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參同契-金丹法相之 乾坤交媾與陽神--南懷瑾

金丹法相之 乾坤交媾與陽神

乾坤交 大還丹

現在回到《參同契》的原文,「搗冶併合之,持入赤色門。固塞其際會,務令致完堅。炎火張於下,龍虎聲正勤。始文使可修,終竟武乃成。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氣索命將絕,體死亡魂魄。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這段原文我們假使拿白話做批註發揮,又是一套了。我覺得古人講得很好,不需要畫蛇添足。像宋代的朱夫子朱熹,研究這個就想批註,一輩子痛苦,因為沒有搞通,只好化名來寫批註。這是要真正做工夫才能達到的,不是空洞理論。這一節原文我們念過了,下面是朱雲陽真人的解釋,每一句都有發揮。

「此節言乾坤交媾,還丹之法象也。」注意啊,上一節是「坎離交媾」,是大葯將發生的一個現象。坎離兩卦,代表了日月,坎卦為月,離卦為日。離卦從哪裡來呢?從乾卦來,乾為天;坎卦從坤卦來,坤為地。天地不是有形的天地,是抽象的天地。乾卦是純陽,乾卦的中爻變成陰爻就是離卦,陽中之陰,所以離卦代表太陽。這太陽中間,拿《易經》的現象上來講,它有黑點,為陽中之陰。坤卦是純陰的代表,中爻一變就變成了坎卦。坎為月亮,月亮本身不能發光,要吸收了太陽的光明才發光。我們今天人類社會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天地宇宙的光明,是靠日月運行而來的。太陽月亮本身哪裡來呢?是宇宙自然有個法則來的,這就叫做天地,卦的現象叫做乾坤。現在他拿這一個法則說明人體就是個小宇宙、小天地。所以,開始結丹的現象叫「坎離相交」,進一步超越這個坎離的境界,就是「大還丹」,也叫「乾坤交媾」,這比「坎離交媾」更進一步了。

「坎離既交會於黃房,摶煉兩物,併合為一,養在坤爐之中」,前面剛才講到坎離相交,神進到裡頭,念也不動了,那真是一念不生全體現,禪宗有個悟道的偈子就有這兩句話:「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要怎樣才使他能夠不動呢?非要氣住脈停不可!氣住脈停就是命功,「一念不生全體現」就是性功。拿道家的立場說這兩個,結合壠來就是「坎離交會於黃房」。黃房在中宮,在人體來講正好在脾胃這個部位,心窩以下肚臍以上。這個中間中心點的部位,神氣自然凝結了,中宮充滿了。大家自己摸摸看,這個部分凹進去,即使你是一個胖子,這裡還是能摸到的。如果這一段凹的,就是沒有打通。真到了這個時候,打通於「黃房」,還要定下去,還要凝靜下去。「摶煉兩物」,「摶」,好像揉麵粉搓湯圓一樣,自己在身體的內部揉這兩樣東西,在混合,等於畫太極圖一陰一陽的旋轉。「摶煉」這樣旋轉,要經過多久?經過多少境界?經過多少層次呢?每人不同,就看個人的機緣、個人的身體、個人的功德成就。在內部「摶煉兩物,併合為一」,所謂神氣凝結了,無中生有,沒有實質的東西,但是卻有那個作用。凝合在一起了,然後「養在坤爐之中」。

呂純陽的詩:「一日清閑自在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就是到達了這個境界。「一日清閑自在仙」,哪裡去找神仙呢?人能夠做到有一天清閑自在就是神仙了。「六神和合報平安」,眼耳鼻舌身意要能和合,心境都在平安境界中。所以「丹田有寶休尋道」,不要另外去找一個道了。「對境無心莫問禪」,心念也空了。「養在坤爐之中」等於呂純陽祖師這個詩的境界。這一段很重要的!世界上打坐用工夫真正能夠到達這樣的,幾乎沒有。

不死之葯

「時節一到,大葯便產,所謂水鄉鉛,只一味是也。」這個時候,一定多久呢?每人都不一定,所謂本身生命產生大葯,這個是長生不死之葯,不是長生不老之葯。根據道家的《黃庭經》,這不是外葯,是自己本身有的「內葯」,叫做「內丹」。道家所謂「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真正地結合了,這是長生不死之葯。我們為什麼會死,因為精是精,氣是氣,神是神,三樣分開不能凝結。凝結攏來,佛學叫「定」,道家不叫「定」叫「凝」。實際上講「定」是講原則,「凝」是講那個現象,兩個字各有它的妙用,「凝」比較好。

這個大葯也是本身來的,精、氣、神在這個時候凝結住了,已經在我們這個身體鍋爐中醞釀很久了。所以道家比喻像女人懷胎十月,這個「定」等於懷胎的現象,快要生產了。所謂「水鄉鉛」,「水鄉」又是代語了,所以看丹經道書很麻煩,壬癸水,屬於北方坎卦;「鉛」也是代語,本來水銀的性質很流動,有了鉛水銀就固定不動了。就是說我們的思想雜亂,妄想多,停不掉,一旦精氣、元氣凝住了,你要想亂想也想不起來了。你說那不就什麼都不知道了嗎?實際上什麼都知道!但是沒有雜念妄想。

張紫陽真人說,「煩惱無由更上心」,你想要想一件痛苦的事,或又生氣又煩惱的事,都想不起來了。有人打你幾個耳光,吐口水在你臉上,你想自己應該生氣,可是沒有氣了,這個時候就是這樣。所謂「水鄉鉛,只一味是也」,只有這一樣東西沒有第二樣,這個就是「葯」。

