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國史通鑒【春秋戰國篇】(六)後院起火
周朝時,周文王的祖父古公直父,有三個兒子,太伯、仲虞、季歷。他認為三個兒子都不如季歷的兒子。就想將位子傳給孫子。這就是周文王。由於姬昌是老三的兒子,老大老二怎麼辦?理解並避禍,他們遠走了。到了南方。到了荊蠻之地。他們來到了現在江蘇一帶。由於周的文化經濟在發展中,太伯與仲虞來的時候,讓人們看到中原的文化氣勢。他們帶著財富,並教化當地民眾,受到擁護。成百上千的家族追隨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形成了一種南方的小社會。也可以稱為國。當然完全不可以與商和後來的西周相比。但是可以理解,國有大有小,他們取名為吳,也叫勾吳。到了太伯做這個社會,一段時間後,他去世了。沒有兒子,就傳給了弟弟仲虞,傳到十八代,出了壽夢。在他的領導下,得到大的發展。開始讓楚國驚心了。稱王后就是稱霸。支持者就是晉國。楚國人才出走吳國:這時,晉國派了人來幫助吳國發展。這是楚國人。這人是巫臣。也是楚國著名人物,曾參加過鄴之戰。偶然事件導致他背叛了楚國,投靠了晉國。當時出了美女,天下聞名。據說四十歲了,像少女一樣。許多好色之徒對她感興趣。本嫁給陳國夏大夫,她叫夏姬,生了兒子後,丈夫去世了。陳國的國君與幾個大夫都跟她保持關係。陳國名聲就壞了。夏姬的兒子長大了,在別人的指點下,覺得母親與國君與大夫有染,仇恨了。發動兵變,將陳國國君殺了。大夫逃了。自己自立為國君。這就是陳國的政變。陳國是楚國屬國。楚國要申張正義了。楚國要打陳國。這不費力。把夏姬的兒子殺了。但是楚莊王儘管殺了他。對夏姬又感興趣了,要帶她去楚國。巫臣提意見。批評楚莊王。起兵討伐陳國,大家擁護,現在陳國平定了。我們楚國使命完成了。現在如果帶回夏姬,名聲就不好了。人們會懷疑楚國起兵是不是為了夏姬。楚莊王聽了感嘆不已,真是忠臣。於是楚莊王立即放棄了這個念頭。夏姬的名聲太大。弟弟子反也對她感興趣。聽說楚莊王放棄。結果巫臣再次勸告。曉之以理。難道不知道她不祥嗎?丈夫的死,兒子的死陳國君的死,陳的滅國,都與她有關。子反一聽,有道理。於是放棄了。沒想到,巫臣打了主意了。楚莊王一死,巫臣帶著夏姬到了晉國。拋棄了地位財產,到了晉國。這可以說是愛情,但是把子反氣死了。原來是居心不良。於是見楚國的新國君,告訴他,這個巫臣是小人,胡弄了我們,現在叛逃到晉國。派使者去晉國,要求晉國遣送回楚國。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個新國君,大加讚賞巫臣。為先君的打算與考慮是國家的忠臣。楚國新君明白,如果不是巫臣勸阻,夏姬如果被帶回楚國,現在做楚王的國都,滅人家的門,這不對。巫臣聽到後,憤怒。晉國國君重用他。因為他是人才,立即給他重要位置。巫臣寫了信,讓人帶到楚國來。給子反。「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第二件事,向晉君請命,到吳國去策動吳國和楚國作對。
