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發動機高空台近年試驗倍增 設備老化 2013-05-23 14:14

中國航空發動機高空台近年試驗倍增 設備老化軍事要聞中國航空報2013-05-23 14:14轉播到騰訊微博

資料圖:中國航空發動機高空台「設備不停,人倒班!」——走訪中航工業渦輪院高空台試驗基地「設備不停,人倒班。」這是中航工業渦輪院高空台試驗基地所有人牢記的一句話。走進高空台,記者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沉重含義——這是他們在咬牙挑起一副國家的重擔啊!挺起脊樑走進高空台試驗基地,一大片綠地撲面而來,綠草茵茵,紅花搖曳,在五月的陽光下顯得生機盎然。喜愛攝影的渦輪院黨委書記顏建興也曾一度被這裡的美景所吸引,但現在,四處奔忙的他已經很難再碰一碰相機了。就是這片美麗的背後,掩蓋了無數的傷痛——誰能想到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這裡還是一座三層的辦公樓!汶川地震給高空台試驗基地帶來了沉重的創傷。員工們描述了當時的慘況:廠房地基移位;牆壁扭曲倒塌,窗戶擰成了麻花;廠房內大型機組基礎移位,安裝水平度遭到較大破壞,軸承壞死;空氣加熱爐爐膛坍塌,主體傾斜;管網支架嚴重變形,有些主要設備之間連接螺栓被剪斷,法蘭變形,工作軸心線較大偏移;沿高空水池壩體地面出現兩道近30厘米的圓環裂縫,山上儲存著15萬噸水的高位水池開裂,一旦崩塌後果不堪設想。災難激發了員工的力量。2008年5月18號,四川省相關部門發布預警,18、19日可能有大的餘震。這將廠區內的不安推向了頂點:辦公樓內還有許多計算機,裡面保存著幾十年來的試驗數據和資料——然而地震後這棟樓房已變得搖搖欲墜!時間已不允許員工們去思考和選擇了,他們戴著安全帽就衝進了樓里。「怕也要搶救啊!」參與搶救的員工任大霞回憶:「站在樓梯上能感覺到餘震的搖晃,由於牆體倒塌了,搬主機的時候能直接看到外面。」「當時就是不希望單位垮了。」另一位員工賈偉有些激動地說道:「何況當時有那麼多兄弟單位來援助我們,我們不孤單!」地震兩三天後,他們顧不上同樣遭受損失的家裡,就投入了廠區搶險和恢復生產。員工們的忘我努力換來了豐厚的回報,1個月後地面台就恢復了使用,當年10月小高空台恢複試驗!心態變了這樣一種精神不僅僅只存在於災後恢復生產,也延伸滲透到了渦輪院這五年來的發展中。事實上,現在渦輪院仍然用這樣一種精神來支撐。近幾年隨著我國航空發動機研發力度加大,作為中國唯一的高空台,其試驗量也隨之倍增。2010年,渦輪院的試驗時數相當於前3年的總和,2011年試驗時數則是前5年的總和,2012年的試驗時數與2011年持平。而未來的任務量,主管試驗研製的渦輪院副院長侯敏傑表示:「只可能比今天還要多。」這樣一種壓力是從上向下傳導的,在試驗現場,記者就撞見了遠道趕來的某動力研究所所長,他每年都會來現場盯試驗進展。「我們現在是一台發動機在做試驗,另一台就在地上排隊等著。」試驗員張松說道。在他給記者看的一塊黑板上,每一天的工作任務都按小時密密麻麻排滿了。「這只是事先計劃的。」張松解釋:「發動機一試驗就沒個准了,事實上只要機器不停,人就不可能離開,通宵干是常事。」咬牙堅持航空發動機在研製過程中和在上天之前都要來高空台試驗,然而1965年開始修建的高空台儼然已是一位「老者」了,正如一位員工說的:「有的設備已經工作了30多年,比我年齡還大。」對一位「老者」來說,這幾乎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擔。侯敏傑每天愁的事就是如何讓這位「老者」安全完成比一個「年輕人」還重的工作量,這幾年他的頭髮都愁白了。發動機試驗本已有風險,在老化的設備上運行風險只會更大。現在每一次試驗前,試驗員都會做一個風險分析,將每一項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和每一項應對的措施羅列出來。頻繁的維修成了必然。氣源機組性能衰減,電纜絕緣值下降,管道鏽蝕……這一切都對設備的平穩安全運行構成了威脅。為此,渦輪院專門成立了一個維修中心,「只要高空台一停止試驗我們就立刻進行維護,」侯敏傑嘆道:「高空台試驗是研製航空發動機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過程,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必須讓它工作。」侯敏傑說道:「這意味我們必須以決戰的姿態來面對接下來幾年的任務,我早就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了。」(文學海)
推薦閱讀:

[原創]漸入佳境的中國航空發動機– 鐵血網
淺談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噴氣發動機

TAG:中國 | 發動機 | 航空 | 航空發動機 | 中國航空 | 動機 | 設備 | 高空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