這個「葯」是怎麼來的呢?所有丹經道書你去研究完了,只告訴你這個時候會有葯來。實際上也用不著講穿,講穿了也沒有用,到那時自然會知道,是一個東西來了。剛才已經跟大家講了,我沒有道,我是說書的,這不是謙虛,我若有了這個葯,已經跑掉了,何必在這裡賣嘴巴呢?我是根據學理告訴大家,這個時候只有你自己會知道這個東西來了,這個就是真的到達結丹。

所以你不要去追問,追問也沒有用!你打坐連普通的定境都做不到,你懂這個又有什麼用呢?拿去吹牛,然後裝成自己是一個老師的樣子,到處去教人,傳一個打坐,傳一個口訣,那是在造業啊!不可以這樣做!所以你要注意,這裡是個大關鍵,丹經道書不是故意保留的。丹經道書難讀,等於讀司馬遷的《史記》一樣,把全部《史記》都融會貫通,你才會懂某個問題在某一篇、某一句已經有了,都已答覆了。丹經道書的情形也是這樣,他說這個長生不死之大葯,就是金丹了。

采丹藥的方法

「大葯既產,即忙採取。當以真意為媒,迴風混合,徐徐從坤爐,升入乾鼎,方得凝而成丹。」這個都講得很明白。注意啊,你們講氣脈通,中脈打通,通了又怎樣?不過像打通一個山路,通了好走路。氣脈通了就是這個意思,不過通了以後還有很多修持。「大葯既產」,這個東西來了,「即忙採取」,趕快要把握,錯過就跑掉了,離開了身體生命,又散之於虛空。如果先動手先用念頭去把握,則變成妄想,沒有用,要出毛病,會走火入魔,因為用思想硬去想出來是不對的。如何後來把握它呢?它已經升華飛掉了,所以這個重點太難了。「即忙採取」是要像采落果一樣,剛好落地就拿到;剛好一個球拋過來就接到了,這是最難的。這種工夫像伍柳派講「水源清濁」一樣,等於夜裡睡醒男人陽舉或像女人兩乳發脹,就要趕快起來打坐!如果慢一下,在床上多賴一下、昏一下,晚一步起來,那就沒有用啦!剛醒有那個現象時,趕快起來,一凝定就對了。一次一次,身體越來越好,這是「即忙採取」。我剛才說是比喻,你不要說自己每天都有「大葯」,你那個是「小葯」,不算數。

所以,「採取」並不是有意去做工夫,有意做工夫都是妄想。那麼怎樣採取,誰在採取呢?道家的旁門左道法門很多的,我現在就公開把他打破:有些人傳你,等於在犯手淫,精快要漏時,在某一個穴道指頭一點,把它摳回來,認為那個採回來叫「採藥」。我告訴你,你這是想快死呢!越練得好越快死!像這類人到前面,一看便知,一臉烏氣,慢慢會練到胸口發悶,後腦發脹,兩唇發紫。那等於是閉精的法門,他以為採回來,練到好像無欲了,不是的,男女這兩個穴道不能亂用的。這一派好像有本書叫《性命法訣明指》,就是專傳這個,危險極了!可是很多人去練,這樣修鍊的結果,多半會得肝病死,身體好一點的得肺病死,所以採藥不是這樣採的。

還有些比較正派的,就沒有點這個穴道,而是在精要流走的時候用氣功,就是「忍精不放」。這也是會出毛病的,經脈會閉塞,久了面黃肌瘦,腦力、記憶力減退,問題也很多。這雖比剛才所講的旁門好一點,稍稍正了一點點,但還是旁門。所以道家的所謂旁門左道,在《參同契》里就說有千條又萬縷,演變下來,變成現在的什麼一貫、二貫乃至五貫,以及什麼鴨蛋教、同善社等等,甚至國內外各種道門,像修鬼道的、修靈魂的,哎呀!一塌糊塗!

小心注意的事

這個正道,所謂正統道家採藥,他都告訴我們了,當以「真意為媒」。這個「真意」是什麼意思?想得長生不老之葯的人,還會對自己假意嗎?誠懇得很呢!自私得很呢!哪裡綠會用假意!這個意思是說,有這個念頭就是假意——所謂假意是虛妄的,佛家叫妄想。妄想就是假意,換個名詞而已。如果用妄念去練氣就通通錯了。這個真意就要懂得佛學唯識的第七識,叫意根,很難形容。佛學有個名詞叫凈念,修凈土念佛的叫「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那個念,就是真意。那屬於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並不是妄想。如果你說它動了,趕快採藥來,成丹啦!這是你發瘋了!保你出毛病,因為這就是妄想。真意是若有若無,不迎不拒,坦然而定,稍稍帶一下,兩樣東西就凝結住了。如果你用妄想一加就有作用,有作用而變成後天就完了。結果你採得紅光滿面,精神百倍,一身百脈發脹,非發泄不可,不然受不了。而且沖得厲害會令人發瘋,真的!那個力量一來大得很!一身都發脹,十個指頭都鼓圓,一身都充滿了氣。你稱體重,增加一兩公斤也是有的,都是氣的關係。

這個「真意為媒」的時候,暫時不能休息,一停那個真意跑掉了。「迴風混合」,注意「迴風」這兩個字,鼻子呼吸沒有,身體呼吸也停了,在身體內旋轉,真正的胎息,內呼吸起來了,慢慢地,古文是「徐徐從坤爐升入乾鼎」,從下面上升,到頭頂這裡打開了,中脈通了,升到「乾鼎」。佛像頭頂上的一塊紅色就代表這個,「升入乾鼎,方得凝而成丹」,叫做「乾坤交」,與外面宇宙陰陽交媾了,這個叫做「天元丹」。由人元丹到天元丹,那是要和宇宙相交的。我經常說,這才叫做密宗的真正灌頂,是凝結攏來而成丹,是謂天元丹。

