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淹沒在庫區下的歷史遺迹

【文物鉤沉】  洛陽重大考古發掘回顧新安縣鹽東新石器時代遺址淹沒在庫區下的歷史遺迹□記者 李燕鋒

▲鹽東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資料圖片)遺址故事該遺址位於新安縣東北部的倉頭鎮鹽東村西北部,故名鹽東遺址。1996年,市文物工作隊工作人員進駐這裡進行考古發掘時,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一處土壤肥沃、水源豐沛的小盆地,盆地內,還有面積達數百平方公里的廣闊漫灘……眼前的一切無不讓考古人員深深地感覺到,從古至今,這裡都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只是,當這次考古發掘結束後,這處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小村落便永遠地被淹沒在滔滔黃河下。能證明這裡曾經是一處重要歷史遺存的,是那一份份厚重的考古發掘報告和實物。被淹沒的歷史遺迹黃河小浪底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後治理黃河的大型工程之一,跨越晉豫兩省,在河南包括濟源、孟津、新安、澠池、陝縣等縣市。因為有著黃河母親的滋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先民們勞動生息的地方,也因此留下了豐富的遺迹、遺物,訴說著昔日的艱辛和繁榮,成為不朽歷史的見證。20世紀末,為配合小浪底水庫建設,河南省、山西省以及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國內的多家文物考古單位對水庫淹沒區的眾多古代文化遺址、遺迹進行了廣泛的考古調查和大面積的發掘。新安縣的鹽東遺址作為其中一處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也被列入此次考古發掘活動中。現任市文物工作隊副隊長俞涼亘和漢唐研究室主任王炬曾是新安縣鹽東遺址考古發掘的執行領隊,說起這次考古發掘,十幾年前的難忘經歷彷彿仍在眼前。「其實,早在此次發掘之前,鹽東遺址已經進入考古工作者的視線。」王炬說,1978年新安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了鹽東遺址,認為此處文物堆積豐厚,有重要研究價值。為此,1983年6月至8月,在全市範圍內的文物普查活動中,考古人員再次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確定。1996年秋冬、1997年春,為配合小浪底水庫建設,市文物工作隊開始對該遺址進行詳細的考古調查,並通過從地表採集到的石器、陶片等實物以及眾多的斷崖剖面上暴露出來的文化層堆積等現象分析,此遺址的文化內涵主要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在此基礎上,考古人員對該遺址的中心區位置以及遺址的分布範圍、大致面積等進行了詳細了解。1997年3月初至6月底,市文物工作隊和鄭州大學文博學院考古系、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考古學系、中山大學地質人類學系以及新安縣文物部門等組成考古隊,開始對鹽東遺址進行大規模聯合發掘。100多人的發掘隊伍在該遺址上先後奮戰了3個多月時間。王炬說,田野考古是整個考古工作中最艱難的階段,當時的發掘地點主要是位於鹽東村西北約300米的黃河二級台地的一片麥田內,台地的總面積約有2萬多平方米。「當時正是春夏之交,大家在麥田內支起帳篷,天天飽受蒼蠅、蚊子侵擾。可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大家只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忘記惡劣環境帶來的折磨,白天考古發掘、晚上整理各種資料,現在回想起來,過得倒也充實。」回想起當時的經歷,王炬記憶猶新。王炬說,3個多月的田野考古工作,一是了解遺址的地層疊壓情況和遺迹分布情況,二是了解整個遺址包含的各種文化面貌,三是了解周邊地區主要是台地上是否有古人類生活的遺迹存在。豐富遺存十分罕見鹽東遺址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而這也是整個遺址最大的價值所在。據介紹,在發掘初期,大家只是簡單地將該遺址的時間定為新石器時代。但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和對地層堆積的進一步確認,大家發現,該遺址不止包含新石器時代文化一個階段,同時還有二里頭文化和東周文化。俞良亘說,出於發掘工作的需要,大家對該遺址進行了分區,其中地勢較高的西部區域為一區,地勢較低的東部區域為二區。