車變得更加「聰明」才是他真正擅長的。回到特斯拉電動汽車,你可以稱它為汽車,但它還是那部僅僅可以載著你高速行駛的鐵皮箱子或代步工具嗎?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你的一個「移動數據中心」,與之對應的是你的「家庭數據中心」。

由此看來,讓物品聯網不是目的,聯網的價值在於讓產品從A變成了A++,而A++某種程度上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產品A的內涵定義。

價格是創新產品能否顛覆傳統的要害之一

不少企業在推出智能產品時會定出「天價」。尤其是傳統廠商,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顛覆性的應用方向,隨即認為可以大賺一筆。比如最近有些傳統家電廠商推出了智能冰箱、智能廚房等等,但其定價令消費者近而遠之。但事實證明,不管你的產品有多顛覆,當它仍然叫它原來的名字,作為工具功能的一面與原先重疊,過高的價格對於其顛覆市場的影響力是有害的——哪怕你把自己的產品描述得再神奇,人們也沒那麼容易突破他們現有的「思維局限」。

在我看來,對於不同的企業,在推出智能創新產品時,定價策略有所不同。對於一些已經在這個行業中奠定領導者地位的企業來說,你推出的產品價格可以略高於傳統產品——因為你的品牌和質量給消費者一個相應的增值。但如果你想通過它來賺取暴利,那種思維可能要歸於失敗——最終靠降價反攻市場未必是明智的選擇——消費者會認為你在炒作概念,最終把它們遺忘;而對於一些創業小公司,發展道路可能要格外曲折艱難——你想要顛覆,此前又沒有品牌優勢,還要讓消費者願意嘗試你的「新產品」,那就只有把高科技產品價格「平民化」,這樣才有可能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在我看來,小米手機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是這種模式。正因為如此,做創新智能產品的小公司大多數要藉助金融槓桿。

做創新產品,你找到合適的意見領袖了嗎?

明星代言廣告一直以來是傳統消費品企業青睞的營銷方式,但這種方式對於高科技的智能創新產品未必是合適的選擇。我個人認為,擁有或者打造科技感十足的意見領袖,通過媒體和市場活動的傳播,可能對於智能創新產品的推廣起到更加立竿見影的效果。

仍然以特斯拉和小米為例,特斯拉創始人ElonMusk本身就被視為承接喬布斯的美國史上有一位傳奇創業家,而在特斯拉汽車推向市場後,矽谷的「互聯網英雄們」紛紛成為特斯拉的代言人,包括谷歌創始人等等。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推出小米手機之前的公眾知名度也遠不如今天,但是小米的成長讓雷軍這個集創業家、天使投資人於一身的人物形象為公眾熟知,風頭儼然已經與馬雲、馬化滕、李彥宏相當。更有趣的是,在特斯拉即將進入中國前夕,ElonMusk和雷軍成了公眾視野中的「親密夥伴」,雷軍在美國甚至兩次拜訪特斯拉,而媒體更是對於傳播此類新聞樂此不疲。不管怎樣,這是一種省錢又高校的推廣方法。相比之下,華為的消費者終端在這一塊就顯得弱了很多,而傳統家電廠商也缺乏這類擁有創新突破思維的意見領袖形象。

產品智能化是否有必要,我想這可能是個無須討論的偽命題,因為人類對健康、愉悅、便利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所以智能化成了未來產品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聯網雖然不是目的,但卻是實現產品智能化的最主要途徑。橫在「萬物互聯」面前的是人們對於數據安全、個人隱私的擔心和關注。

我問我的朋友:「如果你的牙刷開始聯網,很可能以後一切都聯網,也就是說,你的隱私可能都不存在了,你願意嗎?」

她說:「大數據真可怕啊,我們是否該連互聯網一起抵制?」

我說:「我也想做『互聯網時代的隱士』,但看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的確,如果未來所有人都「裸奔」了,那麼穿著衣服的人或許才是怪異的。
推薦閱讀:

實用電動牙刷選購指南
小米生態的口腔護理師——貝醫生的那些事兒
您的寶貝有一把能教世界標準「刷牙」姿勢的牙刷嗎?
看牙齦健康狀況,選正確牙刷
超聲波牙刷,噱頭還是真正的潔牙神器?| 冤枉錢終點站

TAG:牙刷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