可是大家要注意,初學的人,有時候也會覺得頭頂發脹,頭頂暈,也覺得空了,不過那是高血壓!幾十年來見了許多學佛學道的,都是三種病死的,腦溢血、心臟病,再不然就是精神分裂。至於因癌症而死的,算是普通的了,算不了什麼!年紀大了,身體裡頭有結塊的東西,有些就是癌。但是如果真到了結丹,絕沒有血壓高,絕沒有精神分裂,所以你們自己不要胡亂弄。很多學道或學佛的都是自己把自己搞壞的,尤其是老年人,頭昏發脹是不行的,年輕身體衰弱的也是不行的,都會變成精神問題。只有真氣上升,自然打開,那個時候你要它下來停住,都停不住的,那是自然打開。打開以後,就如莊子的一句話,「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平時我們說與天地相往來,那是吹的!天地根本不理你,我們想跟它相往來也辦不到。到這個時候,你不想跟天地相往來還不行呢!它要來找你與你相往來了。

剛才講到乾坤交媾的大還丹,到了頂上凝而成丹這一節。

還丹後的鍛煉

「故曰搗冶併合之,持入赤色門」,在頂上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與天地交媾大還丹。所謂天地大還,迴轉來,他形容像藥店里搗葯一樣,還要鍛煉併合攏來。赤色門就是胸口,天地的精神與我們自己的,下來進赤色門到心中。

「此二句,有吸舐撮閉,無數作用在內」,我們一般練氣功做瑜珈術,學密宗道家,「吸」是自然有吸氣的作用。我們的鼻子,渾身的毛孔,也有這個作用,好像永遠在吸氣,把天地之氣吸向裡面。上面那個境界也在吸天地的精華。「舐」,這個舐就很妙了,道家叫做「無上之密」,過去在道家是不傳的,現在我都公開講。我們當年磕頭求呀,求得好痛苦,學了覺得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打坐時,舌抵上顎,這個時候舌頭正立起來,在較後位置有個小舌頭、喉管這裡,就封鎖了。鼻子也直接給他封鎖,自然抵住了,這是講氣脈通了。所以氣脈通了沒有,一看他的體形,由這一點就看出來了。這個你們年輕的不要學了,免得去批評這個那個,那很罪過。

喉結之下,密宗叫做喉輪,認為喉輪下面氣脈打通後,這個人沒有妄想了。道家講得更嚴重,這個喉結,尤其男人看得很清楚,我們身上好幾個結,大家注意沒有?喉結這裡一個,心窩子有一個,下面有一個,尤其女性,盆骨那裡生孩子要打開的。這三個地方三結,這個結都會打開,打開並不是沒有喉結了,喉結照樣有,是裡面打開了。打開了,道家叫做打通生死玄關。這個生死玄關打通了的人,發言吐語的音聲不同了,他可以跳出普通的生死,生死也有辦法控制了。有時大家打坐覺得喉輪這裡很脹,有時到了這裡過不去,像有痰一樣,想吐也吐不出來,就是這個關口沒有打通。

「撮閉」就是前陰後陰收攏來,閉掉了精門。假使是生過孩子的女性,或者年紀大的,這個時候返老還童,變成少女一樣,自然撮閉。這個裡頭的工夫、境界,「無數作用在內」,那實在太多了。一般人打坐,在某一個境界、某一個程度也偶然碰到這種現象,不要認為有道了,那叫瞎貓撞到死老鼠,靠不住的!因為這個時候要能自己做主才算。「無數作用在內」這一句話,在自己的書上就要圈起來,這裡頭東西太多,意思跟你講不完。到這個境界,就是說「天元丹」凝結回來了。

「赤色門,即絳宮乾鼎是也。」絳宮就是心口,由胸口一路起到頭頂的氣脈都是通的。「葯既升鼎,漸凝漸結,又徐徐從乾鼎引下,送歸黃庭。」到這個時候,已經兩三步來去了,中間如果碰到魔障,斷了就斷了,又變成凡夫,乃至變成比普通人還慘!如果都不斷,「又徐徐從乾鼎引下」,從上面下降,「送歸黃庭」,再回到黃庭這個中宮。

防止泄漏的方法

「此時當用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泄漏。」到這一步更難了,又重新迴轉來,一上一下就是一升一降,同地球物理一樣。像前兩天很悶快下雨了,古人的詩「萬木無聲知雨來」,萬木包括了草,夏天的天氣悶得連草都不動,一點氣流都不動,悶極了,地心的蒸汽要上來了,所以「潘然上升」。地心的蒸汽上來,一衝到上面剛好碰到虛空中有冷氣團,冷熱一結合,下降就變成雨了。修道也是這樣,這個甘露下降時,自己自然會「吸、舐、撮、閉」,不是要你有意去做。所以奇怪就在這裡,是你身體這個生命,到那個時候都自然會動起來,自然曉得吸,自然曉得舐。口在這裡開了,吃天地的東西,下面自然湊攏來了,前面自然就關閉了。男女都一樣,自然的,不要你指揮它,這是生命的功能、本能。

