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為何算不到自己會不得善終驚懼而死?

大凡一個王朝的開國功臣,或韜光養晦,安享晚年,或驕橫恣肆,最終被戮。然而,像劉基這樣進退維谷、左右為難的,卻還是少見。

朱元璋曾將劉基比作張良,於是就有人也將劉基與張良比較。明人廖道南就說,漢代大封功臣,張良僅要求封為「留侯」就滿足了,然後專心於道術,明哲保身,傳說中還變成了神仙;而劉基卻沒有急流勇退,反而猶豫在朝,最終就像野雞投於網羅、野象因其象牙而遭殺身之禍。

其實,在洪武元年(1368年)劉基被授予御史中丞職務的時候,他還是很有點意氣風發的。中書省都事李彬犯下貪縱之罪。李彬是丞相李善長的親戚。李善長請劉基緩治李彬之獄。劉基堅決主張查辦,並派人專程向遠在汴梁的朱元璋彙報。李善長卻在朱元璋面前搶先告了一狀,說劉基「專恣」。對於專制君主來說,臣下的專恣自是不可容忍。朱元璋對劉基的寵信開始打折扣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劉基的方術似乎也不靈驗了。天大旱,劉基進言道:「陣亡士兵的妻室共有數萬之眾,居於別營,陰氣鬱結:工匠死後,屍骸未收;張士誠的降卒們都編入了軍戶。這三點有干天和,所以發生旱災。」朱元璋採納了劉基的建議,妥加處理。誰料十天過後,依舊大旱。至此,劉基只得捲鋪蓋回老家。

但劉基畢竟是開國元勛,朱元璋沒有一下子做絕。僅僅三個月之後,劉基又被召回了京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基被封為誠意伯。微妙的是,此時的朱元璋對劉基不再是言聽計從了。例如,朱元璋對李善長不滿,想換楊憲、汪廣洋或胡惟庸為相,諮詢劉基的意見。劉基據實情指出了各人的缺點,認為三人都不宜為相。然而,朱元璋後來卻將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先後起用為相。劉基所說的一番話,傳到三入耳朵里,明擺著是得罪人。可見,劉基在明朝建國之後的生活,過得非常壓抑。

劉基年輕時所寫的詩,抑揚頓挫,豪氣非常,使人讀了熱血沸騰。但功成名就後,他反而屢屢哀嘆窮病衰老,昔日的豪氣蕩然無存。設身處地一想,也很容易了解他的難言之隱。想當年他同朱元璋一塊起義,老謀深算,運籌帷幄,大策方略多是他一人策劃。那時如果分道揚鑣,收納一班豪傑,自己干去,當日的宇中,真不知是誰的天下?可恨費盡了心血,都為他人做了嫁衣。好容易造反成功了,大明帝國成立了,自己得到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個誠意伯的虛頭銜,一些金玉粟帛的零星賞賜罷了。比之朱元璋的富有四海、南面而王、生殺予奪集於一身,何嘗不是天壤之別。加之,朱元璋猜忌好殺,屢興大獄,少者牽連幾千人,多者累萬。眼看著身邊的故朋舊友殺的殺,族的族,流的流,說不定哪一日就會殺到自己的頭上來!自己又是功高震主的人,走了不好,不走也不好。此中難言之痛,想來很少人能知道吧!

碰上朱元璋這樣的猜忌之主,歸鄉隱居,安享晚年,對劉基來說也成了奢望。劉基意識到自己直言敢諫得罪了許多人,因此想從官場及早抽身,回鄉過安逸清閑的生活,免遭不測之禍,多次上書請求告老回鄉。洪武四年,劉基回到故里。在鄉間,他謝絕一切官府往來,每日只是飲酒弈棋、讀書吟詩,從不談論過去功績。但他終究還是逃脫不了厄運。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出任丞相。他對劉基不薦舉自己為相懷恨在心,於是在皇上面前誣陷劉基,說他在家鄉謀佔了一塊王氣之地作自己的墓地,圖謀不軌。朱元璋最忌諱的就是有人篡位,於是革掉了劉基的俸祿,準備嚴加查辦。

老邁的劉基嚇得從家鄉星夜兼程來到南京,再不敢回家鄉,抑鬱驚恐成疾。胡惟庸派醫生診治。服過葯後,他卻覺腹中鬱結,估計也是遭了胡惟庸的毒手。一直到他病得實在不行,朱元璋才一紙賜文,送劉基回鄉。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十六日,劉基卒於家中。據說,他死前遺命銼骨揚灰,恐是無稽之談。實際上他是被葬於其鄉夏山上。

後人有謁劉基墓詩,「卧龍名大終黃土」。再英武的謀略之士,終究逃不脫黃土一抔的命運;空留下曠世奇功、詩文美名和數不盡的神話傳說,供後人品味。

文章來源於歷史故事

END


推薦閱讀:

劉伯溫《龍穴砂水歌》之三
奇門遁甲秘笈大全 | 奇門遁甲秘笈大全 卷十六 | 劉伯溫著 |
朱元璋發問江山能傳幾代, 劉伯溫答4字多年後應驗
劉伯溫神機妙算超凡脫俗導致他被人們神化
劉伯溫的後人有多牛?風水龍穴他卻一眼看出問題,結果百年後應驗

TAG:自己 | 劉伯溫 | 不得 |