一區中部和北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南部為東周文化層,但範圍較小,而東周文化層下還疊壓著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二區全部為東周時期的墓葬、灰坑以及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灰坑。通過對這些文化層的分析,考古工作者最終將鹽東遺址的灰坑分為四期,其中第一、二期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共發現灰坑381個,房址1座,燒窯1座,墓葬23座,主要有土坑墓12座,瓮棺墓10座,灰坑墓1座;第三期為二里頭文化時期,發現灰坑2座;第四期為東周時期,有灰坑30個,燒窯1座、燒烤灶2個,墓葬12座。在諸多遺迹中,新石器時代第二期文化清理出的遺物最為豐富,其中可復原的標本就有506件之多,其中陶器156件,器形主要有罐、盆、缽、瓮、尖底瓶、鼎等,用途主要是作為炊具、盛器、食器和飲器等,還有石器267件,骨器83件。這些標本按用途主要可分為生活用具、生產用具和裝飾品三大類。此外,第二期文化還清理出墓葬23座,墓葬形制可分為豎穴土坑墓、灰坑墓和瓮棺葬三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3座墓均為一次葬,墓主人有的仰面直躺,有的側身彎曲。在這些墓葬中,最奇特是一種瓮棺葬。王炬介紹說,這種瓮棺通常由兩個尖底瓶對接而成。在這次發掘中,類似的瓮棺共發現了10具。按照當時人們的墓葬習俗,瓮棺通常是用來安葬夭折的孩子,包括從剛出生的嬰兒到10歲左右的兒童。安放這些瓮棺的墓坑形狀主要有橢圓形、圓形和不規則形三種。發掘意義很大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想知道,鹽東遺址的發掘意義到底有多大。俞涼亘告訴記者,從發掘成果來看,鹽東遺址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迹多。因此該遺址的發掘對黃河流域特別是黃河沿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序列、類型等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也許這樣的回答對於普通讀者來說還是顯得有些「書面」、「學術」了,那麼通俗的理解是什麼呢?發掘人員告訴我們,考古工作主要是通過對一個個歷史遺迹的分析、研究來了解歷史、還原歷史,尤其是在對史前時期的探究中,由於沒有任何文字資料,唯一的渠道便是考古發掘的實物。因此,這些實物,哪怕是一種石器的稜角是否分明、一個網墜到底是打制還是磨製,都是判斷一個遺址所屬年代的重要依據。據介紹,洛陽的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探索黃河流域各個時期的發展序列,而新石器時代正是其中一個重要階段。鹽東遺址的出現,恰好為這一階段增添了大量的研究資料,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分析、探究,新石器時代河洛地區人們的生活面貌便有望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我們也許可以知道,我們的祖先在黃河母親滋潤下,過的到底是怎樣一種生活。遺址簡介該遺址位於新安縣倉頭鎮,北臨黃河,距洛陽市約60公里。為配合國家重點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庫建設,1996年秋冬、1997年春,市文物工作隊先後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該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聚落遺址,發現房址、窯穴、墓葬30多座,陶窟遺址和石器製作作坊多處,還有炭化了的糧食、網墜、骨針、陶器、動物骨胳,同時發現一些東周墓葬。遺物可分為陶、石、骨器三類。陶器以敞口盆、斂口缽、釜形鼎、折沿罐、帶流罐等為典型。石器數量較多,以打製為主,磨製較少,器形主要有鏟、斧、球、鑿、網墜、兩側帶缺口的石刀等。骨器有針、鏃、錐等。發掘意義鹽東遺址文化內涵豐富,該遺址的發掘對黃河沿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展序列、類型等的研究,特別是黃河中游沿岸地區王灣二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同時,該遺址較複雜的地層疊壓打破關係,大大豐富了人們對各時期文化面貌的認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推薦閱讀:

歷史上的和珅其人(上集)
刺殺尤里烏斯·凱撒事件
美國生活雜誌經典歷史攝影圖片
【歷史今日/芭蕾王子】尼金斯基
【資料】學習葛底斯堡演講

TAG:歷史 | 遺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