這樣「送歸黃庭」,到中宮來。此時最難啦!這個時候要能不漏,這並不是指睡夢不遺。「此時當用固濟之法」,什麼法子他沒有講,總之用方法堅固起,絕不能漏,要六根不動,要六根大定。如果突然告訴你股票大跌了,你當然要下座了,那早漏掉了。這個所謂「固濟之法」,「深之又深,密之又密」,封固了六根不動,「直到虛極靜篤,一點真陽之炁,方不泄漏」。前面巳經講過,這又是第二層了,所以「九轉還丹」,道家就是這樣轉,並不是說你把氣從背下面上來,到前面一轉,轉了幾圈就打通了,那不是的。

「故曰,固塞其際會,務令致完堅。」原文講固濟,就是「固塞其際會」,堅固身體與外際的關係,不交感了,必須使它極堅固,這個時候要閉關了。修行人真正閉關是這個時候,普通人一般講閉關是沒有資格的。「固塞之極」就是六根不漏了,「一陽動於九地之下」,陽氣又在下發動,「形如烈火」,這個時候厲害了,密宗翻成「拙火」,也叫「靈力」,顯教就是先得四加行的煖。其實佛法的修持都有,顯教佛經上都告訴你了,不過一般解釋經典的法師不講工夫,所以批註不同。這個「形如烈火」是煖了,拙火發動了,這股力量衝出來,沒有辦法叫它靜止。

體內龍吟虎嘯

「斬關而出,正子時一到,亟當發真火以應之。」這個才叫做「正子時」來了,這裡不是「活子時」,是真正自己生命當中的「正子時」,一陽來複,一陽初動。那麼,要「發真火以應之」,這就難了。假火是物質之火,我們身上的火在哪裡?佛家有時候叫「三昧真火」。「三昧」是定中的境界,這個真火發動了。有些修密宗觀想火光,結果觀得一身都發燙,以為自己拙火動了,那是很糟糕的,是病相。究竟什麼才是真火呢?我首先給大家講別家的批註你就了解了。《楞嚴經》上說「性火真空,性空真火」,就是這個東西。所以「真火」就是「真念」,上面不是用真意嗎?這個地方叫真火,就是有念無念之間出來的那個火力。這個火力,叫他熱力也可以。火力哪裡來的呢?你看到打鐵的拉風箱,用風去吹動那個火,所以這個時候,有形的來往,就是練氣了。「霎時乾坤闔辟,龍虎交爭」,那個境界大得很,整個的下部、頭頂都在動,那硬是動!都打開,全身都有震動的現象,山崩地裂一樣,怕人得很。膽子小一點的話,在這裡就倒了,這叫修逃,趕緊逃避了。很多人打坐有一點境界就嚇死了,不敢坐了。「乾坤闔辟」,「闔辟」就是一吸一撮一樣,開合很大。「龍虎交爭」就是有爭戰之相。

「便有龍吟虎嘯之聲」,「龍吟虎嘯」,自己內在硬是有龍吟,聲音大得很,但是坐在旁邊的人不知道。裡面的聲音如雷,有時腦子像打雷一樣,整個的震動了,會嚇死你,人都昏了。下面的氣也在動,上面又龍吟,這些都是實在境界。現在有些人打打坐,腦後聽到煮飯水燒開了一樣吱吱叫,那個不算,不過已經不錯了。伍柳派的道家叫做「腦後鷲鳴」,這個沒有什麼了不起,是氣脈通過後腦玉枕,沒有走通的關係,那個不是「龍吟虎嘯」。現在迴轉來講「龍吟虎嘯」,那就大了,這個時候所謂真火發動,「故曰,炎火張於下,龍虎聲正勤」,這是一步一步工夫,他講到這裡又停掉了。所以丹經道書之難懂,他不告訴你;不是不告訴你,是你自己會了,所以下面不講了。你說他講了沒有?

文火武火配合烹葯

「大葯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這個時候念頭要清凈, 用文火了。文火就是小小的火慢慢地燉。先用文火,再用武火,「方得升騰而出爐」,這個時候才能由下向上走。這中間好像沒有答覆,但又答覆了你,裡頭很多問題。為什麼這些古人所謂祖師們,寫到這裡好像都很捨不得講一樣?因為很難形容,很難講!任何一個字下錯了都害死人,後人都會執著那個境象,所以不願把人家教錯了路,寧可簡化而不宣。不像現代人的著作都是吹牛的,自己還沒有三分成就,就講成十分八分了,都是亂騙人。古人不會的,尤其這些叫做傳天地的正道,絕不敢亂來。但是剛才我講過,你要熟讀丹書才懂,因為他散開了,在別的地方已經說了。

「大葯既生,用武火以煅煉之,方得結實而歸鼎。故曰, 始文使可修」,開始用文火烹煉,「終竟武乃成」,到了真陽之炁一動,就要武火來了才成功。「此中火候,不可毫髮差殊」,這個火候差一點都不行,難之又難。「當用文而失之於猛,則火太炎矣」,如果該用文火的時候,你用武火來,把它燒焦了。「當用武而失之於弱,則火太冷矣」,應該用武火的時候,你結果用文火,太冷。其實不要說這個,平常大家打坐做工夫修道,也要文武雙全的。有時候要動,不一定死坐的,所以我叫你們要運動,太極拳太文火了,有時候要少林拳武火一點。有時候,你該用文火的時候就要靜,一動一靜之間要能掌握好。印光法師是講凈土宗念佛的,但是他警告後人的話倒蠻對,「動以修身,靜以修心」。