巫臣幫助吳國堀起:到吳國的目的是為楚國疲於奔命,讓吳國有能力去搗亂。帶來了兒子和一個小分隊。因為吳國發展過程中,河流比較多。水軍比較厲害。還要陸戰,這支小分隊是步戰的高手。培養吳國軍隊來布陣,陸戰。臨走時,還把兒子留下來。這位兒子任為行人。專門與其他國家建立外交,專門搜集情報,對付楚國。這將改變南方的政治格局。吳國開始強大起來,可以與楚國作對。甚至吳國國君稱王能與巫臣有關。壽夢稱王與他到來有關。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當時有說法是楚才晉用。 楚才吳用的伍子胥:伍子胥從楚國逃到了吳國。伍子胥的父親侍候楚平王及兒子。是兒子的老師。伍奢本應該得到重用。但是楚平王為了與晉抗衡,就與秦聯姻。楚國也準備政治聯姻。結果使者回來告訴他,秦國準備嫁來的女孩子竟然是絕色,建議留給自己,再給太子另找一個。楚平王一看,也可以呀。那時,不算什麼。間題在這個楚平王將秦女娶來時,還生了個小孩,想立為太子。伍奢不同意了,舉古今教訓,不能這樣干。楚平王不聽。武奢批評,楚平王大怒。下了獄。伍奢兩個兒子伍尚與伍雲,都是人才,建議都殺掉。楚平王派人去,如果來,不殺。如果不來,說明有二心。伍奢心中雪亮告訴,信一定寫。不過,我估計大兒子會來,小兒子一定不來。楚國派人去找兩個兒子。有人報信了,兄弟二人商量了。老大說,如果去一定得死,但是父命難違。伍子胥不這樣看。為什麼要去?建議逃跑。只要去國外,未必敢殺父親。都對,關鍵是用什麼價值觀來看。但是如果用是非分,伍子胥有道理。難道對昏君不能抗爭?結果老大赴京,老二出逃。使者來了,老大跟著去。想抓伍子胥,伍子胥能箭無虛發。使者不抓他了。放了他。伍子胥來到了吳國。他認為只有吳能幫他報仇。到了吳國後,策動了軍事政變,讓公子光做了吳王。就是闔閭。伍子胥開始考慮打楚國。他們廣搜人才。來了兩大英雄。一是孫武。一是州伯嚭。州伯嚭在歷史上,批判得厲害。也是有才的人。楚才吳用了。到了國外,與本國為敵,就是間題了。他們的目標是楚。對伍子胥是報仇。對於闔閭是滅了楚國。當時吳國軍隊有三萬。楚國有軍隊達到二十萬,至少也有十一二萬。要戰勝楚國。這是一種挑戰。這是滅絕戰。吳要滅楚了。伍子胥有智謀。孫子在出主意,伍子胥出的主意是磨。把吳國軍隊分三撥。第一撥上半年來。吳軍看到楚軍來了,退了。再來一支,楚國再調兵,這樣疲於奔命。幾次後,楚國不怕它了。沒想到,伍子胥這是虛招。前506年,聯絡了唐與蔡國,直取郢都。五戰五勝,打到郢都。楚平王死了。將自己與秦女生的兒子立為昭王。楚昭王逃跑。伍子胥挖出楚平王屍體,鞭屍。命令軍隊四處捕捉楚昭王。當年伍子胥跟申包胥發誓。一定要滅了楚國。申包胥對這種仇恨不同意,希望你好自為之。希望你滅了楚,但是告訴你,只要我有氣在,我就要恢復楚國。申包胥派人傳話,責備伍子胥。伍子胥無言以對。這是日暮途窮。只能倒行逆施。伍子胥打下郢都,申包胥也得依靠,選擇了秦國,面見秦君,訴說悲痛。楚昭王逃了,希望能出兵,幫我們復國,並打敗吳國。秦國國君覺得沒把握,結果不同意請求。申包胥站在門庭外,放聲痛哭。這種哭聲,感動了秦國國君與大臣,更主要的是秦國討論過後,認為秦國面臨著強大的對手,東是晉。東南是吳國。於是決定同意請求,出兵,並且五百乘車。三萬多軍隊。來援助楚國。吳國出了問題。背後有個越國出現了。推薦閱讀: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5頁
※春秋戰國時代印記在地圖上痕迹,有的雖已模糊,但有的還很清晰!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通史》春秋戰國時期華夏諸國14
※春秋戰國各國的君主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