「必相其寬猛之宜,調其寒溫之節,方能得中。」這個「相」字要當動詞來看,不是現象那個「象」。「相」是輔助,他的意思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輔助自己的工夫。「寬猛」,拿政治來比方,有時候法網要管理得嚴,這是猛;有時候要寬大。這「寬猛之宜」,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修整的時候修整。「調其寒溫之節」,該冷該熱,等於冷氣要曉得調整,不然太冷了,得了冷氣病也不對。曉得調整,「方能得中」,完全對的時候,就中節了。

「故曰,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子時從尾閭起火,應復卦,一陽初動,是為天根。」為什麼講子時呢? 一陽來複,陽是從下部發生的,「從尾閭起火」,實際上就是從海底、尾閭、會陰穴這個地方發生。「應復卦」,拿《易經》的卦象來講就叫做復卦,一陽來複。「一陽初動」叫做「天根」,從下面來。我們修道人的性命就是靜到極點時從下部動。其實何止修道,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生病就要休息,常常中醫、西醫都不管這一套了。我看到人家生病,第一個吩咐注意這個問題。有人生病躺在醫院快要好時想回家,因為精神好了,性的慾念衝動,要回去玩玩了,都是這樣死的。有些病也是那麼得的,有些人,我問他怎樣得病的,他說不知道。其實就是在做愛時得的,這叫高興快活的死,就是這個道理。

自身陰陽要調好

修道也是一樣,你看普通人精神一旺,慾念跟著來了,即使沒有慾念,也漏掉了。所以萬人修沒有一個人成就的,在這第一關就過不去。這第一關縱然給你守住了,這一步一步的工夫,又來了一陽來複,每一關你都過不去。陽氣一來的時候就想陰了,異性相吸,自然的道理。本身的陰陽怎麼配合是你的本事,這是智慧功德,否則你就過不去。那麼你說,我絕對守戒律,又有問題來了,因為「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那你說八九十歲還去結婚配對嗎?不是這個,是你本身的陰陽調配,不曉得調配就沒有用,那也是孤陽不生,孤陰不長,這個道理非常難了解!

「一陽初動,是為天根」,道書只講一陽,後面都沒有講,所以一般人看書時只抓住一陽初動,活子時,接下去子丑寅卯一步一步要跟上來的啊。陽有六個,陰也有六個,陰極了陽生,要第二節再上。拿地支來講,子丑寅卯辰巳是六節,到午時一陰來了。午時以下六節是下半天,所以陽有六爻,陰有六爻。身體也是這樣。就拿背脊骨來說,由下面發動,差不多到了胸這裡,你們有些打坐做工夫,慢慢腰酸背痛,那不過是第二陽要動以前,因為你這一部分有病,還沒有衝過關,所以有腰酸背痛的現象,不是打坐出了毛病。要到「直至六陽純乎乾」,陽氣充滿到頂了,「動極而復靜矣」,動極就又靜了,陽是動是放射,陰是吸收是歸納。

陰陽多變化

「午時從泥丸退火」,到了靜態來又下降了,「應姤卦」,姤卦有一陰,天風姤( 〉,外卦還是乾卦,乾為天;下卦是巽卦,巽為風。上面五爻是陽的,只有下面一爻陰動,這五陽裡頭一陰多可貴!等於復卦五陰裡頭一陽。我常常講你們不懂《易經》,什麼叫陰陽?那個復卦是五女一男一起在孤島上,孤零零的,永遠不曉得回不回得去,這一個男人,五個女人都搶,不曉得多寶貴,那是復卦。姤卦恰恰相反,五個男人在孤島上,只有一個女人,這五男都在追,物以稀為貴。所以學《易經》要懂得「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這些道理都是哲學,道理很深。從泥丸宮又下降「應姤卦」,這個「姤」字宋朝人改的,原來就是交媾的「媾」,男女之媾。唐朝以前規規矩矩用「媾」字,宋朝這些理學家很討厭,專門掛假面具,認為這個字不大好看,就把它改成「姤」了。

「一陰初靜,是為月窟」,這個「月窟」實際上是倒轉來,上面空了,下面充實。天根是下面空了,陽氣向上走,兩個顛倒。宋朝有一個有名的邵康節,他講修道的詩:「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到這個境界時,天根、月窟就是這裡所說的,講天根正是月窟,講月窟正是天根, 說陰的正是陽在裡頭,講陽的正是陰的在裡頭。所以天根從下到上,月窟反而從上到下。「天根月窟閑來往」,上下都打通了,「三十六宮都是春」。

「直至六陰純乎坤,靜極而復動矣」,所以,到了靜極純陰的境界時,靜極又陽生了。「故曰,周旋十二節」,「周旋」就是轉圓圈,輪迴,旋轉。「十二節」是十二個節,一年是二十四節氣,六陰六陽,一天十二個時辰。「節盡更須親」,他一節一節完了,一個階段到一個階段,修道由一個程序到一個境界,每個境界都不同,所以我講這是科學的,一步有一步的工夫。「此乾坤大交的法象也」,這是講乾坤大交的境界。

順其自然的鍛煉

我們今天繼續講還丹的法象,法象就是說那個情形,當修持用功到達還丹的境界時,是一種什麼現象。

「動靜相生,循環不息,煉之又煉,日逐抽鉛添汞。久之鉛盡汞干,陰消陽長,方得變種性為真性,化識神為元神。」上次講到這個乾坤大交,從頂上下來,並不是說到達這一步是到家了。有些學佛學密宗的,感覺頂上放光,乃至頂門開了,認為這樣到家了,那還差得很遠!那不過是乾坤交感的開始,還要變化。這個變化用「動靜相生,循環不息」八個字形容。有時候身心乃至經脈骨節,每一個細胞都有震動;有時候靜下來,感覺身心非常寧靜,如此一往一來的循環,並不是伍柳派所講的從背脊到前面這樣轉來轉去叫循環,那是最粗淺的感受。到乾坤大交時感受到「動靜相生」,這個循環是一升一降,有時候是靜態,有時候動態。那要經過多少時間呢?不一定了。所以它的原文是「煉之又煉」,是怎麼鍛煉呢?就是說這個現象要聽其自然。

諸位假定將來到達這個境界,記住老子的一句話,「道法自然」,不要做它的主,讓它自然。拿佛家在《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也就是不執著不要管它。可是怎麼樣不管它呢?是要看住它不理它;等於皇帝坐在那裡不動,滿朝的文武百官跪拜舉動他都知道而不動。以禪宗講法,有時候要像主中之主,有些境象是賓中之賓,賓主是有分的。

這些境象還算是外來,不要認為了不起,其中的變化還很多,因此「煉之又煉,日逐抽鉛添汞」。汞是水銀,流動不拘的,「抽鉛」就是把實質的東西空掉。什麼是實質?感覺這裡有一塊,那裡有個境界,這些身心上的,要盡量空掉。「添汞」就是流動性,心靈的寧靜增一些,這一念知覺的作用,自己做主的,稍微加重些,但仍在靜定中。到達這個時候,不要睡眠了,那不是失眠,而是晝夜長明,白天夜裡都清醒的,可是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也不是完全沒有睡眠,而是不像普通人固定睡眠多少鐘頭。也許過了好幾天又想睡了,一睡也許睡很久也許睡很短;睡眠時一點夢境都沒有,非常寧靜地就睡了。

到這個境界還是初步啊!等到「鉛盡汞干」,身體內部氣機的變化,這些感受沒有了,整個身體空靈。「汞干」,妄念雜想也沒有了,這個時候「陰消陽長」,身心的陰境界沒有了。所謂陰要參考佛學的五陰,上次提到過,就是色受想行識。「色」包括了身體四大,「受想行識」是感覺狀態思想等等。這時「陰消陽長」,完全達到禪宗的真正清凈無念,不是我們生理上偶然感受的清凈無念,真正清凈無念是沒有身體的感受,也沒有心念的感受,整個身心是圓融一體。

身心徹底轉變

「方得變種性為真性」,什麼是「種性」呢?他引用了佛學的名稱,譬如煙灰缸是玻璃做的,有玻璃的性,毛巾是棉紗做的,有棉紗的性。人也是各人個性不同,這個不同的個性叫做種性,是前世帶來的種性。明心見性是把種性完全凈化了,然後才到達真性的境界。真性就是本來的清凈自性,所以說「化識神為元神」。「識神」兩個字從佛學變過來的,「元神」是道家名詞。佛學的唯識學把心性分成八個識,所謂思想是第六意識,所以你想把後天的思想空了完全清凈,做不到,必須要到達「鉛盡汞干」這一步,「方得變種性為真性」,經過變化才能把後天的「識神」變成先天的「元神」。

「陰滓盡除,則屍氣滅而命根猝斷。陽神成象,則凡體死而魂魄俱空。」到這個境界講得很明白了,這五陰境界「陰滓盡」,成為純陽的境界。「屍氣滅」,肉體上的屍氣沒有了,我們出的汗和口腔一切的味道,都是屍體的氣味。不過現在我們沒有死叫做活死人,我們活一百年就是一百年在等死。屍體凈化了,身上的所謂寄生的三屍蟲也沒有了。所以到這個時候,身心的五陰滓子就乾淨了。後天的命根「猝斷」,一下子斷了,斷了不是沒有命了,是後天生死的這個命根斷了。

「陽神成象」,成為純陽之體,這個「陽神」不是道書上畫的,出來一個嬰兒,那是想像的境界,實際上那還是獨影境界。你們看《楞嚴經》就知道,叫做「法塵分別影事」,是一個意識投影,沒有思想。因為人有我相我見,這個我相我見在清凈的時候的一種投影,叫做陰神。

那麼「陽神」是什麼東西呢?是不是身外有身呢?可以有,但是真正的陽神不一定有身。這一步工夫要到時候才知道,現在只告訴大家一句,不一定有身,也可以有身。道家一句話形容,「散而為炁,聚而成形」。一念要它有身就有身,要它空就空,所以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到這個境界才是「陽神成象」。「則凡體死」,於是我們凡夫的這個身心性命死了,「魂魄俱空」,凡夫生命的魂魄都空了,也就是心理精神的靈魂,與肉體四大的精力的魄空了。

「故曰,氣索命將絕,體死亡魂魄」,修道到達這個境界時,智慧不夠、定力不夠、魄力不夠的人,就有「氣索」之象,好像自己斷了氣要死了,自己都嚇住了。所以如果不是真正有道之士,往往在這裡失敗了,這個是「氣索命將絕」。所以有時候覺得是入定,其實是昏沉;有時覺得空,有時覺得像是死亡,其中的界限,陰陽之差別就在於智能的抉擇。「體死亡魂魄」,這個肉體凡軀空掉了,魂魄在交換。

道來時的現象

朱雲陽祖師形容,「關尹子所謂一息不存,道將來契,正此時也。」關尹子是老子的第一個徒弟,當時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到西域去,就是現在所講的絲路。他要出關時是偷跑的,也買不起馬,騎了一條青牛。關尹子是函谷關的官員,早晨起來向東方看見有紫氣東來的瑞相,知道今天定有聖人過關。結果看到一個老頭子,眉毛鬍子頭髮都白了,騎的青牛也不肥,也沒有出境證,他就把老子扣留了。老子為他寫了一部《道德經》。關尹子得了這一部書,也沒有辭職就走了,去修道了。在後來關尹子的道書中講,「一息不存,道將來契」,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不存,斷了氣一樣! 他說這個時候道才來,契就是契合。到了真空的境界,雜念自然也空了,自己的呼吸停掉了,就像死掉一樣,這時拿雞毛或很薄的紙,放在鼻孔下都不會動。朱雲陽批註「正此時也」,他說關尹子講的這兩句話,就是描寫「道將來契」時候的境界。

這一段是乾坤大交,上面坎離相交講過了,修道到這個境界還早得很呢!現在的人有一點工夫就不得了啦,好像馬上變成聖人了,我講那是「剩」人,多餘的那個剩。我覺得學佛修道先要學做人,以儒家的東西為基礎。儒家注重敬,而得少為足,一點工夫一點見解就自滿了,這是不敬,對自己不尊重。不敬的人就不會謙虛,敬謙是連著的。

「至於伏煉久久,絕後再蘇,心死神活,而鼎中之丹圓滿,光明塞乎太虛矣。」這一段學佛的朋友要注意,好像道家與佛家不同,其實是一樣的。佛在《楞嚴經》上有幾句話,「脫黏內伏」,脫開了,解脫了,「伏歸元真」,歸到一切都沒有了,靜下來了,「發本明耀」,才能夠明心見性。有些青年同學喜歡參禪,禪宗不是隨便談的,也是要真工夫的,到達這個時候明心見性,自性的曙光才流露出來,也就是道家這一段。這裡所引用的,多半也摻雜了佛家的語句。「伏煉久久」,伏歸元真鍛煉,所謂鍛煉就是修持,再修下去,「絕後再蘇」,大死一番,這個階段人就像死了一樣。所以這個時候需要閉關,閉關就是任何外緣都斷絕了。「心死神活」,凡夫的妄想心死掉了,一切慾望求名求利的各種心思都沒有了,男女飲食這些凡夫俗念,也統統死光了。先天的元神比後天的心神還要靈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就是「心死神活」的情形。

這個時候,我們這個父母所生的軀體當然沒有死,但是每個細胞都變化了,整個脫胎換骨,這時的軀體就叫做鼎。「而鼎中之丹圓滿,光明塞乎太虛矣。」所謂精氣神都改變了,怎麼講法呢?大概就是這樣吧!反正我不是神仙,也不知道,只好根據字面來講。這個所謂「丹」並不是有形的,說它無形嘛,它有這個作用,硬是像有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你說它空啊,它是有!你說它有,它又是空的!這是真實的「丹」的境界。完全圓滿了,「光明塞乎太虛矣」,也不是有相的光明,但是也不是無相的光明,所以一講空啊有啊都不對了,連老子也講不清楚,佛也講不清楚,只好說不可說不可說,不可思議。最後也只好如此了。這個時候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落到一邊都不對;只好說中道,可是你拿到一個中道又錯了。

所以他下面說,「豈非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乎」,這兩句是《參同契》的原文,他說這個時候,顏色轉變了,並不是真的紫色。我們曉得顏色到了最高是變紫,紫過了就變黑。紅橙黃綠藍錠紫到了最後,又變成黑,黑盡又變白了。所以講到奇門遁甲,講到九宮的變化,有一派學陰陽看風水的叫做看紫白,一白二黑三碧四綠等等,紫就是代表最高的陽九之數。「赫然稱還丹乎」,「赫然」這兩個字形容陽氣,古人所謂「至陽赫赫」,赫赫是光明,太強烈了,你看到都要害怕的;「至陰肅肅」是古文形容陰境界,到了真正的陰境界也是非常莊嚴的氣象。所以至陰至陽都是了不起,不過兩個感受的境界不同。這個形容詞不能亂下的,所以這個時候「赫然還丹」。

下面講「金丹本乾家所出,還歸於乾,故稱還丹。色轉紫者,取水火二炁,煅煉而成也」。這兩句話是解釋魏伯陽的原文,道家為什麼稱為九轉還丹?許多元明以後的道家,把九轉還丹只抓住一個「九」,打坐從背上通前面,轉了九圈了。學《易經》就曉得,「九」是陽數之極,還丹並不一定轉九次,陽極是轉到了純陽的境界,回到本位叫還丹。現在他解釋什麼叫還丹,「金丹本乾家所出,還歸於乾,故稱還丹」,「乾」字代表宇宙代表性命本體,我們修道練出來的自性光明,這個丹不是你修得來的,而是我們生命本來有的,因為被後天的慾望、煩惱、妄想遮蓋,所以要修道,把這些後天污染清除,自性生命的本有就出來了,叫做還丹。

「色轉紫者」,是顏色到了最高的變化,「取水火二炁」,水火是代表乾坤,也可以代表有形或無形的,我們講過很多次了,「二炁」不是空氣的氣,也不是呼吸氣,是生命上兩種互相對立的那個能,等於我們身體上有氣有血,有紅血球也有白血球,一切都是對立的。這是把「水火二炁」「煅煉而成也」。

他又解釋「還丹有氣無質」,他現在又用這個「氣」了。這是後世印書的方便,應該還是用剛才那個「炁」字。這個「氣」是後來的人用的,容易看成有形象的氣,而「炁」是中國文化原始的火謂之炁,那是一種生命的能,不是這個呼吸的空氣的氣。所謂還丹這個作用有氣而無質,並不是有個東西。「不啻如一丸之粉,一匕之刀圭,而其變化若神」,一匕就是中藥店裡竹片削成的小片,挑眼藥用的。刀圭就是藥店里用的刀,把葯挑在上面。還丹就像一顆葯一樣吃下去,整個身心內外變了。「而其變化若神」,這個變化神妙不可測,是不能想像的,必須要修持到了才知道。

脫胎換骨之後

「已如此,從此脫胎換鼎,再造乾坤,子又生孫,神化不測」,他說修道到了這一步境界乾坤大交的時候,整個身心都變化了,不是父母所生的這個身體了,外表還是一樣,內部整個都變了。所以「從此脫胎換鼎,再造乾坤」,這個生命巳經在自己的手裡有把握了,不需要經過死後再投胎了。但是還要練,一次一次還要練,還多呢!到了這一步,我們這個肉體生命可以說升華到了神仙境界了。雖是神仙境界還要鍛煉,「子又生孫」,就是一個生一個重重不盡。這不是說神仙又可以結婚生子又生孫,而是自己的生命不要經過兩性關係,就可以不斷地源源而來生生不已了。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矣」,所謂神仙修到這裡,他告訴我們過了這個境界,下面還有工夫他都不知道了。這是他不願意說,下面還有事,不是沒有事,不過道書最高明的只說到這裡。文字的原文意你要弄清楚,不要認為看懂了,他說「過此以往」,是過了境界後面還有;要再向前走,「未之」 是還沒有到,「或知矣」,不可以推測或者說知道了。說知道那你是假想,不要去假想。「未之」的「之」字就是「到」,古文這個「之」同「到」是通用的,學過《易經》就曉得。《易經》有個名稱叫「卦之」,這個卦變成那個卦叫做「卦之」。現在有些年輕人學《易經》,學了以後也著書,裡頭寫了一大堆,「卦之」他也不懂,然後說這個字錯了,把它改了,改得一塌糊塗!「卦之」是個名詞,譬如由乾卦變成坎卦就是「乾之坎」,之者到也,變到那裡去叫「之」。所以古文裡頭有時候這個「之」字不是虛字。「未之或知矣」是說還沒有到,你不要隨便去推測,不要去假想,不要亂想。

下面他又回到上面,「豈非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乎。刀者水中之金也」,他又把中藥用的器具,拿到道家做比喻,刀是什麼?水中金,金又生水,水中有金,這是地球上物理的現象。這裡講水中金變化出來,水代表流動性的東西。流動性的這個念頭靜止了,那個澄清之謂水,金代表了本性,念頭澄清了,自己本性雜念不起了。「圭者戊己二土也」,這個「圭」字,就是古人見皇帝的時候拿的朝笏,以前講過,土做的,後來有玉做的。道家經常用拆字的,圭是兩個土,戊己二土的作用。我們現在第六意識的意也是土;達到一念不生,靈明自在無所不知,那個也是土。

「可見徹始徹終,只取金水土,三物變化,而成還丹耳。」他說可見修道的境界從頭到尾,只有金水土,就是精氣神,也就是神氣意。這三種東西自己給自己鍛煉過來,變成還丹。

「崔公入葯鏡雲,飲刀圭,窺天巧」,崔公是古代一個神仙,他著有丹經叫做《入葯鏡》,是道家最有名的一篇文章,是講如何修長生不老之葯。崔公說「飲刀圭,窺天巧」,得到了這個東西,就可以看見天地的奧秘。「呂祖沁園春雲」,呂純陽作的《沁園春》詞里說,「當時自飲刀圭,又誰信,無中產就兒」,他說我當時到了這步工夫,這個葯自己身上得到的,修成功葯吞下去以後,誰能夠了解我一個男人,裡頭又生個孩子出來呢?這就是生命重生的意思。所以道書上畫的,打坐肚子里有個兒子,這些都是比喻的話,是說這個生命的重生,是自己有把握的,不必靠轉胎過來的意思。

下面還有幾句,我們大概念過去,「此章,全露還丹法象」,它完全透露「系伏食卷中,大關鍵處」,是修道最重要的。「初言兩物相交,則伏炁於坤爐而產葯。繼言一陽初動,則凝神於乾鼎而成丹。前兩節,總是金丹作用,後一節,方是還丹作用。」所以,「入葯鏡雲,產在坤,種在乾。悟真篇雲,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在乾家交感宮,皆本諸此章」。這個都是說明這個境界的,道家是直接講修持的工夫境界。

附還丹法相章原文:

以金為提防,水入乃優遊。金數十有五,水數亦如之。臨爐定銖兩,五分水有餘。二者以為真,金重如本初。其土遂不離,二者與之俱。

三物相含受,變化狀若神。下有太陽炁,伏蒸須臾間。先液而後凝,號曰黃輿焉。歲月將欲訖,毀性傷壽年。形體為灰土,狀若明窗塵。

搗冶併合之,持入赤色門。固塞其際會,務令致完堅。炎火張於下,龍虎聲正勤。始文使可修,終竟武乃成。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節盡更須親。氣索命將絕,體死亡魂魄。色轉更為紫,赫然稱還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

整理自:《我說參同契》

推薦閱讀:

南懷瑾老師講准提法「圓滿次第」
南懷瑾|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轉載]南懷瑾老師講述:中國文化「孝的真義」
南懷瑾老師論觀世音菩薩
南懷瑾講「見思惑」

TAG:南懷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